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常常被冠以「孤獨」的標籤。
或者自我標榜「內心孤獨」。
那麼是否存在治癒「孤獨」的方法,愛情算不算?
今天和大家聊一下新海誠的《言葉之庭》
相較於新海誠導演的其他作品《秒速5釐米》《追逐繁星的孩子》等
《言葉之庭》秉承了導演一貫的作風:
絕美的畫面、清新的風景描繪、細緻的人物內心刻畫
以及,不那麼嚴謹的敘事手法。
說起畫面的精美程度,《言葉》的每一幀都可以截下來當壁紙;
畫面生動傳神,新海誠真的是把人們心中想像的美好全部畫了出來
把人們的心中的感覺也畫了出來,包括孤獨。
影片的主人公孝雄是一個15歲的學生,喜歡在雨天的上午逃課。
喜歡設計鞋子,家庭處境尷尬,和同學格格不入,母親追尋幸福離開了家。
自從某日在雨中的涼亭邂逅了避雨的雪野
一個喝著啤酒配巧克力的神秘女人。
之後一切都變得不一樣。
雪野是孝雄學校的老師,孝雄卻根本不認識她。
故事有點雙向暗戀的意味,此後的發展也完全是按照這個路子在走。
每逢下雨的上午,必逃課的孝雄總能在公園的涼亭裡遇見雪野
偶遇的次數多了,陌生感會被雨滴滴碎。
兩個人帶著自己的心事,在雨天的上午,默契地走向亭子
滿含心事的亭子是最忠實的守護者。
男人在涼亭裡設計鞋子,女人靜坐在一旁看著書。
畫面唯美、和諧與安寧。
不知道是天氣收買了人心,還是人們掛念著天氣。
孝雄越來越覺得只有雨天才是屬於自己,更重要的是,他越來越期待在雨天遇見雪野
即使連雪野叫什麼他都不知道,就把自己以後想做設計師的想法告訴了雪野
雪野驚嘆於年輕男孩的活力與理想,暗自決定自己也要好好生活。
可是好好生活,真的太難。
雪野是高三的古文老師,因為被學生愛慕,導致那學生的女朋友吃醋。
夥同同學污衊雪野勾引男學生
不被信任的雪野被男友分了手
為了維護學校聲譽,平息家長的憤怒
雪野只能被迫離職,回到老家去
內心敏感脆弱的雪野以為孝雄肯定知道自己的事
畢竟這不是光彩的事。
雖然雪野對孝雄也是心生好感
迫於年齡和職業的壓力,她不會邁出那一步的。
這部片子,有著師生雙向暗戀的底色
可是情感,卻超越了師生戀所承載的。
下雨的涼亭
是現實中兩人交流的場所
是孝雄逃避的出口,是已經邁出的一步
也是雪野出逃的去處,是無法邁出的一步
二人的交集產生於此,也必將終結於此。
年少的情感總是在含蓄之後會有勇敢噴薄而出
表白的孝雄願意主動邁出那一步,等雪野回答。
片子的高潮,在樓梯拐角處
孝雄大聲喊出「你總是這樣,重要的事情從來不說,然後裝出一副若無其事的表情」
雪野終於崩潰,抱住孝雄,表明心意。
這不是結局,卻已暗示結局。
因為你是我很重要的人,所以我必須強大起來
哪天我身後空無一人
你也離開了我
我仍可以堅強站住,好好生活。
大家都是孤獨的人,愛情從來不是孤獨的救贖。
孤獨是夜晚爬滿脊背的涼
是雨夜裡風吹打門窗的凜冽;
是理想被束之高閣落滿的灰塵
是看著在意的人轉身離開的背影。
這種無力感,沒有人能化解。
不要希冀於自我逃避
更不要奢求於他人渡你
孤獨是成長必經之路,無論是15歲還是27歲。
每個人都有享受孤獨的權利,也有不與外界和解的權利。
在經過很久,在他人注視和自我鞭策之後
你還是會與自己握手言和,總之,好好生活吧。
最後推薦新海誠的《你的名字》和《天氣之子》兩部影片,
在這兩部片子中,新海誠不再是那個幼年總是站在空曠田野上感受孤獨的孩子
儘管仍執著於探討時間與空間所帶來的分離。
導演已經向前邁出了一步,你呢?
#好劇天天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