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經典歷史劇《大明王朝1566》,誰才是最狠的角色?

2020-12-17 海賊說歷史

《大明王朝1566》是2007年上映的一部絕佳的歷史劇,喜歡明朝歷史的朋友們著實過了一把癮。這部劇是國家一級編劇劉和平的作品,《雍正王朝》和《北平無戰事》這兩部優秀的電視劇也都是他的著作。

這部劇的豆瓣評分高達9.7分,絕對是一部歷史良心劇。第一集就給我們帶來了最精彩的官場爭鬥的精彩畫面,在官員的內閣會議中給觀眾闡釋清楚了故事的背景,生動地描述了把持朝政的一群人物的性格特點,並且揭示了接下來「改稻為桑」的劇情導向。

這個電視劇中介紹了許多牛人,每一個都是朝堂之上權利遊戲的高手中的高手。因而大家一致同意,一般人在劇中活不過三集,而小編我自認為第一集就會死……

接下來我們就來聊一聊這部劇中最厲害的五個角色:

第五名、司禮監掌印大太監呂芳

呂芳他是嘉靖帝最信任的人,也是最懂嘉靖帝的人。對於他這個閹人來說,嘉靖帝不光是他的主子,也是他的精神寄託,是他的親人。

在權力的鬥爭中,他是沒有自己的立場的,一切都是揣摩皇帝的意思來發言並且執行作為大小太監的老祖宗,他上要服侍皇帝,下要治理與呵護下屬,這個老祖宗真的不好當。

不過還好,嘉靖帝非常器重且信任他,知道呂芳一生都在維護自己權威,替自己受累,最後需要派人頂在前面幹壞事的時候,他特意把呂芳撤了下來,讓陳洪替代他頂在前面背鍋。這也算是嘉靖帝對這個為自己奉獻了一生的老太監的一點恩惠吧!

論及對皇帝心思的把控,還有一個人不輸呂芳,那就是內閣首輔嚴嵩。

第四名、大奸似忠的內閣首輔嚴嵩

嚴嵩把持朝政二十多年,在這期間他排除異己、殺害忠臣、廢弛邊防,手段多、狠、毒。該糊塗的時候,糊塗就是他的武器,該清醒的時候卻特別清醒。年近八十,他還堅持奮鬥在朝政一線,以他的資歷和在皇帝面前的地位,提出告老還鄉,離開朝堂這個是非之地一定是可行。但是嚴嵩沒有,這說明他對這個搖搖欲墜的大明是有感情的,對於國家的存亡還是有所擔憂的。他罷官無數不假,殺人無數不假,貪贓枉法也不假,但確實也是他在亂世之中頂起了大明的江山。

這大明朝能呼風喚雨的只有一個人,就是皇帝。能遮風擋雨的也只有一個人,就是我。 ——嚴嵩 《大明王朝1566》

嘉靖帝記得嚴嵩對朝廷的貢獻,因而在嚴家倒臺之後,嚴世藩被處刑,嚴嵩卻得以壽終正寢。評價這個角色,也只有用「大奸似忠」這個詞來形容吧。

推倒嚴黨的是徐階為首的清流黨,嚴嵩倒臺後,接任內閣首輔的自然而然就是副手徐階了。這不是偶然,而是來自步步為營的精心策劃,把嚴嵩這個老狐狸幹倒的能是簡單的人物?

第三名、深不可測的徐階

徐階本是嚴嵩的副手,看起來一副人畜無害,沉穩忠厚的姿態,其實暗藏心機。

《大明王朝1566》第一集中,內閣會議上,嚴嵩給戶部施壓,要求他們籤字認帳。徐階非常機智地回了這麼一句話:

「票擬是世蕃兄昨天交給戶部,我和肅卿核對一晚上,有些籤了字,有些沒敢籤」

這句話表面上平淡,其實暗藏至少三個玄機。

1、以「世藩兄」為稱呼,並不是表示尊重嚴世蕃,旨在恭維嚴嵩。

2、強調昨天才交給戶部,意思是在告訴正在旁聽的皇帝,嚴世蕃想打一個時間差,讓戶部來不及思考從而矇混過關。

3、表示核對了一晚上,意思是我們戶部非常認真的對待這件事,因而發現了一些由工部製造的問題,請給戶部一個交代,這個鍋我們戶部肯定不背。

這僅僅只是一句話中的心機而已,用「老狐狸」三個字來形容他也算是貼切吧!

他玩弄政治的心機更加深不可測,徐階比嚴嵩小一輩,因而他知道將來等嚴嵩退下去很可能就是自己執政,而到那個時候皇帝很可能也換成了裕王。一方面,徐階成為儲君裕王朱載垕的老師,這便是徐階的遠見。

另一方面,他啟用得意門生趙貞吉,助他平步青雲,入內閣成為自己的助手。徐階和嚴嵩一樣老謀深算,從不摻和小打小鬧的爭辯,但是會安排屬下去闡明自己的意志。換句話說就是,高拱這個冤大頭就是他的槍,對戰的就是嚴嵩的兒子嚴世蕃。

最終時代的洪流還是將嚴嵩拍在了沙灘上,取而代之的是徐階的王朝。可是國家並沒有因為嚴黨的倒臺而有所改觀,反而變得更糟糕了。

如果說那個時代還有什麼真正的清流的話,那一定是指海瑞。

第二名、大清官海瑞

海瑞是的名副其實的清官,但未見得是一個好官。論及揣摩聖意,未雨綢繆,他不如嚴嵩;不管朝廷黑暗,只顧做好自己分內的事,他不如胡宗憲;顧全大局,安分守己,他不如趙貞吉。但論及「忠孝仁義」,以上諸官卻都不及海瑞,因而如今海青天的名號依然留在百姓的心中。

海瑞不是唯一看清嘉靖皇帝的錯誤的人,但他是唯一敢於拼死奏諫的人。他做的是別人不敢做的事,堅持的是別人不敢堅持的大義,保護著皇帝和大官都忽略的百姓。可是,最終的結局海瑞的死薦並沒有能拯救垂危的大明,因而許多人都會說「海瑞就是嘴上懟,實際上就會嘴炮,不會做實事。」這話是有失公允的,畢竟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海瑞能做的事情非常有限的。

海瑞的錯誤在於,他秉持的「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的儒家政治理論,只是他個人的一家之言而已。嘉靖帝的「無為而治」的政治理念也是對的,救國之路遠不止海瑞堅持的這一條。在海瑞堅持在這條路上折騰的只有海瑞一個人,沒有人響應,孤獨的他能走多遠呢?

海瑞是唯一敢於抗衡嘉靖帝的官員,那麼嘉靖帝究竟有多厲害呢?

第一名、嘉靖帝朱厚熜(cōng)

看完這部劇,應該沒有人認為嘉靖帝是昏君吧?嘉靖帝雖然不上朝,甚至都很少和大臣見面,只是一心修道,但其實國家權力一直都牢牢掌握在嘉靖帝手裡。

司禮監掌印太監權力很大,可以直接代理皇帝批閱奏章,而掌印太監是直屬於皇帝領導的,他們的意志自然完全遵循皇帝的意願。很多見不得人的事情都是這些太監去幹的,出了紕漏,就是太監背鍋,皇帝可以一直高枕無憂,比如第一集中杖殺周雲逸的事情。

國家大事完全交由內閣去辦,內閣首輔是嚴格按照嘉靖的旨意執行的,因為財政大權是牢牢把控在嘉靖自己手裡的。(看來無論是一個家庭,還是一個國家,有錢才可以為所欲為!)

錦衣衛也是嘉靖帝手裡的重要工具,這是兼具查案、監聽、刺殺等職能於一身的機構。錦衣衛的存在也是其他部門行事有所忌憚的主要原因。

明嘉靖帝一心修道,雖然看似不理朝政,但卻一直把控著權利的核心,這可能就是他追求的「無為而治」的境界吧!無所為而又無所不為。

嘉靖帝是個絕頂聰明的皇帝,但是不得不承認明朝的衰敗確實是從他的時代開始的。在我看來,嘉靖帝非常聰明且政治手段非常高明,但他有個更大的特點就是自私。在他眼中,根本不管官員還是百姓的難處,只要局勢平衡,自己能夠「穩坐釣魚臺」操控朝政就行。因而,官員之間互相爭鬥,先是放任嚴嵩扳倒夏言,當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時候,又讓徐階去搞垮嚴嵩,一環扣一環,這是君王相當高明的制衡之術。

嘉靖:沒有誰是真正的賢臣,賢時用之,不賢黜之。 ——《大明王朝1566》

這句話就反映出嘉靖帝的心理狀態,朝堂之上也許不會因此而有多大的動蕩,可是百姓的死活誰來管呢!

嚴嵩有句臺詞很經典:

歷代造反的都是種田人,沒聽說過經商的去造反!

這個時代,種田人的利益根本沒有得到保障啊,百姓們被逼得放棄土地改稻為桑。這一切都是在為朝廷謀出路,可是農民他們自己的出路在哪裡呢?這樣的朝廷逼得這些種田的人們過不安穩,天下怎能不亂?

以上這些人物都是那個時代的佼佼者,他們的種種行為和決策都有那個時代的局勢和背景,現在的我們多說無益。

這個電視劇給我們呈現了朝堂之上臣子之間的你爭我奪,成王敗寇,但我們要知道真實的歷史可遠比影視劇殘酷得多。古代政治遊戲裡輸了就意味著死亡,這時候會覺得當一個俗人其實挺好!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關注我,讓我們一起為歷史點讚!

相關焦點

  • 《大明王朝1566》就是最好的國產歷史劇,沒有之一
    歷史劇就該有歷史劇的樣子。/《大明王朝1566》宅在家裡,只好看劇。無奈的是,看幾集就棄的劇太多,一集不落看下去的劇又太少,兜兜轉轉,最後還是看回老劇。世紀末家喻戶曉的《雍正王朝》,也就此成為七年後《大明王朝1566》的先聲。《大明王朝1566》與歷史史實相去甚遠。
  • 唯一包攬《雍正王朝》《走向共和》《大明王朝》三大歷史劇的演員
    在中國影視劇中,有三部歷史劇,堪稱是中國歷史劇的巔峰之作,他們分別是《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雍正王朝》。從故事架構,到制度,典章,官場,市井,服裝,聲音等等細節,無一不精,遂成經典。能在三部劇中擔綱任意一個露臉的角色,都是影視演員的榮幸。
  • 《清平樂》是偽歷史劇?我們為什麼再也拍不出《大明王朝》
    中國的歷史劇為何越來越少呢?說到底就是我們為何再拍不出《大明王朝》呢?中國內地原本擅長的歷史劇,年代劇、商戰劇,農村劇和都市劇。也是一個影視從業者從體制導向,到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2001年左右,從清代的《三大王朝》,到《漢武大帝》《走向共和》,再到巔峰的《大明王朝1566》。這已經很清晰的勾勒出了歷史劇巔峰到衰落的過程。
  • 大明王朝1566分集劇情介紹(1-46集)大結局
    >  作為一部歷史正劇《大明王朝1566》在各方面都顯示了自己的「一身正氣」。對比如今「國產劇渣劇泛濫」的現下,優酷獨家上線了難得一見的良心好劇《大明王朝1566》,也令不少網友紛紛自願充當「水軍」,高呼「儘管沒給我錢,我還是要幫你頂一波」來為經典造勢。
  • 9.7高分評價,佔據豆瓣評分榜首,《大明王朝1566》你值得一看!
    《大明王朝1566》是由張黎執導,陳寶國、黃志忠、王慶祥、倪大紅等主演的歷史題材電視劇。本劇講述的是嘉靖與海瑞的故事。嘉靖三十九年,貪官奸臣橫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大奸臣嚴嵩黨羽眾多、權傾朝野,清官海瑞不懼強權,敢於向腐朽封建的皇權發起挑戰。皇帝朱厚熜(cōng)剛愎自用、練道修玄二十載,以一己之私始終把控著大明朝的軍政、經濟大權。
  • 在《大明王朝1566》中,你認為誰最聰明?
    若論誰最聰明,還真是不好說,在整個《大明王朝1566》中,天底下最聰明的人都聚在一起了,但這其中,卻有三個相對更為聰明的人。哪三位?多年的為皇家服務,讓他明白了整個局面的關鍵之處,那就是皇室揮霍無度,才導致商人們不堪重負,同樣也導致了百姓們被盤剝。因此,他才說出了「上下揮霍無度,便掠之於民;民變在即,便掠之於商」這句話,這種一針見血的眼光,不僅聰明,並且毒辣。
  • 如何理解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的長江黃河論?
    回到題目,我個人很喜歡《大明王朝1566》,這部劇好就好在每個角色都很鮮活,都有自己的動機。比如題目中的這段話,乍一聽很有道理,大家也都紛紛概嘆嘉靖的通透和智慧,甚至我不乏在很多地方看到有人引用這段話。可是仔細一琢磨你就知道,這無非是另一種形式的詭辯而已。
  • 《大明王朝1566》韓國將播 黃志忠版海瑞受追捧
    由著名導演張黎執導,黃志忠、陳寶國主演的古裝歷史巨製大戲《大明王朝1566》確認引進韓國,即將於5月6日在韓國首播,作為在中國廣受好評的優秀歷史正劇走出國門與韓國觀眾見面。
  • 大明王朝1566豆瓣評分9.5收視率當年不到0.5:收視率慘敗真相
    在滿屏美瞳仙俠劇、無腦宮鬥劇、婆媽諜戰劇的一片霸屏下終於傳來了一個好消息,歷史題材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距離它首播的2007年元旦,剛好過去十年。就此之後《大明王朝1566》版權被湖南衛視拿著,其他的電視臺也不想接,原本計劃中的續集《大明王朝1587》也沒人再提。如今版權到期,紅色意味濃厚的重慶衛視馬上接棒宣布要在開年黃金檔播出。
  • 白璧微瑕——淺析《大明王朝1566》中的戰爭場景
    倭寇著名導演張黎執導、眾多老戲骨加盟的歷史劇《大明王朝1566》,情節跌宕起伏,人物刻畫入木三分,堪稱經典之作,然而,劇中戰爭場面的處理卻極為草率,雖然是白璧微瑕,瑕不掩瑜,但多多少少還是讓觀眾感到有些遺憾
  • 《大明王朝1566》七位國家一級演員,第六位是《雍正王朝》的太子
    《雍正王朝》《走向共和》和《大明王朝1566》被稱為歷史正劇三部曲,深受大家的喜愛。前幾天大聖介紹了《雍正王朝》中的國家一級演員,今天和大家聊一聊《大明王朝1566》中的七位國家一級演員。郭廣平本身就是一名軍人,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戲劇系,同時在影視劇中他還是軍人專業戶,塑造的角色總是透露出一種儒雅氣質。不過郭廣平更多的成就是在話劇界,曾經拿過話劇界的金獅獎和梅花獎。3、海瑞:黃志忠《大明王朝1566》中基本上人人都有靠山,只有海瑞孤身一人。
  • 架空地理:官場神劇《大明王朝1566》的致命硬傷
    《大明王朝1566》海報隻字未提的抗倭指揮中心定(鎮)海《大明王朝1566》中,裕王、徐黨和嚴黨一方面博弈在廟堂之高,另一方面鬥爭在浙江之遠。很顯然,《大明王朝1566》第二集剛出場的戚繼光職務為「台州總兵」,這是不符合史實的,編劇把明清的職務搞混了。此外,劇中「戚繼光」的年齡也偏大太多了,歷史上的臺金嚴參將戚繼光才30出頭而已。
  • 從《大明王朝1566》看明中期中央權力的變化
    2007年,一部《大明王朝1566》在湖南衛視首播,這部劇一播出便引來廣泛好評,一度登上了豆瓣評分榜國產歷史劇第一名。劇中塑造了嘉靖皇帝、海瑞、馮保、張居正、嚴嵩的一批經典的人物形象。更難能可貴的是,作為一部歷史正劇,張黎導演在最大程度上尊重了當時真實的歷史。
  • ...王朝1566》成豆瓣9.7分「神劇」,7年磨一劍打造《北平無戰事》
    影視劇評分網站豆瓣上,一部2007年播出的歷史劇《大明王朝1566》,以9.7分摘下國產劇最高分,被許多人奉為「神劇」。《大明王朝1566》的編劇劉和平,多次獲得中國電視飛天獎、金鷹獎、白玉蘭獎的最佳編劇獎,卻至今不會用電腦打字,而以自己口述、助理打字的方式,創作了《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北平無戰事》這一部部經典。
  • 姜文新劇將演曹操,易中天編劇,《大明王朝1566》導演執導
    說到歷史正劇,那可是無數男性粉絲最喜歡觀看的電視劇題材,而隨著流量小生和小鮮肉的崛起,近十年已經鮮有歷史正劇開拍,不少網友基本都在吃老本,這些年《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大秦帝國》、《大明王朝》等系列歷史正劇已經被翻爛了,每年都要被拉出來回看幾遍才過癮。
  • 《大明王朝》導演張黎再拍《曹操》,國產歷史劇能否重回巔峰?
    日本角色說出的是日式英語,俄國人說的是帶有俄語尾音的英語,英國人則是純正的女王腔。這幾年影評界都在誇英美劇如何重視細節,殊不知這部15年前的國劇,也是精良至此。 《走向共和》劇照談到這些,張黎自謙地說「都是應該的」。
  • 看完《大明王朝1566》,你知道為什麼嘉靖最後到死都不殺海瑞嗎?
    看《大明王朝1566》是一種享受。《大明王朝1566》是最好的國產電視劇,沒有之一,這是我收到的粉絲的留言,可以確定很多人的都喜歡看這部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現在我們來聊一聊兩個主角,嘉靖跟海瑞,兩個相見恨晚的對手。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海瑞死諫嘉靖後,最後嘉靖都沒有殺他呢?
  • 歷史劇回暖?《大秦帝國》三部曲時隔十年才播完
    歷史劇回暖?《大秦帝國》三部曲時隔十年才播完 原標題:   曾經風頭無兩的歷史正劇,命運歷經飄零沉浮。上周四晚,古裝歷史劇《大秦帝國之崛起》在積壓兩年後突然於央視一套八點檔開播,在毫無宣傳的情況下「空降」熱搜榜。
  • 《大明王朝1566》裡,該如何看待和光同塵的鄭泌昌?
    在《大明王朝1566》裡,鄭泌昌與何茂才兩個人的命運感與震撼力居然也僅次於嘉靖海瑞的衝突和楊金水的佯瘋與發洩。兩位演員的出場天然帶了些喜劇色彩,誇張的肢體語言,一胖一瘦,一文一武,一個輕言細語,一個咆哮叫嚷,私下彼此也只一口一個老鄭、老何叫著,要是把那官服換成長衫,倒活脫脫是說相聲的。
  • 《大明王朝1566》:為何要「改稻為桑」?背後牽涉絲綢之路的命脈
    1、《大明王朝1566》:一場由國庫虧空引發的「改稻為桑」國策,暴露了大明朝的政治弊病,也引出了絲綢的地位 嘉靖三十九年是一個多事之秋,倭寇在沿海地區肆虐,六千餘人襲擊了廣東潮州等處,守衛的將士連夜向朝廷求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