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瞰島狀森林大溼地——地球之腎醉美南甕河

2020-12-21 神州記錄者

八萬林海綠無極,,

舉世無雙謂神奇。

地球之腎南甕河,

興安莽莽大寫意。

2018年7月26日,大興安嶺最詩意的夏日,我們三人有幸搭乘171直升機飛臨南甕河上空,這對於攝影愛好者來說,有這樣的機會求之不得。換個角度看世界,兩個半小時的航空拍攝,簡直令人振奮更震撼!南甕河溼地,區別於任何其它溼地,因為是在大森林的緣故,碩大的溼地內,遍地是鱗次櫛比的美麗小島,小島上生長著茂密的森林和更多的植物。偌大溼地裡,水草相連,島嶼相牽。進入鏡頭畫面的,時而如巨蟒出洞,時而如巨龍騰空;時而如駿馬昂首,時而如兩軍對壘;時而如少女梳妝,時而如貴婦雍容,好似上帝在地球長留下的神秘的符號……

高空鳥瞰南甕河,透出一股雄渾霸氣!

南甕河——國家級溼地自然保護區,雄踞大興安嶺東部伊勒呼裡山南麓。20多萬公頃的面積裡,森林面積14萬公頃,溼地面積9萬多公頃。保護區裡,已發現的植物800餘種,野生動物49種,鳥類216種、兩棲爬行動物及魚類44種,幾乎涵蓋了大興安嶺寒溫帶原始林區所有的陸生、溼生、水生生物類群物種。

說南甕河是地球之腎,是當之無愧的,這裡是中國最北部內陸流域嫩江的源頭,豪邁的南甕河,是東北平原及華北平原的天然屏障作用,對氣候變化和嫩江流域的防洪抗旱起到調解功能,更為嫩江流域2000萬人民生產生活用水提供了充足而純淨的水源。

——純淨的南甕河,你純淨了萬物,更純淨了人們的心靈!

攝影:孟慶國 江緒鵬 徐林

相關焦點

  • 溼地為何被稱為「地球之腎」?
    溼地與森林、海洋並稱為地球三大生態系統,被譽為「地球之腎」。溼地為何有此美譽?又該如何保護?省環科院有關專家表示,溼地是指不論其為天然或人工、長久或暫時之沼澤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帶,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水域。目前,全世界溼地約佔陸地總面積的6%。中國溼地面積約佔世界溼地總面積的11.9%。
  • 溼地:地球之腎——人類文明的發源地(圖)
    當我們關注生態的時候,總會提到溼地湖泊、水庫、河流、沼澤、灘涂等,溼地與森林、海洋並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地球上大多數物種都生活在這三大生態系統中,這裡更是大多數地球物種的發源地,而人類文明則發源自被稱為「地球之腎」的溼地。
  • 為什麼溼地被譽為「地球之腎」?我們一起關注溼地、善待溼地!
    2月2日是世界溼地日,也是保護「地球之腎」的警示日。溼地與森林、海洋並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以其獨特的地理結構與氣候環境孕育了種類繁多的動植物資源。同時,溼地還是水生態循環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強大的生態淨化作用,被稱為「地球之腎」。
  • 秀美溼地 地球之腎
    昨天,太湖溼地在陽光照射下美不勝收。廣闊眾多的溼地具有多種生態功能,孕育著豐富的自然資源,被人們稱為「地球之腎」、物種貯存庫、氣候調節器,在保護生態環境、保持生物多樣性以及發展經濟社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溼地的自述:科學家們稱我為「地球之腎」
    新華網南寧1月31日電(記者何豐倫、潘劍)如果沒有我對生態的調節作用,地球上的水循環、大氣循環都會發生巨大改變。
  • 溼地:地球之腎--中國數字科技館
    水是生命之源。在地面上遊走的水流一路奔向大海,滋養了沿途的土地和生命,並形成特殊的「生命搖籃」—溼地。正是由於溼地的這些特徵,它具有很強的調節地下水的功能,可以有效地蓄水,抵抗洪峰;能淨化汙水,調節區域小氣候;溼地內生長的植物種群是水生動物、兩棲動物、鳥類和其他野生生物的重要棲息地,孕育和豐富了全球的生物多樣性。因此,溼地與森林、海洋並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被人們比喻為「地球之腎」。
  • 溼地被稱地球之腎 國家溼地公園河南再添4個
    河南商報訊(記者 楊慧俊)我省最近又獲批4個國家級溼地公園。  河南商報記者昨天從省林業廳獲悉,近日,國家林業局正式批准我省2012年新申報的濮陽金堤河、南陽白河、湯陰湯河、平橋兩河口等4個國家級溼地公園開展試點工作,至此,全省已有10個國家級溼地公園開展試點建設工作。  由於河南溼地位於亞洲候鳥遷徙的中線,許多溼地遷徙水鳥把河南溼地當做途中停歇地或越冬地。
  • 臺灣十大美麗溼地 地球之腎
    臺灣十大美麗溼地 地球之腎溼地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是重要的生態系統。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遷徙離不開溼地,因此溼地被稱為「鳥類的樂園」。溼地強大的的生態淨化作用,因而又有「地球之腎」的美名。下面帶大家了解一下臺灣十大美麗溼地。
  • 溼地保護|遼寧:加強遼河流域溼地保護 呵護「地球之腎」
    這種極度瀕危的鳥每年都會長途跋涉往返中國南方的鄱陽湖和俄羅斯之間,而獾子洞溼地是它們不可或缺的中轉驛站。獾子洞是遼河流域的一塊重要溼地。近幾年,獾子洞國家溼地公園大力開展退耕還溼和溼地植被恢復工作,栽植河柳9萬餘株,白鶴食物三江藨草140畝,水生植物蘆葦180畝,有效改善了溼地生態環境,為野生鳥類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
  • 溼地保護丨保護「地球之腎」
    溼地是地球之腎,溼地開發要以生態保護為主。原生態是旅遊的資本,發展旅遊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要讓溼地公園成為人民群眾共享的綠意空間。日前,記者走進了黃海、渤海沿岸的檢察院,聽檢察官講述他們保護濱海溼地的故事。 「溼地是地球之腎,溼地開發要以生態保護為主」 什麼是溼地?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沼澤,這個說法也對也不對,的確,沼澤是溼地最主要的表現形式,但又不僅限於此。
  • 大美溼地:青海高原上的「地球之腎」
    實際上,溼地就在我們身邊,它是大自然饋贈給人類最好的禮物,也是原生態美之集大成者:樹木、藻類、自由嬉戲的禽鳥、宛如鏡子般的河湖、倒映著碧藍的天空,一派天淨沙似的曠達與靜美。  溼地又被稱為「地球之腎」。這是因為它擁有茂密的樹林,不停地淨化著我們的空氣,讓我們生活的環境更加宜居。
  • 各地林草頭條丨遼寧加強遼河流域溼地保護 呵護「地球之腎」
    各地林草頭條丨遼寧加強遼河流域溼地保護 呵護「地球之腎」 2020-09-30 12: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保護溼地需儘快立法 「地球之腎」面臨衰竭之憂
    內蒙古大興安嶺的林間溼地 新華社記者 李欣攝  防控「霧霾」,一方面要減少汙染源,削減大氣汙染物,另一方面應強化對水源、森林、溼地的保護,發揮大自然的「自淨」作用,尤其是長期被忽視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生態所所長高吉喜委員對此進行「科普」:溼地,被稱為「地球之腎」,是位於陸生生態系統和水生生態系統之間的過渡性地帶,在土壤浸泡於水中的特定環境下,生長著很多溼地特徵植物。溼地內這些豐富的植物群落,能夠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並放出氧氣,一些植物還具有吸收空氣中有害氣體的功能,能有效調節大氣組分。
  • 上海九段沙溼地,被譽為「地球之腎」,守護此地生態環境
    等待疫情過去再去浪,世界之大,不要急於一時,美麗的風景看不完,需要慢慢欣賞!上海,不僅有繁華的大都市:南京路、淮海路、新天地、外灘、陸家嘴金融中心。又或者武康路華山路上的小資老洋房、名人故居、古名人古建、郊野公園。上海還有第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裡就是九段沙溼地。
  • 被譽為地球之腎的旅遊勝地——瑪曲
    瑪曲縣擁有集中連片的天然優質草場1288萬畝,是甘肅省主要的牧區和唯一的純牧業縣,被譽為「地球之腎」和「天然蓄水池」。「天下黃河第一彎」、「世界最大最美溼地草場」、「中國賽馬之鄉」、「藏民歌彈唱故裡」等旅遊品牌享譽海內外。瑪曲縣,隸屬於甘肅省甘南州。
  • 地球各器官景色對應,地球之眼、地球之腎,怎麼還有這個器官!
    地球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很多人都把地球比作母親,將它擬人化。其實在很多的景點名號設立上,也有非常多的景點被稱作是地球的各種器官,接下來景點名號的不知道您知道幾個呢?一、地球之肺 —亞馬遜熱帶雨林亞馬遜熱帶雨林位於南美洲的亞馬遜盆地,佔地700萬平方公裡,這裡熱帶雨林廣泛分布,橫跨了8個國家。如果從飛機上俯瞰,基本上就是一眼望不到頭的無盡綠色。而亞馬遜雨林之所以被人們稱為「地球之肺」,也是因為它強大的「呼吸」功能。
  • 財新|來自「地球之腎」的警報
    溼地與氣候變化 「Wetlands: The key to coping with climate change」 溼地作為應對氣候變化消極影響的關鍵所在,具有其他生態系統所不能替代的功能。溼地具有很強的調節地下水的功能,可以有效地蓄水抗洪,同時淨化汙染、調節區域氣候,因此也被人們形象地喻為「地球之腎」。
  • 呵護「地球之腎」 盤錦市旅遊發展與溼地保護並舉
    新華網瀋陽8月27日電(吳子鈺 張博群 劉舒)稻米之鄉、中國鶴鄉......位於遼河口的遼寧盤錦有不少令人豔羨的別名。而這大都得益於盤錦市對溼地和灘涂的保護。  溼地,被譽為「地球之腎」。據統計,盤錦市內的溼地面積約有2496平方公裡。其中孕育了豐富的物種,也成了盤錦獨特的文旅資源。
  • 如果把地球比作一個人,地球之肺等四個稱呼都是指哪裡?
    他呼出的氣化成了風和雲,發出的聲音變成了雷霆,雙眼變成了太陽和月亮,血液變成了江川河流……如果真的把地球比作一個人,那麼,你知道地球之肺、地球之腎、地球的肚臍、地球的傷疤都指的哪些地方嗎?1.地球之肺森林是不可或缺的生物資源之一。森林中的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和其他有機物,為包括人類在內的許多動物提供了新鮮的空氣。
  • 【津雲日紀】今天是世界溼地日,保護我們的「地球之腎」
    旨在認識溼地生態系統可防範、應對和抵禦氣候變化帶來的消極影響,強調通過國際合作提高溼地參與應對氣候變化的進程。讓我們共同努力保護和恢復這神奇的溼地!一起了解城市溼地——地球之腎最早的城鎮群就發源於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間的洪泛平原溼地上,依賴著這些富饒的平原溼地,早期居住者才得以發展農業、獲取水源並運輸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