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實踐者】甘肅武威紅水村一對父子義務治沙二十年

2020-12-16 國際在線

王銀吉手持自己發明的治沙工具「沙木槍」。劉靜怡攝

在甘肅武威市涼州區長城鄉紅水村北面的騰格里沙漠腹地,有一片花棒、梭梭、榆樹、沙棗樹等耐旱植物組成的綠色海洋,這片8000多畝的綠地阻斷了沙漠前進的「腳步」,守住了被風沙侵蝕的農田和家園。這片綠地的造就者,是紅水村村民王天昌和王銀吉父子。

上世紀八十年代,王銀吉一家搬遷到涼州區長城鄉紅水村第九組,由於這裡背靠騰格里沙漠,沙線長達70公裡,且年年向前移動,風沙危害嚴重。連年肆虐的風沙常常讓農民們的辛勤勞作化為烏有,這讓王銀吉十分痛心。

1999年春天,31歲的王銀吉決定「挑戰」沙漠,通過在沙漠植樹,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保護農田和村莊。

「我向家人提出治沙想法時,只有父親全力支持,母親和媳婦都不同意。」王銀吉說,儘管母親和妻子不贊同他治沙的想法,但拗不過他,最終還是加入了治沙隊伍。從此,王銀吉一家4口開始向家門口的沙漠進軍。

想要在沙漠裡植樹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進軍沙漠的第一年,王銀吉就遇到了難題。

「第一年在沙漠裡種的樹被風吹過後,全部連根拔起,活下來的僅有幾棵。有時好不容易把樹苗栽上,但連續幾天的高溫天氣又都把苗子曬死了。」王銀吉不甘心就這麼放棄,於是請教專家,得到了「先固沙、再種樹,不同品種的樹苗要栽植到沙丘的不同部位」等指導。

有了專家指點,加上王銀吉自己慢慢摸索出來的經驗,樹苗的成活率逐漸提高。沙漠裡最缺的就是水,種樹偏偏又離不開水,沙漠裡路不好走,運水成了大問題。思來想去,王銀吉決定買兩峰駱駝,馱水進沙漠。

「從我們家到沙漠,超過3公裡,駱駝馱水一個來回要3個小時。馱來水後,我們用勺子給樹苗澆水,這樣不會浪費。之後,我們又在沙窩裡挖了一口儲水窖,鋪上地膜,夏季積蓄雨水,冬季把駱駝馱來的水儲存在水窖裡。」王銀吉說。

解決了缺水問題,王銀吉又開始研究沙漠植樹的工具。根據幾年間在沙漠植樹的經驗,王銀吉發明了「沙木槍」。這種工具能消除普通鐵鍬挖坑造成沙層鬆散、幹沙流入樹坑、水分流失的弊端,還具有打穴深、速度快、省力氣的優勢,同時,王銀吉還根據使用人身高的不同,分別製作了1.8米和2米長的兩款「沙木槍」。

為方便治沙,王銀吉和父親王天昌乾脆在沙漠裡挖了一個「地窩子」住在裡面。「我們每天從家裡走到沙漠太耗時耗力,搬到沙漠居住以後,可以把時間全都用來種樹治沙,效率提高了很多。」王銀吉如是說。

眼看著樹苗一年一年長大,越來越綠,王銀吉的妻子和母親也有了信心,堅定地跟著王銀吉一起種樹。一家4口人日復一日地在沙漠裡挖沙溝、鋪麥草、築沙障、栽樹苗、澆水、補苗……

天有不測風雲。2005年,春季剛開學,王銀吉14歲的小兒子對爺爺王天昌說他的腿腳有些不舒服,但當時全家人忙著植樹,都沒在意。一個月後,孩子的病情加重了,帶他到醫院檢查,診斷是腦幹膠質瘤,病情已經發展到了晚期。

「小兒子的病已經沒辦法治了。當時全家的錢加起來就3萬多元,最後決定還是把這些錢投到買苗治沙上。」說到這裡,王銀吉的聲音有些哽咽。王銀吉的小兒子沒能撐過那年的端午節,就離開了他們,這成為王銀吉全家人心頭永遠的痛。至今,王銀吉仍然記得小兒子躺在床上,對他說:「爹爹,你們一定要把這片沙子治得綠綠的。」

小兒子彌留之際的這句話給了王銀吉莫大的精神動力。「從那以後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完成兒子的遺願,不管多窮多苦,我一定要把這片沙漠治綠。」每當想小兒子的時候,王銀吉都會站在這片沙漠裡,看著一棵棵樹慢慢長大,就像是看到了小兒子站在自己的面前。

如今,50歲的王銀吉,帶領全家人在這片沙漠中已「戰鬥」了20個年頭,義務壓沙植樹8300多畝,栽植苗木近700萬株,累計投入近100萬元。自2002年至今,王銀吉先後榮獲「全國勞動模範」「甘肅省優秀共產黨員」「甘肅省綠化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李琛奇 陳發明 通訊員 劉靜怡)

相關焦點

  • 武威八步沙治沙造林群體獲評2018—2019綠色中國年度人物
    武威八步沙治沙造林群體獲評2018—2019綠色中國年度人物八步沙治沙現場  每日甘肅網12月2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導 12月1日,武威市傳來好消息:古浪縣八步沙「六老漢」三代人治沙造林先進群體獲評「2018—2019綠色中國年度人物
  • 【防沙治沙·中國故事】「硬漢」王家父子17年造出綠洲7500畝
    【防沙治沙·中國故事】「硬漢」王家父子17年造出綠洲7500畝 央視網報來源:央視網 2016年12月21日 14:37 A-A+ ,傻子),舉家搬到沙漠,要在沙漠中種樹,外人看來這完全不可行;17年後,他們是為沙漠披上綠裝的「硬漢」父子。
  • 甘肅建投的治沙「革命」 沙漠治理邁入機械化時代(圖)
    治沙草方格沙障  在甘肅武威騰格里沙漠的南部邊緣,一片2000多畝的草方格沙障,已成為阻止沙漠化擴張的一道堅實防線。這是由甘肅建投研製的全球第一臺立體固沙,鋪設了第一片機械化治沙草方格沙障,目前甘肅建投工程與生物裝備治沙試驗基地,被國家林業局列為全國荒漠化防治(機械治沙工程)試驗示範基地,為推動全國防沙治沙工作作出示範。  從人海戰術、人工作業到機械化作業,甘肅建投啟動了人類機械化治沙新時代。  治沙須先固沙。
  • 一輩子做好治沙造林這件事——訪全國勞動模範郭萬剛
    郭萬剛是八步沙林場第二代治沙帶頭人,是武威生態文明建設的親歷者,更是實踐者。他子承父志,一步一棵苗、一步一碗水,將沙漠變成綠洲。2003年到2020年,他帶領林場完成治沙造林6.4萬畝,封沙育林11.4萬畝,在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構築祁連山生態安全屏障的實踐中,用辛勤勞動,用汗水和心血譜寫了一曲讓沙漠披綠生金的時代壯歌。
  • 甘肅武威:你知道這些家鄉之「最」嗎?
    趙鴻飛祖祖輩輩紮根在甘肅河西走廊東端的古浪,這兒貧窮落後,身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也沒錢遊覽祖國的大好河山,只能在這塊生我養我的地方苦苦拼搏生存。以圓自己的旅遊之夢。做為甘肅武威人,我有義務將家鄉之「最」,介紹給大家,讓全國人民了解了解天馬故鄉,武威。許許多多的國人,還不知道武威在哪裡。武威在甘肅省河西走廊東端,西面是巍巍祁連,北依巴丹吉林沙漠和騰格里沙漠。這裡有許多中國乃至世界,絕大多數的人卻不了解。
  • 甘肅武威幾大旅遊景點,武威沙漠公園,天祝祁連冰溝河值得一去!
    武威沙漠公園 武威沙漠公園是一座融大漠風光、草原風情、園林特色為一體的遊覽勝地,位於甘肅武威城東20公裡處的騰格里沙漠前緣,佔地近4000平方米的遊泳池,還有跑馬場、賽馬場、沙浴場以及「大漠亭」、「陶心閣」、「鴛鴦亭」、「桃花亭」等遊樂設施。
  • 去甘肅武威窮遊,選這三個地方準沒錯,任性「很廉價」
    甘肅武威馬踏飛燕而現在,人們都想著去窮遊世界,一切都在計劃著,算著經濟實惠。用最少的錢,最短的時間,去遊玩最多的地方,去享受更多的風景,去懷念更多的青春,那去甘肅武威窮遊,我們應該選擇哪幾個地方去旅遊,哪幾個地方既可以任性遊玩,又可以廉價易得。1、武威民勤沙漠公園
  • 天馬行空 自在武威 旅遊者心中的「詩與遠方」
    天梯山石窟  武威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旅遊標誌之都,文化底蘊深厚,旅遊資源豐富並深受廣大遊客青睞,「天馬行空·自在武威」正在成為無數旅遊者心中的「詩與遠方」。冬春遊武威,可避開旅遊高峰,靜品文化,慢遊山水,頤養身心。  隨著甘肅文旅「豐收了·遊甘肅」冬春遊惠民活動開啟,武威市文旅部門推出冬春冰雪遊、歷史文化遊、生態冬景遊、民俗體驗遊、鄉村休閒遊和科普研學遊6大冬春季特色旅遊產品,任遊客選擇。
  • 治沙人的晚宴:武威民勤縣的烤全羊
    距離甘肅省武威市30千米的地方是騰格里沙漠,是中國第四大沙漠,在它的西側是另一個沙漠叫巴丹吉林沙漠,這兩個沙漠中間就是武威市民勤縣,擺在民勤人面前最嚴峻的問題就是防沙治沙,在半個世紀以前民勤人開始一項偉大的工程就是防沙治沙工程,其中就包含種植梭梭樹,這種樹在沙土裡只要一點點水就可以存活下來。民勤人靠自己的勤勞與智慧,年復一年與風沙作鬥爭。
  • 這個冬天,武威給你一點暖
    武威溫泉度假村入選中國旅遊協會溫泉分會理事單位;榮獲「央視重點推薦溫泉品牌」、第三屆文旅產業巔峰大會「十佳文旅項目投資價值」金峰獎等殊榮。地址:涼州區西營鎮五溝灣村電話:0935—2161111線路一:甘肅民勤石羊河國家溼地公園→時光廊道→民勤沙漠國際雕塑博物館→摘星小鎮→蘇山客棧線路二:天乙生態園→古浪八步沙六老漢治沙紀念館→古浪金水源絲路風情驛站→天堂寺線路三:沙漠公園→神州荒漠野生動物園→頭道槽沙漠旅遊景區線路四:涼州植物園→天馬湖→海藏溼地公園→西郊公園→南城門廣場
  • 【精彩武威—古今武威】武威長城之文化記憶(下)【保護古長城人人有責】
    先說武威的「舊邊」  武威「舊邊」修築於明朝中葉,到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進行過修復加固,「逾莊浪至涼州」,貫通武威三縣一區,全長657.3華裡,大致與漢邊相向而行,除一小段與漢塞分道外,大部分與漢塞或並行、或合攏、或疊加。
  • 內陸城市如何發展外向型經濟——甘肅武威建設國際陸港調查
    經濟日報記者 李琛奇攝  閱讀提示  2014年7月,本報「絲路行 看甘肅」採訪組曾以《「國際陸港」正逢時》為題,對甘肅武威搶抓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機遇、打造甘肅省首個保稅物流中心的做法進行了報導。近3年過去了,甘肅(武威)國際陸港建設進展如何,當前又有哪些新設想……帶著這些問題,本報調研組近日再次前往武威,以期通過透視武威這樣一個西部欠發達城市的案例,探尋內陸城市發展外向型經濟的新模式、新路徑  打造創新發展「試驗田」  初春3月的河西走廊,不少土地仍處於冰凍期,但行駛在甘肅(武威)國際陸港各片區之間,躍入我們眼帘的已是一片忙碌的建設景象。
  • 甘肅武威1800年的古墓,中國旅遊標誌馬踏飛燕出自這裡
    在中國的許多城市都能看到這樣的標誌,一批駿馬騰空而起正在飛奔,這是中國旅遊的標誌。這個標誌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馬踏飛燕」,出土自甘肅武威的一座墓葬中,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甘肅武威,古稱涼州1969年在雷臺發現一座東漢晚期的墓葬。
  • 坐標甘肅武威地區,喜歡露營,遊客們選擇這三個地區最適合不過來
    在武威,冬天天氣極寒,武威人出門都是穿著皮大衣,包裹的嚴嚴實實的,武威人幾乎都不出門,而武威的夏天,既不熱,也不冷。所有的外地人都說,武威是避暑的聖地,每到夏天,武威的遊客不計其數,遊客們結伴成群,有的去森林公園,去散心,有的去青山,體驗綠水,體驗大自然。
  • 人間最美四月天 武威文化旅遊活動全面啟動
    人間最美四月天 武威文化旅遊活動全面啟動每日甘肅網4月28日訊據蘭州晚報報導(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雒煥素 文/圖)為進一步打好疫情結束後行業回暖復甦基礎,幫助旅遊景區、旅行社、鄉村旅遊點等旅遊經營單位減少疫情損失
  • 探尋馬踏飛燕的今生故事 甘肅成廣東遊客熱門「打卡」地
    據了解,隨著「雙節」臨近,今年甘肅作為大西北環線的必經一站,搜索熱度增長最快,省會蘭州躋身全國熱搜城市第四位,廣東人赴蘭州機票搜索熱度上漲205%。在甘肅推出的「慶雙節」八大主題旅遊產品中,黃河悠悠·千年古鎮觀光遊、馬踏飛燕·涼州詩詞體驗遊成為廣東遊客熱門「打卡」路線。
  • 2020年甘肅(武威)重通成飛新材料有限公司招聘102人公告
    2020年甘肅(武威)重通成飛新材料有限公司招聘102人公告 2020-09-05 11:40:54| 武威人力資源市場微信公眾號
  • 【假日自助遊】|「駕」到甘肅武威,說走就走的旅行。
    4000餘年的文明史,2000多年的城市文明,成就了武威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旅遊標誌之都、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葡萄酒城、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的美譽。走進武威,既是人文與歷史的雄渾交織,也是心靈與感官的震撼之旅。
  • 五一遊武威 和天馬故裡來一場文化約會(組圖)
    中國甘肅網4月27日訊(本網記者 張振國 文/圖)五一小長假將至,忙碌的您可以放下工作休閒幾日,去天馬故裡來一場文化探秘,打撈那歲月深處熠熠生輝的涼州詞。:武威→甘肅民勤石羊河國家溼地公園→青土湖溼地★線路三:武威→天祝冰溝河生態文化旅遊區民俗風情遊精品旅遊路線★線路一:武威→天祝抓喜秀龍草原★線路二:武威→天祝烏鞘嶺國際滑雪場
  • 「時代楷模」——古浪縣八步沙林場「六老漢」三代人治沙造林先進...
    38年來,八步沙林場「六老漢」三代人風餐露宿、戰天鬥地,完成治沙造林21.7萬畝、管護封沙育林草37.6萬畝、栽植各類沙生植物3040多萬株、栽植稻草1.2萬噸、播撒草籽5萬多公斤,使荒漠變為綠色屏障,確保了過境公路鐵路和西氣東輸、西油東送、西電東送等國家能源建設大動脈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