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轉載: 社會學了沒
廣東「四大名雞」
作為食物界的基礎食材之一,一隻雞發展前景最好的地方莫過於廣東。
廣東人民對於雞這種美食屆英才情有獨鍾,在各地打造了培訓基地,以清遠、茂名、肇慶、惠州四地的「畢業雞」為上,合稱廣東「四大名雞」。
這些雞在畢業之後,進入廣東人民的家中,成為餐桌的C位,廣東人民的食譜廣闊無邊,卻獨寵這種常見的家禽,連地圖都洋溢著對雞腿的愛。
在廣東,鑑定美味的最高標準不是「色香味俱全」,而是「雞有雞味,魚有魚味」。因此,智慧勤勞的廣東人民創作出一百種做雞方法,既可以保留雞原來的味道,又令人垂涎三尺。
雞生巔峰:白切雞
招募對象:童子雞
崗位職責:在開水和冰水中冰火兩重天
上桌要求:肉不帶血、骨中帶血
職業特點:就業面窄,就業前景好
烹飪方法:整雞和蔥姜蒜在清水裡煮熟,放進冰水冷卻,撈出斬件,蘸蒜蓉吃。
優秀指數:★★★★★
在地道的粵式宴席中,老火靚湯先上桌,然後就是鮮亮可口的白切雞。它既是廣東地區當之無愧的硬菜,在眾多菜品中又最為清淡,絕對不會影響宴客對其他菜品的品嘗。因此在廣東,宴席必點白切雞,上菜必以白切雞為頭牌。
對於「骨中帶血」這種賣相,很多外省人表示:我花了幾百萬年爬到食物鏈的頂端,就是為了不用茹毛飲血,你居然給我吃這個?
白切雞的賣相非常不受外省人待見,職業面較窄,只能在兩廣地區發展。但這並不說明白切雞在市場上失去優勢,相反,在粵菜已經發展成熟、走向世界的今天,它依然當之無愧地霸佔廣東人大小宴席點菜的榜首。以童子雞之身躋身白切雞之列,無疑是一隻廣東雞夢寐以求的雞生巔峰。
白切雞是廣東舌頭對「雞有雞味、魚有魚味」近乎偏執的追求,只要有可能,廣東人民都願意生吃。魚是已經被他們生吃了,但活雞可能有點困難,所以他們開發了白切雞這種菜。
所謂「雞有雞味,魚有魚味」,聽起來是廢話,實則蘊含了粵菜高深的烹飪智慧。粵菜講究烹飪要保留食材最原始本真的味道,而白切雞的烹飪過程恰好能夠把雞肉本身的鮮味和香味鎖在原位,並佐以自調的醬汁。
正宗的白切雞蘸料既不會把雞肉的鮮味蓋過,反而為相對寡淡的雞肉增添一重香味。入口之時,雞肉的鮮、香,蘸料的姜香、蒜香、蔥香,井然有序地相繼在舌尖炸開,它們還是它們原始的味道,它們又已經不是單一的它們了。
廣東宴席的基本禮儀:雷公根燉老母雞湯
招募對象:老母雞
崗位職責:在沸水裡待到皮糯骨脆
上桌要求:湯香濃鬱
職業特點:就業門檻低,就業前景好
烹飪方法:雷公根和老母雞放進清水裡,水沸騰之後轉文火,燉就完事了。
優秀指數:★★★★
在廣東,如果有人請你吃飯,但是沒有點湯,那說明Ta不是真心想請你吃飯。沒有什麼能夠阻擋白切雞成為廣東飯桌的C位,除了湯。如果說廣東人的身體有一半是糖水做的,那另一半一定是老火湯做的。
一桌合格的廣東宴席,必須要有老火湯,而且湯必須第一個上。
對於眾多童子雞的挑釁,老母雞表示,作為老火湯常務委員會的成員,區區白切雞根本不能與之匹敵。
雖然老母雞的肉質不如嫩雞好,然而,喝湯之意不在湯料,在很多廣東家庭,老火湯剩下的湯料都是不吃的。老母雞比一般的嫩雞脂肪含量更高,燉出得肉湯也更香。
雷公根是廣東人民常吃的一種中藥材,在炎熱的夏天幫助人們下火續命。雷公根和老母雞搭配,前者清熱下火,後者又有滋補身體的作用,嚴寬相濟,補而不燥,是廣東飲食精神的一個集中體現。
因此,在廣東雞的就業鄙視鏈中,老母雞無疑是站在鄙視鏈頂端的雞。
Ps:雖然廣東人民不吃湯料,但是由於雷公根吸收了老母雞的油脂,味道甘美,他們是當作口香糖來嚼的。
萬物皆可蘸豉油:豉油雞
招募對象:童子雞
崗位職責:豉油溫泉泡一回
上桌要求:雞肉Q彈
職業特點:就業面窄,就業前景好
烹飪方法:整雞在豉油中均勻浸熟,斬件。
優秀指數:★★★★
對於廣東人來說,豉油的功能相當於北方人的麻醬,四川人的麻椒,潮汕人的沙茶醬,萬物皆可蘸豉油包括福建人,如果不能蘸,那它肯定是廣東糖水。
廣東人最愛的豉油和最愛的雞,在廚房摩擦出了最美妙的火花——豉油雞。和白切雞講究「快進快出」以保證雞肉口感的做法不同,豉油雞講究的是把廣東人最愛的豉油——佐以姜蔥蒜,並盡最大可能地滲進雞肉中。
廣東以長達半年的夏季氣候而著稱。廣東的暑氣是無處可逃的,你在空調房裡吹過的涼風,在上下課(班)的路上都得在空調外機的熱氣中還回來。
長期生活在暑氣中的廣東人,開發了各樣美食來使炎熱的日子變得有滋有味。豉油雞,一種味道濃重,但肥而不膩的菜式,給清淡的餐桌帶來了令人食指大動的新角兒。
豉油雞斬件,烹飪過程中剩下的透著肉香和姜蔥蒜香的豉油——也可以稱作是廣府地區的特色「滷汁」,配上一碗白米飯,就是一頓解暑又美味的夏季晚餐了。
客家人的智慧:鹽焗雞
招募對象:廣東雞都行
崗位職責:渾身裹鹽做汗蒸
上桌要求:滋味鹹香、濃鬱
職業特點:就業門檻低,就業前景好
烹飪方法:細鹽抹遍雞身內外,砂紙包裹雞身,放入炒熱的粗鹽中,焗熟。取出雞撕成塊狀或條狀,擺回雞形上桌。
優秀指數:★★★★
一個有經驗的廚師是不願意用外省的雞來做鹽焗雞的,因為外省雞吃的飼料、生活的環境和廣東雞不同,雞肉的口感也有很大的區別;一個有經驗的廣東老饕是不願意到外省去吃鹽焗雞的,因為正宗火候到家的鹽焗雞,骨中也是略帶血筋的,這樣的鹽焗雞口感才嫩滑爽口,這是外省人普遍不能接受的做法。
鹽焗雞最早來源於珠江在廣東境內的支流——東江的沿海地區,這裡的客家人民靠海吃海,把難以直接食用的海鹽引入廚房,發明了鹽焗雞這種烹飪方法。
烹飪界有言曰「萬物有鹽」,可見鹽是最平凡的調料,卻也最不可或缺。用鹽來烹製本身自帶鮮香的雞肉,調料不會喧賓奪主,反而讓這道菜最有「雞味」。
(美食大號「日食記」鹽焗雞烹飪過程截圖)
與豬共舞:豬肚雞(又稱「鳳凰投胎」)
招募對象:騸雞
崗位職責:豬肚子裡走一遭
上桌要求:肉香、湯香、藥材香,味味入鼻
職業特點:就業面寬,就業前景好
烹飪方法:整雞放進豬肚裡,用竹籤紮緊,和姜蔥蒜一起放進砂鍋裡煮熟。豬肚和雞取出,全部斬件,放回鍋裡煮沸。
優秀指數:★★★★
這個崗位比較憋屈,要求整隻雞和蔥姜一起鑽到豬肚子裡,然後把豬肚用棉線紮緊,和豬肚一起用瓷鍋煮熟,鍋裡還佐以各色藥材。開吃之時,想把棉線抽掉,再把豬肚和雞都斬件,回鍋再煮沸,方才是廣東老饕的正宗吃法。
偏愛食療的廣東人相信豬肚可以「以形補形」,對胃寒者有滋補作用,加入騸雞熬成濃湯,有健脾、暖胃、散寒、排毒……等等省略1000字的作用,是飽受寒氣溼氣困擾的廣東人民食補的智慧結晶,其神奇程度堪比廣東涼茶。
由於功效突出,豬肚雞館子長驅北上,開遍全國,其密度僅次於沙縣、蘭州拉麵和黃燜雞米飯。最重要的是,豬肚口感爽脆;雞湯濃鬱甘香;胡椒、小北芹、黨參、白果、枸杞、玉竹等藥材為其更添一重藥膳的香味,滋味和療效雙馨,無論冬夏都是十分受人們喜愛的一味粵菜。因此,豬肚雞的就業面較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