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湖#2016年12月,廣東省政府明確提出要把潼湖生態智慧區打造成為「廣東矽谷」,並將建設成為國家綠色生態城市示範區、廣東高端創新要素集聚地、大珠三角融合發展先行區。目前已引進了碧桂園創新小鎮、思科潼湖科學城、哈爾濱工業大學國際教育科研基地等引領性重點項目8宗,比利時IMEC等研發基地7宗;潼湖生態智慧區創新園集聚了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華南創新基地、南方工程檢測修復技術研究院等進駐創新園的高端研發機構16宗。
潼湖生態智慧區規劃範圍為潼湖溼地及周邊地區,總面積約 128 平方公裡,其中城鄉建設用地38平方公裡,溼地及其他農林用地90平方公裡,地處廣州、深圳、香港三個國際化大都市的中心地帶,距廣州中心區約100公裡、深圳中心區約60公裡、香港中心區約100公裡。
在地理位置上看,目前潼湖的位置在整個粵港澳大灣區東部,鄰近深圳香港這兩個大灣區的引擎,在深圳都市圈的中心位置。但從傳統的珠三角發達區域來看,潼湖靠近邊緣,而松山湖也是屬於這塊靠東的位置。那為何松山湖能發展成現在這樣的新型高科技區域呢?說明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動力不在珠江西岸而在以深圳和香港為龍頭的珠江東岸。
今天惠州潼湖之於粵港澳大灣區的位置和當年松山湖之於珠三角的位置有異曲同工之妙。
從政府重視程度來看,潼湖生態智慧區是中韓產業園的起步區,而中韓產業園是國家層面的布局。而廣東省也將潼湖生態智慧區列為廣東省重點項目,更有「廣東矽谷」之稱,而惠州市也是傾全力打造這一塊。
目前潼湖生態智慧區的建設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新華大道,智慧大道,僑冠快線等道路已部分通車,部分企業也開始在建。
也許今天的潼湖確實不夠發達,但10年前的松山湖又有幾人知曉?規劃總是會超前的,布局也是要著眼於未來的。無論未來的潼湖是否能比肩松山湖,我們都希望他能越來越好,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紅利下茁壯成長,為國家的經濟做出卓越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