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一直被認為是臨深城市,也想吸納深圳各種資源,但是筆者看來惠州已經越來越變成臨莞 臨廣城市了。
重點來看就是莞番高速和廣惠城際:
莞番高速和河惠莞高速匯合可以讓松山湖和潼湖聯繫起來,同時東莞市區第一次可以直通惠州市區(沒錯,改革開放40年了莞惠市區之間第一條高速路)。
廣惠城軌今年一定會通車:
再看看城軌時刻表,比某些城市的地鐵還早發車晚收車
惠州也在大力發展西邊的臨莞地區,而對於新圩 鎮隆就貌合神離了,連深惠城軌都偏到東莞一側,跟好兄弟一起享用。所以很多人預測惠州的臨深發展未來還是要看西側。可是東側是沿海啊(但哪裡好像除了石化 旅遊 核電沒了,無法與深圳的產業互動)。
可是與東莞走得這麼近這樣對嗎?惠州與深圳的互動是最多的,但是5年內深惠城軌估計都無法通車,今年已經快過去半年了,線路都還沒確定下來。
惠州在2018年年中之前是走火入魔了,為搞房地產把自己的工業用地價格逼到與廣州差不多的水平,甚至鬧出一地兩賣事件(擅自將已經出讓的工業用地轉賣為住宅用地)。不過後遺症是一直存在的,就是造成整個惠州從上到下鄙視工業區不要工廠,政府也是一味追求房地產一時之利。於是惠州遍地是鬼樓,據筆者觀察除了市區幾個集中的地方,其他樓盤都是入住率很低的鬼樓。惠州差點就步入中山這樣的窘境。
2018年後小有變化,大量供應工業用地,保證用地指標60%給工業(相比深圳還是太小氣,深圳敢直接不要住宅用地,東莞也是,這些城市才有遠見,蓋太多房地產最後反而導致房價下跌)。惠州地方執政者提倡修路抓項目,提升營商水品。筆者都還跟朋友去看過惠州的工業用地,真的是項目好,要得很隨意。但是這個市政修路就一般般了,雷聲大雨點小。
不過東莞自己都沒吃飽又能拿什麼給惠州呢?惠州還是要積極吸納深圳的產業,把深惠城軌建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