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又稱「中風」、「腦血管意外」,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目前已成為中國人口死亡和致殘的第一位原因。為提高腦卒中的救治水平,12月19日下午,「青島市腦卒中急救地圖3.0版」在青島市卒中質控年會上公布,這是我省首次發布腦卒中急救地圖3.0版。
不容小覷的腦卒中
腦卒中又稱「中風」、「腦血管意外」,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腦卒中目前已成為中國人口死亡和致殘的第一位原因。數據顯示,我國40歲以上人群中,現患和曾患過腦卒中人數為1242萬,患病後存活人群中70%留有不同程度的殘疾,且我國的腦卒中病人數量還在以每年12%的速度遞增,平均每12秒就有一位腦卒中患者發病,每21秒就有1人死於腦卒中。
「腦卒中分為出血性和缺血性兩種。其中,缺血性腦卒中佔60%~80%,如果腦組織血供中斷,每分鐘就會有190萬個神經細胞死亡,每耽誤半小時,就有大約12%的患者失去恢復的機會,致殘率、死亡率大幅提高,在發病3~4.5小時內,通過溶栓或介入取栓早期開通血管,是決定腦卒中患者生死存亡的關鍵。」青島市腦卒中質控中心主任、青島市市立醫院副總院長譚蘭介紹,近10年來,我國腦卒中防治體系初步建成,腦卒中防治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未來我國腦卒中防治工作需要繼續強化腦卒中防治觀念和重心的轉變,要不斷加強與心血管疾病防治和高血壓防治的橫向合作。
地圖篩選最佳路徑
青島市衛健委黨組副書記趙寶玲在致辭中回顧了我市腦卒中急救地圖升級歷程。自2010年起,我市逐步推動腦卒中中心建設工作。2017年6月18日,率先發布青島市卒中溶栓地圖,打造「腦卒中黃金1小時急救圈」。2019年2月23日,再次發布青島市卒中地圖2.0版,成功地與國家腦防委卒中地圖對接,為病人院前急救擇院提供精準導航。「卒中急救地圖的推出在腦血管病治療史上是一個比較大的突破。」青島市市立醫院總院長管軍在發言中表示,受益於青島市腦卒中質控工作的大力推進,全市接受腦卒中溶栓治療的患者5年時間增長了360%;取栓病人增長了950%。DNT時間(急性腦卒中患者進入醫院到靜脈溶栓開始給藥時間)縮短了一半時間,達到了45分鐘以內。四家國家高級卒中中心,5年來累計完成了近200臺內膜剝脫術,1700多臺支架植入,1600多臺動脈瘤夾閉術,800多臺動脈瘤栓塞術,近4000臺腦出血血腫清除術。這些數據,體現了我市腦卒中的救治率取得了長足的提升,降低了全市腦卒中疾病的死亡率及致殘率。
據譚蘭介紹,腦卒中急救地圖3.0版最大的亮點就是這次納入的28家醫院都通過了國家腦防委或山東省腦防委或青島市卒中質控中心的評審,所有卒中中心都可以進行超急性期靜脈溶栓,高級卒中中心可以進行動脈取栓,動脈內膜剝脫,血管支架植入,動脈瘤夾閉或動脈瘤栓塞等治療。藉助腦卒中急救地圖3.0版的精準導航,可以讓患者在第一時間找到距離最近、技術最優的醫院,進行及時幹預和院內精準檢查與救治,最大限度贏得搶救時間,保證搶救質量。
快速救治網顯成效
我市前期發布的「青島市急性腦卒中溶栓地圖」,有20多家醫院聯合參與,與「120」急救院前救治體系結合,在青島各區市形成覆蓋1000多萬人口的腦血管疾病快速救治網絡,打造腦卒中黃金1小時急救圈。在統一的腦卒中信息共享平臺上,20多家醫院的院前急救與卒中中心的信息實現共享聯動,青島市院前急救系統與醫院系統實現了無縫對接。據譚蘭介紹,與2016年相比,平均入院至溶栓時間縮短至45分鐘以內,達到國家標準,轉運病人數量翻倍增長,2020年全市溶栓病例好轉或痊癒率達到85%,惡化或出血率為15%,死亡率降低至1.5%。2020年雖然疫情肆虐,仍然有超過2000例腦卒中患者在黃金時間內得到救治,溶栓地圖專病管理模式成為全國卒中管理的創新範例。(觀海新聞/青島晚報記者 于波 通訊員 張瑄)
【來源:青島日報社】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