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阿里山,靜臥在北回歸線上,像一個剛剛從驚心動魄的圍獵中醒來的鄒族獵手,雙眸清澈堅定,卻又充滿倦意。上山來的時候,陽光明媚,遊客不多,四周寂靜地只聽得到山風和鳥鳴,遠處山谷裡有低雲在慢慢卷積,也許會看得到雲海了。
阿里山森林火車站就在停車場的上面,坐火車1.3公裡就到了昭平站。出了車站是一塊平坦長滿青草的山坡,樹木不高,能夠極目遠處的藍天白雲,加上早上的暖陽,心曠神怡,不禁深深地呼吸了幾口阿里山的空氣。之後,就是沿著來時的鐵路步行去往紅檜木原始森林了。
之前關於阿里山的資料預習得也不少了,知道阿里山的日出、雲海和晚霞都很美,但那都不是阿里山獨有的,唯有紅檜木和森林小火車才是這裡必須要親身經歷、體驗的。明代徐霞客說過:「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但這裡也流傳一句話,「阿里山歸來不看樹」,相信去過阿里山的人對此一定會認同。一開始聽當地人講這句話的時候,是有些將信將疑的,而當沿著鐵軌旁一條小路拐進浩瀚的森林的時候,每往裡走一步,都是在印證著這句話。用浩瀚這個詞並不誇張,阿里山森林遊樂園官方數字是1400公頃,但單就森林來講,從山下一直蔓延到最高的海拔2600多米處,人走進去,想從這頭走到那頭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阿里山的森林給人的感覺就是沒有頭。
關於森林,如果單純說樹多林茂,阿里山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阿里山有紅檜木,就整個中華大地而言,這是獨一無二的。臺灣是祖國的寶,紅檜木就是臺灣的寶。這是一種珍稀得讓人感動的樹木,它不畏山高天寒,生長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方。這是一種樹齡單位是千年的樹木,它從植根大地,一長就必須超過千年。它長得很慢,所以木質結實細膩,而且飽含精油。它的精油帶著自然的清香,味道溫和纏綿,不僅能驅蚊闢邪,而且被當地人普遍當成放在家中的香料。檜木長得很高,是那種參天巨樹的高,樹齡500年以上的,站在樹下仰頭,基本上是看不到樹梢的。為了長得高,站得穩,檜木的根系十分發達,一顆巨樹,周圍方圓十幾米都是它的根系網,所以很多檜木的根長到了一起,像一個個拳頭牢牢握在一起,進而有的樹身也長到了一起,歷經歲月,一片檜木林,幾乎就是一個緊緊相擁,同仇敵愾的整體。
阿里山的森林裡修了綿延數十公裡的木棧道,遊客在木棧道的指引下,可以大致穿越森林的精華區域。那天,森林裡溼氣很大 ,沒有陽光的地方似乎都是溼漉漉的,原本在外面陽光燦爛的心情,進入森林不久就被一種壓抑、悽冷的感覺代替了,到後來,這感覺又變成了悲壯。
眼前的阿里山檜木林早已不是100多年前那片自漢朝時期生長而來的森林了,眼前的大面積的的次生林和人工林了,原始的古樹僅存60棵左右。時至今日,次生林和人工林也已經參天而起了,茂密得遮住了天日。但是,當你在林中移步,最抓眼球的一定是滿地盤根錯節的樹根和一尊尊枯死近百年的巨大樹樁。那些樹樁之所以要說是「尊」,因為在我眼裡,在全臺灣人眼裡,在整個中華民族的眼裡,它們已經是一座座歷時的紀念碑,它時刻在用身上的斑斑青苔,講述著那段屈辱、悲壯的歲月,思念著身在異鄉的身軀。沒有了身軀,沒有了生命,根仍深深地伸進土裡,牢牢地抱緊這片大地,不讓異族擄走。枯枝亂根的空隙,像一張張大嘴,朝天發出悲憤的吶喊,在遊人和整個森林裡迴蕩……
檜木,特別是紅檜木,在植物裡珍惜得就像大熊貓,現在世界上只有北美的部分地區、日本和臺灣阿里山有分布,是典型的優質、珍稀樹種。這些歷經千年的紅檜木都應該是有利精靈的,它們不僅是千萬臺灣人的財富,更是寄託信仰和精神的歸宿,卻不知,一場浩劫讓滅頂的災難降臨到了這片古老的森林。
百年前,在山東海面的一場海戰中,導致北洋水師全軍覆滅,一紙《馬關條約》開啟了古老中華的屈辱歷史,臺灣就是在那時被擄走了,一走就是半個世紀。臺灣被奴役,阿里山珍貴的紅檜木怎麼能倖免得了?一個叫琴山河合的日本人親手炮製了一場浩劫。日本人不惜血本,修了72公裡的上山鐵路幹線,加上輔線有1000多公裡之長。之後就是瘋狂的屠戮,30年裡30多萬株千年巨樹被砍伐,源源不斷地運往日本本土,用於建造皇宮和神社,這其中就包括靖國神社。這條鐵路,山區的部分,所有的枕木和橋梁使用的都是阿里山的優質木材。樹木也是生命,想見那30多年裡,阿里山一定是血流成河,到處是殘肢斷臂,哀嚎遍野。那72公裡的鐵路幹線,每一寸一定都是紅檜木的鮮血浸泡過的,那兩條冰冷的鐵軌就是兩條輸血管,把阿里山的血液、整個臺灣島的骨髓沒有半點憐憫地抽走!如今,鐵路猶在,只不過上面運木材的鐵皮車變成了供遊客觀光的小火車,只是不知道當遊客們坐在車廂裡的時候,是否還會想到這條鐵路曾經給阿里山帶來的災難。
當年的日本人倒是真的把臺灣當成了自己的國土了,30年的砍伐中也注意了長遠規劃。據當地居民講,當時砍樹時,日本人有兩條戒規,一是必須在離地6尺高的地方下鋸,不破壞樹根以利水土保持;二是每公頃至少要留一顆檜木母樹,能夠留下樹種便於育出新苗。這兩條看似不趕盡殺絕的戒規,此刻似乎感覺不到慈悲和憐憫,只能徒生悲憤。把你家孩子搶走了,扔給你一條孩子的胳膊留個念想?!拋開物種和水土理論不說,這在情感上是不可能被接受的。擄走了就是擄走了,毀滅了就是毀滅了,當整個幾十萬株巨樹的檜木林只剩下60餘株的時候,倘若漢代的植樹人知道此情,定會變成厲鬼穿越而來索命討債的。
今天,倖存的檜木樹齡最老的有2300多年,加上其它樹齡1000年左右的也就30餘株,其餘的檜木就只能以樹樁的形式展現在遊客面前。在他們周圍是日本人補種的日本杉和後來臺灣人種下的其他紅檜木。行走在木棧道上,每當有巨大的樹樁出現的時候,都會在心中引起悸動。樹樁和殘根多數是四處張舞的狀態,給人的感覺就是痛苦和掙扎,思緒不由你就會被那些根須扯回到那場浩劫中。樹樁苔蘚上的斑斑水珠分明是樹的淚水,一流就是百年。
阿里山原始森林中的紅檜木既是大自然的奇蹟,也是一個個悲情歷史的呼喊者,它以自己的悲壯,叮囑著後來者,一定要堅強地活著,勇敢地活著,手挽手,根連根,不被屈辱折倒,不因挫折而頹廢,逆境中也要做強者,讓災難永不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