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蒙氣象科技合作聯合工作組第十六次會議召開 深化環境監測、氣象...

2021-01-12 中國氣象局

圖為雙方與會人員合影。

中國氣象報特約記者陳永清 記者劉淑喬報導8月13日,中國氣象局與蒙古國國家氣象與環境監測局氣象科技合作聯合工作組第十六次會議在蒙古國烏蘭巴託召開。中國氣象局副局長於新文率團出席會議。

蒙古國國家氣象與環境監測局局長恩克圖夫欣·賽布吉德會見了於新文一行。雙方共同回顧了自1988年籤署合作議定書以來的成果,並就未來推進「一帶一路」氣象合作和風雲氣象衛星服務蒙古國氣象防災減災交換了意見。雙方一致認為,中蒙氣象部門應弘揚傳統友誼、開闢共贏前景,本著「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推進「一帶一路」框架下的氣象合作,發揮風雲氣象衛星作用,加強中蒙邊境地區的氣象災害聯合監測和信息共享。

恩克圖夫欣·賽布吉德和於新文共同主持此次聯合工作組會議。雙方回顧了自上次會議以來的合作項目執行情況,審議通過了未來兩年的合作領域和項目,籤署會談紀要。未來兩年,雙方將在環境監測、氣象通信和資料交換、氣候預測與服務、中蒙邊境地區氣象部門合作、氣象觀測和儀器、培訓等六個領域加強合作。

自中蒙氣象部門開啟雙邊合作以來,共召開了15次聯合工作組會議,合作項目達168個,涉及沙塵暴監測研究、氣象通信、氣候變化、周邊地區合作交流等領域,促進了雙方氣象業務服務和科研水平的提升。2009年至2010年,中蒙聯合在蒙古國溫都爾汗、阿爾拜赫雷、戈壁-阿爾泰建設了三個沙塵暴觀測站;2011年,在蒙古國南戈壁省建成高空氣象觀測站,填補了中蒙毗鄰地區的高空氣象觀測資料空白。

在蒙古國期間,代表團還訪問了國家氣象與環境監測局的國家雷達中心、天氣預報中心、計算機中心以及肯特省水文氣象和環境監測中心等機構。

相關焦點

  • 中加氣象科技合作將繼續延長5年
    範秋丹攝影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錢鑫報導 5月24日,出席第16次世界氣象大會的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和加拿大氣象局局長戴維·格萊姆斯在瑞士日內瓦舉行了中國和加拿大氣象科技合作雙邊會談。雙方就2010年9月在加拿大召開的中加氣象科技合作聯合工作組第十二次會議的後續事宜進行了討論,確定了聯合工作組第十二次會議確定的各合作項目的長期目標和具體合作內容。  中加雙方聯合工作組組長鄭國光和戴維·格萊姆斯代表雙方籤署了《中國氣象局和加拿大氣象局關於氣象、水文、環境預測和氣候變化科技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延長協定,將中加氣象科技合作有效期自2011年5月24日起繼續延長5年。
  • 深化聯動合作 建立氣象災害預警服務新格局
    12月10日,第十四屆氣象災害預警服務部際聯絡員會議在京召開。來自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等28個氣象災害預警服務部際聯絡員成員單位有關領導及中國氣象局減災司、相關業務單位領導出席會議。
  • 第八次全國氣象預報工作會議召開
    12月1日,第八次全國氣象預報工作會議在京召開。「十四五」時期氣象事業發展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改革創新,以國際視野、戰略眼光、務實態度謀劃和推動氣象強國建設,其中,最關鍵、最核心的問題就是要做到預報精準。各級氣象部門要準確把握新形勢新挑戰,增強憂患意識和風險意識,補短板、強弱項,搶抓機遇,切實增強推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贏得主動權。
  • 國際合作篇:氣象合作繪彩卷 攜手世界謀共贏-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1987年、1991年,鄒競蒙擔任兩屆WMO主席,成為中國擔任國際組織主席的第一人。WMO執行理事會成員、WMO助理秘書長、颱風委員會主席、IPCC第一工作組聯合主席……這些要職目前都由中國氣象工作者擔任。葉篤正、秦大河、曾慶存先後獲得全球氣象界最高獎——國際氣象組織獎,十多位中國青年氣象科學家獲WMO頒發的國際大獎。
  • 氣象災害預警服務部際聯絡員會議制度成效顯著
    今年以來,中國氣象局與農業農村部進一步健全合作機制,共同做好農業抗災奪豐收保障服務,助力糧食豐收。這正是氣象災害預警服務部際聯絡員會議制度成立十年來的成效縮影。目前,該制度已成為深化氣象與各聯絡員單位合作的重要交流平臺和紐帶。
  • 兩岸氣象合作協議在臺北籤署
    )兩岸兩會第十次領導人會談27日在臺北舉行,雙方籤署的《海峽兩岸氣象合作協議》(以下簡稱「協議」)規定,兩岸有關部門就颱風、暴雨、熱浪、寒潮等重大災害性天氣系統,在觀測、監測、預測、預報及警報等方面進行及時、持續通報與溝通。
  • 大步邁向世界氣象舞臺的中央
    科技合作 借力助推氣象現代化  在通往氣象現代化的道路上,中國氣象部門沒有選擇閉門造車,而是積極利用國際資源,通過深化開放合作、向發達國家學習,努力提升我國氣象科技水平。目前,我國與23個國家的氣象部門、兩個國際機構籤署了雙邊氣象科技合作協議、諒解備忘錄議定書和會談紀要;與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芬蘭、德國、法國、俄羅斯、韓國等國家氣象部門以及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歐洲氣象衛星開發組織舉行了定期或不定期雙邊工作組會議,開展合作項目。
  • 深圳市氣象局傳達貫徹市委六屆十六次全會和2020年全國全省氣象...
    近日,深圳市氣象局召開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學習會議,傳達貫徹市委六屆十六次全會和2020年全國全省氣象局長工作研討會議精神,研究具體貫徹落實意見,並布置相關工作。局領導班子成員、副處以上幹部參加會議。
  • 葡萄牙海洋和大氣研究所第九次氣象技術會議召開
    中國氣象報記者吳鵬 劉淑喬報導 10月12日,中國氣象局、中國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和葡萄牙海洋和大氣研究所第九次氣象技術會議在京召開。三方參會代表在預報預警、數值天氣預報模式、強對流天氣預報、公共氣象服務等方面進行了交流研討。中國氣象局副局長餘勇、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局長譚偉文、葡萄牙海洋和大氣研究所所長豪爾赫·米格爾·阿爾貝託·米蘭達等出席了本次會議。  餘勇對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和葡萄牙海洋和大氣研究所一行的到來表示歡迎。
  • 澳門氣象20年給你答案!
    在中葡「聯合聲明」籤署的那一年,廣東省氣象局、香港天文臺聯合邀請澳門氣象局首次參加珠江三角洲地區「重要天氣討論會」。此後,該討論會就由三地每年輪流主辦。隨著香港、澳門回歸祖國進入「倒計時」,上世紀90年代,粵港澳氣象合作日益加速!1990年12月1日,一條連接廣州與澳門的氣象電報電路正式開通。
  • 氣象科技滿園春——全國各地氣象科技發展掠影之一
    ——嘗試多種形式的聯合共建。如聯合建立創新基地和重點開放實驗室,互聘客座研究人員、合作培養人才等,不斷將局校合作和部門合作向全方位、深層次推進,帶動和促進了科技立項工作的不斷突破。越來越多的省級氣象部門爭取或參與到國家973項目、國家攻關項目、國家社會公益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重要的國家級科研項目,成為氣象部門承擔國家項目的重要力量。
  • ——2016年全國氣象局長會議工作報告(摘編)
    推進重大氣象攻關任務與國家科技重點專項的銜接,區域協同創新取得明顯進展。提高對外開放合作水平,深化中美、中英、中加、中德等雙邊氣象合作。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及周邊國家氣象合作,首批氣象援非項目正式開工建設。氣象四條建議納入第七輪中美戰略對話成果清單。《海峽兩岸氣象合作協議》正式生效。  五是氣象法治建設不斷深入。印發全面推進氣象法治建設意見。
  • 兩岸氣象合作交流的「先行者」
    年年鳳凰花開時,兩岸同胞手拉手近年來,兩岸氣象科技交流日益熱絡,科研合作不斷加強,人員往來愈發密切。今年6月,兩岸氣象界共同舉辦的海峽兩岸民生氣象論壇連續第七年如期舉辦,170多位兩岸氣象、水利、海洋、環境等領域專家、青年以及基層代表濟濟一堂,共商氣象服務兩岸民生大計。
  • 共話融合創新「航空氣象科技創新與發展論壇」召開
    中國天氣網訊 2020年11月9日至10日,「第一屆航空氣象科技創新與發展論壇」在四川省廣漢市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隆重召開。論壇旨在共同探討我國航空氣象發展所面臨的關鍵性挑戰,推進航空氣象科技創新、應用與服務。
  • 全國氣象服務科技創新交流會議召開
    11月30日,2020 年度氣象服務科技創新交流會在海南海口召開。會議圍繞「匯聚創新智慧、共謀高質量發展」主題,就氣象服務科技創新前沿和發展趨勢開展交流。會議認為,進入「十四五」時期,氣象服務亟需進行管理創新和科技創新,要更加突出創新驅動發展,突出開放融合,突出質量和效益,積極構建智慧精細、開放融合、普惠共享的現代氣象服務體系。氣象服務包含了保障生命安全、融入生產發展、圍繞生活富裕、助力生態良好、瞄準精細服務和完善體制機制等方面的六大重點任務。
  • 全國氣象局長工作研討會在京召開
    副局長宇如聰、矯梅燕,總工程師黎健分別圍繞氣象科技創新、「十四五」氣象規劃編制和氣象現代化建設作專題發言。會議邀請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同志作五中全會精神解讀報告。中國氣象局有關內設機構負責同志圍繞「十四五」如何做好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和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以及全面深化氣象改革等作交流發言。
  • 風雲四號衛星雲圖在蒙古國天氣會商中應用
    中國氣象報記者盧健報導9月19日10時,在蒙古國國家氣象與環境監測局全國天氣會商室,當地預報員利用衛星天氣應用平臺(SWAP),順利完成了最新時次「風雲四號」衛星雲圖的快速調用和分析。這是中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衛星雲圖在蒙古國全國天氣會商中首次亮相。9月19日,「風雲四號」衛星雲圖首次亮相蒙古國國家氣象與環境監測局,蒙古國國家氣象與環境監測局局長恩克圖夫欣·賽布吉德和副局長巴特圖勒嘎·巴特在現場參加會商。
  • 從氣象國際交流與合作看科學發展
    在五年中,氣象部門進一步加強國別研究與分析,有針對性地開展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氣象科技合作。在國際氣象科技交流與合作中,中國氣象局不斷擴大話語權,提高國際影響力,開創了氣象國際合作工作的新局面。
  • 阿里地區召開2018年氣象局長會議
    會議現場。本網阿里訊(記者 羅宗 通訊員 徐偉偉)4月16-17日,阿里地區氣象局組織召開2018年氣象局長會議暨全面從嚴治黨工作會議,各縣局氣象局長、紀檢員及地區局全體幹部職工參加。會議主要任務是傳達學習並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國「兩會」和區黨委九屆三次全會精神、十九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和中國氣象局黨組全面從嚴治黨視頻會議精神等,認真落實2018年全國氣象局長會議、全區氣象局長會議、地區經濟工作會議、地委農村工作會議和阿里地區氣象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會議精神,謀劃「十三五」阿里氣象工作,安排部署2018年主要工作。
  • 中國雲南-寮國北部合作工作組第十次會議在昆舉行
    劉麗慧 攝   中新網昆明11月28日電 (劉麗慧)28日,中國雲南-寮國北部合作工作組第十次會議全體大會在雲南昆明舉行。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要在「長期穩定、睦鄰友好、彼此信賴、全面合作」方針指引下,從更高站位、更大視角、更廣領域、更深層次深化各領域交流合作,推進多形式互訪互幫,不斷提升合作水平和效益,努力將滇老合作打造成為中老命運共同體建設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