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不足500米的小巷 憑啥被譽為「開封第一巷」

2020-08-14 三姐姐

我與開封,有著一種難以言表的親切感,無論是菊香四溢的秋日,還是風和日麗的春天,只要一有時間我就會去開封轉一轉,總覺得汴梁城裡有說不完的王者風,道不盡的今古奇。

千年時光給這座城市留下來太多的故事,在八朝古都開封,如今依舊保留著一些老街、老巷、老胡同,而且每條街巷都有自己的故事,一磚一瓦都在訴說著它的歷史;它們承載著不僅是一個人、一個家族的情結,應該說是一座城市的記憶。

雙龍巷,位於東司門向北不遠的地方,據說這一片兒是歷朝歷代藏龍臥虎之地。記得當我打車說去「雙龍巷」時,計程車司機告訴我:「來開封就應該去雙龍巷看看,那可是兩個皇帝住過的地方!」,言語中透著開封人的驕傲。

不得不佩服,畢竟曾經是生活在皇城腳下,開封人的骨子裡至今仍有一種自豪感,說起話來的聲調都高人幾度,也難怪,看似一個普普通通的地方,都能與皇帝扯上關係。

雙龍巷,是開封的一條具有傳奇色彩的老街。據明代《如夢錄》中記載:「雙龍巷,宋太祖、太宗的舊居之地。」也就是說,宋代皇帝趙匡胤、趙匡義兩兄弟曾在這條巷子裡居住,所以被百姓們稱為「雙龍巷」。

其實這條巷子之前叫做「雞兒巷」,正是因為從這裡走出了兩位真龍天子,自然成為了「龍潛之地」,人們遂將「雞兒巷」改名為「雙龍巷」。

雙龍巷歷史文化悠久,別小看這條不足500米、寬平均6米的巷子,從北宋年間就開始承載和代表開封的文化,直到今天,多種元素的文化遺存成了這條老巷的招牌。

漫步雙龍巷,可以看到許多清代和民國時期的門樓和宅院,既有經典的四合院兒,又有普通的小雜院兒,名人故居也目不暇接。

特別是民國時期,這裡更是達官貴人、社會名流的聚集地,著名數學家杜孟模、政治家羅章龍等都曾在這裡居住。

開封素有「七角八巷、七十二胡同」之說,雙龍巷裡又窄又短的小胡同也不可小覷。

一進巷口,就能看到氣度不凡的北劉府胡同,據《開封市地名志》記載,明末清初工部尚書劉昌曾在該街建造府第,並立有「四世宮保」的牌坊,清乾隆年間這裡稱作劉府胡同。

而相對我們來說,朝陽胡同就多了些親近的感覺,一看門楹上那醒目的「團結向陽院」,就能知道這裡曾是一個祥和的居民院。

生活在向陽院裡的街坊們親如一家,東家的娃跑到西家吃飯,西家的雞跑到東家下蛋,大家不分你我,從不計較。

白衣閣街,是依照坐落在此街的古觀音寺而命名,因寺內供奉白衣觀音,所以開封老百姓都稱其為白衣閣。

白衣閣,這個聽上去美妙的名字,在歷史上卻幾經興衰,多次毀於戰火和水患,現存的白衣閣殿宇,應是光緒年間所修;白衣閣街也數次更名。

老五福糕點,開封家喻戶曉的中華老字號,令人難以抗拒的美味,梅豆角、杏仁酥、薄荷糕……,口味清香,甜而不膩。

雙龍巷裡一條條胡同,藏著鮮為人知的秘密。侯家胡同設立於乾隆年間,清初進士侯良翰曾在此居住;狀元胡同是清光緒年間設立的,想必小胡同裡進進出出的文人墨客一定不少。

我聽說雙龍巷裡最大的秘密,是巷子裡不僅出過兩個皇帝,還出過兩個大總統;一是說同治年間,袁世凱跟隨嗣父袁寶慶就居住在雙龍巷;二是說徐世昌清鹹豐五年九月十三日生於開封雙龍巷;不知是否有考據。

一條小巷子,出過兩個皇帝、兩個總統,這在歷史實屬罕見。其實,我覺得拋開這些人文傳說,僅是雙龍巷裡鱗次櫛比的古老宅院蘊藏的歷史秘籍,就足夠我們博覽了。

我發現雙龍巷裡的有些老宅院正在改造建民宿,或許下次再來時,就可以住在雙龍巷裡,細細地品讀了。

陽光灑在古樸的院落裡,歲月靜好。每次來開封都有不一樣的收穫,眼前這個夏日夕陽如火的雙龍巷,靜謐中又帶給我微妙的欣喜。

【作者簡介】三姐姐: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專欄作家、旅行家。【版權聲明】本圖文版權歸三姐姐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商用。

相關焦點

  • 一條不足500米的小巷 為啥被譽為「開封第一巷」
    記得當我打車說去「雙龍巷」時,計程車司機告訴我:「來開封就應該去雙龍巷看看,那可是兩個皇帝住過的地方!」,言語中透著開封人的驕傲。雙龍巷,是開封的一條具有傳奇色彩的老街500米、寬平均6米的巷子,從北宋年間就開始承載和代表開封的文化,直到今天,多種元素的文化遺存成了這條老巷的招牌。
  • 千年開封,御巷雙龍,大宋文明開啟的小巷什麼樣?
    2020年1月18日上午,位列開封古城「七角八巷七十二胡同」之首的雙龍巷歷史文化街區經過復建正式開街,芳容初現。開封民間常將雙龍巷冠以「開封第一巷」,原因是一條巷子出了倆皇帝,且這倆皇帝是大宋文明肇始者,所以當地學者甚至講:千年大宋文明,開啟於這條小巷。
  • 開封這條巷子不簡單,曾經出過兩位皇帝,被譽為「開封第一巷」
    開封素有「七角八巷、七十二胡同」之說,也就是說,開封的胡同巷道是這座城市的一張名片,而開封的雙龍巷就是其中之一必打卡的地方,也是超適合拍古裝美照的地方。雙龍巷被冠以開封第一巷的美譽,那是因為在這條巷子裡出過兩位皇帝,分別是宋太祖趙匡胤、宋太宗趙光義。
  • 小巷不足200米,落差50餘米,這是「巷」還是「山」
    這到底是「巷」還是「山」?這裡叫新都巷,位於渝中半島嘉陵江複線橋南端,地處渝中區上清寺、兩路口、李子壩三角地帶交界處。新都巷全長不足200米,但落差達到50餘米。說它是新都山一點都不誇張。新都巷裡面縱橫交錯的巷子形態各異,有不斷抬升陡直的雲梯巷,有蜿蜒曲折的一人巷,有風景獨特的臨崖巷,還有半邊巷、屋中巷……整個社區就像一座山城巷子博物館,被稱為「重慶的小巷博物館」。在新都巷北入口的雲梯兩側有一組老照片,不僅有掏耳朵、拉板車等老重慶生活場景,還有和面、曬面等一組麵粉手工作業場景。
  • 由巷,蘇州唯一一條漆黑的小巷
    但她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粉牆黛瓦」,至少在觀前街身邊,就有這樣一條黑色的小巷。穿越這條由巷,就好像走過幾段截然不同的人生。他一輩子收藏無數,被譽為「江南第一」,蘇州古城顏家巷的宅子也是他用來安放收藏品的地方,新中國成立後大量藏品都被他的後人捐獻給了國家。今天在國家博物館的某一幅書畫也許就曾來自這不起眼的老宅裡,聆聽過深巷內家長裡短的吳儂軟語。
  • 「江南名士第一巷」青果巷,是常州新地標,常州史上一條青果巷
    每個城市,好像都有一條歷史文化悠久的古街巷,如南京的老門東,上海的多倫路,濟南的芙蓉街等等,常州也不例外,有一條500多年歷史的古街巷,是常州歷史最悠久的古街之一,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古色古香的街巷景觀吸引了不少遊客。
  • 開封旅行,值得打卡的景點
    下面介紹一下我認為來開封值得打卡的地方。一,雙龍巷。我們到達開封的時候,剛好趕上重新布局後的雙龍巷開街,雙龍巷作為開封「七角八巷」之首,被譽為開封第一巷。這次的雙龍巷歷史文化街區經過復建,是古都開封的創新和示範,芳容初現。
  • 開封的這一條小巷:曾走出過宋代的兩位皇帝,毛主席曾這裡題過字
    但是開封這一個城市,卻不僅僅只有一個包拯。今天,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開封的幾個著名景點。在開封,還有個名為開封第一巷的一個景點。這個景點就叫做雙龍巷,對歷史了解的朋友都知道,在古代龍這個字是不能隨便亂用的,可是為什麼這一條巷子就能叫做雙龍巷呢?雙龍巷原本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巷子。但就是這一條看似不起眼的小巷子,卻出過宋代的兩個皇帝。
  • 武漢著名的小吃街,當地人都不愛去,卻被譽為「漢味小吃第一巷」
    每一個城市都有那麼一條小吃街,比如四川的錦裡,北京的王府井小吃街,武漢的戶部巷等,這些街道都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而且知名度也都比較高。在這裡筆者要給大家介紹下武漢的戶部巷小吃一條街。一看戶部巷這一個名字,就有一種濃厚的歷史感撲面而來。
  • 泉州摸奶巷——外地遊客最好奇的一條巷子
    泉州西街的金簪巷又稱「摸奶巷」。
  • 漢味記憶,被譽為「漢味小吃第一巷」的戶部巷,如今怎麼樣了?
    戶部巷是一條長150米的百年老巷,被譽為「漢味小吃第一巷」,其繁華的早點攤群數十年經久不衰。曾經,它是是漢味小吃的標誌,是老武漢形象的縮影,是無法模仿的、絕不矯揉造作的都市裡越來越難得的市井俗情,享譽武漢。歷史上的戶部巷,知名度很高,巷子雖小,名氣卻很響亮。此巷東臨負責管理戶籍錢糧、民事財政的藩署而得名。
  • 常州又一古巷走紅,被譽江南名士第一巷,濃鬱江南水鄉風韻
    今日講講青果巷的故事,「江南名士第一巷」,常州的新地標,常州的半歷史。青果巷位於古城的中南部。這條古老的街道有將近500年的歷史。它是常州最古老的古巷之一,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歷史上的青果巷,文人輩出,虎視眈眈。聽說常州有許多狀元,人才輩出,人傑地靈。從2011年起,當地政府開始修復青果巷。
  • 「逛老街 走舊巷」從讀懂一條條小巷開始,讀懂這座城
    時光傳送機:【逛老街 走舊巷 ①】德陽最「牛」的一條巷子,藏著市井氣和人間煙火慶雲街隱匿在高樓大廈之間,車水馬龍之外。行走在這條小巷,往日的繁華已歸於平淡,幾家藥店、診所,似乎藏著解鎖它故事的密碼。時光傳送機:【逛老街 走舊巷③】這條德陽曾經最熱鬧的小巷,如今……水井巷昔日,一口甘甜的水井養育一方人。如今,從老井取水起家的「田豆花」延續老味道。
  • 開封文投集團|雙龍巷的前世今生|巷子裡的胡同文化
    七角八巷七十二胡同從舊城改造到街巷整治再到如今的雙龍巷歷史文化街區作為開封城市總體建設的基本單元一條條街巷、一條條胡同都在盡情展現開封雙龍巷深厚歷史文化底蘊同時也彰顯著這座古老都城的文化自信開封素有「七角八巷、七十二胡同」之說胡同即小道,以窄、短為特徵今天就帶你來了解雙龍巷裡的胡同文化
  • 泉州金魚巷微改造:小巷大手筆 看我「十八般武藝」
    也許有多種「打開方式」,但聚焦小巷及其深處的閩南古建築之美,絕對是不容錯過的一種。您知道嗎,全長270米的金魚巷竟囊括了十幾種閩南古建築傳統工藝,儼然閩南傳統技藝大觀園。據介紹,作為古城背街小巷「微改造」典範——金魚巷經過數月精雕細琢,目前工程已處於收尾階段,本月起遊客可前往體驗。近日,記者搶先探營,在項目技術總顧問、惠安老工匠許錦溪的帶領下,探尋閩南古建築的「十八般武藝」。
  • 海口500多年的古巷,有府城唯一一條古道,曾是達官貴人聚居地
    達士巷,一條始於明朝,成於清代的古巷,全長約215米,原名鄭家巷,本為一個普通小巷,後來附近出了不少讀書人,還有人中了進士,又有諸多名賢紳士、大戶人家選擇居住於此,後人便稱為達士巷。至今還保留眾多名人故居、廟宇、古井、古石板路等等,又被譽為「海南明清第一巷」。
  • 一人弄,二郎巷,三茅觀巷司前街 祝枝山住過的冷僻小巷長啥樣?
    空調開到18度,裹著被子翻開一本志怪小說可是人間第一大快事。最愛的還是《聊齋志異》,忽略其諷刺意義,純粹看花妖狐魅的故事就足夠動人。三茅觀巷就是在N 刷《聊齋》之後的某天下午去的,當時腦子裡裝滿了奇思妙想,總覺得巷子裡頭的三個茅草觀,還不夠發生點什麼嗎?
  • 開封獨行記
    公元2000年是伊拉克的烏爾,公元前1500年是埃及的底比斯,公元前500年是波斯波利期,公元元年是羅馬,公元500年是長安,公元1000年是開封,1500年是義大利的翡冷翠,2000年才是紐約!一聊天才知道,這家店很是有點牛氣,開封獨此一家!居然在這樣的背街小巷裡,老闆年紀也不算大,比我大十歲而已,兒子和我兒子一樣,大二,在上海財經大學讀書。我一聽,說,孩子爭氣啊!
  • 一巷一景!西城明年底將完成1125條背街小巷精細化整治
    如何扮靚背街小巷?西城給出了今後三年全區背街小巷精細化整治提升目標。2021年底完成1125條背街小巷精細化整治提升任務,同時做好100條維護類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工作。力爭2022年實現西城區背街小巷精細化長效管控機制健全、實用。
  • 解放碑小街小巷,玩的就是小情調
    「30度街吧,是解放碑小街小巷改造的開始。」重慶渝中區委常委、解放碑CBD管委會主任章琳說,「接下來,我們將像穿珍珠一樣,遵照小街小巷小情調的理念,通過改造把幾十條小街小巷串起來。」  近期,解放碑就將繼30度街吧之後,啟動中華巷、雅蘭街、五一路、九尺坎下洪崖洞等4條小街巷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