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成都市腦卒中急救地圖」發布會在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舉行。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在這份由成都市衛生健康委、成都市緊急醫療救援中心共同發布的官方版成都市腦卒中急救地圖中,首批入圖的醫院覆蓋了7家國家「高級卒中中心」、7家「卒中防治中心」,形成了覆蓋全市的快速、精準、高效的腦血管疾病救治網絡。
發布第一批地圖醫院
由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牽頭成立的「成都市腦卒中專科聯盟」同期成立,首批48家醫院自願申請加入。聯盟成立後,將發揮牽頭單位和各協作單位的學科優勢,共同助力健全和推廣卒中的規範診療。區域內150餘位業界同仁,共同參會見證。
國家先行
建立腦卒中急救體系
「腦卒中」俗稱「腦中風」,包括出血性中風(腦溢血)和缺血性中風(腦梗死),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復發率和高經濟負擔「五高」特點。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發生後,每延遲1分鐘,就有190萬個腦細胞死亡,且致殘風險增加。早期進行靜脈溶栓、動脈取栓等治療,可以有效降低腦卒中發生後的病死率和殘疾率,提高腦卒中患者生存質量,改善預後。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治療的獲益具有極強的時間依賴性,溶栓需要在4.5小時內實施,取栓需要在6-24小時內進行,但目前我國真正能在4.5小時內接受規範治療的卒中患者為2%左右。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國家高級卒中中心」
國家衛生健康委腦卒中防治工程委員會秘書處巢葆華處長表示,建立腦卒中急救體系,是降低腦卒中病死率和殘疾率的有效方法,也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腦卒中現代化防控水平的重要體現。解決卒中救治院前延誤問題,需要衛生行政部門的組織協調、院前急救系統及醫療機構的積極配合,做到整合區域醫療資源,構建區域卒中急救地圖網絡,才能有效縮短患者從發病到獲得救治的時間,使患者真正受益。
自2017年6月起,國家腦防委即成立了「國家卒中急救地圖工作委員會」,啟動了「中國卒中急救地圖」建設工作。截至目前,中國卒中急救地圖平臺已有140餘個城市發布了卒中急救地圖,1500餘家醫療機構成為中國卒中急救地圖醫院。
成都速度
靜脈溶栓平均時長縮短近半
保障卒中患者的高質量診療,成都也在行動。在成都市衛生健康委的領導下,先後成立了成都市神經內科質控中心、成都市腦卒中診療領導小組及工作組,全面統籌推進相關工作的發展進程。發展至今,全市已成立13個神經質控分中心,並在近40餘家醫院建立了院內腦卒中診療管理工作小組。
「經過發展,我們在卒中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成都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何曉表示,對於卒中患者的診療,目前全市多家醫院整合神經內科、神經外科、急診搶救和康復等相關學科資源和力量,實現了多學科融合發展。2020年全市新增了20家開展溶栓技術的醫院,截至目前,成都市擁有經國家衛健委認證的高級卒中中心7家,卒中防治中心7家,其中示範防治中心2家,極大提高了對成都腦血管疾病的防控和救治能力。靜脈溶栓DNT時間從2018年以前平均100分鐘,逐步縮短到目前的55分鐘。此外,2020年全市靜脈溶栓數量預計超過2000例,比2019年增加25%。
成都力度
打造覆蓋全市的卒中保護網
作為四川省九大區域醫療中心之一、成都市級公立醫院「排頭兵」、成都市神經內科質控中心掛靠單位的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近年來也在卒中患者防治問題上持續發力。
如何減少患者在治療中的延誤,是腦卒中診治的重中之重。「梳理流程、整合力量,是保障患者的重要支撐。」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副院長程弓表示,目前醫院已獲批為國家腦防委授牌的高級卒中中心,成立了以神經內科、神經外科為主體,聯合院前急救、急診、影像、檢驗、信息等學科以及神經重症監護病區、卒中病房、腦心健康管理等腦卒中防治團隊的卒中綜合救治團隊,齊聚發力,開闢了「7*24小時」的卒中綠色救治通道。至目前,靜脈溶栓DNT中位數為33分鐘,最短15分鐘,並帶領全市進行卒中綠通流程改進。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國家高級卒中中心」
2020年5月22日,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正式向成都市衛健委提出成為「成都市腦卒中急救地圖發布牽頭醫院」的申請,並於6月5日收到同意申請的批覆。9月5日,成都市衛生健康委發布《開展成都市腦卒中急救地圖醫院創建活動的通知》並組織對全市二、三級醫院的卒中急救資源,包括設施設備、技術能力、完成開展量等開展摸底調查,接收到近50家卒中急救地圖醫院申報資料,最終經市衛健委審核批覆同意33家醫院成為首批腦卒中急救地圖醫院。
何曉表示,成都卒中急救地圖的發布,將有助於打造「區域黃金時間救治圈」,形成了覆蓋全市的快速、精準、高效的腦血管疾病救治網絡。對於卒中患者診治,會在尊重病人及家屬意願的前提下,將卒中病人在最短的時間內送達相應有救治能力的醫院進行規範化救治。同時,將進一步推動卒中中心綠色通道建設和區域網絡分級診療體系建設,真正建立以患者為中心的區域一體化卒中救治網絡。
攜手發展
共促區域同質化優質診療
「成都市腦卒中急救地圖」發布會上,「成都市腦卒中專科聯盟」同時成立。由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牽頭成立的「成都市腦卒中專科聯盟」中,首批吸引48家醫院自願申請加入。
「成都市腦卒中急救地圖」發布會在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舉行,「成都市腦卒中專科聯盟」同期成立
「希望通過業界同仁的共同努力,實現患者家門口享受優質診療的終極目的。」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黨委書記徐俊波表示,卒中專科聯盟成立以後,將致力於激發牽頭單位、協作單位各自有用的學科優勢,健全和推廣卒中的規範診療,促進醫療流程標準化和質量同質化。通過學科資源和上下級醫療轉診的整合,在分級診療、疾病防治、人才培養、學術交流、臨床研究、醫療質量等方面取得更多進步,進而實現區域卒中救治能力的高質量提升。
【科普閱讀】
高發:每6秒鐘有人發病 每6秒卒中人群死亡1人
國家腦防委發布的《2019年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顯示,全球疾病負擔研究顯示,中國人群總體卒中終生發病風險為39.9%,位居首位。中國40-74歲居民首次卒中標化發病率平均每年增長8.3%;年齡≥40(歲)居民卒中標化患病率由2012年的1.89%上升至2018年的2.32%,推算年齡≥40歲居民卒中現患人數1318萬,每年190餘萬人因卒中死亡。卒中也是國人疾病所致壽命損失年的第一位病因,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於卒中。隨著卒中危險因素的流行,我國卒中疾病負擔有爆發式增長的態勢,推測2030年我國腦血管病事件發生率將較2010年升高約50%。
【年輕化】
據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國家高級卒中中心」收診數據顯示,中青年患者比例從2013年的31%,上升至2018年的41%。
中年發病提升原因:中年人工作壓力大,家庭負擔重,運動不足,使中年人腦卒中風險更為集中;中年人血脂異常和超重肥胖的檢出率趨向老年化,且中年男性的吸菸率遠高於老年人。
低齡化趨勢提升:不良生活方式低齡化的重要危險因素,如吸菸、喝酒、熬夜、二手菸等等。
【男性居多】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國家高級卒中中心」數據顯示,總體腦梗死男性多於女性,2013年佔64%,至2018年統計已佔70%
原因分析:男性吸菸、血脂異常、高血壓、明顯超重與肥胖等問題,都是排在卒中人群主要危險因素前幾位。
【女性增加】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國家高級卒中中心」收診對比顯示,中年卒中女性有增加趨勢,從2013年的23%,2018年比例上升至30%。
原因分析:女性吸菸增加,不良生活方式,社會角色改變(壓力)。
【預防】
《2019年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指出,對於國人,以下10項危險因素與我國94.3%的卒中發生有關: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心臟病、吸菸、飲酒、飲食、超重或肥胖、體力活動不足、心理因素。其他因素包括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偏頭痛、妊娠和產褥、毒品、腫瘤等。
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以及生活飲食習慣與腦卒中的發生關係密切,如高鹽高脂飲食、吸菸、飲酒、缺乏體育鍛鍊等都已證實是腦卒中的危險因素。卒中發病率、死亡率的上升與血壓升高關係密切,血壓越高,腦卒中風險越高。血脂異常與缺血性腦卒中發生率之間存在明顯相關性。降低血壓,控制血脂,保持健康體重,可降低腦卒中風險。房顫是引發缺血性腦卒中的重要病因,建議房顫患者遵醫囑採用抗凝治療。
國內外的防控經驗都證實腦卒中「可防可控」。腦卒中的預防要以「健康四大基石」為主要內容,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菸限酒,心理平衡」。
日常生活行為應注意:
1.注重合理膳食,每日食鹽攝入量不超過5g,減少攝入富含油脂和高糖的食物,限量食用烹調油,每天飲水要充足。2.酌情量力運動,以大肌肉群參與的有氧耐力運動為主,如健走、慢跑、遊泳、太極拳等運動,活動量一般應達到中等強度。防止過度勞累、用力過猛。3.克服不良嗜好,如吸菸、過量飲酒、久坐等。4.注意氣候變化、保持情緒平穩。5.老年人應防止過快改變體位,避免便秘。6.定期進行健康體檢,發現問題早診早治。
【急救】
雖然腦卒中的發病很突然,但如果仔細觀察,其實也可以發現發病的危險信號。如果突然出現下列情況,即便症狀很快消失,市民也應及時就醫:肢體麻木或者乏力(特別是出現在身體的一側);言語不清或者言語理解困難;單眼或者雙眼視物困難,或者視物重影;行走困難或者平衡失調;眩暈;無原因劇烈頭痛。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國家高級卒中中心」專家提醒,一些行為的異常其實也可能是發病訊號,例如炒菜不放鹽、打麻將亂出牌、胡言亂語、頭暈、肢體乏力無力等等,千萬不要隨便誤作其他疾病隨意處置。
時間對於這類患者來說尤其重要,儘量不要浪費——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柳華主任說,缺血性腦卒中(腦梗死)的黃金搶救時間為6小時內靜脈溶栓和取栓,最新研究提示發病24小時內,個別病例仍然可施行取栓手術。針對卒中病人沒有特殊的自救措施,因此發病後應當以最快速度選擇有資質、有能力、特別是建設有卒中中心的醫院進行救治。此外,腦卒中患者康復治療一定要儘早進行並貫穿疾病恢復的全過程。包括發病早期在病房的康復治療,在康復中心的康復治療及出院後在社區或家中的繼續康復治療。康復治療不僅需要康復醫師團隊的幫助,也需要社區、患者自身和家庭共同配合完成,從而幫助腦卒中患者在身體和精神雙重層面上回歸生活,重返社會。
第一批地圖醫院: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四川省人民醫院
西部戰區總醫院 成都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 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 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
成都市第六人民醫院 成都市第七人民醫院(天府院區)
成都大學附屬醫院 核工業四一六醫院
航空工業三六三醫院(犀浦院區) 成飛醫院
新華醫院 龍泉驛區第一人民醫院
金堂縣第一人民醫院 新都區人民醫院
青白江區人民醫院 天府新區醫院
大邑縣人民醫院 崇州市人民醫院
都江堰市醫療中心 簡陽市人民醫院
彭州市人民醫院 雙流區第一人民醫院
雙流區中醫醫院 邛崍市醫療中心
新津區人民醫院 蒲江縣人民醫院
郫都區人民醫院 溫江區人民醫院
紅星新聞記者 王拓
編輯 成序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