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局與世界氣象組織共商推進區域和「一帶一路」氣象合作

2020-12-25 中國氣象局

  12月22日,《中國氣象局與世界氣象組織關於推進區域氣象合作和共建「一帶一路」的意向書》(以下簡稱《意向書》)第四次實施磋商會在線上召開,共商未來合作規劃與具體舉措。中國氣象局副局長餘勇、世界氣象組織(WMO)助理秘書長張文建、WMO會員服務和發展司司長瑪麗·鮑爾等出席會議。

  會議回顧了自2019年11月第三次實施磋商會以來,雙方在「一帶一路」倡議和WMO區域合作框架下的合作進展,並就未來合作計劃等進行磋商。過去一年,雙方依託世界氣象中心(北京)、中國氣象局承辦的其他WMO中心等機構,通過遠程等多種方式,在推動WMO相關計劃和項目在區域層面的實施等方面取得豐碩成果。

  餘勇表示,雙方紮實推進《意向書》實施,在風雲氣象衛星國際應用與服務、依託全球和區域中心促進合作及國際培訓等方面成效顯著。希望未來雙方在風雲氣象衛星服務國際用戶、承擔WMO示範項目以及共同推進合作和活動等方面加強合作,提升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能力和水平,為全球氣象事業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張文建說,WMO對過去一年雙方在「一帶一路」氣象合作方面取得的進展表示肯定,讚賞中國2020年克服困難,為WMO相關計劃和項目的實施及推動全球氣象能力發展所作的貢獻。他希望中國氣象局繼續與WMO加強溝通協調,共同謀劃推進2021年合作計劃。

  (作者:劉淑喬 責任編輯:顏昕)

相關焦點

  • 中國氣象局推進「一帶一路」氣象合作
    12月22日,《中國氣象局與世界氣象組織關於推進區域氣象合作和共建「一帶一路」的意向書》(以下簡稱《意向書》)第四次實施磋商會在線上召開,共商未來合作規劃與具體舉措。中國氣象局副局長餘勇、世界氣象組織(WMO)助理秘書長張文建、WMO會員服務和發展司司長瑪麗·鮑爾等出席會議。
  • 中國氣象局與多國推進「一帶一路」氣象合作
    中國氣象報特派記者張永 通訊員錢鑫日內瓦報導 6月12日,在瑞士日內瓦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的第18次世界氣象大會期間,中國氣象局分別與莫三比克、阿曼氣象部門籤署風雲氣象衛星應用合作協議,並與南非、納米比亞氣象部門商談深化合作
  • 國際合作篇:氣象合作繪彩卷 攜手世界謀共贏-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20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我國多位著名科學家當選為國際氣象組織(世界氣象組織前身)各組織機構的委員。到了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我國氣象部門的國際科技合作主要是學習和借鑑當時蘇聯的技術經驗。進入20世紀70年代,世界氣象組織(WMO)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為中國唯一合法代表,我國氣象部門成為新中國第一批恢復參加聯合國專門機構的部門。
  • 大步邁向世界氣象舞臺的中央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氣象業務科技取得長足發展,在若干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氣象防災減災能力不斷提升。目前,中國氣象局承辦包括世界氣象中心、全球信息系統中心、區域氣候中心、亞洲極端事件監測中心和區域培訓中心等在內的18個世界氣象組織(WMO)的全球或區域中心。
  • 劉雅鳴連任世界氣象組織執行理事會成員
    中國氣象報特派記者張永日內瓦報導 6月13日,在世界氣象組織(WMO)新一屆官員選舉中,中國氣象局局長、WMO中國常任代表劉雅鳴當選WMO新一屆執行理事會成員,香港天文臺臺長岑智明當選「天氣、氣候、水及相關環境服務與應用委員會
  • 中國氣象局研討推進全球氣象業務工作
    中國氣象報記者李一鵬報導 5月9日,中國氣象局組織召開全球氣象業務工作研討會,圍繞優化機制、再造流程、提升能力、提高供給質量和水平等,謀劃全球氣象業務發展思路,協調推進全球氣象業務發展任務,推動全球氣象業務體系建設。中國氣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矯梅燕出席會議。
  • 中國氣象局與三峽集團共商合作 聚焦新能源領域 全面深化專業氣象...
    中國氣象報記者劉若馨報導12月12日,中國氣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餘勇與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簡稱三峽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王良友在京座談,共商合作事宜。雙方回顧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籤署以來的合作進展,分析研討三峽集團建設發展對氣象服務的需求,進一步推動新能源氣象服務。
  • 中國氣象局與貴州省政府召開省部合作聯席會議 共推氣象現代化高...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李蘭蘭報導8月12日,中國氣象局與貴州省政府在貴陽召開省部合作聯席會議,總結省部合作以來氣象現代化建設的豐碩成果,共商推進貴州實現更高水平氣象現代化工作。會前,貴州省委副書記、省長諶貽琴會見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劉雅鳴一行。
  • 東北區域氣象中心
    遼寧省氣象局是中國氣象局東北區域氣象中心所在地,承擔著東北地區氣象業務、科研和培訓的組織協調及技術支撐工作。主要職責是:1.管理協調組織召開區域氣象工作會議,研究確定區域業務科技發展等重大問題,推進公共氣象服務、氣象預報預測、綜合氣象觀測、信息與技術保障、科技創新和教育培訓等資源優化配置。
  • 中國氣象局與招商局集團籤署協議,遠洋氣象導航「國船國導」
    、氣象預報和服務業務、智慧氣象等三個領域深化合作,提高海洋氣象觀測及業務服務能力,提高以「一帶一路」沿線為重點區域的全球觀測預報服務能力。截至2017年底,招商局集團在全球20個國家和地區擁有53個港口,在中國大陸沿海建有完善港口網絡群;擁有總運力達4500萬載重噸的航運船隊。中國氣象局觀測司負責人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在這一戰略合作框架下,中國氣象局將利用招商局集團遍布海內外的基礎資源搭建更密集的氣象監測網路,納入氣象局的數據信息池,為氣象預報產品的精確性提供基礎支撐。
  • 北京市氣象局與首爾氣象廳推進冬奧氣象科技合作
    中國氣象報記者馮子晏 葉芳璐報導 4月24日至25日,韓國首爾市氣象廳廳長全俊模率代表團到北京市氣象局參觀訪問,雙方籤署第三次雙邊合作會議會談紀要,進一步推進冬奧氣象科技合作。
  • 中蒙氣象科技合作聯合工作組第十六次會議召開 深化環境監測、氣象...
    中國氣象報特約記者陳永清 記者劉淑喬報導8月13日,中國氣象局與蒙古國國家氣象與環境監測局氣象科技合作聯合工作組第十六次會議在蒙古國烏蘭巴託召開。中國氣象局副局長於新文率團出席會議。蒙古國國家氣象與環境監測局局長恩克圖夫欣·賽布吉德會見了於新文一行。
  • 氣象讓世界更美好 寫在世界氣象組織榮譽日之際-中國氣象局政府...
    中國氣象報記者 劉若馨  當下,最是一年好風光,我們迎來了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幸運的是,在全球氣象部門的開放交融、攜手共進中,氣象領域一次次取得突破,使人類在防範風險、與自然和諧相處中更具智慧、更有章可循、更富前瞻性。
  • 中國氣象局:願意幫助非洲國家提升氣象防災減災能力
    中國氣象網訊 近日,熱帶氣旋「伊代」給莫三比克、辛巴威、馬拉威等非洲國家造成嚴重影響。中國氣象局一直密切關注「伊代」的發展情況,並通過世界氣象中心(北京)網站提供氣象服務產品。
  • 氣象局全面推進專業氣象研究所改革
    中國氣象局全面推進專業氣象研究所改革到2020年人員總量增加一倍 優化分配政策4月24日,《中國氣象局深化專業氣象研究所改革方案》印發,各專業氣象研究所將進一步聚焦核心技術、增大隊伍體量、強化開放合作、完善考評機制,到2020年,成為優勢領域自主創新的主力軍
  • 潤澤氣象 固本強基|致敬70年氣象成就系列報導
    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氣象部門就與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建立了聯合工作機構和人員交流機制,開創了「開放、共建、共贏」的先河。2002年以來,中國氣象局分別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等20多所高校籤署了局校戰略合作協議,推進氣象科技事業的發展和氣象人才培養。
  • 世界氣象中心(北京):
    對此,世界氣象中心(北京)(WMC-BJ)通過業務網站,為世界氣象組織(WMO)提供針對莫三比克等受此次風暴影響的非洲東南部國家的最新颱風監測和預報產品。  事實上,這樣的服務自2017年中國氣象局被正式認定為世界氣象中心的那一刻起,就已在不斷推進。
  • 中國氣象局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
    中國氣象報記者賈靜淅報導 4月8日,中國氣象局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暨網絡安全與信息化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2019年第1次會議在京召開,研究部署今年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和信息化建設重點任務。
  • 氣象服務覆蓋南海邁向全球 海南省局創新手段機制發展海洋氣象業務
    海南省氣象局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依託科學技術,著力完善針對南海的廣播、電視、網站、北鬥衛星導航船載終端等氣象服務手段,擴大服務領域,豐富服務內容,創新合作機制,氣象服務惠及南海海域航線和周邊國家,為「一帶一路」建設和各領域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 認識和理解自然規律 發揮氣象防災減災作用——訪中國氣象局局長...
    新華社北京3月23日電題:認識和理解自然規律 發揮氣象防災減災作用——訪中國氣象局局長劉雅鳴新華社記者高敬今年3月23日是第59個世界氣象日,主題是「太陽、地球和天氣」。當日,中國氣象局舉行啟動儀式,2019年世界氣象日開放活動在全國同步啟動,邀請公眾走進氣象部門,樂享氣象科普大餐。今年氣象日的主題有何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