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歷屆春晚的小品,比作春晚的王冠,那麼這部小品《不差錢》就是我心中王冠上的明珠之一。
完全不同意那些「專家」說這個小品主題格調不高,這部作品主題就是一個農村老大爺為了讓自己有本事的孫女不甘於蟄伏於小農村,想出人頭地,而努力上進的故事,故事本身的主題完全沒有問題。甚至比較勵志。
而問題在於,老大爺在努力中,採取的手段並不光明,這也就是那些所謂「專家」詬病的地方。
可是從古至今,有哪一種制度,可以讓一個有天賦的農村孩子,在無資源無背景無學歷,三無的情況下,出人頭地,走進大眾的視野?本山大叔想去央視,如果傳言不假,當年本山大叔可是斥巨資,買了兩箱茅臺 ... 可以說 ,這部小品裡的丫蛋兒角色,就是本山大叔年輕時候的寫照,想出人頭地,卻苦無門路。不得不採取一些非常規的手段,我們應該全力消除這種現象,而不是刻意迴避這種敏感的話題,因為真實往往就是如此。
如果沒有辛辣的諷刺,就沒有一個絕對高度的作品,而《不差錢》完完全全的做到了。
諷刺1,當時的中國各地以洋產品為榮,所以有了-蘇格蘭調情,這個奇葩名字的飯店。
諷刺2,當時國內農民想出頭,走進大眾的視野,不像現在有快手,抖音等平臺,幾乎只有選秀節目一條路。(不要說什麼學習之類的,你去農村看看,再去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看看,就知道教學質量差距到一個什麼樣誇張的地步)
諷刺3,如果大家對本山大叔那段對白:「我,家裡怎麼困難,怎麼不容易,那段」,大家也都明白諷刺的哭七關的笑談。
諷刺4,充分體現了農民想走門路,卻不想花大錢,那種農民式的狡猾,我辛辛苦苦賺的錢,憑什麼全給你吃了。雖然小品裡不是這麼說,但是現實就是如此。我們國家的農民並不傻。可笑的是,總有人把他們當傻子。
還有的諷刺大家看懂就算了,說出來可能會被舉報。
上面說的是小品立意與格調,下面說一下演員的表演
本山大叔 ... 如果不是受到語言的限制,本山大叔在幽默表現上,和卓別林,金凱瑞,那種巨匠在同一個水平線上。可以說,他們都是幽默喜劇的天才,獨一無二的那個群體。「土神」趙本山當之無愧!在《不差錢》作品裡,本山大叔屬於貫穿全場的一條線,穿起來,小瀋陽,丫蛋兒,老畢的表演。本山大叔不是主角,是主捧哏的那種。很多捧哏的表情和動作,至今都是流傳甚廣的表情包...同時,想做到讓小瀋陽,丫蛋兒,老畢的臺詞出包袱笑果的本事,說真的,太難了。換個人同樣的臺詞,同樣的動作,他們也做不到同樣的效果,畢竟,這個世界,趙本山只有一個...大家看到本山大叔,往往已經開始笑了。
小瀋陽,我強烈的懷疑,這傢伙給自己加戲了(我比較腹黑),一個春晚小品23分54秒,在那個年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兒,傳言小品結束後,小瀋陽受到了本山大叔的怒斥,無法知道真假,但是,如果是真的,幾乎可以判定,他自己加戲了,(可以當我腹黑瞎說)。但是因為這部小品裡,小瀋陽的表演,太自然了,幾乎看不出哪裡有不對,哪裡有自己加戲的地方,而春晚之後火遍全國的情況,也是老百姓對他表演的肯定。無可指摘,一戰封神。
丫蛋兒,怯口的表演從始至終,小品中間,小瀋陽表演的時候,她也會給自己在角色裡表現出,不甘,甚至有些埋怨小瀋陽的表情,而一曲《青藏高原》更是讓觀眾耳目一新。大多數普通人的感想應該是這個丫頭是誰啊,真厲害,怎麼從來沒聽說過啊。諸如此類的心情。
總結,這個作品在當時,也有借用其他的一些梗,但是所有的梗放在一起,非常合理,恰到好處,笑點密集,無論從任何一個方面來看,都是小品節目裡最頂級的作品。
從這部小品之後,再到現如今春晚的質量來說,可能是絕唱了。
江湖的傳說,一直被模仿,不會被超越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