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8月1訊(記者 王千榕) 徐舍老街、鯨塘老街、鯨塘古橋、馬氏舊宅等古蹟遺存,洴浰雪蓑、煙山晚晴等「荊溪十景」,芮金富刻紙、吳圩絲弦、西鄉舞獅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元素共同構成了宜興西部門戶、農業重鎮徐舍。
徐舍鎮位於宜興最西部,區域面積183平方公裡。全鎮農田14.13萬畝,水面4.1萬畝,山林2.8萬畝,戶籍人口10.06萬,其中農業人口6.64萬,是全市農業人口最多的鄉鎮。
潘東果園的果農在採梨 邵丹 攝
潘東果園的果農在摘桃 長青 攝
走進位於104國道旁的潘東果園,記者看到水蜜桃、葡萄、梨子掛滿了枝頭。果農給果子穿上一層「保護服」,果園旁的防護網上不乏鳥兒和甲蟲的屍體,原來,這裡的水果不打農藥,全靠物理手段防範病蟲害。據徐舍鎮潘東村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果園不僅提供現場採摘,亦可送貨上門,近年來已經成為徐舍鎮最重要的農業產業之一。
潘東果園的工人在裝配果盒 長青 攝
作為宜興全市最大的農業板塊,徐舍鎮農業總產值、農作物播種面積、農副產品產量常年位居全市第一。但也正是因為其以農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徐舍鎮常年在宜興各鄉鎮的經濟排名中位置靠後。為扭轉這一局面,近年來,徐舍鎮發展新興服務業,全力打造「鮮美徐舍」鄉村旅遊品牌,已形成具有徐舍特色的「春採鮮果,夏遊燈海,秋攬美景,冬品羊肉」全域旅遊模式。
長滿馬鞭草的美棲花田 郭海峰 攝
蜜蜂停駐在馬鞭草上 唐風立 攝
徐舍鎮美棲村有一塊七彩花田,這個季節長滿了淡紫色的馬鞭草,不久前,不少人還曾來此購買向日葵。據悉,這片種植面積達150多畝的花田,原本是屬於一家企業的工業用地,企業走後便成了一塊堆滿垃圾的貧瘠荒地。2016年3月底,美棲村的村民們用辛勤勞動的汗水下將其開墾出來,點綴一新,種上了40多個品種的鮮花,為這個美麗鄉村平添了別樣風情。美棲花田不僅吸引了當地居民前去散步休閒,更引來眾多外地遊客前往觀賞,由此帶動了該村旅遊、餐飲、住宿等第三產業的發展,既為村民提供就業、創業機會,也為村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
傍晚漫步馬鞭草叢 長青 攝
巨型「I LOVE YOU」燈 長青 攝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2016年舉辦的首屆花田燈海藝術節參觀人數達兩百萬人次,營業收入達到數百萬元。「花田燈海的創意,與美棲村的傳統習俗有關。」美棲村支書告訴記者,美棲村原名木樨裡,全村遍植俗稱桂花的木樨樹,製作花燈的傳統工藝與習俗世代相傳。上個世紀30年代,每到中秋節前後、丹桂飄香的日子,美棲村都會舉辦燈會,吸引本地以及溧陽等周邊地區的遊人前來觀賞。花田燈海藝術節,是傳統的花燈工藝與現代光影技術的結合,它為遊客奉獻的是花襯燈、燈映花的視覺盛宴。於8月1日盛大啟幕的2017第二屆徐舍美棲花田燈海藝術節囊括大型燈光藝術、光影遊戲、花海美景、特色美食等項目,花田的美麗和花燈的浪漫相映成趣,整整一個月時間,美棲村將會因花田燈海High翻天。
花田燈海藝術節入口處的燈光幕牆 朱旭先 攝
浪漫的燈光長廊 馮笑 攝
美棲花田吹響了美棲村打造鄉村文化旅遊、現代農業觀光旅遊的集結號,未來美棲村將以此為基礎,建設水果採摘體驗園、生態有機米示範園、農村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系列特色旅遊品牌,讓成果惠及到本村的每一個村民,帶動村民集體致富。
江南荷田入口 長青 攝
江南荷田俯瞰 邵丹 攝
在徐舍鎮芳莊村北,記者邂逅了總規劃面積近1000畝的江南荷田,這是宜興市福田生態種養專業合作社與江西白蓮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的農業綜合產業項目。這裡的荷花並非長在池塘湖泊中,而是種於淺淺的水田。盛夏時節,正值荷花盛開期,荷葉田田,荷花沁香,花紅葉綠,白鷺紛飛,正可謂風景這邊獨好。江南荷田之間小道縱橫阡陌,十分便利遊客「零距離」賞荷觀荷,以致產生人面荷花相映紅的合影衝動。而泌人心脾的幽幽荷香,則足以令人盡情享受靜謐休憩的愜意。
小荷才露尖尖角 邵丹 攝
荷田邊也種上了美麗的小花 長青 攝
芳莊的江南荷田,不僅可以讓遊客欣賞到古典詩詞中所描寫的「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美景,還可以品嘗到由江西白蓮種植專業合作社自主種植經營太空蓮美食。太空蓮,顧名思義,其種子曾參與過「太空旅行」,是集開荷花和結蓮子為一體的實用觀賞型作物。太空蓮的蓮子個大、微甜,每畝約產出蓮子近200斤,產值約3500元。
採蓮工人自得其樂 邵丹 攝
工人們忙著鋪設長廊 邵丹 攝
烈日炎炎,江南荷田內的工人們卻勞動正酣。鋪設道路、建造廁所……為將荷田打造成真正意義上的鄉村旅遊勝地,需要工人們做的事情還很多。江西白蓮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合作項目只是剛剛起步,作為種荷花的行家,他們在江西種植的荷花少說有300種,目前引進徐舍的暫時只有太空蓮和白蓮兩種。在保證蓮子收入的同時,他們也計劃引進更多觀賞類品種,使荷田變得更加漂亮,更能吸引遊客。預計到明年夏天,遊客便可漫步於荷田內的棧道上,亦可觀景於荷田內的涼亭中,品蓮子、嘗羊肉將成為芳莊鄉村旅遊一道靚麗的新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