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8日上午,位列開封古城「七角八巷七十二胡同」之首的雙龍巷歷史文化街區經過復建正式開街,芳容初現。開封民間常將雙龍巷冠以「開封第一巷」,原因是一條巷子出了倆皇帝,且這倆皇帝是大宋文明肇始者,所以當地學者甚至講:千年大宋文明,開啟於這條小巷。而一個巷名持續千年之長,在開封獨一無二,稱為「第一巷」,也是名副其實。
先讓時光倒流千年,從宋朝趙家兄弟講起。宋代開國皇帝趙匡胤是唐五代時期西京洛陽人,原籍河北涿州。天福二年(937年),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帶著全家從洛陽逃難至開封,住進城東新曹門裡的雞兒巷內。他的倆個兒子,大的名叫趙匡胤,小的叫趙光義。趙匡胤成宋朝開國之君,他過世後弟弟趙光義繼位也當了皇帝。一條小巷走出了兩位真龍天子,成為「龍潛之地」,人們遂將「雞兒巷」更名為「雙龍巷」。明代《如夢錄》記載:「雙龍巷,宋太祖、太宗舊居之地。」北宋經9帝168年,是在開封建都時間最長、歷史影響最大的一個王朝。趙匡胤在位18年,趙光義在位22年,經過他們40年的努力,東京人口逾百萬,富麗甲天下,成為當時全世界第一大城,孕育出璀璨的文明高峰。
一條小巷,出了兩個皇帝不算完,還出了兩位大總統,在中國歷史上,實屬罕見。居住在雙龍巷的第一個民國大總統是袁世凱。同治年間,袁世凱的嗣父袁寶慶在河南團練大臣毛昶熙的營務處當差,袁世凱跟隨嗣父袁寶慶寄居在開封城內,就居住在雙龍巷。而在袁世凱居住雙龍巷的同時,民國的另一位大總統徐世昌,也居住在雙龍巷。徐世昌出生於開封雙龍巷,其父徐嘉賢病死後,母親帶著徐世昌和弟弟徐世光依舊住在雙龍巷。徐世昌比袁世凱大4歲,都在一條巷子裡居住,經常在一起遊玩,相處的十分友好。徐世昌弟兄兩個同年科考,弟弟以95名中舉,徐世昌以145名中舉。
也就是說,從北宋年間起,這條不足500米、寬平均6米的小巷子就開始承載了代表開封的文化,各種豐富的文化遺存成了這條老巷的招牌。據《開封市地名志》記載,「雙龍巷」又稱壽昌坊,自宋沿用至1935年,雙龍巷與鴻影庵街一起改稱法院東街。1937年,小巷又恢復原名雙龍巷。到了民國,因開封是河南省會,雙龍巷再度熱鬧起來。吸引大批名人來此,杜孟模、孔祥榕、羅章龍等都曾在雙龍巷居住。1951年後,開封失掉省會地位,發展長期遲緩,沒錢大拆大建,因此留存20多處名人故居。雙龍巷能留存名人故居,也是這個原因。相關資料顯示:「雙龍巷保護區內的四合院住宅是中原地區保存完整的四合院片區之一,是清末民初民用建築的典範。」
滄海桑田,雙龍巷年代久遠的房屋建築已不復存在,現存的也已破敗不堪。2016年,雙龍巷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和修繕正式啟動,本著「修舊如舊」的理念,最大限度地還原了街巷肌理和古建築歷史風貌。今天,完整地恢復了其所具有的歷史特色,即「豫東合院」的建築文化,「名賢聚居」的名人文化,「白衣觀音」的宗教文化,「紛呈薈萃」的民俗文化,「尚學重教」的教育文化。街區中既有張鍅、杜孟模、陳慰儒等名人故居,又有北劉府胡同、狀元胡同、南聚奎巷等歷史文化深厚的小巷;既有老五福點心、開封銀匠張、沙家醬牛肉、京古齋等傳統精品品牌,又有PD33烘焙、無限未來咖啡、雙龍老酒館等新時尚品牌。
皇帝,大總統,名人都已風流雲散,現在的雙龍巷,尚存的是濃濃市井氣息。開街後,現場觀眾熱情被點燃,緩緩步入街區,有與演員互動的,有自拍的,有觀看節目的,有品嘗美食的,還有欣賞巷內名人故居的,整個街區成了歡樂的海洋。與此同時,雜技、曲藝、舞獅等眾多表演形式也將這裡精彩上演,一系列重磅活動將為廣大市民遊客送上最地道、最時尚的中國新年。
【作者】王成,中國走遍56民族及吃遍56民族總策劃總領隊,中國探險家俱樂部人文領域特別顧問。媒體撰稿人,樂途旅遊網超級靈感旅行家。工農商學兵貌似佔全,能朝九晚五,也有詩和遠方。惟願我們在行走中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本文所有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署名,未經許可請勿用於商業用途。如有其他需求請與作者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