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晚上,受人期待的喜劇小品明星,全軍覆沒,沒有一個人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看樣子,趙本山們這類喜劇明星,獨撐一臺小品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而小品日益成為表述時代寓意的新型展示方式。
在這樣的小品新觀念的框架下,今年春晚小品《站臺》的確在催人淚下方面讓人猝不及防。
小品把背景放置在飛馳著的高鐵邊,這樣短促的時點,欲展示矛盾與衝突,實在是勉為其難,但這個小品還是非常好的把握了瞬息萬變的短暫時間,擷取了非常典型的三個社會層面,來展示一般情況下,只是封閉在宅子中的夫妻關係。
高鐵站牽連著千家萬戶,這一現實的存在肌理,給小品提供了成立的可能。
小品裡真正發生矛盾糾葛的是在佟大為、楊紫扮演的一組年輕夫妻之間,而實際上,之前落下車的乘客與一對老夫妻,完全不承擔著戲劇衝突的責任,它們在小品中只是耽誤著時間,而這個小品,卻把時間平均地分配給另外兩個角色,只能說明小品 的理念已經發生根本的轉移,就是我們上面所說的喜劇明星的一手撐天的時代宣告結束了,小品也開始力圖追求更廣闊的社會縱深,來凸現一個各形各態的社會群體的影響力,是如何在一個小品中發揮了互動的關聯效應。
小品顯然是用一個怕妻子的老爺們的存在,以及一對廝守五十年的老夫妻之間的恩愛情深,才凸現愛情眾生相,其創意固然不錯,但是,作為小品的衝突方來說,這兩組情節的設置,僅僅是過場戲,懼妻男與老夫妻都交待了一種現象,而沒有情節的逆轉,如果刪掉這兩個戲份,完全不影響整個小品的邏輯性發展。
尤其是老夫妻這個段落,基本還是沿襲的是蔡明前幾年表演過的老年痴呆症的陳舊主題,給人一種似曾相識之感,而他們之間的夫妻情深,在小品裡也顯得浮於表面。
懼妻男這個角色,如果刪掉,毫不影響整臺小品的意蘊。
而真正讓人淚點飛濺的卻是小夫妻中的男青年,接到母親的電話,說在外旅遊,但實際上卻是母親用家裡的座機打的,其善意的謊言昭然若揭,而「善意的謊言」也恰恰是春晚小品節目中最常使用的一種手段,由此,整個小品開始時醞釀的戲劇張力,在此迸發出一個至頭關重要的轉折點,也由此導致女青年回家取向的根本逆轉。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母親的善意的謊言中包含著的無奈的失望,還有為孩子的委曲求全,一個中國母親的那種即使今天依然不曾減色的忍辱負重心理,得到了全程的凸顯。
所以,這裡的一大淚點,就是母親在對孩子的期望而不可得的情況下,無奈的對孩子的謙讓。
而緊接著我們看到了女青年瞬間轉變了自己只要求回娘家過年的自私心態,看到了年輕一代對上一輩人善良願望的回應,這種回應,正意味著上下代之間的溝通與理解的可能,這種「善解人意」的晚輩的回應,與上一輩人帶著悲涼感的「善意的謊言」發生冰火兩重天的對碰,激起了本小品的第二個淚點。
正當這對年輕夫妻之間在回哪裡過年爭執宣告破解之後,整個小品,又在最後時刻推出了它的第三個淚點,這就是那一直站在矛盾漩渦的中心點處於調解與賦閒角色的警察,迎來了自己的情感的主場:他與身為列車員的妻子,在短暫的高鐵停車的時候,擁有了他們短暫的年夜相逢,也完成了他們對年夜飯美味的共同分享。
應該說《站臺》這個小品的確做的還不錯。在剔除了喜劇明星為所欲為地控制了春晚小品的趙本山時代之後,這種富有現實意義且架構不錯的小品才能脫穎而出,今年整體小品的貧弱恰恰為《站臺》這個結構頗為複雜、人物顯然眾多、矛盾多線並進的接近於獨幕話劇的小品提供了如入無人之境的勝出空間。
我們可以看出,小品不僅能達到一種寓意的效果,還能表現出一種社會隱伏著的真情,今年《站臺》裡就凸現了長輩摯愛之情、兒女回饋之情、夫妻恩愛之情這三種最普通也最感人的情愫,用這種真情來打動人心,激發淚點,的確是小品立意高遠、反映社會、折射人生的一種非常之好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