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三亞肯德基餐廳日前開業,肯德基在中國的門店數達到了1200家。肯德基由此宣布,它在中國的開店數達到了老對手麥當勞的2倍。對此說法,麥當勞中國區總經理符國成在上海的新聞發布會上立即給予回應:餐廳數目多少僅是競爭的一個方面,但從每個餐廳的顧客人數看,麥當勞要多於肯德基。
一來一往,兩大洋快餐巨頭針鋒相對,這種鏖戰隨著麥當勞中國區總部遷移上海而變得顯性化。
總部聚首上海
肯德基一名開發部經理曾得意地說:「我們在選址的時候,經常會碰到與麥當勞爭同一個門店的事情,幾乎每次都是我們勝出。我們只需要和上海亞洲區總部打個電話,或者亞洲區總部直接派人飛過來,我們作決定總是快過麥當勞。麥當勞要層層上報到香港,等他們的決定下來的時候,我們早已把門店拿下來了。」然而從今年開始,肯德基這種優勢將不復存在。因為麥當勞宣布將把整個中國區總部從香港搬到上海,以期拉近與中國內地市場的距離。
肯德基在上海已開出143家餐廳,麥當勞卻只有70家左右門店。一項統計顯示,去年上海餐飲業200多億元的營業額中,快餐佔了60億元的份額,數字相當可觀。業內人士分析,兩個因素的疊加,使得麥當勞越來越注重上海市場。兩大巨頭在滬聚首,悄無聲息中,上海洋快餐市場的大戰一觸即發。
角逐本土策略
麥當勞新上市的新品「珍寶三角」銷售未足一周,另一快餐巨頭肯德基立刻推出「韓國泡菜豬肉卷」以及「隆冬烤麩」兩款新品予以回應———去年末,兩大巨頭在新品開發上再度掰起了手腕。
記者注意到,兩大洋快餐巨頭的推新速度正在逐漸加快,而且兩個品牌在新品的品類上頻頻「撞車」,去年3月,肯德基、麥當勞幾乎同時推出豬肉類漢堡———照燒豬排堡、醬燒豬柳漢堡;4月初,麥、肯又相繼推出蝦類品種———麥樂蝦、黃金蝴蝶蝦……業內人士認為,「撞車」的原因在於,兩大巨頭新品競爭的角力點都集中在了本土化上。產品口味本土化的同時,兩家快餐巨頭也在竭力實現原料本土化,據了解,麥當勞珍寶三角所用的全麥米餅的原料實現了本地製作,而肯德基的卷餅雖然仍依靠進口,但該品牌也在與全聚德等企業進行積極聯絡,以實現本土提供。
本土化是跨國公司進入中國市場的必經之途。肯、麥兩家都明白,關鍵是看誰的速度更快、融入程度更高。
開店競賽揭幕
餐廳數量增加的背後是相關產業的帶動和利潤的攀升,肯德基、麥當勞都深諳這一道理。然而,外資餐飲集團對於「特許經營」一向審慎。肯德基採取了「不用從零開始經營」的特許方式,即把正在盈利的餐廳轉售給加盟者。2000年中國地區第一家肯德基特許經營加盟店正式在常州溧陽市授權轉交,至今已有25家「不從零開始」的肯德基餐廳被授權加盟。
在美國,85%的麥當勞餐廳都是特許經營的。新一場角逐中,麥當勞終於也忍不住祭起了它的加盟法寶。除了接受個人加盟以外,麥當勞還表示,可以接受一些資金雄厚的公司成為麥當勞的區域特許經營總代理,以此加快開店的速度。目前,麥當勞在天津的第一家加盟店已經開出。
值得關注的是,無論肯德基還是麥當勞的加盟計劃都選擇在人口密集、人均收入高的二線城市。業內預計,這些城市將成為「肯麥大戰」的第二戰場。
本報記者陶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