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老師和中國家長
早上開車去上班,車過拐哥哥從前的小學校,看到一個老師帶七八個穿著校服的孩子沿著人行道在走路——紐西蘭的小學經常會有老師帶著孩子出來走路,不遠,就是繞著學校的周圍走走看看,也算是接觸社會亦或是體育鍛鍊?——這時候路邊有一個空飲料罐子,在乾淨的路上很是扎眼。那個老師非常自然地走到路邊把這個空飲料罐子撿起來,拿在手裡跟著孩子一路走回學校去了。
這就是老師的以身作則,孩子看到老師撿垃圾,就知道以後不可以隨便丟垃圾,看到垃圾也該撿起來,保護環境衛生人人有責。老師的做法比她在課堂上一次一次教育孩子不要這樣不要那樣效果要好得多。紐西蘭的學校是沒有標語的,而事實上,孩子要做不到的事情往往才會變成口號標語貼上牆,只有把維護公共道德作為日常的行為習慣,才會讓標語下牆。而老師包括家長的以身作則才是最重要的。所謂言傳身教是也。
除了行為習慣的養成之外,紐西蘭的學校老師還非常重視愛心教育和對小生命的關愛。拐哥哥上初中的時候,一天幾個孩子發現在校園的樹林裡有幾隻出生不久的小貓咪,幾個孩子抱起來就去找老師了。老師馬上在辦公室裡做了一個窩給貓咪當家,告訴孩子貓要吃什麼,怎麼照顧。那天孩子課都不想上了,就關心這幾隻小貓咪,老師也跟著起勁。後來小貓咪被老師帶回家養了,據說老師還經常給孩子匯報貓咪的成長情況呢。在這樣的環境裡長大的孩子,對小生命自然有著愛護的心理。對啦,去SPCA參觀和SPCA帶著貓貓狗狗到學校來做宣傳是每個孩子都經歷過的事情哦。
我們家第一隻貓大頭車禍過世的時候,拐哥哥沒有去上學。第二天老師問為什麼沒有來上學?他說我的貓死了。老師馬上說,哦,對不起。一點都沒有責備說,一隻貓死了算什麼?!你為什麼不請假?!這就是紐西蘭的老師,特別知道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從另外一方面來說,這些老師的教育是成功的,因為孩子已經把對小生命的關愛滲透到了骨子裡去了。
不少準備帶孩子過來讀書的朋友經常會問我一些問題,比如,讀公立學校好還是私立學校好啊;紐西蘭的學校教育那麼寬鬆,連課本都沒有,下午放學那麼早,孩子怎麼辦?還有那些已經跟著孩子或者送孩子來紐西蘭讀書的家長們會抱怨,孩子放學沒事幹,天天打遊戲,說了也不聽;還有的情況是,在學校裡跟中國孩子在一起,天天說中文——你不是選擇孩子到好學校去嗎?好學校裡大多數都是亞裔,因為只有亞裔特別喜歡好學校,那麼孩子跟孩子在一起說中文不是平常的事情嗎?——結果英文跟不上,到了紐西蘭除了補習數理化還要補習英文,搞得比在國內還累。
很多朋友問我怎麼辦,我說孩子來紐西蘭讀書然後成才,包括選擇學校的時候,必須具備三個條件:
第一,你很有錢,那麼無所謂什麼好學區了,哪個學校貴往哪個學校去,根本不用權衡利弊;紐西蘭頂級私立學校也有,一年的學費就是這裡的工薪階層一年的收入,你有很多錢,你不在乎,那麼直接送去,都是寄宿學校;如果你的錢有點,但是也不敢可著勁造,還要考慮租房子等等事宜,那麼私立公立都一樣,哪個學校方便你就送你孩子去哪個學校。在奧克蘭除了南區部分地區的學校不要去——因為那裡的毛利島民的孩子都不喜歡讀書——其他學校都可以。大家都蜂擁到好學校去,也沒有見這些好學校出了幾個名人,倒是一般般的學校出了好幾個紐西蘭總理。
第二,你的英文要非常好,因為你需要全程參與孩子的教育之中去。很多華人家長包括來陪讀的,孩子去上學了,自己忙著去打工,或者乾脆在群裡東家長西家短,也不知道給自己衝電,孩子在學校發生的一切事情,家長都不知道,而每次學校召開家長會的時候,家長過去什麼都不懂,還要自己的孩子當翻譯,那孩子那麼小,他能把老師的話翻譯得清楚嗎?另外很多話老師是要直接對家長說的,讓孩子傳達是不合適的。家長除了傻笑就不會別的,你等於把孩子撒手了。儘管你自己並不知道。不要認為把孩子送到學校,放學之後送到補習班就萬事大吉了,任何好學校都不會負責把孩子教育成才的,關鍵的是家長的全程深度的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去。
第三,如果你的英文不好,那麼你在這裡的首要任務就是趕緊學好英文,也就是說,你也要好好學習,你自己不愛學習你期待你的孩子愛學習?你自己無所事事不讀書不讀報,天天扎華人堆裡吐槽,你指望你的孩子融入社會?你沒有上進心,你孩子也沒有動力。所以不要責怪孩子天天打遊戲了。
另外,在孩子18歲之前最好不要讓孩子單獨出來留學,因為孩子在異國他鄉是需要有親人溝通的,而不是寄人籬下,很多太小的孩子獨自出來留學,往往會有很多心理上的問題。除非這個孩子成熟早,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知道爹娘送自己出來不容易,不好好學習就對不起他們。如果有這樣的孩子,那麼恭喜你,前面三條都可以忽略。如果不是,那麼慎重慎重再慎重,不要賠了銀子又折了孩子。
今天就是想哪寫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