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廣填四川是什麼時期的事情?

2021-01-14 李四家常事12138

四川明明在那裡好好的,怎麼就被湖廣給「填」了呢?。原來,所謂的「湖廣填四川」,其實是一場大規模人口遷移活動,是用湖廣(現在湖南、湖北)的人口去「填」四川的荒地。

歷史上共發生過兩次「湖廣填四川」,第一次發生在元末明初時期,第二次發生在清朝初期。無論是規模還是影響,第二次「湖廣填四川」都遠超第一次。

元末明初時期的「湖廣填四川」

發生的背景。

元朝末年,到處都是義軍,到處都是戰亂,導致各地人口都銳減,當時的四川也是這樣。

當時,徐壽輝麾下將領明玉珍,率率領大軍入四川,到處攻城略地,很快便掌握住了四川。後來徐壽輝被陳友諒所殺,明玉珍不服陳友諒,於是佔四川為王,後來建國稱帝,國號「大夏」。

移民的過程。

當時的移民主要分為三波。

第一波:躲避戰亂的流民。

前面說了,當時到處都是戰亂,因此產生了大量流民。當時的四川雖然也有戰亂,但是相對其他地區還算穩定,畢竟「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一些勢力嫌打四川麻煩,暫時放過了這裡。

於是與其鄰近的湖廣東北部隨、麻、蘄、黃一帶的百姓相繼逃入四川,這就是所謂的「避亂入蜀」。

第二波:隨明玉珍進入四川。

明玉珍不辭辛苦打下四川,當然是有自己的小九九的,誰想一輩子當小弟,自己做大佬不香嗎?

所以為了便於後面佔據四川,自立為王,明玉珍也在想方設法往四川移民。這一波移民的主力就是他手下的20萬士兵及其家眷。而當時四川人口僅有20萬左右,可見移民規模還是很大的。

就算一家兩口,一夫一妻,那也有40萬勞動力了,這群人可以很好地充實四川的人口。

第三波:明玉珍稱帝後鼓勵移民。

後來明玉珍稱帝,建立了「大夏」政權,他努力發展四川,使得四川穩定了一段時期。為了增強實力,好去爭奪天下,他大力鼓勵周邊地區的百姓到四川去搞生產。

他開出了一些在當時來說非常優厚的條件,成功忽悠到一大群想躲避戰亂的百姓,進一步增加了四川的人口。

事件的影響。

這些移民充實了四川人口,加速了四川的發展,且明玉珍此舉給朱元璋做了榜樣。

朱元璋打敗明玉珍,入主四川後,立刻學會了明玉珍這招,大肆遷徒百姓,進一步增加四川的人口,同時將收編的明玉珍部士兵分散到各地安排,既降低了四川的不穩定因素,又保證了四川的進一步發展。

清朝初期的「湖廣填四川」

發生的背景。

明末清初,四川人民真的很苦,接連遭遇戰火。先是張獻忠的農民起義軍洗劫,沒少殺人。後來又是清軍入關,又對四川劫掠了一番。清朝初期,局勢好不容易安定下來,吳三桂又搞事。

輪番戰事下來,四川的人口可以用凋零來形容了,萬曆六年(公元1578年)四川足足有600萬人口,到了「三藩之亂」結束後,四川僅有9萬人。

四川堂堂天府之國,坐擁48.6萬平方公裡土地,結果其人口可能還沒現在一個鎮子多,到處都是人跡罕至之處,很多地方已經變成原始森林了。

當時,清朝派往四川的地方官,只知道那裡是傳說中的天府之國,指望能好好享受下榮華富貴,結果一看,嚇死人了,到處都是空城。

那時候的清朝官員還是挺用心做事的,他們紛紛上奏給康熙帝,清酒往四川移民,不然四川的經濟和農業根本沒法搞,由此,轟轟烈烈的「湖廣填四川」便拉開了帷幕。

當時的四川,荒蕪到已經成為老虎的「食堂」

當時的四川,荒蕪到什麼程度呢?我來舉幾個例子,你就知道了。

1、新官上任差點餵老虎。

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新上任的四川榮昌知縣張懋帶著7個隨從來到了榮昌縣城。結果,你猜他看到了什麼?

縣城已經荒廢多時,漲了很多野草也就算了,竟然還有一群老虎在裡面散步。對,就是吃人不吐骨頭的老虎。

眾人一看,趕緊跑吧,不過兩條腿的哪裡跑得過四條腿的,7個隨從被吃了5個,張懋運氣好,算是跑了出來。敢情,他這次赴任是給老虎送外賣來了。

2、地方官拼命移民,半數入虎口。

四川南充知縣黃夢卜,為了搞政績,增加人口和糧食產量,想方設法從周邊地區忽悠百姓來四川定居,結果發生了一系列悲劇。

他第一次忽悠來506人,結果其中228人被老虎吃了,又有55人病死,剩下的人不足半數。

這人挺有毅力的,又去忽悠74人來定居,結果42人被老虎吃掉。自此這位老哥算是徹底放棄了。

3、老虎才是四川的主人,百姓整天擔驚受怕。

據《蜀難敘略》記載,當時四川的百姓,如果要去河邊打水,往往要一大群人敲鑼打鼓一起去。就為了靠聲勢嚇退老虎。因為當時老虎可以說是隨處可見,整個四川都是老虎的地盤。

但是就算這樣,還是不斷有人被老虎所吃。到了後來,甚至出現很多地方的人被老虎吃光了。

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早中期的移民到底有多爽?

由於歷史和自然因素,清朝繼續想辦法增加四川人口。於是開出了非常優厚的待遇,鼓勵其他地方的人往四川遷移。

清朝保證:只要願意遷移到四川的百姓,一律給地,不管這地是有主還是無主的,只要沒人耕種,你就可以要。

當時,戰亂的動蕩剛結束,百姓都很窮苦。白送的地,誰不願意要?

那時候消息傳播慢,加上一些人故土難捨,早起只有很少的人前往四川撞大運。結果,這些人爽翻了。

四川的地多到什麼程度呢?你站在那裡,舉目四望,你看到的地都是你的,當時清朝為了抓典型,對此不僅不制止,還鼓勵。

這就像現在的一些風口一樣,這些百姓沒有什麼過人之處,頂多就是膽子大,結果就這麼飛起來了。

土地太多分不清怎麼辦?拿竹籤插在地上做標記,先把地佔下來再說,

在榜樣的帶動下,湖廣及其他鄰近四川地區的百姓,紛紛前往四川撞大運。這些人也得到了大片土地。

直到10年後,來到四川的夫妻二人,還能得到水田30畝或者旱地50畝。看看現在農村的幾畝薄田,這得多大一片田地呀!

沒趕上風口的晚期移民下場有多慘?

到了雍正時期,情況開始發生變化了,如果說最開始的佔地現象非常混亂,那麼到了這個時候,清朝已經開始著手整頓四川的土地問題額。

隨著「攤丁入畝」的實行,稅賦直接與土地掛鈎,那些早期佔了太多地的百姓,根本種不了那麼多地,為了不白繳稅賦,只能將土地賤賣,有的地實在太多,甚至白白送人。

這樣,四川又空出一些土地來,絕大部分土地都能保證有人耕種。

這時候,四川的土地已經趨於飽和了,隨著最早到達四川的那批人,孩子已經成年,可以種地了,剩下的空地也被自然增長的人口消化掉了。

然而呀,無論什麼時候都有些人反應慢了不知道多少拍。就在四川的人口已經飽和的情況下,還有不少人這才聽到消息,說四川到處都是肥沃的土地,去了人人都有地。

可想而知,這些人的結局必然十分悽慘。當他們跋山涉水走了幾個月(你沒看錯,是步行)好不容易到了四川,結果發現已經沒有空地了,就算是以前無人問津的深山老林也已經有主了。

這些人為了謀生,只能給人做工,或者當佃戶給人種地,情況其實和在老家差不多。

比如盧仁彥,花了三個月才到達四川,原以為以後可以發達了,結果放眼望去,所有的地都有人耕種。

為了謀生,他不得已之下,只得給人多佃戶,他的兩個兒子也要給人幹活,掙錢養家。

他的事情只是一個縮影,當時還有千千萬萬的家庭和他家一樣,滿懷希望地來到四川,然後希望破滅,為了生存只得給人打工,混口飯吃。

事件的影響。

別的不說,四川人口的增長速度絕對算快的。從清朝初期的9萬人,到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的231.6萬,再到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的1000萬人,最後到清朝滅亡時,四川已有人口4800萬人。

總結

最近幾百年的四川歷史,就是一部民族、文化不斷融合的歷史。現在的四川人,其祖先來自五湖四海,因此一些大姓每年都要回到故鄉祭祖。

從「湖廣填四川」我看到了祖國地大物博的好處,可以內部調節包括人口在內的各種資源。這樣可以平衡各地資源,實現同步發展。

南水北調就是現代最好的例子,北方缺水,南方多水,於是就讓南方的水去支援北方。

如果光靠四川人自然增長,或者靠北方自己解決吃水難問題,估計一輩子都解決不了的。

相關焦點

  • 湖廣填四川,發生在什麼時期?大概遷移了多少人?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不論什麼時候,不論什麼形式,戰爭永遠都是一場災難。因為戰亂,一座城池,在敵軍屠殺之下可一夜之間淪為空城,悽涼、血腥、殘酷。而與圖畫上色一樣,一個地方空白了,就勢必要遷移其它地區的人口過去填充,轟轟烈烈、規模巨大的「湖廣填四川」就是再好不過的例子。
  • 歷史上「湖廣填四川」是怎麼回事?對四川有什麼影響?
    「湖廣填四川」,是發生在明清時期的從湖廣到四川的大規模移民潮。其中,從清康熙十年(1671年) 大規模開始到乾隆四十一年(1776 年) 為止的移民運動堪稱規模最大,歷時105年之久。那麼這場轟轟烈烈的移民浪潮究竟是這麼回事?由於其時間之長,為四川又帶來哪些影響?哪些人移民到四川?
  • 四川人都想知道,「湖廣填四川」中的「湖廣」到底在哪裡?
    要說到尋根,川渝兩地人民,一定會提到「湖廣填四川」。比如筆者,老家重慶彭水,聽老一輩人說我祖上是清初「湖廣填四川」時從江西過來的,但江西什麼地方,真說不清楚,根本談不上去江西尋根問祖了。這兩年我的家族在族中長者的主持下修族譜,那可真是一個大工程,三代以上幾乎就找不著了。
  • 湖廣填四川,清初時期的遷民運動,讓四川人口從九萬漲到了四千萬
    這是一首清人所制的《竹枝詞》,當年曾流行傳唱於嘉慶年間的四川地區。這首曲詞當中,講述了四川當地一戶人家與多個省籍人家聯姻的故事,也從側面印證了清初時期,四川地區當年所經歷的一個大事件——湖廣填四川。         在我們現代人的印象當中,四川絕對是一個很安逸的地方。
  • 「湖廣填四川」中的湖廣,指的是湖南與廣東嗎?原來我們都錯了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安土重遷」的傳統,旅居在外的遊子們最常見的就是綿延不絕的鄉愁以及「葉落歸根」的嚮往,在這種文化背景下,想要讓中國人進行大規模的移民,自然就是一件難度非常大的事情
  • 向氏家譜與「湖廣填四川」
    小時候,聽祖輩、父輩講過,我們是湖廣填四川來的。說得再具體點,是從湖北的麻城孝感過來的。對於此種說法,我曾經深信不疑過。有專家學者說,現今的四川人多為移民後代。我們的家族,究竟是什麼時候、以及如何移民到四川的呢?這一直是縈繞在我心頭的一個問題。
  • 縱談明清"湖廣填四川"
    大量湖廣籍移民的到來也為清政府在四川的治理增加了難度,為此,康熙認為應採取特別的措施來約束在川的湖廣移民,「嗣後湖廣民人,有往四川種地者,該撫將往種地民人年貌、姓名、籍貫,查明造冊,移送四川四川巡撫,令其查明」。「湖廣填四川」「麻城孝感鄉」的故事繼續在家譜中得到書寫。華陽、新繁《陶氏族譜》載:     一世,明曉公,原籍湖廣省黃州府麻城縣孝感鄉人氏。
  • 歷史上的「湖廣填四川」是怎麼一回事?
    洪洞縣大槐樹湖廣填四川是指發生在清朝的一次大規模的移民。根據考證表明,江西、福建、廣西等十幾個省份的居民也在移民行列之中。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四川經過戰亂,導致人口急劇減少。因此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官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其中以湖廣行省人口最多。
  • 關於元末明初及明末清初的「湖廣填四川,麻城人為先」問題
    所謂「湖廣填四川」,是指歷史上湖北、湖南兩省人戶遷居四川的人口遷移現象。
  • 歷史上有名的「湖廣填四川」是咋麼回事?他的歷史背景又是什麼
    只有到了清朝時期,由於大量的作物的進入,比如土豆、紅薯等,它們有著比較高的產量,還對土地的要求不高,所以使得百姓的口糧得以保證,再加上沒有了人口稅,也就讓百姓敢大膽的生娃了,這才讓人口開始快速增長。不過,在這個時期之前,卻發生了一次人口的遷移活動。它的發生時期是在康熙年間,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湖廣填四川」,那麼,這件事的起因與後果又是如何呢?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孫曉芬 ‖ 我與湖廣填四川和四川客家研究
    本文載《巴蜀史志》2020年第3期我與湖廣填四川和四川客家研究孫曉芬從省籍來說,我不是四川籍人, 祖先也不是湖廣填四川的移民;從漢民族的民系來說,也不是客家人經詳細排比研究,結果令我非常激動:7位文化名人中有6位上川祖入川時間是在清前期(康熙至乾隆年間),正是俗稱為「湖廣填四川」的大移民時期,其比例達87.5%;只有巴金的上川祖是在清中葉嘉慶年間為官入川。這個比例非常高,在我這個外省籍人看來,非常吃驚!
  • 央視紀錄片《大遷徙》來渝探尋"湖廣填四川"
    華龍網訊(通訊員 包俊) 探尋「湖廣人」遷徙蹤跡,記錄「填四川」歷史影像。央視人文紀錄片《大遷徙》攝製組近日來到重慶,先後前往湖廣會館和綦江縣東溪鎮,以紀實手法再現重慶在「湖廣填四川」那段歷史中的人文故事。
  • 你知道現在的四川人都是來自哪裡的嗎?「湖廣填四川」是真的嗎?
    《四川方言》四川自古就是物華天寶之地,都江堰更是把它變成了天府之國。古老中華民族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哪怕是遠在西南腹地的四川也沒有倖免,湖廣填四川也是一部血淚移民史。華夏文明一直都是由漢族人繼承,每到異族入侵必是屍堆如山,血流成河,歷史上最著名的三次異族入侵就是:五胡亂華,蒙古南徵,清軍入關,這裡面尤其以滿清入時期漢族人民減少最多。
  • 湖廣填四川:最大的5個姓氏,看看有沒有你的?
    四川之所以要「填」,是人口極度稀少,需要充實。在湖廣填四川的主要姓氏中第一位,李姓。第二位就是張姓。「湖廣填四川」 時中國歷史上一次大規模、有組織的人口遷徙,影響深遠。
  • 湖廣填四川,移民從湖廣出發前,要做3項準備
    四川人和重慶人都知道「湖廣填四川」,有很大一部分人也都是「湖廣填四川」時從湖廣一帶移民過來的。但由於年代久遠,當年移動的過程卻知之甚少。那麼,清朝的「湖廣填四川」,他們的具體經過是怎麼樣的呢?出發前需要做什麼準備嗎?
  • 歷史上的湖廣填四川,是怎麼一回事?產生了什麼影響?
    明清川陝移民與戲曲藝術的傳播,明清兩代,由於戰亂、災荒、瘟疫等社會原因以及「遷海」、「圈地」、「平臺」等政治原因,導致晉冀、兩湖、兩廣、贛粵、蘇皖等地區的居民大量向西部川陝地區遷徙,史稱「湖廣填四川」。明朝後期,農民起義蔓延到大半個中國,其中四川是明朝末年起義軍主力張獻忠、李自成的主要活動區域。
  • 湖廣填四川:四川人完成兩次大換血而脫胎換骨,成都皆為外省移民
    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 ——魏源 元末明初的四川也不例外。南宋紹興十三年(1162年),四川有二百六十多萬戶。到元朝時,四川的戶數居然只剩下十萬多。宋元之間長達半個世紀的戰爭,讓四川戶數減少了二十多倍。後人曾流傳元軍好屠城,殘忍至極。元人在《三卯錄》中記載:「蜀民就死,率五十人為一聚,以刀悉刺之,乃積其屍,至暮,疑不死,復刺之。」慘烈的戰爭,讓天府之國四川人口驟減,從而引發了第一次湖廣填四川的移民浪潮。
  • 湖廣填四川是什麼意思?康熙為何要頒布移民政策?對四川有何影響
    所以說四川人口急劇下降的原因,不都是張獻忠背鍋,張獻忠的那些殘忍故事,也沒有多少史料可以作為佐證,基本可以認定是清廷在詆毀他。人口沒了,自然是要補充了,湖廣填四川就這麼出現了。一、湖廣填四川,康熙年間開始的大移民政策。四川地區地廣人稀的情況,在清朝初年,實在是太嚴重了。
  • 五百多部家譜揭明清「湖廣填四川」移民路線圖
    中新社武漢3月22日電  (記者 曹旭峰)記者22日從華中師範大學《荊楚全書》編纂中心獲悉,截至目前,收集整理明清至民國「湖廣填四川」移民宗譜達500多部,100多種姓氏2000多個(分支),揭示出了「湖廣填四川」移民的主要路線圖。
  • 明清湖廣填四川,遊姓人口激增!
    明清時期的遊姓人,在經曆元末明初、明末清初的戰亂後,從宋朝時的巔峰發展階段進入了平緩時期,顯要家族不多,相對比較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