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每杯咖啡要放60粒咖啡豆?世界名人與咖啡的有趣故事

2020-12-13 百家號

對於全世界的咖啡迷來講,坐在咖啡廳裡品嘗美味而香醇的咖啡,可以說是人生的一大享受。而在過去的歷史長河中,有很多世界名人都和咖啡發生過有趣的故事,不乏巴赫、伏爾泰、愛因斯坦等各領域傑出的人物。接下來,讓我們來聽故事吧:)

大名鼎鼎的西方近代音樂之父巴赫

巴赫一生創作的偉大作品無數,其中就有一部和咖啡有關。在巴赫時代,德國各城市開始流行起喝咖啡,而當時咖啡價格卻很貴,不是普通百姓能消費得起的飲品。巴赫就以這樣的社會為背景,寫成了《咖啡康塔塔》,全曲詼諧樂觀,是巴赫最有名的一部康塔塔。

大名鼎鼎的西方近代音樂之父巴赫

被譽為法蘭西最優秀的詩人伏爾泰

伏爾泰對於咖啡的熱愛是已經到了狂熱的程度。據說,伏爾泰對咖啡不僅在數量上要求驚人,而且在質量上也不遜色。說是一定要用中國的瓷杯才能喝得下從巴黎運來的咖啡喲,可以說對於咖啡的要求是很高了!

被譽為法蘭西最優秀的詩人伏爾泰

擁有傳奇一生的法國皇帝拿破崙

拿破崙也是不知不扣的痴迷咖啡的粉絲,法國大革命前夕,還是炮兵少尉的他有一次因為沒有帶夠錢,竟然用自己的軍帽作為抵押,換了一杯咖啡喝。拿破崙不僅喜歡喝咖啡,也喜歡自己動手做咖啡,其中皇家咖啡就是他的發明。

擁有傳奇一生的法國皇帝拿破崙

被後世尊稱為交響樂之王的貝多芬

貝多芬在自己的音樂創作上非常有自己的個性,連喝咖啡這件事兒也和別人不同。據說,他每次都堅持每杯咖啡要放60顆咖啡豆,而且每次都是一顆一顆慢慢地放,似乎非常享受咖啡豆慢慢落到咖啡壺中的過程。興許,他是在這個緩慢的過程中在思考自己的作品?

被後世尊稱為交響樂之王的貝多芬

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在蘇黎世期間,經常去的是大都會咖啡館。那個時候,他面前放著一杯咖啡,手裡拿著一本書,專注於思考,一坐就是一整個下午。而就在大都會咖啡館,愛因斯坦讀完了名著《科學的價值》。而著名的愛因斯坦咖啡館位於愛因斯坦在瑞士伯爾尼的故居內,2樓是愛因斯坦故居博物館,1樓則被改建成為一家咖啡館。

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

20世紀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海明威

美國作家海明威,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來到巴黎。當時的海明威生活窮困潦倒,整日流連在巴黎塞納河左岸的咖啡館裡。而這裡許多生活拮据的藝術家和大學生聚集在此,逐漸成為各種思想的發源地。後來,他以《老人與海》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左岸幾家咖啡館也因為海明威而在世界上更享有盛名。

20世紀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海明威

聽完這些名人與咖啡的故事,是不是會心一笑呢?愛咖啡的你們,每一天都在努力工作,每一天都在見證歷史,說不定我們也能和咖啡發生些有趣的故事呢:)

相關焦點

  • 貝多芬咖啡豆衝煮分享 哥斯大黎加貝多芬咖啡輕快活潑的咖啡風味
    莊園種植的咖啡樹可以說在塔拉珠產區裡是最少的,園主只會在一個特定的區域裡面種植咖啡,因此每一棵咖啡樹都得到了悉心的照料。雖然莊園的咖啡種植規模少,卻產出了知名整個精品咖啡界的音樂家系列咖啡豆。園主通過每一支咖啡豆帶來的體驗,帶入了相應的古典樂曲風格,用樂曲的創作人命名了四款咖啡豆,分別是「貝多芬」、「莫扎特」、「巴哈"、「蕭邦」,對於四款風格的咖啡豆,前街咖啡是二話不說全部入手了!、貝多芬創作初期以浪漫派風格為主,前街喝到這款咖啡豆也會聯想到貝多芬浪漫派的樂曲。
  • 從一粒咖啡豆到一杯咖啡的故事
    >你們都足夠了解咖啡嗎從一粒咖啡豆到一杯咖啡如果你對咖啡感興趣,喜歡感受咖啡文化那接下來就跟著我來了解一粒咖啡豆的一生從一粒咖啡豆到一杯咖啡的故事公元前525年阿拉伯人開始種植咖啡03催芽:將種豆放入布袋中40—60天後,咖啡豆會漲破羊膜紙,長出胚芽,此時就可以將咖啡豆芽移到特定的土壤養料袋。
  • 咖啡數字:製作一杯咖啡需要多少咖啡豆
    製作一杯咖啡需要多少咖啡豆?需要50粒左右咖啡豆,每粒咖啡豆都要經過114道嚴格的篩選和烘焙過程,可謂粒粒珠璣,只要有一顆咖啡豆有瑕疵,整杯咖啡的風味都會被破壞殆盡。因此,愛喝咖啡的人一定是熱愛生活、注重生活品質的人。咖啡館真是個特別的地方,一杯咖啡磨好,還沒入口,香氣便瀰漫開來。而咖啡館承載的文藝、浪漫、優雅的氣息,更是將這種如人生般苦、像親情般濃的飲品的獨特發揮到極致,一杯在手,心安神靜。
  • 冰滴咖啡用什麼咖啡豆|拼配咖啡豆製作冰滴咖啡的特點與風味
    現在開始做冰滴吧~1、前街咖啡冰滴採用的水粉比例是1:10,即60克的咖啡粉萃取600毫升的咖啡液。2、在粉杯低部放一張圓形濾紙,用水打溼貼合杯壁,放入研磨好的60g咖啡粉(粗砂糖大小),然後晃平咖啡表層,也可以利用粉錘自身的重量輕壓一下粉層,使表面平整。
  • 有一天你約了一個小姐姐去咖啡店喝咖啡,那就給她講這幾個故事!
    咖啡其實有很多的小故事。如果你是一個喜歡喝咖啡的女孩子。那麼,除了懂一些最基本的咖啡知識之外,最好也要了解一些關於咖啡的文化發展。如果你是一個男孩子,你會有很大的概率。會跟一個喜歡咖啡的女孩兒約會。如果你僅僅是懂一些關於咖啡的禮儀禮節。那你約會的時候一定會顯得很呆板。
  • 咖啡文化盛行,如何選擇合適的速溶咖啡?兩招搞定!
    一杯咖啡,一段風景,是旅途中的好朋友。有很多關於名人和咖啡的傳說。比如貝多芬每天早上要用60顆咖啡豆衝一杯咖啡,數不對就不喝;巴爾扎克一天工作12個小時,經常不吃飯只靠咖啡,他自稱一輩子喝了3萬杯咖啡;伏爾泰最誇張,他的朋友腓特烈二世說伏爾泰每天都會喝50杯咖啡,咖啡已經成為了不少人日常生活裡必不可缺的飲品。「根據哥倫比亞國家咖啡生產者協會的數據顯示,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咖啡消費國之一。
  • 咖啡傳奇與咖啡文化
    法國十八世紀的偉大哲學家、文學家和歷史學家伏爾泰平均一天要喝50到60杯,最多的一天喝了72杯。  德國大詩人歌德餐前餐後都要飲用咖啡,即使外出旅行時亦是如此。歌德旅行義大利期間,義大利青年畫家科寧布與之同行,在臨告別的那天早晨,科寧布記述道:「我將那個裝滿黑咖啡的巨大中國磁碗遞給歌德。」
  • 一杯雲南咖啡,一個脫貧故事
    一杯醇香的雲南咖啡講述了中國精準脫貧的生動故事打造了世界減貧事業的範例樣本整個故事用近50張手繪圖將水墨淡彩和後印象派融為一體恰如這一杯雲南咖啡>調和了東西方的風味將地球兩端的人們連接在了一起在「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的喜訊傳來之際,「復興路上工作室」與「中國好故事」資料庫聯合推出最新力作——中英雙語動畫短視頻《一杯咖啡裡的脫貧故事》。
  • 咖啡研磨度怎麼調 手衝咖啡研磨粗細 研磨度對咖啡風味的影響
    >製作濃縮咖啡時,一定要用力填壓咖啡粉,使之對高壓的熱水產生阻力,才能真正萃取出咖啡的精華。所以,它對研磨度更為敏感,越均勻的研磨,會使得填壓後的咖啡粉越是緊密,而且有較少的空隙,能對水產生均衡的阻力,如此才能成功地萃取一杯濃縮咖啡。
  • 研磨,一杯好咖啡的頭等大事
    據說貝多芬每天早上數六十粒咖啡豆放入磨子,研磨後再衝泡咖啡一邊研磨著咖啡一邊享受其香味,體驗其中的樂趣。的確,自己動手研磨咖啡不失為一種享受,最後研磨、衝制出的咖啡,似乎比外面買來的現成咖啡要醇香可口許多。
  • 港式咖啡悄然漲價 每杯咖啡價格上調一元
    港式咖啡悄然漲價 每杯咖啡價格上調一元 來源:人民網 2010年04月19日10:39   人民網4月19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經濟復甦,香港回到百物騰貴的時代,連港式咖啡也悄悄漲價
  • 咖啡豆怎麼做成咖啡喜神咖啡杭州故事分享張華軍
    咖啡豆怎麼做成咖啡,喜神杭州知己故事張華軍咖啡豆屬於農作物,是咖啡豆樹長成的果實,通過人工採摘或者機器採摘由來。採摘後要進行處理,用水洗淨,通過太陽曬後可以進行裝袋,這是的咖啡豆是咖啡生豆,並且帶有外皮。
  • 關於咖啡,你不知道的這10件趣味的事
    2、咖啡豆實際上是櫻桃種子咖啡來自於一種像灌木一樣的開花植物,這種植物生長著櫻桃。成熟後,採摘、加工、曬乾。每顆櫻桃含有兩到三顆種子,一般人會認為是咖啡豆。「這種植物的果實不太多汁,但可以食用。味道取決於種植地區、氣候和其他因素,但普遍的共識是,它們像蜂蜜一樣甜。
  • 我與咖啡的故事:為了一杯適合自己的咖啡,我借旅遊輾轉兩國之間
    內心就有股必須要喝咖啡衝動。為此大半夜出去打車,坐了快一小時,來到了幾個街區之外的一家咖啡館。這是司機推薦的,說是當地人都喜歡來這靜靜喝一杯。拍了拍昏昏欲睡的腦殼,我在店裡等了約20分鐘,喝上了濃香撲鼻的異域咖啡,初嘗時有一股淡淡的苦味,細抿時有清香迴蕩於唇間,我當時就知道這輩子不會忘記這味道了。
  • 一粒咖啡豆能做一杯咖啡,你信嗎?
    怎麼才能花最少的錢,做一杯最經濟的好咖啡呢?藝術設計師Lucas Zanotto,大概是玩咖啡玩窮了,現在開始用一粒咖啡豆來玩咖啡了。一粒豆子在電動磨豆機和手搖磨豆機都是基本出不來粉的,就算有也是量非常少,要怎麼磨成粉呢,做一杯咖啡呢?
  • 咖啡趣聞:沒錯,我們都是願意用生命喝咖啡的「奇葩大佬兒」!
    在咖啡的千年歷史洪流中,咖啡與人之間的故事數不勝數,有讓人感動,有讓人鼓舞的,有讓人驚嘆的,在咖啡路上,有無數熱愛咖啡的人,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表達自己對咖啡的熱愛,儘管有些方式稱得上奇葩。
  • 咖啡豆基礎知識 利比裡卡種咖啡豆 大粒咖啡&利比裡卡咖啡豆風味
    利比裡卡的特徵利比裡卡咖啡樹比阿拉比卡種或羅布斯塔高大得多,樹高達到6-20米,而利比裡卡結出來的咖啡果也比其它兩個咖啡種要大,所以利比裡卡種也稱為大果種。其咖啡風味以其濃鬱的木材和煙燻味而聞名。利比裡卡種、阿拉比卡種和卡內弗拉種(羅布斯塔)並稱商業咖啡市場三大咖啡種類。利比裡卡咖啡佔世界消費量的2%,與阿拉比卡咖啡(約75%)和羅布斯塔(約20%)相比顯得相形見絀。
  • 肯亞咖啡故事|肯亞咖啡豆特點、等級、咖啡產區、K72處理法介紹
    1937年,成立奈洛比咖啡交易所,開始肯亞咖啡的拍賣制度,好咖啡有好價,為咖啡的價格定下了基調。特別是今年肯亞農業部啟動了15億先令的咖啡振興計劃。3、分級制度的確定。肯亞是以咖啡豆顆粒大小及杯測結果區分等級。根據咖啡豆的大小、形狀和硬度,由高至低為AA或AA+、AB、PB、C、E、TT、T。
  • 一杯咖啡背後的故事——產地
    原始的咖啡豆烘培方式以前大家在品嘗一杯美味咖啡時,很少有人去思考咖啡背後的故事,比如咖啡的產地,咖啡的生產者,咖啡的品種等等這些關於咖啡豆的細節屬性。但隨著第三波咖啡浪潮的來臨,人們逐漸開始關注一杯咖啡背後的故事了,今天給讓我帶著大家一起了解下咖啡產區。咖啡樹是一種比較嬌氣的樹種,它只適合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也就是大概南北緯25度之前這個區域,我們稱之為咖啡帶。
  • 一起逛逛世界各地的咖啡博物館
    也許是為城裡的一道生動風景,為一段青梅往事,為一座熟悉老宅,或為一種美食美味,或一杯咖啡。一花一木一世界,一杯咖啡裡,也可以有不同的滋味,精彩的故事和豐富的文化內涵。今天去逛逛世界各地的咖啡博物館,體驗咖啡主題的奇妙博物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