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老師和家長熱議教育懲戒新規則

2021-01-08 安徽網

蚌埠淮河晨刊消息 2020年的最後一天,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以下簡稱《規則》),系統規定了教育懲戒的屬性、適用範圍以及實施的原則、程序、措施、要求等。儘管正式施行日期是今年3月1日也就是寒假過後,但在教師和家長中還是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畢竟,如何管教好「熊孩子」,是一味懷柔,還是寬嚴相濟,不僅教師、學生和家長高度關注,也是備受爭議的社會話題。有了《規則》,「熊孩子」的管教能見效嗎?

教師可對學生懲戒 但七類不當教育行為不能有

《規則》第一次以部門規章的形式對教育懲戒做出規定,規定教育懲戒是「學校、教師基於教育目的,對違規違紀學生進行管理、訓導或者以規定方式予以矯治,促使學生引以為戒、認識和改正錯誤的教育行為」,明確教育懲戒不是懲罰而是教育的一種方式。在確有必要的情況下,學校、教師可以在學生存在不服從、擾亂秩序、行為失範、具有危險性、侵犯權益等情形時實施教育懲戒。

在我市一位初中教師看來,《規則》最重要的內容是根據程度輕重,將教育懲戒分為一般、較重和嚴重三類。一般教育懲戒適用於違規違紀情節輕微的學生,包括點名批評、做口頭或者書面檢討、增加額外教學或者班級公益服務任務、一節課堂教學時間內的教室內站立、課後教導等;較重教育懲戒適用於違規違紀情節較重或者經當場教育懲戒拒不改正的學生,包括德育工作負責人訓導、承擔校內公共服務、接受專門的校規校紀和行為規則教育、被暫停或者限制參加遊覽以及其他集體活動等;嚴重教育懲戒適用於違規違紀情節嚴重或者影響惡劣,且必須是小學高年級、初中和高中階段的學生,包括停課停學、法治副校長或者法治輔導員訓誡、專門人員輔導矯治等。

另外,《規則》還明確禁止了七類不當教育行為,劃定教師行為紅線,以及對越界教師的處罰方式。同時,《規則》也強調學校應當支持、監督教師正當履行職務,維護教師合法權益。教師無過錯的,不得因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而給予其處分或者其他不利處理。作為學生權益保護措施,如果面臨較為嚴重的教育懲戒和紀律處分的,「應當聽取學生的陳述和申辯。學生或者家長申請聽證的,學校應當組織聽證。」

「《規則》對教師其實也是一種保護。」這位教師直言,之前各種針對教師的行為規範,特別是「不準體罰學生」一項過於含糊,老師生怕一不注意就踩到紅線,有束手束腳之感。而《規則》的出臺相當於有了操作細則,教師的懲戒行為有了邊界,教育也有了底氣。不僅是對此前誤區的糾偏,也是對教師勞動的尊重與保護。

家長看法: 可以懲戒 但出發點是愛

說到懲戒,幾乎所有學生都能說出一大段故事。家有「熊孩子」的父母,也對教育懲戒有不同的看法。採訪中,一位小學六年級男生的媽媽就告訴記者,希望老師能嚴格管教。「我們小時候家長送到學校總要說,小孩要是不聽話上課搗蛋,老師您該打就打,該罵就罵。雖說現在『棍棒教育』早都過時了,但必要的管教不能少。」這位家長直言,自家娃眼看著就要進入青春叛逆期,平常好言相勸效果不大,必要時刻必須有點其他「手段」。她說:「我一向認為孩子不是只能聽好話。說服教育都管用的話,為啥還有用了一兩千年的戒尺呢?成年人違法犯罪要受懲罰,孩子違反規則怎麼就不能懲罰呢?規則意識不應該從小建立嗎?個人認為,過於寬鬆的成長環境對孩子未必是好事。」

而一位小學三年級女生的媽媽卻持不同意見。她認為,即便學生犯了同樣的錯誤,也希望老師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比如我家孩子很內向也很敏感,可能有的『皮猴』被老師罰站一次無所謂,在她就是不能忍受的痛苦。」她表示,如果孩子犯了錯,她更希望老師能與家長充分溝通,共同取得孩子的信任和愛戴,家校合作搞好教育。即便真要懲戒,也要給孩子接受懲戒的緩衝期。

不過,幾位接受採訪的家長都表示,學校的懲戒與孩子的性格、在校表現和老師狀態都有關係。懲戒可以接受,但出發點一定是愛。「我可以接受孩子因為不守規矩被罰,但是不能接受老師往孩子身上發洩自己的情緒,尤其老師自己還沒意識到。」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家長說,其實自己並不認同某些老師的教育理念,比如因為孩子字詞拼寫錯誤就罰站罰寫作業,在他看來屬於小題大做、焦慮過度——自己中學時就曾遇到特別嚴厲的數學老師,至今都是心理陰影。「話說回來,家長教育孩子的時候,有多少是孩子的確錯了,又有多少是家長情緒不佳發洩在孩子身上呢?將心比心,也不能太過苛求老師。還是努力提高娃的成績,讓娃在學校表現好點不挨罰。」他苦笑著說。

「其實孩子比大人想像得更聰慧,他們能分辨什麼是愛,什麼是罰。」採訪中,一位家有倆娃的中學教師現身說法,既要作為教師教育學生,又要作為家長與教師溝通,她認為懲戒絕不是唯一的辦法。尤其到了高中階段,不懲戒就搞不定的「熊孩子」,大概率懲戒了還是搞不定,甚至還會讓孩子記仇,走到反方向。這時候,更需要家長與教師密切配合,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她還分享了一個心得:「千萬別輕易動手,不然打順手了隔三差五就是一頓。你就會發現跟孩子的矛盾越來越激化。」

教師看教育懲戒: 教育內容之一 不應過度強調

臨近期末考試,中小學生們都面臨更緊張的學習節奏。面對各種考核,教師的壓力也直線上升。此時出臺的《規則》,讓很多教師百感交集。

在六中教師王利群看來,教育懲戒也是教育方法之一,就像考試、課外作業一樣,共同組成完整的教育環節。《規則》的出臺實際是發出了信號:教育懲戒是必要的,是正常教育行為;關鍵在於尺度要適中,否則過猶不及。「我認為不應過於強調懲戒,因為懲戒本來就是一種教育手段。大家太過聚焦這一點,就讓本來平常的事情變得敏感了。」她說,就像全社會都要遵守的法律,它是一種社會規則,是嚴肅卻不是嚴酷的,同樣講求溫度和人文關懷。教育懲戒也是同樣的道理,它的出發點是為了教育學生、引導學生,讓學生學會遵守規則,而非施加給學生的單純性懲罰。

王利群還特別呼籲,請家長和社會不要把教育懲戒與暴跳如雷的教師形象相掛鈎,對孩子進行懲戒的老師未必不愛孩子。事實上,「愛之深責之切」才是常態。「學校是師生的學習共同體,教師、家長、學生的目標是一致的,絕不是二元對立甚至是矛盾的。所以現在需要社會重新建立共識,以平常心看待,讓教育和教育懲戒回歸本真。」

對此,一位從教多年的高中教師也認為,現在不應該討論教育懲戒是否必要,而是應該關注如何避免過度懲戒和不必要的懲戒。「不是說教師有了《規則》傍身就能懲罰學生,而是要發揮好懲戒的作用,教育好孩子。就像《規則》中也提倡鼓勵學生改正錯誤並及時表揚肯定等細則,因為懲戒遠不是終點,教育才是出發點和落腳點。」她指出,真正熱愛學生的老師,「手中有戒尺,眼裡有光芒,心裡有溫度。」如果不是從對學生立德成才的期望與愛出發,教育懲戒很容易改變原來軌道。在她看來,這才是接下來應該關注的重點。(記者 靳瑾)

相關焦點

  • 跪著的老師教不出站著的學生!教育部門出手了,老師懲戒學生合法
    隨後學校承諾一定妥善處理,要給家長和孩子最好的交代。最後,這個老師連連道歉,給家長賠償了5000元,才算了事。學校說,對這個結果十分滿意,事情完滿解決。 之後和教師朋友分享了此事想聽一聽她怎麼說,她說:「現在的老師是絕不能帶有情緒的,哪怕你是對的,也因為你是老師,責任也在你。現在的孩子,碰不得。」
  • 學生被老師罰做200個深蹲致橫紋肌溶解 教育懲戒權邊界在哪
    教育懲戒權的邊界在哪裡【光明時評】據媒體近日報導,江西省南豐縣一名15歲女生,因聽寫不出單詞被英語老師罰做200個深蹲。隨後女孩被確診橫紋肌溶解症,一度被下發病危(重)通知書。這一事件引發網友對於教師懲戒權的熱議。涉事學校南豐一中的校長表示,該老師體罰學生肯定不對,但當時的出發點是抓學生單詞過關,有一種懲罰的意味,但該教師認為這並不會對學生的身體造成傷害。不少人可能與校長的想法類似,將該事件與近些年討論比較火熱的「賦予教師懲戒權」聯繫起來。
  • 家校合力,善用教育懲戒這把「戒尺」
    教育懲戒一直以來都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規則》在起草過程中便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一經頒布就引起了熱議。一些人認為是有必要的,對於那些藐視學校紀律和規章的學生有必要採取一定的懲戒措施,但是也有些家長擔心能否把握好教育懲戒的尺度。
  • 教育部:學校、教師實施教育懲戒時 不能為了懲戒而懲戒
    調查顯示:84.13%的家長贊同國家出臺教育懲戒相關政策法律教育部政策法規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教育懲戒問題是一個小切口,卻關係到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大戰略,關係到營造良好教育生態的大問題。
  • 好消息:教育部將嚴懲傷害老師行為,老師合理懲戒學生不用怕了
    正如教育部所言,近年來,因學生不滿教師在正常教育教學活動中的管教而傷害、殺害老師的行為時有發生,再加上家長對教師不合理高要求,以及不良媒體的推波助瀾,教師的地位越來越尷尬,學生以及全社會對教師的敬畏之心消失殆盡,最終導致老師不敢組織合理的、有挑戰性的教育教學活動,不敢管教學生,也正因此,教師的教育職能大打折扣,嚴重影響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
  • 教育懲戒權規定籠統,沒有劃清與體罰邊界,老師還是不敢管學生
    《條例》在全國率先對教師教育懲戒權進行了立法,賦予教師必要的教育懲戒權。根據第56條規定,中小學校學生在校園內有用硬物投擲他人、推搡、爭搶、強迫傳抄作業等違反學校安全管理規定行為的,教師應當予以制止和批評,並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採取與其年齡和身心健康相適應的教育懲戒措施,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打罵、辱罵以及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
  • 如何把教育懲戒納入法治軌道|如何把教育懲戒納入法治軌道-出國...
    第十四條規定,學校擬對學生實施第十條規定的教育懲戒的,應當聽取學生的陳述和申辯;學生或家長申請聽證的,學校應當組織聽證。《規則》第九條規定,學校實施較重教育懲戒的,也應當及時告知家長。通過告知家長、聽取學生的陳述和申辯、舉行聽證既能夠保證教育懲戒事實清楚、證據確鑿,也有利於學校對家長開展家庭教育指導。
  • 高考作文猜題、優秀作文點評:《把握好教育懲戒的度》
    有家長認為,《規則》一出臺,如何界定懲戒和體罰?老師若是借著這一「上方寶劍」為所欲為又該如何約束?有教師認為,懲戒權雖有明文規定,但也存在著一定的「模糊空間」,一旦行使權利時不慎陷入,是否會因此而惹禍上身?這樣的權力是用還是不用,的確值得商榷和思索。不少學生、家長,包括部分教師在內,大有一種「狼來了」的感覺。讀了上述材料,不知引發你怎樣的想法?
  • 教育部出新規,關於老師懲戒學生,教師該如何「處罰」學生?
    在我還是學生的時候,幾乎每個家長見到老師都會說:「我家娃要是不聽話,老師你就打他!」學校裡老師打學生似乎是家常便飯。像我以前最怕上生物課,因為生物老師是出了名的會打學生,他的「武器」是桌球拍,打起學生來,光是那響亮的聲音就知道威力有多大。還有老師會準備個有洞的戒尺,這樣打起手心來比普通戒尺打下去更疼。
  • 明確禁止七類不當教育行為!教育部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
    下一步,教育部將積極指導推動各地、各校貫徹落實《規定》,依據《規則》健全教育懲戒的實施、監管和救濟機制,讓學校、教師會用、敢用、慎用教育懲戒,讓家長、社會理解、支持、配合學校、教師教育和管理,共同營造良好教育生態。
  • 班主任須知沒有懲戒的班級雞飛狗跳,這樣懲戒學生能取得良好效果
    說明了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懲戒教育可以讓孩子們明白,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不能做的事情非要做,就得被懲戒。適當的還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規則和秩序,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抗挫能力,有助於學生養成頑強的意志。可如今隨著「賞識」教育的觀念深入人心,家長也好社會也罷,都護著孩子,連老師語言批評都忌諱,更別說老師使用懲戒手段了。
  • 教育部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
    《規則》第一次以部門規章的形式對教育懲戒做出規定,系統規定了教育懲戒的屬性、適用範圍以及實施的規則、程序、措施、要求等,旨在把教育懲戒納入法治軌道,更好地推動學校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 西安市新城區教育局組織學習《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
    為深入學習教育部制定頒布的《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保障和規範學校、教師依法履行教育教學和管理職責,保護學生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充分發揮民主,廣泛徵求教職工、學生和家長的意見,提交家委會、教代會討論,審議通過後,報區教育局相關科室備案。讓程序變為儀式,讓儀式感形成敬畏感,以達到育人的目的。發揮家長作用,形成合力教育是學校和家庭的共同職責,家長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是學校、教師正常實施教育管理的重要方面。
  • 「教育懲戒規則」終於落地,重建學校權威正當其時
    《規則》提出,教師在課堂教學、日常管理中,根據學生違規違紀情形,可採取點名批評、適當增加運動要求、不超過一節課堂教學時間的教室內站立或者面壁反省等方式當場進行教育懲戒。《規則》還強調,教育懲戒是教師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職權。  醞釀已久、一再「跳票」的教育懲戒規則,終於要正式出爐了。而就在前不久,廣東等地已率先明確允許老師「罰跑罰站」。
  • 家長給老師送錦旗:教啥啥不行,叫家長第一名,引網友熱議
    由於錦旗上寫著:「教啥啥不行,叫家長第一名。」根據王先生的家長的說法(化名),孩子的家庭作業完成不好,孩子的老師叫了家長。小孩的字跡不好,老師又叫他們家長。呼喚父母的次數多了,王先生的情緒開始有些崩潰。
  • 揭開豫章書院「國學教育」的秘密 校長老師學生家長一一...
    面對重重疑問,法治在線記者多方聯繫,找到了幾位曾在這裡上學的學生和他們的家長,並且採訪到了豫章書院的校長和老師,試圖解開這所書院的秘密。2013年成立 性質為民辦非學歷教育培訓機構「豫章書院」校長 任偉強:至少不是那種一進來就是要打老師,要逃學要就很激烈的一個情緒狀況。觸犯「規則」 要受「龍鞭」懲戒​
  • 教啥啥不行,叫家長第一名?「錦旗」背後不僅僅是家長的憤怒
    如果學生屢教不改,這時候就該叫家長一起管教了,而叫家長也是需要有一個度的,如果頻繁叫家長,導致家長壓力過大而產生厭煩心理,那麼對孩子的教育效果也就適得其反了。二、把握好「叫家長」的度,避免讓家長衝動行事因為頻繁叫家長而引發的"送錦旗"事件,一時之間引發了人們的熱議,也爆發了一些家長們對老師頻繁叫家長的不滿,作業完不成叫家長,字寫得不好也叫家長……可以說是把家長給整蒙圈了,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 蚌埠市中小學暑假放假時間定了,還有一則通知給家長!
    蚌埠市教育局最新消息,蚌埠市中小學暑假放假時間定了,神獸剛剛歸籠不久,現在又要被放出來了,一起來看下關於明確 2020 年蚌埠市中小學暑假放假時問ton安排的通知吧!除了蚌埠市中小學放暑假通知外,5月18日,蚌埠市教育局也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預防青少年兒童溺水工作的預警通知。近期,氣溫迅速回升,溺水事故進入高發期,省內外先後發生多起學生溺亡事故,令人痛心。
  • 9月10日教師節,教育懲戒權正式實施,老師卻說:處處是雷不敢用
    有了這份禮物,教師懲戒學生就可以「有法可依」了。這份禮物就是9月10日,教育懲戒權正式實施我們先來看看最重要的兩部分。一是懲戒行為,具體如下:懲戒行為有三條十二項,基本涵蓋了學生可能犯的錯誤,只不過有的具體有的寬泛。
  • 出言不遜、上課睡覺的初中學生,該如何教育?老師:今後絕不碰他
    「請問一下各位老師,孩子是要教育,能不能不要掐臉?」一名七年級學生家長在班級群裡向老師提出質疑。 沒有任何懲戒權、沒有任何威懾力的老師,面對各種款式如狼似虎的問題學生和從來不懂得尊師重教為何物的家長,老師該如何教育這種款式的學生?當老師沒招的時候,所謂的「佛系教師」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