史達林人生中最黑暗的一戰,令70萬士兵在戰線消失

2020-12-24 騰訊網

自古以來人類史上發生了不少戰爭,要說最為慘烈的戰爭的話,二戰中,代表著東歐和西歐最強力量的對抗,而參與的雙方是蘇聯和德國,實際上,這次戰爭就是血腥味最重犧牲人數最多的戰爭,沒有之一,兩個國家都付出了千萬以上的兵力傷亡,和絞肉機真的有的一拼。盟國蘇聯可以說是二戰中為盟國勝利付出最多的國家,蘇聯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削減了德國75%的兵力,是其餘國家的總數的好幾倍。德國把之前佔領了的16個國家都當做了自己在戰爭中的後勤部隊,為自己提供資源和兵力,幾乎算是整個歐洲的力量了,這場戰爭非常艱難而又殘忍,但是如果你讓蘇軍選一場最為可怕的戰役,相信他們一定會選擇基輔戰役。

眾所周知,在蘇德戰爭時期,蘇聯與德國都是傾盡了全國之力投入到這場戰爭中,在戰場上可以說是屍橫遍野。在戰爭爆發初期,希特勒自行帶隊進攻蘇聯,他以超凡的戰術技巧,為世人留下了戰爭史上的經典之戰——閃電戰。德國軍隊依靠著靈活自如的戰術為行軍緩慢的蘇聯軍隊設下了眾多的包圍圈,在不過幾個月的時間裡,成千上萬的蘇聯軍隊被打得毫無反手之力,而在這些包圍戰裡面知名度更大、影響更深遠的戰役應該就是基輔戰役了。哪怕到了今時今日,它依然是包圍戰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場戰役,實際上,它屬於巴巴羅薩作戰中的一部分,在此之後人們將其命名為基輔防禦戰役。

作為蘇德戰役中蘇聯失利最大的一場戰役,基輔戰役沒能及時止損,輸的這麼慘,領導的失誤是主要原因,在德軍剛開始採取行動的時候,史達林面對這樣的形勢,憑自己的判斷讓部隊不準放棄基輔,無視了將軍希望撤退的申請,還覺得他們消極對戰。而且還幹了一件非常影響士氣的事情,在戰爭前把非常重要的司令官換掉了。作為一名老將,布瓊尼深刻明白,這時候保存力量才是最重要的,為了不讓大批軍隊被圍困,冒著被找麻煩的風險,在史達林下令死守後,繼續申請撤退,果然被史達林誤會為存在消極應戰的情況,丟掉了司令的位置,換了另外一位司令員替換他的位置。這個做法,只要稍微懂軍事的都知道是絕對不能做的,自此史達林也意識到能力的缺乏,最終成為國內政壇的二線人物。

在德國還沒有對基輔發起進攻的時候,有一件事情值得我們取看看,這就是史達林和羅斯福在私下才見過面,蘇聯為了能夠得到美國在二戰中的支持,史達林要讓羅斯福完全信服打敗德軍只是時間問題,可以大膽的宣布是蘇聯的友軍。假設美國人前腳剛離開蘇聯,連基輔這個重要的政治中心都守不住,那麼美國在風險判斷的時候,會對美國的判斷提供相反的思考方向,說不定羅斯福就不願意為其提供資源補給了,因此史達林在受到德軍的合圍後還是沒有轉移兵力,朱可夫將軍看到蘇軍一批批的去送死,也建議史達林趕緊下令讓蘇軍撤退,但是史達林並沒有採取建議,反而把他降職了。

二戰剛剛開始的時候,德軍幾乎是用閃電的速度,攻下了歐洲的一大半國家,然後開始集中控制大部分的歐洲資源,就在這個時候,一場莫名其妙的戰爭卻打響了,蘇聯開始攻打芬蘭,就兵力而言,蘇聯遠勝於芬蘭,蘇聯為了攻打芬蘭動用了100萬大軍,而芬蘭軍隊的人數只有30萬,不到其三分之一,而且只有百分之二十是正式編,其餘百分之八十是後備役,由此可見兩者的實力懸殊。然而,事實好像並不是這樣,蘇聯和芬蘭之間的這場戰役,蘇聯軍隊一直在對芬蘭發起猛烈進攻,芬蘭卻在這種攻勢下一次又一次抵擋住了,堅守到最後一刻才投降,戰爭一直持續了幾個月,這就很玩味了,這場戰鬥讓蘇聯的軍事實力在希特勒心中直線下降,他認為,即使德軍同時和英國蘇聯進行兩線作戰也可以取得勝利。

蘇德戰爭自1941年爆發以來,德軍的閃電戰讓蘇聯紅軍只能一路退守至基輔一線,長驅直入的德軍為了包圍蘇軍集中了全部優勢兵力,此時,戰區元帥布瓊尼希望蘇軍可以及時撤退,史達林卻沒有聽從他的建議,還將其撤職,並任命鐵木辛格為新的戰區元帥,不久之後,德軍的兩個裝甲師,也在蘇軍側後方順利會師,蘇軍徹底陷入了德軍的包圍圈中。此時蘇軍的頹勢已經無法挽回,史達林這才同意蘇軍進行突圍,開始進行撤退,但是為時已晚,蘇軍被德軍團團圍住,怕是一滴水都滴不進去,根本跑不掉,最後近70萬蘇軍都沒法跑掉,只能被德軍活捉,成功突圍的只有幾個在小股部隊拼死掩護下的蘇軍將令。

從實際情況來看,在蘇德戰爭的全過程中,基輔戰役的戰況空前慘烈,蘇聯紅軍甚至都沒有進行有組織的進攻和抵抗德軍的攻擊,戰爭結束後,人們在找尋基輔戰役失利的原因時確認,基輔戰役的結局與史達林的錯誤指揮有著莫大關係,由於史達林對戰場的具體情況缺乏了解,再加上其固執的行為,對將領的建議充耳不聞,讓蘇軍只管防守,基輔戰役也是史達林人生中犯下最嚴重錯誤的一次戰役。雖然史達林迅速的派遣了突擊部隊對包圍基輔的側翼德軍發起了進攻,以給基輔紅軍一些喘息之機,但史達林卻又犯了用人不淑的錯誤,這種相對落後的戰術,導致約70萬紅軍陷入了被德軍包圍的困境,所以就算這樣評價也不為過,一意孤行的史達林絕對極大的推動了蘇聯紅軍在這場戰役中走向失利。

烏克蘭基輔戰役在蘇德戰爭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史達林指揮的失誤成為很多蘇軍軍迷永遠的遺憾,當時很多蘇軍軍迷都在想,如果史達林最終同意了撤退這個提議,蘇軍撤退成功的話,會不會得到更好的結果呢?其實不然,蘇聯在嘗到了失敗的滋味過後,之前不把德軍放在眼裡的蘇聯高層才清醒過來,而蘇軍將領們對德軍的戰術分析使其進一步認清了德軍閃電戰的情況,開始進行更為嚴密的部署,於是蘇軍裝甲的打擊力量開始加快,雖然基輔戰爭中,蘇軍不僅輸掉了戰鬥,還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可是這場戰役同樣有積極性,蘇軍負隅頑抗,為之後的莫斯科戰役爭取了大量時間。況且在戰爭中,輸贏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在烏克蘭重地,蘇德早晚都是要決一死戰的。

蘇聯軍隊與德國之間所展開的烏克蘭基輔戰役最終還是以蘇聯戰敗收場,讓蘇聯軍方得到了許多的經驗和教訓,並且還使得蘇聯軍方的高層終於明白了自身所存在的不足,史達林在經此一役以後,還打算在外人面前保持雲淡風輕的假象,但是隨著史達林開始尋求他國援助時,他內心的惶恐不安也隨之暴露在世人的眼中,可見此時的史達林到底承受了多麼巨大的壓力,在這一戰役之後史達林也沒有追究各階層將領的過錯,而與蘇軍不同,此時的德軍那可是意氣煥發、鬥志昂揚,基輔戰役也由此成為了最具代表性的閃電戰。這場戰役的勝利使得德軍的士氣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畢竟放眼全世界可以在一場戰役中活活俘虜約70萬人的國家那也是相當少的,這也是在德國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一場戰役。

其實,我們不可以只觀察基輔戰役,或是只對蘇德戰爭產生關注,我們應該放寬我們的眼界,將整個歐洲第二戰場,北非戰場都進行戰場的討論與分析,正是因為在基輔戰役上德國很輕易地就獲取了成功,才會讓希特勒在軍事方面驕傲過度,手底下的將領在他心中都不合格。最後甚至不再進行越級指揮,而是將這些將領撤職,直接獲取東線戰場的完全指揮權,可見德國法西斯的失敗離不開希特勒迅速膨脹的野心。但史達林卻非常知道進退有度的道理,他在基輔戰役的失敗中,在教訓方面已經汲取了很多,隨後進行國內的工作,讓指揮能力能加優秀的名將去部隊內進行指揮工作,讓蘇聯的軍隊在之後實現更好的成長。

相關焦點

  • 如果蘇聯丟了莫斯科,史達林還能退到西伯利亞,並反敗為勝嗎?
    在1941年也就是蘇德戰爭的第一年的時候,蘇聯的莫斯科保衛戰確實是命懸一線的戰役,由於在戰前史達林對軍隊實行了「大清洗」運動,軍隊中大量的指揮官被殺,導致軍隊戰鬥力下降的非常厲害,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在蘇德戰爭爆發之前的蘇芬戰爭,在面對芬蘭這個只有20萬軍隊的小國的時候,蘇聯出動了百萬大軍,卻以傷亡37萬多人的代價才獲得了慘勝。
  • 一戰義大利戰線的搏殺:浴血亞平寧半島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義大利都是獵取領土的投機者。當它於1940年進攻戰敗了的法國時,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抨擊這一行動是一支「傷人的暗箭」。但是,很少有人認識到義大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政策也是完全如此,那時,它在加入據其判斷最有可能取勝的陣營之前,先在一旁守候著。
  • 二戰中,德軍已經把莫斯科團團包圍,為何史達林還從容不迫地閱兵
    德軍駐地距離莫斯科市區僅有70—100公裡,其機械部隊距離莫斯科最近只有25公裡。德軍指揮員甚至通過高倍望遠鏡,都能清晰地看到克林姆林宮的塔尖。不過,史達林還是毅然決定在11月7日舉行閱兵儀式,這也創造了人類閱兵史乃至戰爭史上的一個奇蹟。
  • 一戰中德國遭遇重創,為何還敢在二戰中,挑戰蘇美英法等強國
    當時世界上的殖民地基本已經被瓜分乾淨,德國在萬般無奈之下只得挑起了一戰。不過德國很快在一戰中失敗。失敗之後,德國被迫籤訂了《凡爾賽條約》,割讓出了近9萬平方公裡的土地。這使得本來就不大的德國,只剩下不到50萬平方公裡的領土了。除此以外,德國軍隊還被嚴格限制在10萬人之內。
  • 令人窒息的108個日夜,蘇德兩軍在布達佩斯爆發的終極一戰
    這是一位德軍軍官回憶70年前一場戰役時所留下的隻言片語,到底是什麼戰爭會讓他如此地難以忘懷呢?這場戰爭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今天就讓我們回到這場殘酷的大戰中,探尋曾經發生的點滴故事。 一、山雨欲來風滿樓 二次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開始對歐洲各國展開了瘋狂的侵略活動。
  • 澳大利亞士兵一戰在法國犧牲,103年後身份被確認
    來源:海外網澳大利亞士兵軍帽資料圖。(圖:澳大利亞ABC電視臺)海外網12月3日電一名澳大利亞籍士兵於一戰期間在法國犧牲,103年後其身份終於得到確認。蓋奇的兄弟是第54營的一名士兵,他為蓋奇立了一座墓碑,上面記載了關於蓋奇所在軍營的詳細資料,但墓碑上沒有他的名字。近日,調查人員確認蓋奇是唯一一名於1916年12月3日犧牲的士兵,且他的兄弟也在第54營,由此可以確認該墳墓的主人的確是蓋奇。
  • 史達林一聲令下,10萬哥薩克消失
    史達林一聲令下,10萬哥薩克消失文|素素歷史上有這樣一隊騎兵,他們是俄羅斯的主要軍事力量,在各個國家都有一定的影響力,他們就是由哥薩克人組建的隊伍。這組輕騎兵有天生的勇猛優勢,再加上從小的生活環境,以及他們的野性和冷酷,使他們在整個歐洲都名聲都是勇敢和殘忍同時存在的。
  • 打仗會把士兵嚇成啥樣?來看一戰二戰的詭異照片
    圖:一戰經典照片,一個英軍士兵被嚇傻 戰爭對士兵的傷害有多大? 古代冷兵器戰爭中,刀對刀槍對槍,兩軍相逢勇者勝。 一戰、二戰,兩次世界大戰使得成千上萬士兵超越了人類的忍耐極限,威力巨大的遠程武器,完全剝奪了人類的英雄主義、勇氣甚至軍事技能,每次戰役中,炮兵武器能造成士兵60%的傷亡。
  • 二戰中的雪地摩託,讓士兵在雪原上飛馳,連德軍也羨慕的裝備
    螺旋槳式雪地摩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一戰前幾年,當時還算不上頂級設計師的西科斯基將螺旋槳、雪橇和座艙相結合,製成了一種依靠螺旋槳推動的自動雪橇,並在隨後幾年裡成功地投入民用市場,到一戰後期曾投入戰場,開始進入軍事領域。
  • 二戰德國籤署蘭斯投降書內幕:史達林拒絕承認
    艾森豪堅決要求約德爾籤署包括東線在內的各戰線全面無條件投降書,當時法西斯軍隊還在該條戰線負隅頑抗。艾森豪早在5月4日就知會蘇聯最高司令部約德爾即將來訪。他在給紅軍總參謀長安東諾夫將軍的信中通報,準備接受西線所有德軍的投降,同時將建議鄧尼茨「就現在抵抗紅軍的全體部隊投降事宜與蘇聯最高司令部取得聯繫」。公允地說,美國將軍盡了盟友義務。
  • 一戰時期:沙皇俄國最後的輝煌,戰場失利想退出,英法不同意導致矛盾...
    一戰期間,英法為什麼與沙俄產生了矛盾?其實答案很簡單,就是列寧試圖退出二戰,英法不允許俄國隨便退出。當時沙俄參加一戰,在同德奧的激戰中損失了幾百萬軍隊,傷亡極其慘重。沙皇優柔寡斷,不善於用人,最終甚至自己去親自指揮戰爭。然而,沙皇對軍事並不了解,導致指揮更為混亂。
  • 日本最艱難的一戰!被40多艘航母包圍,超過7萬士兵最終戰死
    日本最艱難的一戰!被40多艘航母包圍,超過7萬士兵最終戰死 二戰末期,美軍兵臨衝繩島。對於日本而言,衝繩島是維繫本土製海權、制空權的基地,一旦衝繩島失守,日本將門戶大開,直接面對盟軍的海空攻擊。
  • 蘇聯元帥的滄桑鐵血路:史達林清洗處決功勳元帥
    在70多年中,共有43人獲得「蘇聯元帥」(其中3人是「蘇聯海軍元帥」)。他們中絕大部分,都是身經百戰的精英。  最悲催的蘇聯元帥:1945年授銜的貝利亞,本是秘密警察頭目,史達林的心腹,二戰後被史達林授予元帥軍銜,成為蘇聯的「二當家」。1953年史達林去世後,貝利亞被赫魯雪夫等人逮捕處決。  最無聊的蘇聯元帥:1976年授銜的勃列日涅夫。按理說他曾擔任軍隊幹部多年,二戰末為集團軍少將政治部主任,資歷不差。問題是他在擔任蘇聯最高領導人期間給自己授銜。
  • 一戰塹壕戰中很少被提及的一款近戰武器,外觀簡單醜陋卻很實用
    一戰時期德軍塹壕交戰雙方向戰場投入了大量先進武器,包括新式機槍、坦克、大炮、衝鋒鎗等,這些都是能夠對士兵造成大規模殺傷的威力強大的武器,所以為了有效減少己方士兵的傷亡,交戰雙方不約而同的都在深挖塹壕,雙方戰線由此陷入僵持狀態,因為誰都無法突破對方的塹壕防線。
  • 二戰中日軍戰力究竟如何?朱可夫評價一針見血:士兵勇敢將領垃圾
    客觀評價,二戰中日本人的實力在世界上並不算突出,別說比不過美蘇德英等過了,就連能否比得過波蘭這個二戰中第一個被滅國的國家都不好說。蘇聯名將朱可夫評價日軍:士兵很勇敢、將軍很垃圾,越高級別將軍月垃圾!當時打完諾門坎之戰後,史達林召見朱可夫,作為小軍區司令員的朱可夫第一次見到最高統帥肯定會緊張激動,這種狀態下朱可夫這樣評價日本人,絕對不是信口開河。
  • 號稱鋼鐵一樣的史達林,指揮能力怎麼樣呢?從一場戰役可以看出來
    史達林很高興,還批評了此前反對出戰的總參謀部,說險些因為總參謀部的錯誤而取消了一次如此順利的戰役。可惜史達林高興得有點兒早,5月17日,德國第一裝甲集團軍在第十七和第六集團軍的支援下發起反攻,合圍了蘇聯南方方面軍第九和第五十七集團軍,西南方面軍第六集團軍和博布金戰役集群。到5月29日,被圍蘇軍大部分被殲。
  • 他是一戰中殺敵最多的澳大利亞士兵,被譽為「戰爭紀念品」之王
    照片中的這名澳大利亞士兵叫約翰·海恩斯,他正端坐在自己繳獲而來的一堆「戰利品」中間忙活著。  他的頭上戴著一頂德國陸軍軍帽,手裡數著從戰俘身上偷來的錢,身邊全是他繳獲而來的德軍武器裝備,以及各種德軍士兵的個人物品。沒錯兒,從德軍死去的士兵或戰俘身上搜集各種戰利品是他最大的個人愛好,在戰場上,沒有人在這方面能比他做得更好,他也因此被譽為戰爭中的「紀念品之王」。
  • 一戰中消失的隊伍,一份遲到了百年的尊重
    盒子中,是一系列陳舊的幻燈片。這是他的祖父威廉·霍金斯生前遺留下來的東西。盒子的故事可以追溯到1916年,那是一個戰火肆虐的年代。彼時,一戰已經進行了兩年,英國在戰爭中失去了50餘萬士兵,越來越多的人被徵召去前線作戰。而相應的,尋找支援崗位的替代工人變得緊迫起來。此刻,五千英裡之外的中國準備提供援助。中國經過幾場屈辱的戰爭,喪失了部分領土的主權。
  • 一戰俄羅斯最偉大的進攻:用100萬人傷亡挽救了自己的英法盟友
    在這一年裡,俄國牽制了包括65個德國師在內的同盟國60%左右的兵力,可是當俄國士兵在與同盟國超過116個步兵師和42個騎兵師的兵力經過浴血奮戰之後,得到的結果卻是傷亡約200萬人和被俘約130萬的慘重代價,技術裝備也幾乎損失殆盡。
  • 史達林:一位孤獨的獨裁者,締造了強權政治和東方鐵幕
    這時候 列寧就開始出來畫餅了,他看出來工農佔了一個國家公民的百分之70,為何不利用這股力量呢?列寧開始畫餅帶著布爾什維克的同志,各地演講、遊學,正值俄國在一戰的敗退,國民開始不信任政府,列寧覺得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