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最「豪橫」的康熙皇子,就連雍正也對他有著一絲忌憚

2020-12-19 王府史話

看過歷史正劇《雍正王朝》的朋友,對於其中的十阿哥胤不會陌生,而幾乎所有人對於他在劇中表現的評價也非常的一致,那就是「豪橫」。

實際上,《雍正王朝》對於十阿哥胤的演繹並沒有對正史進行誇張或者篡改,歷史上的他就是如此,甚至其言行舉止還要「過激」,所做出的事情也是更加的囂張與跋扈。然而,胤並沒有因為他的處事豪橫而遭到康熙皇帝的處罰,相反,他是所有「八爺黨」皇子中獲封爵位最高的一位。

這並不是因為康熙有多麼的喜歡自己的這位頭腦有些簡單的兒子,而是在於他的出身太過於高貴,其外戚家族的地位更是極為顯赫,使得康熙都要對他留有幾分「溺愛」。

在雍正登基之後,在對曾經「九子奪嫡」的政敵們盡皆打擊和報復的時候,也對於十阿哥胤予以了「手下留情」,使其得以在乾隆皇帝登基之後得以重獲自由,而這也與胤強大的出身背景密切相關。

(圖片來源於網絡)

十阿哥胤在所有康熙皇子中,出身僅次於太子胤礽。

清朝的時候,評價一位皇子的地位高低,並不是看他的年齡,而是要看他的生母的出身,即所謂的「子以母貴」。

康熙的所有皇子中出身和地位最為高貴的,毫無疑問是太子胤礽。

胤礽的生母是康熙皇帝的結髮妻子、孝誠仁皇后赫舍裡氏,與此同時,康熙所冊封的另外兩位皇后,即孝昭仁皇后鈕祜祿氏以及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並沒有誕育皇子,所以胤礽可以說是康熙皇帝唯一的、由皇后所生的嫡子,而這一「嫡子」的身份就已經讓胤礽壓蓋住所有的其他康熙皇子了。

而在皇后之下的地位最高的后妃是皇貴妃,在皇貴妃之後的是貴妃。

在康熙在世時,除了後來被晉封為皇后的鈕祜祿氏皇后和佟佳氏皇后外,並未冊封其他皇貴妃,貴妃也僅僅冊封了兩位,即溫僖貴妃鈕祜祿氏以及貴妃佟佳氏,她們兩人分別是孝昭仁皇后鈕祜祿氏和孝懿仁皇后佟佳氏的親妹妹。

這其中,貴妃佟佳氏並沒有誕育皇子,於是由溫僖貴妃鈕祜祿氏所生的十阿哥胤成為了除太子胤礽之外,出身最為高貴的皇子。

(圖片來源於網絡)

除了皇后、皇貴妃和貴妃,康熙後宮中還有地位非常高貴的「惠宜德榮」這「四妃」。

其中,惠妃那拉氏生下了大阿哥胤褆,宜妃郭絡羅氏生下了九阿哥胤禟,德妃烏雅氏生下了雍正和十四阿哥胤禵,榮妃馬佳氏生下了三阿哥胤祉。也正是由於生母地位上的差別,使得這些康熙皇子自然無法在出身上與太子胤礽與十阿哥胤相比。

至於八阿哥胤禩,那就更不用說了,他的生母良妃衛氏是辛者庫出身,這也使得他是所有參與了「九子奪嫡」皇子中出身最為卑賤的。至於十三阿哥胤祥,其母在世時也僅僅是庶妃,沒有得到正式冊封,去世後追封為「敏妃」,這也使得胤祥的出身也並不高貴。

不僅如此,胤還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被晉封為敦郡王,而整個康熙朝時期,獲封親王爵位的僅有三阿哥胤祉、雍正以及五阿哥胤祺,「八爺黨」中的其他皇子,爵位均不如胤,八阿哥胤禩為貝勒,而九阿哥胤禟更是只有貝子爵位。

(圖片來源於網絡)

然而,十阿哥胤的豪橫並不僅僅是因為他生母地位的高貴,他所坐擁的外戚支持勢力同樣是極為顯赫的。

十阿哥胤的生母是溫僖貴妃鈕祜祿氏,嫡母同時也是他的姨母是康熙皇帝的第二任皇后,即孝昭仁皇后鈕祜祿氏,而這對「姐妹花」都是遏必隆的女兒。

遏必隆是康熙朝初年四位輔政大臣之一,在朝堂上享有極高的權勢和地位,即便是因為當年依附於鰲拜而被康熙短暫罷黜,但是很快又重新回到了朝堂之上。不僅如此,遏必隆的父親是努爾哈赤時期「開國務大臣」之一的額亦都,而他的母親更是努爾哈赤的女兒穆庫什公主,按照輩分,康熙皇帝也要喊遏必隆一聲表叔。

在遏必隆去世後,他的兒子阿靈阿襲承了其一等公的爵位,並且長期擔任領侍衛內大臣、議政大臣等職務,成為在索額圖、明珠、佟國維等一眾權臣之後,朝堂上最有權勢的朝臣。而他也正是十阿哥胤的親舅舅。

(圖片來源於網絡)

自己的生母溫僖貴妃鈕祜祿氏和姨母孝昭仁皇后鈕祜祿氏在後宮中地位尊崇,再加上自己的姥爺遏必隆以及舅舅阿靈阿在同樣在朝堂上權勢顯赫,這無疑給了胤「豪橫」的資本。

特別是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胤礽遭到了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廢黜,進而被康熙圈禁在鹹安宮,至此開始至康熙去世,胤也成為這一時期之中出身和地位最為顯赫的康熙皇子。

(圖片來源於網絡)

雍正登基後,隨即對十阿哥胤及其背後的整個鈕祜祿氏家族進行了打壓。

其實不少人覺得,將十阿哥胤與「八爺黨」之中的其他皇子放在一起,多少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八爺黨」的核心與領袖八阿哥胤禩,雖然出身非常卑賤,但其為人謙遜、能力出眾,這一點就連日後登上皇位的雍正都深感欽佩;九阿哥胤禟,富有經商頭腦,財力雄厚,同時他也非常的聰明,特別是在數學、字符等領域也是頗有造詣;十四阿哥胤禵,是所有康熙皇子中公認的文武雙全,尤其是他統領西北大軍平定了策妄阿拉布坦的叛亂,成功收復了西藏,立下不世功勳。

可再看十阿哥胤,頭腦簡單,性情耿直,再加上從小受到了極度的寵愛,性格上也非常的跋扈,做事情常常是不顧及後果,可他卻依然是八阿哥胤禩等人極力拉攏的對象,並對其給予了足夠的重視。

(圖片來源於網絡)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為十阿哥胤高貴的出身,胤禩等人需要他來「衝鋒陷陣」。

前文中也說到了,胤是所有康熙皇子中,出身和地位僅次於太子胤礽的存在,而此時「八爺黨」集團中,又需要有人來對太子胤礽的勢力進行制衡,再加上他與胤礽的關係交惡,所以胤無疑是最為合適的人選,甚至是唯一人選。

當然,除此之外,胤禩等人更加看重的還是康熙對於胤的特殊「溺愛」,這也使得胤在通常情況下犯了錯誤之後,不會受到康熙皇帝的處罰,或者是僅僅受到一些象徵性的懲罰,而如此一來即可以保全「八爺黨」的實力。

(圖片來源於網絡)

另一方面,則是此時胤背後的整個鈕祜祿氏家族利益的驅動。

太子胤礽在朝堂上最為重要的支持勢力就是以索額圖為代表的赫舍裡氏家族,而索額圖的「死對頭」正是葉赫那拉氏家族的代表人物明珠。在「索明黨爭」時期,葉赫那拉氏家族與鈕祜祿氏家族關係交好,明珠之子、翰林院掌院學士納蘭揆敘更是與阿靈阿之間的稱兄道弟,兩人關係極為密切。

大阿哥胤禵的生母,同時也是八阿哥胤禩養母的惠妃那拉氏正是出身於葉赫那拉氏家族,而九阿哥胤禟不僅與明珠家族有著密切的生意往來,財富利益早已捆綁,之後更是和納蘭揆敘結為了兒女親家。

這樣一來,便使得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背後的政治支持力量趨於一致,並最終直接導致了他們之間的聯合,共同參與到「九子奪嫡」之中。

(圖片來源於網絡)

儘管「八爺黨」人多勢眾,兵強馬壯,似乎對於皇位是勢在必得,但最終,雍正成為了「九子奪嫡」的最終勝利者,並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後,成功登上了皇位,並隨即開始對於「八爺黨」眾位皇子的迫害與報復,而首當其衝的便是十阿哥胤了。

雍正元年(1723年),前來覲見雍正的大活佛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在北京圓寂,於是雍正下旨安排胤前往護送活佛靈龕回喀爾喀蒙古。胤當即以身染疾病為由提出了拒絕,而雍正卻是不依不饒,下了一道嚴旨,責令胤必須要前往護送。

於是,在極不情願的情況下,胤帶著隊伍以極為緩慢的速度朝喀爾喀蒙古進發,待行進到察哈爾地區的時候,又下令駐紮休整拒不向前,反而自己偷溜的回到的了北京,引得了雍正的巨大不滿。

更加令雍正感到憤怒的是,在這之後胤給雍正的奏摺上,竟然直呼雍正為「雍正新君」,於是雍正下令,讓胤禩親自審理胤,實際上這就是雍正導演的一出讓「八爺黨」自相殘殺的「好戲」。

最終,迫於雍正的威脅與壓力,胤禩審理並羅列了胤的罪過,將其判以圈禁之刑,至此,胤開始了他長達十多年的圈禁時光。

(圖片來源於網絡)

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開始向八阿哥胤禩和九阿哥胤禟發難,對其議罪圈禁、迫害致死,並將這兩位康熙皇子削宗奪爵、逐出宗室,就連名字都被改為了「阿其那」和「塞思黑」。

反觀十阿哥胤,儘管已經失去了自由,但是雍正在對其進行處罰。而之所以會如此,主要還是有著三個方面的原因。

(圖片來源於網絡)

首先,還是胤背後的鈕祜祿氏家族勢力太過於強大了。

儘管雍正登基後,隨即對鈕祜祿氏家族進行了打壓,不僅將阿靈阿之子阿爾松阿處死,還將其墓碑改為「不臣不弟暴悍貪庸阿靈阿之墓」加以羞辱,但是整個鈕祜祿氏依然有大量的成員以及舊部在朝為官,影響力依然非常的大。包括歷史上的那樁關於乾隆生母姓氏的「迷案」,雍正也是選擇了給其「落戶」在了鈕祜祿氏家族,這個家族雍正確實有點「得罪」不起。

再加上胤嫡福晉出身於蒙古貴族,考慮到其背後的蒙古諸部的勢力與影響,也讓雍正對於除掉胤有所忌憚。

(圖片來源於網絡)

其次,就是胤能力實在有限,對與雍正確實沒有什麼威脅。

不同於能力出眾的八阿哥胤禩和精明強幹的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確實沒有這份權謀與機智,他有的只是耿直和憨厚,儘管脾氣火爆,但是性格上直來直去,沒有什麼心眼,所以完全對於雍正構不成威脅。

再次,胤被圈禁,是為胤禩所審理議罪的。

雍正讓胤禩審理胤,既是為了讓「八爺黨」的皇子們自相殘殺,同時也是為了避免自己陷入不利的輿論之中。而在胤禩去世後,雍正缺乏處置胤的理由,也沒有合適的人選,自己親自去做的話則會引得非議,所以雍正也就此選擇保持了現狀。

(圖片來源於網絡)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皇帝去世,乾隆皇帝登基,隨即開始對於雍正此前的一系列行為和政策的改變,並在乾隆二年(1737年)的時候,將十阿哥胤放了出來,讓其重獲自由,同時將其封為輔國公。

乾隆六年(1741年),胤去世,享年五十八歲,乾隆皇帝按照貝子級別的禮儀予以了祭葬,而胤也算是就此壽終正寢、得以善終收場。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康熙的這個皇子,受到養母的教導,雍正不打壓他,乾隆敬重他
    康熙的這個皇子,受到養母的教導,雍正不打壓他,乾隆敬重他圖片來源於網絡,文章系作者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說起清朝的歷史,那絕對是一個讓人們看著過癮的歷史。在那時候,各種事件、各種人物之間不斷地碰撞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個跌宕的精彩瞬間,然說起這段歷史就必須說這其中的皇帝,必然少不了那被譽為千古之大帝的康熙。康熙這一生是壯闊的一生,很少有人能夠與他比肩。雖然8歲的他就登上了皇位,但是經過多年的歷練他還是有著自己治理國家的一套。
  • 他是康熙的皇子,受胤祥關照,被雍正重用,連乾隆都讓他御前免跪
    康熙去世後,在非正常狀態下,雍正繼承皇位。由於繼位有程序上的「瑕疵」,雍正的合法性飽受質疑。某種程度上而言,雍正皇位的穩固性,遠超康熙在位的任何時期。雍正的對手是諸位皇子,雖說都是親兄弟,但兄弟之情不會就此淡化權力爭鬥的殘酷性。
  • 康熙女兒和親蒙古,權傾漠南漠北,連雍正都要忌憚三分
    康熙女兒和親蒙古,權傾漠南漠北,連雍正都要忌憚三分在古代,女性的地位很低,所以她們的婚姻大事通常不是由她們自己決定的,而是由「父母之命媒妁之約」決定的。甚至皇帝的女兒也不例外。在清朝,大多數皇帝都把女兒嫁到蒙古,康熙九個女兒中有七個嫁給了蒙古。我們今天談論的公主是康熙的第六個女兒,固倫恪靖公主,也被稱為「海蚌公主」。公主的母親只是一個貴人,地位不高,但是她的姨母是康熙的宜妃郭絡羅氏。相信大家都挺熟悉這個宜妃。她深受康熙的寵愛,為康熙帝生了三個皇子,而這三個皇子都是雍正登基的障礙,所以雍正非常痛恨這個宜妃。
  • 康熙一生最寵愛的皇子,臨死前還交代雍正:一定要好好對待他
    不過,康熙也明白自己的做法有些唐突,他也希望通過後天對胤礽的諄諄教誨,言傳身教,讓他慢慢的強大起來,最終,足以擔此大任。剛開始的胤礽也是如了康熙皇帝的願,勤奮好學,知書達理,身上透露出一種明君的風範。四書五經對他來說,已經是滾瓜爛熟,也可以深通義旨。於是,諸位大臣紛紛上奏請求皇子胤礽出閣讀書。
  • 清康熙十三子胤祥,為什麼說有他在,雍正登基就不怕出亂子?
    有胤祥在,雍正登基就不怕出亂子,這種說法貌似有些流從於某些影視作品,但作為雍正朝第一重臣,他的作用的確不可或缺,他為胤禛解決疑難無數,穩定並夯實了雍正朝的統治基礎,並通過一系列作為,幫助胤禛擺脫了初政時期的尷尬局面。康熙四十七年,這一年胤祥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官史對此諱忌莫深,只能從史料中找到並不詳盡的隻字片語。
  • 雍正王朝:太子胤礽「兵變」,康熙為何同時加封四位皇子為親王?
    可在《雍正王朝》中,卻有著這樣的一段劇情,當康熙面對太子胤礽的「叛亂」的時候,竟然同時將自己的四位皇子晉封為了親王。康熙為何要「一口氣」連著封了四個親王,他真正的目的又是什麼呢?這裡我就來為大家做一個解讀。
  • 康熙預料到了隆科多的結局,為了保住他,給他留下了四字警言
    康熙預料到了隆科多的結局,為了保住他,給他留下了四字警言康熙皇帝可謂是「千古一帝」,少年成才,有勇有謀有大智慧。在康熙16歲時除掉野心勃勃又專權的鰲拜之後,清朝朝廷各方勢力基本就均衡了,沒有說有哪一家獨大的局面。
  •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幫雍正出謀劃策,康熙知道他的存在嗎?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神機妙算,是一個難得的曠世奇才,對朝廷局勢洞若觀火,在九子奪嫡幫雍正出謀劃策,當然要是沒有鄔思道,雍正在奪嫡之路很難得勝,更別提登上皇位了。雍正登基後,鄔思道完成了他的使命之後,明哲保身而退,也是大智慧者了。鄔思道是個厲害人物,可以說沒有他胤禛難奪位,順利登上皇位。
  • 為什麼康熙讓雍正繼位,理由非常簡單,其他皇子知道會吐血
    公元1722年,69歲的康熙老皇帝去世。康熙去世以後,其皇四子胤禛繼承了皇位,胤禛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雍正皇帝。在歷史中,關於雍正皇帝的段子一抓一大把。其中最著名的一個就是更改聖旨傳位,在民間傳說中,康熙的皇位是傳給皇十四子胤禵的。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中,康熙皇帝究竟把皇位傳給了誰?
  • 康熙一生最寵愛的太子,臨死前叮囑雍正,一定要善待他
    幾年後,印楞的三祖父松爾圖被康熙以「議國事,結黨營私妄為」的罪名下獄。他飽受牢獄之苦,終於在幾個月後因饑渴而死。康熙稱結黨營私,即太子黨。皇子們年幼時,康熙皇帝就把他們一個個立為皇子。之後,皇子們開始參與朝廷的政務,殷楞的權力也在此時瓦解。於是,他與其他王子反目成仇,明爭暗鬥,一場可怕的權力鬥爭逐漸展開。
  • 雍正即位後,曾經和他爭奪皇位的那些皇子,最後都是什麼待遇?
    康熙皇帝去世後,四阿哥胤禛繼位,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雍正皇帝繼位後,對於之前的同樣參與奪嫡的兄弟,也是絕不手軟,大部分的兄弟都被雍正皇帝所圈禁。那麼,歷史上這些圈禁皇子的地方在當時的條件是怎麼樣的?其實,雍正對待不同的弟弟,做法也是不同的。每個皇子因為所犯的錯誤不同,被圈禁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具體分為條件最好的,條件一般的,還有條件差的。
  • 安排雍正繼位是不是康熙的本意,康熙最想把皇位傳給誰?
    雍正皇帝,可以說是清朝歷史上最富有「神秘感」的帝王,直到今天,在他身上還有這許多尚未破解的歷史「謎團」,而這其中,影響最大、爭論也最為激烈的,便是所謂的「雍正繼位之謎」。那麼雍正到底是繼承的皇位,還是篡奪的皇位,他是不是康熙最為心儀的繼承人,而的繼位是不是康熙的本意,這裡為大家進行了一個的梳理和解讀。
  • 雍正王朝:康熙被胤礽戴了「綠帽子」,為何還會再次立他為太子?
    嚴格意義上來講,胤礽被廢,一大半的原因是自己咎由自取,一小半的原因是因為被人陷害。康熙重新復立他,多少帶有一部分矯枉的原因,給胤礽一點機會,看他能不能改過自新。此外,胤礽再怎麼說,也是嫡子,這對大清有很重大的文化意義。康熙一向很疼胤礽,在他出生不久就將其立為太子,而且傾注了很大心血。
  • 老十四和雍正是親兄弟,為何關係最不好,雍正第一個便打擊他
    四皇子胤禛(後來的雍正)和十四阿哥胤禵的生母都是德妃烏雅氏,最親的兄弟。按說兩人較其他皇子應該關係更親厚些,然而這兩兄弟卻並非如此。康熙十七年,烏雅氏生下了四皇子胤禛。由於位分低微,再加上康熙最寵愛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正經受喪子之痛,康熙便將胤禛交給佟佳氏撫養,以慰其心。
  • 雍正能順利繼位是因為康熙大帝為他做了這樣的安排
    通過太子胤礽身上發生的一系列的事件,康熙大帝清楚的知道背後的黑手,大都是自己的兒子們和他們的同黨,所以隱忍不發。也沒有明確儲君的人選,因為康熙清醒的知道儲君的那個位置就是眾矢之的,他的先祖們開始預立的那些儲君也都沒好下場,比如,褚英、代善等。
  • 康熙之死!病死前寢宮被隔離,雍正繼位後連下數道聖旨
    另外,令人懷疑的是,從十一月十日起,直至十一月十三日晚康熙猝死,除胤禛一人進出五次,竟沒有任何一名大臣、皇子、后妃在現場;康熙猝死後,胤禛為其父更衣,也仍然沒有任何一名大臣、皇子、后妃在現場;而且康熙猝死後,從暢春園往紫禁城宮內移靈時,又仍然沒有任何一名大臣、皇子、后妃在現場。
  • 大皇子因為對手足不慈,被康熙關進監獄,母親卻請求皇帝處死他
    古代皇帝的地位最高,手中權力巨大,後宮中也有很多的妃嬪,這些妃嬪也都有各自的子女,所以諸位皇子之間爭權奪利鬥爭也非常的激烈,最典型的要算康熙時期了。這位古代少有的長壽皇帝,晚年時期,幾位皇子鬥爭堪稱白熱化,其中大皇子因為對手足不慈被康熙關進監獄,母親卻請求皇帝處死他,背後另有深意。
  • 康熙為什麼沒有冊立雍正為太子,而是任由他們爭奪儲君之位?
    康熙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久的一個皇帝,他的兒子也是清朝諸位皇帝中最多的,儲君之位又在很長一段時間多空懸著,所以在康熙時期,皇子之間等皇位之爭十分激烈。讀過歷史的人都知道,最後登上皇帝寶座的人是皇四子雍正,然而康熙在生前一直都沒有冊封他為太子,甚至有人因此懷疑雍正篡改聖旨。
  • 雍正王朝:康熙賞賜保舉雍正的王掞中藥「續斷」,是在暗示什麼?
    王掞欣賞雍正不是一天兩天,早在胤礽還在皇太子之位的時候,他就對於雍正頗有好感。當然,這個時候最令王掞感到歡喜的還是雍正對於太子胤礽的支持,除此之外,雍正的為人剛正,辦事公允,也讓王掞欽佩不已,畢竟,與其他不是養尊處優、就是相互傾軋的康熙皇子相比,雍正的確算得上的一股「清流」,而這也被王掞看作是只有雍正「才真的將整個國家裝在了心裡」。
  • 康熙年間最沒有存在感的皇子,大皇子胤褆下場悽涼!
    看過清穿劇的女生們的芳心都深深地被康熙的幾個兒子所虜獲。四皇子手段過人,是霸道總裁的首選;八阿哥溫柔,是女生心目中的白馬王子;十阿哥耿直,是一個惹人喜愛的陽光男孩等等。每一個皇子都獨具魅力,唯有大皇子胤褆榜上無名,這是為什麼呢?按道理說,大皇子作為長子,身份地位都是極高的。而且他還有赫赫軍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