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8年,棚改貨幣化安置直接帶動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全面激活,房價出現普漲行情。棚改貨幣化安置帶動大批購房需求,成為市場由冷轉熱的重要誘因。但2019年之後,棚改市場規模大量下滑,計劃開工量銳減65%。今年是棚改的最後一年,對樓市的影響非常明顯:有棚改就有樓市成交!
這兩年來,棚改規模連續下降,不過從具體省市看,就是分化明顯。數據顯示,2018年,12個重點省份棚改計劃開工量372.8萬套,2019年下滑至176.4萬套,今年只有131.4萬套。其中傳統棚改大省山東、河南、新疆等縮量明顯,山東的開工量從67.2萬套減少至14.3萬套。而江蘇、江西、安徽等棚改規模仍處於高位。
有研究發現,這3年裡,110城裡有73城棚改計劃開工量不足1萬套,包括19個城棚改全面清零,主要在廣東、河南兩省。但也有城市棚改計劃開工量企穩反彈,同比實現正增長。比如亳州,2018年開工量1.6萬套,2020年開工量達到3萬套。不過整體來說,棚改市場規模是在縮量的,多數省市取消了貨幣安置,實物安置的增加導致棚改拆遷進度的放緩。
眾所周知,貨幣化棚改對樓市的作用是非常顯著的。對於經濟、人口等基礎面不那麼好的三四線城市來說,貨幣化棚改就是樓市冷熱的決定性因素。2018年下半年後,不少城市因為棚改縮量導致市場逐漸轉冷,市場需求和購買力都漸現疲態。而棚改開工量增加的城市,成交面積也持續走高,市場轉暖。
因為棚改縮量市場轉冷的典型城市有煙臺、駐馬店等,2016-2018年,煙臺棚改貨幣化安置加速推進,計劃開工量逐年提升;市場因此持續轉暖,2017年商品住宅成交面積達到685萬平方米,創下歷史新高。到2019年,棚改開工量驟減89%;2020年只有792套,對應的是2020年煙臺房地產市場下行明顯,1-11月成交面積352萬平方米,同比下跌18%。
而對於淮安、徐州等城市來說,大規模棚改依然是樓市穩定的前提。2020年徐州棚改計劃開工量為3.85萬套,比2018年增長10%;徐州棚改開工量同比增長18%。受益於鄉鎮進城剛需、返鄉置業需求和棚改需求的釋放,徐州市場復甦明顯,6月成交高達162萬平方米,預計全年成交規模達到1400萬平方米,創下歷史新高。
從整體上來看,棚改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重大,只要棚改繼續,市場就有轉暖的可能。不過隨著棚改的大批量購房需求快速抽離,或加劇三四線城市下行壓力;而且因為市場趨於飽和,棚改對樓市拉動力或在遞減。短期內三四線城市的購房需求減少,成交或步入下跌通道,而且市場預期房價轉跌。
聲明:本文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