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筍、螺螄、地衣、香椿芽、雁來蕈、馬蘭、風味臘肉、農家土雞、水鄉雜魚小蝦等,是宜興鄉村重要的季節性食材。在宜興,最春天的吃食往往深藏著勤勞、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親情等等美好情愫,這一點尤其難能可貴。江南遊,江南小城宜興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宜興菜吸收了淮揚菜和蘇錫菜的特點,多選擇地方土特產為主要原料。宜興風味的特點是選料考究、製作精細、因材施藝、四季有別。在烹調上擅長燉、悶、蒸、炒。重視調湯,講究餐具,保持原汁,風味新鮮,濃而不膩,淡而不薄。酥爛脫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脆而不失其時,較好地兼顧到了生態美食的要求。
宜興鄉村春季美食的重要食材,主題集中在「健康、生態、營養」上。「涼拌魚腥草」味道略苦,具有清熱解毒等功效;「小溪魚燉土豆」入口酥嫩,營養價值很高。橫山魚頭、盤龍痴虎、百合蓮子羹等菜餚,在選料等環節上講究就地取材和菜餚的「本味」,菜餚鄉土風味濃。
在宜興鄉村,野菜的吃法很多,歸納起來不外為涼拌、炒食、煲湯和做餡料。大部分野菜都具有苦味,一般要用熱水燙一下,再用清水漂洗,以減少苦味等異味。譬如炒食野菜,炒菜時為防止維生素被破壞,應急火快炒。若與肉、蛋同炒,則應採用「雙炒法」,即分別用旺火、熱油炒配料,起鍋後再用急火炒野菜,然後倒進配料回鍋同炒一下,立即出鍋裝盤,這樣可使色、香、味俱全。清明節前後正是吃枸杞頭的最佳時機。這時的枸杞頭最嫩,輕輕用手指折斷能沁出汁水來。葉子是翠綠的,杆子帶點紫色,這個品相最好。春天吃枸杞頭可以清火,可涼拌、煲湯、做餡、炒肉。枸杞頭用開水焯一下,美味天成。
宜興鄉土作家夏正平描述宜興鄉村春天的美食:「盛在白瓷細碗裡的烏米飯晶瑩剔透,似珍珠,如瑪瑙,吃這樣的飯是需要相配的菜的。那時節,蠶豆花早謝了,已結上了嫩嫩的豆莢,屋前菜園裡的蒜也已抽出嫩苔,再加嫩綠的莧菜,這時令三鮮配烏飯的滋味如何?烏飯甜糯清香,青豆、蒜苗、莧菜鮮美嫩滑,吃一口烏飯,嚼一筷小菜,綿綿長長的鄉情便在舌尖上縈繞……」
宜興自然地理環境得天獨厚,當地的茶園往往毗連溪山流泉,隨高低起伏的地貌蜿蜒開去。置身宜興茶園,不僅可以感受泉石煙霞之間的草木菁華,還能斟酌出春茶的芳香韻味。
到宜興鄉村踏青,感受美麗鄉愁,有必要走進鄉村深處。宜興自古人文薈萃,許多村要麼是名人故鄉,要麼曾有名人到此一遊;許多傳統村落有老街、老屋、老橋、老樹、老井,個個都有故事可講。這些有形無形的文化元素,經過妥善修葺保護,能為美麗鄉村增添深厚的內涵。(江南晚報記者 何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