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津:讓貧困戶在家門口脫貧致富
幾年前,王盼娣因為家中孩子多,又不懂技術,掙錢養家的重擔,全壓在丈夫一個人的肩上,日子過得緊巴巴的,2016年精準識別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黨委、政府派了駐村工作隊和幫扶人開始對王盼娣一家進行幫扶。2017年,乘著產業扶貧和金融扶貧政策的春風,家門口建起了扶貧車間,入駐了服裝加工企業,王盼娣憑藉嫻熟的針線活,在家門口扶貧車間找到了工作,也讓家裡在2018年順利脫了貧。
-
在家門口就能掙錢!平定:讓砂器品牌更響亮
點擊播放 GIF 1.7M在家門口就業:平定紫砂——對標一流 讓砂器品牌更響亮平定縣素有「砂器之鄉」的美譽,點擊播放 GIF 1.3M陽泉臺記者 任靜:這裡是陽泉,我現在是在平定縣張莊鎮神峪村紫砂工作坊,現在村裡的婦女們正在學習製作紫砂壺
-
道真興寶村:蘑菇農莊建在家門口
點擊藍字,關注「黔農在線」近日,道真自治縣平模鎮興寶村大壩村民組鄧建國、鄧小紅等7戶群眾到隆興鎮、河口鎮等地考察食用菌種植,到江蘇等地了解食用菌大棚組裝技術和材料價格,決定在家門口大幹一場,拉開自立自強建設蘑菇農莊的序幕。
-
離家兩步遠,方便又掙錢
鄉親們在家門口就業,雖然收入不比進城務工高,但省去了住宿、夥食、交通等費用,還能照顧家庭,一舉多得。扶貧車間對困難群眾就業有何拉動作用?政府怎麼扶助扶貧車間?如何調動企業、能人的積極性,參與建立扶貧車間?本版今起推出「關注扶貧車間」系列報導,敬請關注。助增收甩掉窮帽子過上好日子仲夏的午後,孩子們在村口玩鬧,一片祥和景象。
-
「扶貧車間」幫咱在家門口脫貧
扶貧車間是鄂溫克族自治旗從實際出發,採用「政府+企業+貧困戶」模式,探索出的一條幫助貧困人口脫貧增收的新路徑。 「在家門口就業,1個月有3000多元收入,從小就會的手藝活兒,現在能賺錢養家了!」團結嘎查建檔立卡貧困戶吳曉彬參加了該旗就業局舉辦的扶貧就業培訓班後,留在兀傲皮具扶貧車間負責皮具教學。
-
在家門口就業,脫貧致富奔小康——廣西博白大力建設扶貧車間助力...
朱秀瓊是廣西博白縣亞山鎮互衛村嶺背隊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身患殘疾,她做夢也沒想到,竟在家門口就能找到月薪3000元的工作。 像朱秀瓊這樣在家門口實現就業的貧困戶,在博白還有很多。近年來,博白縣紮實推進脫貧攻堅工作,通過結合當地產業特點,圍繞「群眾增收、企業增效、脫貧增速」目標,大力推進「扶貧車間」建設,使大批無法外出務工的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打造了一張「在家門口就業,脫貧致富奔小康」名片。 博白是自治區級貧困縣,全縣人口190萬多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6.9萬人。
-
西充筍農家門口賣筍,村裡建起加工廠保證筍質鮮美
「我身體有殘疾,外出打工困難,村裡建了加工廠,我在家門口就可以上班掙錢。」加工廠工人張毅一邊熟練的操作著機器,一邊告訴記者。初加工廠的建成,不僅保證了筍質的鮮美,為深加工廠提供了優質的原材料,同時也減少了鮮筍的損耗,大大的提高了筍農們收益。
-
陝汽雷帕得:工廠建在家門口 就業顧家兩不愁
2017年,陝汽控股引進國內知名汽車零部件企業山東雷帕得懸掛系統有限公司,入駐扶風縣投資建設本地化汽車配件生產的配套項目,既推進了產業扶貧,又促進企業發展,實現了互利共贏。帶動了當地200人就業,貧困人口30多人。
-
村裡的「酒仙」 咋成了「菜販子」?
陳安厷所在的茶山壩,是村裡唯一的一塊平壩,上百戶人在此聚居。說是平壩,其實也就是坡度稍微緩些而已。茶山村人均不足0.7畝地,坡度多在25度以上,村民們從土裡刨不出錢來,掙錢全靠外出務工。 陳安厷一家6口,大女兒外嫁,小女兒和兒子讀書,家裡還有個老母親。妻子林玉美在家照顧老小,一家人全靠陳安厷出門打零工維持生活。
-
在家加工掙錢 在家就可以掙錢的工作 在家怎麼工作掙錢
2019年已經過去,2020年我們能抓住的暴力行業還在短視頻直播上,低成本有時間在家就可創業賺錢,那麼在家加工掙錢怎麼做呢?一起來看看吧。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河南蘭考:婦女們在家門口有了好工作
蘭考縣入選《精準扶貧》紀念郵票 圖/東方IC「比方說,我們募集社會資金,讓企業出資興建一部分廠房,另外利用好村裡邊的致富能人,讓他們返鄉創業,在家門口建起一些工廠,從而帶動婦女群眾在家門口掙錢養家。王海傑告訴荔枝新聞,根據他們對全縣的「巧媳婦」工程實行的動態化管理統計,僅2020年,全縣就有110餘家「巧媳婦」就業點帶動了5000多人在家門口靈活就業,其中建檔立卡戶有200多個。
-
村裡的遊客越來越多
4年前,從黃家街道下派到村裡的第一書記關鑫,入村第一天就把全村走了個遍,「村容村貌太差,垃圾隨意丟棄和堆放,與溼地公園格格不入。」2016年年初,腰長河村採用入股聯營的方式,和企業共同組建合資公司開發旅遊項目,通過村莊整治和宅基地整理,將全村舊房改建成兩層小樓。瀋北新區為此專門申請了瀋陽市第一個利用集體建設用地開展旅遊項目的試點。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河南蘭考:扶貧更扶志,婦女們在家門口有了...
,在家門口建起一些工廠,從而帶動婦女群眾在家門口掙錢養家。 王海傑告訴荔枝新聞,根據他們對全縣的「巧媳婦」工程實行的動態化管理統計,僅2020年,全縣就有110餘家「巧媳婦」就業點帶動了5000多人在家門口靈活就業,其中建檔立卡戶有200多個。
-
蹲點日記:萊西生態大河頭村名聲在外 內外資企業趕來安家
「現在村裡很多人參加廣場舞、秧歌隊和鑼鼓隊,精神狀態特別好,看上去都不像是70歲。」省派鄉村振興服務隊青島二隊隊長、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合作處處長謝恩年告訴記者,鄉村文化記憶館承載著鄉村的歷史和文化,是村民的精神家園,按照「留住鄉村記憶,講好鄉村故事」的思路,他們幫助村民建起了鄉村文化記憶館,目的是傳承鄉村文化和農耕文明,增強群眾對家鄉的歸屬感。
-
村裡開來了幸福公交車
自從村裡開通了公交車,張寬林和很多村民一樣,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把快件帶回來,把農產品帶出去。」舒城縣交通局副局長江炬森說,該縣積極打造集公交、充電、物流為一體的「三站合一」模式,在鄉鎮公交客運站設立物流中轉站和農村電商運營中心,群眾在村部就可以等候公交車、淘寶購物、收發快遞。
-
高清:桂西大山裡的「牛媽媽」在家門口創業
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肖發凌現在農村裡年輕的媽媽們,大多數都外出打工掙錢,而在桂西的大山村裡——凌雲縣加尤鎮百隴村今年31歲的吳玉芬她卻不甘寂寞,敢於在家門口創業,山溝溝裡辦起了養牛場,當上了「牛媽媽」,在周邊傳為佳話。
-
在家門口上班,太幸福了!|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在家門口就能上班,收入跟在外面打工差不多,既不用在外面租房子,又能照顧老人和孩子,太幸福了!」彭守祥大聲說道。 彭守祥是忠縣官壩鎮固國村村民,一直在重慶當建築工,長期過著背井離鄉、四處闖蕩謀生的日子。今年春節,他買了一大堆年貨,準備一家人團團圓圓、歡歡喜喜地過個年,再外出打工掙錢。
-
菏澤柳林鎮的小康路:村裡建廠房家家通暖氣,村民腰包越來越鼓了
在柳林鎮副鎮長尹訓龍看來,村民尤其是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業,迎來「蝶變」契機,「現在工廠主要做出口加工,做的童裝出口美國,有80萬套。目前工廠產銷兩旺,計劃繼續擴大規模。」如今,柳林鎮逐步形成以板材深加工、服裝加工、現代農業為主的三大主導產業,新建運營的出口企業泓基爾運服飾、酷藝家居等扶貧車間順利竣工投產,基本解決了周邊村莊婦女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
瀋陽腰長河村:村裡的遊客越來越多
4年前,從黃家街道下派到村裡的第一書記關鑫,入村第一天就把全村走了個遍,「村容村貌太差,垃圾隨意丟棄和堆放,與溼地公園格格不入。」2016年年初,腰長河村採用入股聯營的方式,和企業共同組建合資公司開發旅遊項目,通過村莊整治和宅基地整理,將全村舊房改建成兩層小樓。瀋北新區為此專門申請了瀋陽市第一個利用集體建設用地開展旅遊項目的試點。
-
工廠開在家門口 致富增收有奔頭
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是實現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阿克蘇市因地制宜,吸引了一批生產加工企業落戶鄉村,充分發揮小型工廠的輻射帶動作用,讓周邊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穩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