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多部家譜揭明清「湖廣填四川」移民路線圖

2020-12-16 搜狐網

  中新社武漢3月22日電  (記者 曹旭峰)記者22日從華中師範大學《荊楚全書》編纂中心獲悉,截至目前,收集整理明清至民國「湖廣填四川」移民宗譜達500多部,100多種姓氏2000多個(分支),揭示出了「湖廣填四川」移民的主要路線圖。

  收集移民宗譜中以鄧氏、屈氏、甘氏、李氏、夏氏、李氏、洪氏、閻氏、董氏、梅氏等居多,許多家譜都有江西等地遷來湖北及轉遷四川等地的記載。其中,洪氏宗譜記載有「始祖朝宗由江西遷居吳王古都鄂城縣塔橋,為洪氏宗派祖籍洪家港由此而得名……」等詳細內容;李氏家譜中也記載始祖由江西移籍黃岡,分支轉遷麻城後又遷往四川的內容。

  記者看到,有些姓氏家譜不僅記載了家族遷史,還透露出了一些重大歷史信息。梅氏宗譜中有回覆抗清名將袁自如(崇煥)一文,文中記有「今日言之則為過後話不妄之切齒,極於昔年獻俘之日矣遠人子女六七歲上下者,皆充作俘寇……」等史實。

  此次收集的移民家譜大都來自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臺灣等地及新加坡等國。

  華中師範大學教授、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名譽會長周國林認為,在當時明清統治者強迫移民推力下,江西的移民大量湧入麻城,麻城移民幾乎同時湧出遷往四川,從而形成中國歷史上最大移民潮之一。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川渝兩地70%的「湖廣填四川」的移民來自麻城孝感鄉,印證了「湖廣填四川,麻城佔一半」的說法。而根據移民宗譜內容顯示,由湖北麻城、宜昌、武漢等最終經長江三峽水路,進入四川是「湖廣填四川」移民的一條主要路線。

  作者:曹旭峰

news.sohu.com false 中國新聞網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5/03-22/7148412.shtml report 766 中新社武漢3月22日電(記者曹旭峰)記者22日從華中師範大學《荊楚全書》編纂中心獲悉,截至目前,收集整理明清至民國「湖廣填四川」移民宗譜達500多部,100多種

相關焦點

  • 縱談明清"湖廣填四川"
    ,入清以後的四川人口損失殆盡,耕地從明萬曆時的十三萬頃降到了順治時的一萬多頃。大量湖廣籍移民的到來也為清政府在四川的治理增加了難度,為此,康熙認為應採取特別的措施來約束在川的湖廣移民,「嗣後湖廣民人,有往四川種地者,該撫將往種地民人年貌、姓名、籍貫,查明造冊,移送四川四川巡撫,令其查明」。「湖廣填四川」「麻城孝感鄉」的故事繼續在家譜中得到書寫。華陽、新繁《陶氏族譜》載:     一世,明曉公,原籍湖廣省黃州府麻城縣孝感鄉人氏。
  • 向氏家譜與「湖廣填四川」
    小時候,聽祖輩、父輩講過,我們是湖廣填四川來的。說得再具體點,是從湖北的麻城孝感過來的。對於此種說法,我曾經深信不疑過。有專家學者說,現今的四川人多為移民後代。我們的家族,究竟是什麼時候、以及如何移民到四川的呢?這一直是縈繞在我心頭的一個問題。
  • 湖廣填四川:最大的5個姓氏,看看有沒有你的?
    收集移民宗譜中以鄧氏、屈氏、甘氏、李氏、夏氏、李氏、洪氏、閻氏、董氏、梅氏等居多,許多家譜都有江西等地遷來湖北及轉遷四川等地的記載。「湖廣填四川」 時中國歷史上一次大規模、有組織的人口遷徙,影響深遠。這次移民的歷史背景很複雜,當時的四川經歷了30餘年的戰亂,人口從上千萬變成了了9萬,這是當時清政府統計的數據,雖然死亡人數可能沒有這麼多,一部分人進入森林隱居,但是如此大的人口流失給四川造成的影響確實很大。那麼「湖廣填四川」 都有哪些姓氏?我們一起來聊聊吧。第一位,李姓。李是四川第一大姓,有615萬人,佔全省人口的7.47%。
  • 歷史上的「湖廣填四川」是怎麼一回事?
    洪洞縣大槐樹湖廣填四川是指發生在清朝的一次大規模的移民。根據考證表明,江西、福建、廣西等十幾個省份的居民也在移民行列之中。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四川經過戰亂,導致人口急劇減少。因此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官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其中以湖廣行省人口最多。
  • 湖廣填四川:四川人完成兩次大換血而脫胎換骨,成都皆為外省移民
    元末明初的四川也不例外。南宋紹興十三年(1162年),四川有二百六十多萬戶。到元朝時,四川的戶數居然只剩下十萬多。宋元之間長達半個世紀的戰爭,讓四川戶數減少了二十多倍。後人曾流傳元軍好屠城,殘忍至極。元人在《三卯錄》中記載:「蜀民就死,率五十人為一聚,以刀悉刺之,乃積其屍,至暮,疑不死,復刺之。」慘烈的戰爭,讓天府之國四川人口驟減,從而引發了第一次湖廣填四川的移民浪潮。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孫曉芬 ‖ 我與湖廣填四川和四川客家研究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有關「湖廣填四川」研究尚未出現專著,我首先認真研讀史學界前輩的相關論著,最為著名的是胡眧曦教授所 著《張獻忠屠蜀考辨——兼析湖廣填四川》;還在如方言、民俗、古建築和社會學方面的新老論著中查找相關移民遷徙源流記載,吸納多學科、交叉學科的研究成果;重視收集散存於方志和民間族譜家乘等地方文獻中的資料。
  • 歷史上「湖廣填四川」是怎麼回事?對四川有什麼影響?
    「湖廣填四川」,是發生在明清時期的從湖廣到四川的大規模移民潮。其中,從清康熙十年(1671年) 大規模開始到乾隆四十一年(1776 年) 為止的移民運動堪稱規模最大,歷時105年之久。那麼這場轟轟烈烈的移民浪潮究竟是這麼回事?由於其時間之長,為四川又帶來哪些影響?哪些人移民到四川?
  • 四川人都想知道,「湖廣填四川」中的「湖廣」到底在哪裡?
    要說到尋根,川渝兩地人民,一定會提到「湖廣填四川」。比如筆者,老家重慶彭水,聽老一輩人說我祖上是清初「湖廣填四川」時從江西過來的,但江西什麼地方,真說不清楚,根本談不上去江西尋根問祖了。這兩年我的家族在族中長者的主持下修族譜,那可真是一個大工程,三代以上幾乎就找不著了。
  • 你知道現在的四川人都是來自哪裡的嗎?「湖廣填四川」是真的嗎?
    拉豁就拉豁,不要批話多。拜就拜拜,不要批塞塞。人活二十幾,全靠懂得起。吃飯壘尖尖,打架梭邊邊。話不多說,盡在掌握。《四川方言》四川自古就是物華天寶之地,都江堰更是把它變成了天府之國。古老中華民族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哪怕是遠在西南腹地的四川也沒有倖免,湖廣填四川也是一部血淚移民史。
  • ​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揭秘史上震撼人心的江西湖廣大移民
    一方面湖北人大量遷入四川(主要是元代末期明玉珍部屬為主的湖北東部黃州府麻城縣人大量遷移到四川,為楚人填蜀,四川地區在元末明初接受的移民大部分來自湖北東部,是世人所稱的"湖廣填四川"之源起。      光緒《凌氏宗譜》:「吾祖自始祖受輔公肇基於麻邑也久矣。緬維故都,則江西南昌府南昌縣劉伶衛大慄樹白石嘴。於明洪武六年偕妣而來。」民國《彭氏族譜》:「外籍不一,而江右獨多。
  • 湖廣填四川,移民從湖廣出發前,要做3項準備
    四川人和重慶人都知道「湖廣填四川」,有很大一部分人也都是「湖廣填四川」時從湖廣一帶移民過來的。但由於年代久遠,當年移動的過程卻知之甚少。那麼,清朝的「湖廣填四川」,他們的具體經過是怎麼樣的呢?出發前需要做什麼準備嗎?
  • 湖廣填四川是什麼時期的事情?
    四川明明在那裡好好的,怎麼就被湖廣給「填」了呢?。原來,所謂的「湖廣填四川」,其實是一場大規模人口遷移活動,是用湖廣(現在湖南、湖北)的人口去「填」四川的荒地。歷史上共發生過兩次「湖廣填四川」,第一次發生在元末明初時期,第二次發生在清朝初期。無論是規模還是影響,第二次「湖廣填四川」都遠超第一次。
  • 歷史上的湖廣填四川,是怎麼一回事?產生了什麼影響?
    明清川陝移民與戲曲藝術的傳播,明清兩代,由於戰亂、災荒、瘟疫等社會原因以及「遷海」、「圈地」、「平臺」等政治原因,導致晉冀、兩湖、兩廣、贛粵、蘇皖等地區的居民大量向西部川陝地區遷徙,史稱「湖廣填四川」。明朝後期,農民起義蔓延到大半個中國,其中四川是明朝末年起義軍主力張獻忠、李自成的主要活動區域。
  • 「湖廣填四川」給入川移民的優惠,到底有多大?你想都不敢想
    世人皆知「湖廣填四川」,對它背後的故事卻了解不多。 在幾百年前,交通不便,人們為什麼願意離開故土,跋涉上千公裡,移民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去生活呢? 原來呀,移民到四川,當時的政策優惠得讓人嫉妒,可以說,去了就等於發財。
  • 明清湖廣填四川,遊姓人口激增!
    明清時期的遊姓人,在經曆元末明初、明末清初的戰亂後,從宋朝時的巔峰發展階段進入了平緩時期,顯要家族不多,相對比較沉寂。
  • 關於元末明初及明末清初的「湖廣填四川,麻城人為先」問題
    「湖廣」,是指今湖北、湖南兩省,元朝設置湖廣行中書省,轄境包括今湖南省全境及湖北、廣東、廣西的部份地方;明清兩朝「湖廣」雖已分省,習慣上仍稱湖北、湖南兩省為「湖廣」。本文就所接觸到的材料,對歷史上「湖廣填四川」的具體經過,「湖廣填四川」的歷史原因、「湖廣填四川」在四川歷史上的作用,做一粗略的探討。
  • 湖廣填四川,發生在什麼時期?大概遷移了多少人?
    移民對於四川影響多大?第一次「湖廣填四川」所謂「湖廣填四川」,具體指的是湖南、湖北 、廣東地區的人口大量向四川地區遷移的歷史事件,一共分為兩次,一次發生在元末明初,而另一次則是在明末清初。元末明初,暴虐的元朝統治者、高額的稅收讓百姓苦不堪言,久而久之,百姓積怨已深。
  • 「湖廣填四川」中的湖廣,指的是湖南與廣東嗎?原來我們都錯了
    原因其實也並不複雜,那就是為了奔向更加美好的生活,比如說魏晉南北朝時期,因為北方多戰亂於是有了大規模的南遷,而在近代的東北也有所謂的「走西口」之說,主要還是在本地因為戰亂災害之類的原因已經生活不下去了,於是就不得不遷往更加安寧富庶的地區。但是在清朝前期說發生的「湖廣填四川」卻並非如此,那並非出於百姓們主動的行為,而是在皇帝經過考慮後為了帝國發展而下達的政治命令。
  • 湖廣填四川:人口遷移與清代西南大開發!
    在短短五六十年間中,中國內部就爆發了如此之多的農民動亂,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思考。再從空間上看,這些農民起義的發源地都在西南地區,更加準確的說,集中在以東經110度為中心的中南山區,這僅僅是歷史的巧合嗎?還是其背後有著更深層的社會原因?
  • 清代歷時百年、百萬移民入川,「湖廣填四川」如何造就成都?
    如今立在人民公園東門的「川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見證了七七事變之後川軍出走帶來的城市的凋零;而洛帶古鎮的會館則印刻著清代「湖廣填四川」納入移民帶來的城市繁盛歷史上「湖廣填四川」分為三個階段從籍貫來看,成都平原地區移民以湖廣、江西籍為多,陝西次之,然後是兩廣和福建,再是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