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一杯咖啡之前,一顆咖啡豆經歷了什麼?

2020-12-18 澎湃新聞

中國攝影出版社

對我們而言,隨叫隨到的一杯咖啡,其種植過程可未必如其研磨過程那樣方便與快捷。種植一顆咖啡樹後,要經歷開花、結果,適應不同的環境及氣候,之後的果實——咖啡豆的採摘、萃取、烘焙過程更需要經驗豐富的人士精益求精。《這才是咖啡——一顆咖啡豆的進化史》便對上述環節進行了一一介紹,讓我們得以了解成為一杯咖啡之前,一顆咖啡豆經歷了什麼?

圖為摘自《這才是咖啡——一顆咖啡豆的進化史》

如需轉載請移步後臺留言

一幅1798 年的關於咖啡果和咖啡花的插畫。咖啡最初是在17 世紀被引入歐洲的。

如何種植咖啡?

可以通過播種或扦插來培育咖啡樹。第一種方法需要收集成熟的果實,挑選最好的種子,將它們放在裝滿土壤和腐殖質的木箱中,等待幼苗生長。第二種方法需要從成株上剪下枝條,並種在土壤裡。新的植株在所謂的「育秧房」中生長一年左右後即可轉移到實際的種植園中,大約3年後就能開始結果。可見,咖啡樹和葡萄藤在種植和結果時機上並無明顯不同,存活時間也是一樣:平均一棵咖啡樹能一直結果20 年。當然也有變數和例外:在一些地區,咖啡樹能存活半個世紀,個別植株的壽命甚至超過100 年。

採用播種還是扦插來培育,取決於具體目標。「方法一」顯然更實用,「方法二」保證了新的幼苗和母體特徵相同。事實上,因為根本無法確定花受精後的基因汙染與組合,所以不管是自然授粉還是人工授粉,都會出現變異和雜交品種。

什麼樣的種植園適合咖啡樹生長?

咖啡的種植環境在地形(地勢高度、坡度等)、土壤類型(從火山巖土壤到巴西紅土地)、降雨量以及風力、日曬方面都大相逕庭。咖啡樹既可長在樹蔭下,也能經得住直接暴曬。與環境相關的另一個因素是植株的天敵——除了威脅到植株的產量,還危及植株的存活的寄生蟲。特定區域的環境特徵對挑選合適的咖啡品種和採用特定的種植方法都有著巨大的影響。

巴西咖啡種植園不可思議的幾何形狀。

就土壤而言,咖啡喜歡輕質、排水性能良好並富含腐殖質、氮、鉀和磷的土壤。氮是樹幹和葉子生長所需的主要元素。對於富含糖分的核果來說,鉀元素必不可少(糖分越高,烤咖啡豆的香味就越濃)。而磷因為對開花至關重要,所以對核果的產量也很關鍵。眾所周知,咖啡樹喜歡陰涼,即使光照是纖維素合成的主要能量來源,對植物生長至關重要。這就是為什麼日曬因素——與風力、蒸發作用和授粉作用相關聯——也很重要。

同樣重要的是年均降水量及其分布。一方面,生長在熱帶地區的優質植株以季節為生命周期(包括溫度及日照的變化);另一方面,咖啡樹喜雨,見雨開花。

另一個與氣候相關的因素是緯度和海拔的相互作用。越遠離赤道,平均氣溫越低,山坡也不那麼陡峭。以巴西摩吉安納山和米納斯山為例,咖啡樹種植於低海拔地區(阿拉比卡品種種植於海拔500米),經受陽光暴曬,低矮成排生長,仿佛葡萄園一般。這使機械收割成為可能,但水資源稀缺,無法溼法加工咖啡。相反,越靠近赤道,平均氣溫越高。因此為了找到適宜的氣候地區,咖啡必須種在海拔較高,甚至高達2800 米的地方。在這些地區,陽光太強烈,因此咖啡樹必須種在參天大樹的樹蔭下。不管是陡峭的懸崖,還是不平整的土壤,都不可能採用機械收割。但另一方面,因為水資源充足,可以產出獨特的溼法加工的咖啡。海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核果的密度,也與核果的含糖量有很大關係,決定了所產出的咖啡豆是硬豆還是軟豆,其海拔分界線通常為海拔1500 米。但正如我們之前所說,這一界限的定義受到緯度、位置、種植園類型的限制,當然物種、品種也強烈影響著界限的定義。

哥斯大黎加奧羅西流域咖啡種植園一瞥。

定義一種咖啡質量的另一個關鍵因素是熱偏差(即白天與夜晚之間的溫差),它影響著萜烯前體的形成。萜烯前體決定了杯中咖啡是否散發花香及香脂氣味。該特徵在高緯度地區溼法加工的咖啡中更為常見。有意思的是,在某些生長在低緯度地區的自然日曬咖啡(幹法處理的咖啡)中也出現了該特徵,核果在成熟期間會經歷高溫劇增。

最後,環境條件對咖啡因和酚酸的產生有重要影響。咖啡因是生物鹼,為咖啡提供受人喜愛的可作用於神經的特性,但如果濃度過高,咖啡會被限制銷售。簡而言之:如果將喝咖啡視作一種樂趣,咖啡因濃度高的話,應該有節制地品嘗。酚酸在蔬菜中很常見,但超過特定濃度或成為特定類型後,會產生令人不適的澀味(未成熟的柿子味)。

夏威夷考艾島上的一排排咖啡樹。

咖啡果的收穫方法

正在開花的科納咖啡樹結有未成熟的綠色果實。

咖啡果一旦成熟就要脫離植株。這有3 種不同的方法:第一種叫作咖啡採摘,和摘櫻桃一樣逐一採摘核果。儘管咖啡果實的果皮堅硬,但果實仍然有可能腐爛,由此製成的飲品會散發出令人不適的腐爛味道,和垃圾桶旁的氣味相似。果實越成熟就越易被損壞,因此要製作最優質的咖啡,挑選熟透的果實尤其關鍵。從這方面看,手工採摘咖啡是最好的方法,但也是迄今為止成本最高的。還有一種費用較低的方法,那就是脫枝:一隻手握住咖啡樹枝,另一隻手剝去該枝條上所有的核果,用容器在下面接住(如圍裙、籃子或其他物品)。

這種方法速度很快,但採集果實的同時也會採集到許多葉子,而且最重要的是,使用這種方法無法區分成熟度不同的果實。因此,這種方法只能用於採集在一片區域內果實同時成熟的品種。

在泰國這個種植園裡,熟透的咖啡核果被逐一手工挑選出來。

衣索比亞咖啡種植園喜獲豐收。

最後一種方法是機械採收:使用大型機械穿過植物園內的一排排植物,同時抽打咖啡樹,使果實落入漏鬥中。當然,這種方法只適用於土地條件和種植園形狀允許的情況。例如,在能根據成熟度挑選咖啡豆的大型種植園和莊園裡,即可採用機械採收。

無論採用何種收穫方法,咖啡果的成熟度都至關重要。

咖啡豆的萃取

雖然咖啡果實中果肉不多,卻佔據了整個果實的一大部分。為了獲取咖啡豆,需將果肉和果皮一同去除。

去除果肉、果皮的最古老方法為幹法加工,由此可產出所謂的「自然日曬」咖啡。這種方法僅靠太陽完成全部的工作:只需將果實放在農場的場院裡(現在場院裡通常都鋪了地磚,以免果實被雜質汙染,影響最終效果),在地上晾曬,果實逐漸失水乾燥。果肉和果皮失去彈性,變得乾燥,易於剔除,留下依舊包裹在銀皮中的咖啡豆。

這些變化發生的條件(首要的是日曬時間)對於形成咖啡香氣非常重要,香氣將在烘焙階段和咖啡成品中逐步顯現。日曬咖啡能製成醇度好、酸度低的咖啡飲品,能帶有稍許的巧克力味,有時還有香料味——特別是胡椒的味道。

在尼加拉瓜,人們在日光中晾曬咖啡果。

多虧工人們認真工作,這個印度南部種植園裡收穫的咖啡果得以在陽光下曬乾。

第二種方法為溼法加工,由此可產出「水洗式咖啡」。儘管傳統的溼法加工方法仍在小範圍內使用,但加工技術更加現代化,因為溼法加工需要能夠去除果皮和果肉的機器,這樣,咖啡豆就僅被包裹在一層含糖、黏稠的薄膜中。最初,這種加工方法用的是研缽和杵,之後歷經多年,引入了越來越高效的機器。將咖啡果放入水中,待其發酵後,咖啡豆即可與外皮分離。在水中,各種微生物群同時開始起作用(最主要的就是酵母菌和細菌, 而黴菌在較高酸度條件下會受到抑制),因此很難控制。這些微生物依靠咖啡果中殘餘的糖分生存,並產生大量的酶,酶可分解咖啡豆的外表皮,從而只剩下咖啡豆本身,然後就可以將其放到陽光下或陰涼處晾曬。通常是將薄薄的一層咖啡豆晾曬在離地面適當距離的墊子上,然後不斷翻曬,夜裡遮蓋。有些情況下,這些晾乾場地有頂棚,避免咖啡豆受到陽光直射。

第三種是最新的方法,可產出半水洗式咖啡。由於打漿機的效率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準—它們甚至都能完美地清理果核,並以備乾燥——用這種方法處理的咖啡所具有的特性,應有介於兩種舊式工藝生產的咖啡中間的特性,但實際上,因為沒有經過發酵,這種方法產出的咖啡與全水洗式咖啡幾乎沒有相同點。

圖文摘自

編 者:【意】白星出版社

譯 者:曹井香

開 本:16 開

版 次:2019 年 7 月第1版

定 價:168.00 元

跟隨本書,解鎖「咖啡」這一世界無數人每日相伴的非凡飲品。本書由義大利品鑑研究中心主任、國際咖啡品鑑師協會主席路易吉·奧迪羅編寫,法比奧·佩特羅尼負責靜物攝影,致力於涵蓋咖啡方方面面的問題。 這本書包含了咖啡極其豐富的歷史以及文化信息,從它的種植方式、收貨、烘培到製作以外,還包含了咖啡跨越千年的文化旅行、例如從咖啡起始年代到現在的廣告以及海報、它適用的器皿和過濾方式的演變等等,總之這本書擁有的信息含量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它做不到的。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科技早報:一顆咖啡豆竟能煮一整杯咖啡
    5月3日新聞看點:看點一:藝術家Lucas Zanotto用一顆咖啡豆做成了一整杯咖啡,我敢打賭你完全想不到是如何達成這項任務的·一顆咖啡豆就能做出一杯完美的咖啡嗎?  你聽說過一顆咖啡豆就能做出一杯可口的咖啡嘛?這可不是小驢在忽悠各位同學,喏。
  • 一粒咖啡豆能做一杯咖啡,你信嗎?
    怎麼才能花最少的錢,做一杯最經濟的好咖啡呢?藝術設計師Lucas Zanotto,大概是玩咖啡玩窮了,現在開始用一粒咖啡豆來玩咖啡了。一粒豆子在電動磨豆機和手搖磨豆機都是基本出不來粉的,就算有也是量非常少,要怎麼磨成粉呢,做一杯咖啡呢?
  • 從一粒咖啡豆到一杯咖啡的故事
    對於很多人來說咖啡已經成為生活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每天早上總少不了開展美好一天的一杯香濃也是工作不可缺少的提升夥伴不管是咖啡愛好者還是咖啡從業者>你們都足夠了解咖啡嗎從一粒咖啡豆到一杯咖啡如果你對咖啡感興趣,喜歡感受咖啡文化那接下來就跟著我來了解一粒咖啡豆的一生從一粒咖啡豆到一杯咖啡的故事公元前525年阿拉伯人開始種植咖啡
  • 咖啡數字:製作一杯咖啡需要多少咖啡豆
    製作一杯咖啡需要多少咖啡豆?需要50粒左右咖啡豆,每粒咖啡豆都要經過114道嚴格的篩選和烘焙過程,可謂粒粒珠璣,只要有一顆咖啡豆有瑕疵,整杯咖啡的風味都會被破壞殆盡。因此,愛喝咖啡的人一定是熱愛生活、注重生活品質的人。咖啡館真是個特別的地方,一杯咖啡磨好,還沒入口,香氣便瀰漫開來。而咖啡館承載的文藝、浪漫、優雅的氣息,更是將這種如人生般苦、像親情般濃的飲品的獨特發揮到極致,一杯在手,心安神靜。
  • 喝懂咖啡,從一顆咖啡豆開始
    咖啡豆是製作咖啡的關鍵,一杯好咖啡的決定因素中,70%來自於豆子的質量,而咖啡豆的質量關鍵在於品種。咖啡豆掃盲咖啡豆,是咖啡的植物果實。三大原生種咖啡屬的植物約有40種,但能夠生產出具有商品價值咖啡豆的僅有阿拉比卡種、羅布斯塔種和賴比瑞亞種,所以這三種就稱為「咖啡三大原生種」。
  • 一顆阿拉比卡咖啡豆的「流浪地球」
    不要一提到咖啡,張口閉口藍山咖啡、貓屎咖啡這些高檔貨就顯得自己滿滿逼格。一杯咖啡的好壞,咖啡豆是成敗的關鍵。世上的咖啡豆統共分2種,一種是阿拉比卡咖啡豆,一種不是阿拉比卡咖啡豆。在所有咖啡的產量中,阿拉比卡種咖啡佔據了70%-80%。正所謂,天下咖啡共一石,阿拉比卡獨得八鬥。它絕佳的風味和香氣,使其成為所有咖啡原生種中,唯一能夠直接飲用的咖啡。要成為一顆質量上乘的阿拉比卡咖啡豆,首先要源自衣索比亞高原優質的阿拉比卡咖啡樹種的純正血脈。
  • 一顆咖啡豆背後的開放故事
    一顆咖啡豆背後的開放故事 2018年10月12日 11:09:00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上海10月11日電 題:一顆咖啡豆背後的開放故事  新華社記者潘旭、孫青、李海偉  「近年來,咖啡在中國市場從『高端小資』到『遍地開花』,這背後是開放帶來的變化。」
  • 了解咖啡從種子到杯子經歷了什麼過程!
    精品咖啡一現今咖啡市場的頭牌,一間咖啡館可以沒有蛋糕,但菜單上你必須得有來自各個產區的咖啡,否則會覺得這間咖啡店缺了靈魂一樣。你或許會遇到客人問有沒有什麼精品咖啡介紹?或者是有沒有什麼豆子推薦?這不是一句簡單的問句,而是對於精品咖啡背後的追溯......
  • 辦公室咖啡機如何選咖啡豆,做一杯好咖啡?
    辦公室咖啡機-打造企業咖啡吧 咖啡,近年來已成為新一代上班族的「充電」標配。早餐來一杯咖啡,讓一天都元氣滿滿;午後犯困喝一杯咖啡,提神醒腦提升工作效率;緊張的加班時光來一杯咖啡,放鬆疲倦的身心;可見咖啡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擔任重要的角色。為了讓 企業職員能夠隨時隨地喝上一杯現磨咖啡,很多企業配置了全自動咖啡機作為辦公室咖啡機。
  • 瑞幸咖啡精選上等咖啡豆,從源頭保障了一杯專業咖啡的誕生
    近年來,隨著咖啡行業的快速發展,市場上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咖啡品牌。瑞幸咖啡作為品牌新勢力,自瑞幸咖啡創立至今,一直秉承著「好的咖啡,其實不貴」的理念,為消費者提供著便捷式咖啡。好咖啡,當然需要好的咖啡豆來匹配,瑞幸咖啡為了讓每一位消費者都能喝到正宗好咖啡,在咖啡豆方面做出了許多努力。
  • 一顆雲南咖啡豆的自白
    (Seesaw Coffee供圖/圖) (本文首發於2019年9月5日《南方周末》) 你能想像從一杯咖啡中喝出茶感尾韻嗎? 這並非味覺的穿越。原名思茅、特意為茶而改名的普洱,不僅號稱「世界茶源」,還是「中國咖啡之都」。 中國咖啡豆?
  • 咖啡豆變成咖啡之前,都是苦的
    就像每一顆咖啡豆,在變成咖啡之前它只是一顆豆子。因為耐得住大火錘鍊,小火慢調,才有了後來的清香可口。所有的磨難,都不過是為迎來最後的曙光01寫這篇文章之前,我想起聽到的一句話,人生就像一塊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是什麼味道
  • 想喝上一杯好咖啡,你得會選擇咖啡豆!
    說起咖啡,進入中國大概也僅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從不熟悉苦澀之味,到逐漸愛上它醇厚的芳香,一百多年的時間,咖啡已經成為很多人每天必不可少的飲品。但好咖啡不常有,想要喝上一杯好咖啡,咖啡豆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因為它能直接決定咖啡的口感。如果我們使用的並不是優質的咖啡豆,那就沒機會品嘗到真正美味的咖啡了。所以為了能喝上一杯好咖啡,讓我們一起來做做咖啡豆的功課吧!如何挑選咖啡豆?大概是很多剛接觸咖啡的朋友會煩惱的問題,畢竟咖啡豆的種類繁多。
  • 一杯咖啡背後的科技
    正如咖啡大師田口護所說,咖啡並非只是咖啡師憑感性所醞釀而成的,而是思想和技術的結合。一杯咖啡背後,不像制茶一樣依賴於師傅的主觀判斷。從咖啡豆的種植、分揀,到烘焙、研磨、萃取,這些過程其實都離不開各種硬體和軟體的結合,咖啡豆的水分和色則、烘焙的溫度和火候,都能精確測量和計算。
  • 貝多芬每杯咖啡要放60粒咖啡豆?世界名人與咖啡的有趣故事
    ,竟然用自己的軍帽作為抵押,換了一杯咖啡喝。拿破崙不僅喜歡喝咖啡,也喜歡自己動手做咖啡,其中皇家咖啡就是他的發明。據說,他每次都堅持每杯咖啡要放60顆咖啡豆,而且每次都是一顆一顆慢慢地放,似乎非常享受咖啡豆慢慢落到咖啡壺中的過程。興許,他是在這個緩慢的過程中在思考自己的作品?
  • 90+咖啡豆公司西達摩產區燭芒咖啡豆 如何衝煮一杯好喝的燭芒咖啡
    相信接觸久了精品咖啡的小夥伴對90+(Ninety Plus)不陌生,特別是90+的燭芒咖啡豆和展望咖啡豆讓人印象深刻。前街咖啡也入手了90+的燭芒的咖啡豆,本文前街就帶大家了解一下來自衣索比亞西達摩產區的90+燭芒咖啡豆以及90+公司。何為90+公司?
  • 咖啡豆是一杯咖啡的靈魂,挑選咖啡豆時這幾點你注意到了嗎?
    作為一杯咖啡的靈魂,咖啡豆對一杯咖啡的味道和口感影響至關重要。每一種咖啡豆都有其獨特的「性格特點」,因而針對不同的咖啡豆都會有最適宜的衝煮方式,這就使得在衝煮咖啡時挑選合適的咖啡豆顯得格外重要。今天小編就為你簡單介紹以下幾點,希望可以對你有些幫助!
  • 一顆咖啡豆的魔幻之旅
    「哥倫比亞咖啡」是唯一以國名冠名的單品咖啡,這背後是這個世界第三大咖啡出口國對於「原產地保護」 的執著精神。哥倫比亞幾乎每個省都產咖啡,百分百阿拉比加豆和全手工採摘是哥倫比亞咖啡引以為傲的最大資本。如何在哥倫比亞進行一場絕妙的咖啡之旅?跟著咖啡品鑑師劉利的腳步,看看她在哥倫比亞都經歷了什麼。 開啟哥倫比亞咖啡旅行之前,咖啡品鑑師這樣說.
  • luckin coffee精選咖啡豆,新鮮現磨,打造出一杯好咖啡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閒暇之餘用手機APP點一杯luckin coffee已經成為了常態。作為新零售專業咖啡運營商,luckin coffee憑藉著新鮮原料、新鮮烘焙、新鮮現磨等諸多優勢,受到了諸多消費者的歡迎。
  • 什麼是咖啡豆?咖啡櫻桃的解剖
    您的咖啡從哪裡來?您可能知道咖啡是一種植物,並且認識到咖啡豆來自鮮紅色的咖啡櫻桃。但是那咖啡櫻桃裡面有什麼,對你的杯子意味著什麼?咖啡櫻桃的不同部分會影響加工方法和咖啡的最終外觀。讓我們看一下咖啡櫻桃的基本結構,以更好地了解我們的日常衝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