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宜興市徐舍鎮政協工作委充分用好「有事好商量」,不斷唱響「好聲音」、形成「金點子」、畫出「同心圓」,努力答好「民心考卷」,打造「徐舍品牌」,創新探索協商議事、凝心聚力的新途徑,持續釋放治理效能。
搭平臺,激活委員履職「新潛能」
去年11月份,徐舍鎮先行試點「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工作,精心謀劃、巧妙布局,逐步推進搭建載體和平臺,推動政協協商和基層協商有效銜接,實現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
「在協商議事過程中,積極主動邀請村民群眾參與協商議事,面對面、心交心地交流溝通,使「小平臺」發揮「大作用」,「新手段」紓緩「老問題」,「常協商」改變「少數定」。」徐舍鎮黨委副書記、政協徐舍鎮工作委主任楊劍鋒說。「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成為委員履職的「新平臺」,已經實現在徐捨生根發芽。
徐舍鎮統籌謀劃,配強組織領導,由政協徐舍鎮工作委主任牽頭、13位政協委員掛鈎指導、村(社區)書記召集、專家、群眾廣泛參與,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工作網格。在徐舍鎮原有行政片區基礎上,劃定7個板塊,建立了25個村(社區)協商議事室。同時推動基層協商專業化發展,線下有形平臺實現全覆蓋,線上廣電平臺也試點開展,通過電視廣播等自媒體,實現網絡議政、遠程協商的生動實踐。
有了活動平臺和載體,政協委員、村(社區)書記、村(社區)民意代表、法律顧問、行業專家組成議事主體,以「五方共商」的模式,開始不定期、有序地開展協商議事,推動德治、法治和自治的常態融合。
解難題,當好黨委政府「好參謀」
針對群眾身邊的麻煩事、憂心事協商議事,推動協商零距離、活動經常化,這是徐舍鎮引導基層協商的主線思路。在深化基層協商議事工作進程中,政協徐舍鎮工作委不斷創新機制,突出針對性時效性,逐步打造徐舍「有事好商量」品牌,真正當好黨委政府的「好參謀」。
「社區危房怎麼拆?」這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的一項難題。但是經過「有事好商量」協商討論,已經在鯨塘社區得到了正確解答。政協委員丁順平、周燕積極參與協商議事,前期充分調研,深入社區了解群眾呼聲;社區書記梅星帶領工作人員對社區危房充分摸底,科學合理提出拆除方案。協商會上,民意代表提出「主動溝通、對症下藥、迎難而上、用真心來換老百姓支持和諒解」的意見和做法,得到與會代表的一致通過。自協商議事以來,鯨塘社區已成功拆除危房50餘間,消除居民擔憂的同時,也是吸引到周邊不少村(社區)來此借鑑學習優秀經驗。
針對日常簡單事情,政協徐舍鎮工作委不斷優化開短會,力求一次性商量全、商量透,爭取現場解決。針對複雜事項,把議題細化處理,通過召開多次耗時短、效率高的小型協商會,整合形成高質量的協商成果。
圍繞黨政所需、群眾所盼,政協徐舍鎮工作委緊扣鎮黨委中心工作,靈活運用「2+N」工作機制(2即年度民生實事項目和基層黨支部中心工作兩個必商議題,N即村級經濟發展、拆遷、環保、教育等隨機議題),選準選優協商議題。自去年11月份以來,徐舍鎮在各村(社區)開展模塊化、成體系的「有事好商量」活動,共召開協商議事31場,匯總意見108條,協商成果全面落實。
重成果,建起人民群眾「連心橋」
一個地方協商的事情越多,達成的共識就越大,凝聚的合力就越強,厚植的人心就越齊。「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引領普通群眾從基層走向臺前,建起了一座「連心橋」,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果。
近期,民主社區深入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百日攻堅」行動,通過「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廣泛聽取了群眾意見,確定要整治新河河道,高效有序實施清淤工程。經過連日的奮戰,新河河道的河岸、河坡、河面全面「出新」,實現了「水清、岸綠、河暢、景美」的整治目標。如今日暮時分,碧水悠悠的新河河道兩岸,不少沿河村民結伴散步。
翔圩村拆遷、盛家村擬支付工程、鯨塘社區東風組土地整體徵用、胥藏村路燈維修等貼切群眾利益的問題,在「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經過五方共商,也協商形成了完善的解決方案,推動問題得到了有效化解。民主社區黨總支書記鮑春明這樣說:「有事好商量議事室是一個發現問題、出金點子、解決問題的暖心的充滿智慧的平臺。」
「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和且平。」下一步,政協徐舍鎮工作委將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努力回答好「協商什麼」「與誰協商」「怎麼協商」三個問題,穩步推進「有事好商量」基層協商工作。只要我們同心同德、和衷共濟,有事好商量、多商量,就一定能夠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在新徵程匯聚磅礴之力,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廖海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