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之上 中國之中—陝西日報黃河流域全媒體採訪行」走進青銅峽市

2020-09-03 魅力青銅峽

8月16日,陝西日報社「大河之上 中國之中」黃河流域全媒體大型採訪活動走進我市。


採訪組一行先後走訪了青銅峽庫區、黃河大峽谷和大壩水利風景區,參觀寧夏水系及水利工程布局,採集黃河水,近距離感受黃河水的奔騰,圍繞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高質量發展以及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等方面開展採訪活動。


據了解,陝西日報社此次採訪活動於8月3日啟動,40餘名全媒體記者沿黃河途經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山東等省份,行走上萬公裡,探訪黃河,書寫黃河。陝西日報旗下群眾新聞網、群眾新聞客戶端等各網端微將開設專題專欄,同步進行融媒體報導,用視頻、文字、圖片的方式與大眾分享黃河上下的壯美風光、風土人情。


相關焦點

  • 探訪黃河 書寫黃河「大河之上 中國之中—陝西日報黃河流域全媒體採訪行」走進甘肅
    「大河之上 中國之中」陝西日報黃河流域全媒體採訪團隊在總編輯張連業帶領下來到蘭州黃河之濱。新甘肅客戶端甘南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徐錦濤)黃河落天走東海,萬裡寫入胸懷間。近日,陝西日報社「大河之上 中國之中」黃河流域全媒體大型採訪活動走進我省甘南、臨夏、蘭州等地,圍繞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高質量發展以及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等方面,開展了採訪活動。
  • 大河之上中國之中—陝西日報黃河流域全媒體採訪行走進我市
    她把這隻貓想像成雪花莊園的守護者和啤酒靈感化身,成長在馬爾斯綠雪花莊園之中。銀色罐身仿佛冰天雪地,手繪的雪花以及繁複花卉仿佛飄揚在這片白色王國之中潮流人群在消費時更加注重視覺體驗,看重產品本身是否足夠獨特個性,而在中國的啤酒品牌中可謂獨樹一幟。
  • 十二時辰長安秀丨陝西日報社詩朗誦《生命樹》:黃河與大海的真情...
    十二時辰長安秀丨陝西日報社詩朗誦《生命樹》:黃河與大海的真情摯愛!「大河之上 中國之中」黃河流域全媒體採訪活動第四組由陝西日報副總編周維軍帶隊,一行6人從西安出發,沿黃河順流而下,經鄭州、開封、濟南等,來到位於山東東營的黃河入海口。
  • 致敬黃河|大河上下 - 西部網(陝西新聞網)
    走近黃河、了解黃河、保護黃河,是時代的使命,也是民族血脈的找尋與守護。2020年8月,陝西日報黃河流域全媒體行動啟動。活動由社長擔任總策劃,4位總編、副總編帶隊分4路共計40餘人,分別採訪了黃河沿線的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9個省區。
  • 金視界|看「大河上下」,黃河流域九省(區)攝影人聚焦母親河
    《大河源遠搖籃曲》組照9:河南靈寶黃河大禹渡至函谷關巨型大灣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陳更生  9月25日,由中國藝術攝影學會,河南、青海、甘肅、四川、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山東九省(區)文化和旅遊廳主辦
  • 「大河上下」黃河流域陶瓷展開幕
    中國是陶瓷的故鄉,而中國陶器起源於黃河流域,從裴李崗文化到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都有精美的彩陶、紅陶、黑陶器等,秦漢釉陶到唐宋三彩,陶器在中國源遠流長;從商代晚期的原始青瓷、漢魏青瓷到隋唐白瓷、宋元名瓷,歷代都有著名的陶瓷窯口,創造了光輝燦爛的陶瓷文化。
  • 黃河流域旅遊高質量發展引發各界共鳴
    9月20日下午,第二屆大河文明旅遊論壇接近尾聲,黃河文化旅遊推介會仍吸引了眾多來自各地的遊客,沿黃省市嘉賓、旅遊企業嘉賓、WTA會員嘉賓等齊聚一堂,共同探討黃河流域旅遊如何高質量發展。作為一個旅遊行業的從業者,我相信這樣的論壇必然為臨汾提供更廣闊的發展前景,為黃河流域旅遊業的發展創造新的機遇,這就要求我們旅遊行業的從業者繼續挖掘和探索大河文明。」推介會上播放了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山東九省的宣傳片。
  • 甘肅省文化館榮獲「大河上下」——第十二屆黃河流域九省(區)藝術...
    甘肅省文化館榮獲「大河上下」——第十二屆黃河流域九省(區)藝術攝影展優秀組織獎 2020-09-25 18: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河奔騰丨中國驛的中國味道:探尋濟水和黃河交匯的「美食密碼」
    編者按:黃河落天走東海,萬裡寫入胸懷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為山東拓寬發展新空間,厚植髮展新優勢,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齊魯晚報-齊魯壹點為客觀準確、全面系統地展示山東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的生動實踐,展現一個團結奮進、創新創業、改革開放、包容自信的山東,推出「大河奔騰」主題採訪,通過行走黃河、記錄黃河,宣傳和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齊魯晚報.
  • 印象黃河 彩虹之上《寧夏文旅薈》今晚走進塞上明珠青銅峽
    由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文化和旅遊廳、廣播電視局等單位組織開展的「曬文旅·曬優品·促消費」大型文旅推介活動正在進行,今晚20:25將登上寧夏衛視《寧夏文旅薈》舞臺的是「塞上明珠」青銅峽市。這裡是中國西部,盡攬大河奔湧的壯美風景和美麗傳說
  • 「大河上下」——第十二屆黃河流域九省(區)藝術攝影獲獎作品韓城...
    「大河上下」黃河流域九省(區)藝術攝影展是由中國藝術攝影學會與河南、青海、甘肅、四川、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山東九省(區)文化和旅遊廳主辦,九省(區)文化館與藝術攝影學(協)會輪流承辦的大型攝影展覽,迄今已成功舉辦十一屆。
  • 黃河流域八省(區)媒體賀東方今報創刊16周年講好黃河故事
    在融媒體發展的當下,《東方今報》迅速轉型,貴報在報業和非報業產業方面,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發展之路,由一張報紙成長為擁有11種形態的全媒體陣營,這值得我們學習借鑑。16歲正值風華正茂,希望貴報今後繼往開來,不忘初心,不忘來路,能夠再擴大影響力,再取得更大成績。如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青海與河南同屬黃河流域重要省份,兄弟省份之間因此再添合作新機遇。
  • 中國大力推進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綠色可持續發展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喬全興):中國北部的黃河和中部的長江,都是孕育中華文明的重要河流。今年9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被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之前,中國還提出了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的國家戰略。
  • 談古論今話寧夏2020-4 青銅峽市黃河樓
           來到吳忠市青銅峽市黃河路與濱河大道交叉處的黃河樓,在售票處不經意聽到解釋話語:「黃鶴樓在湖北武漢的武昌!」不禁暗自好笑。黃鶴與黃河,湖北話同聲同調,都讀黃HUO,第二聲,有人可能一時迷糊,混淆概念,不足為怪。
  • 青銅峽市:滿城綠色半城水 生態美景入畫來
    每天早上7時,家住青銅峽市黃河樓社區的張學強都要換上衣服,在黃河岸邊跑上5公裡。」現在的青銅峽,早上空氣特別好,每天出來鍛鍊的人特別多。」張學強說,隨著這兩年生態好轉,公園裡的喜鵲明顯增多了。  走進青銅峽市自然資源局實施的賀蘭山東麓項目區內,國槐、刺槐、紅柳等喬灌木鬱鬱蔥蔥,生機盎然。
  • 黃河流域論
    黃河是中國第二大河,居世界大江大河第五位。黃河古稱大河,因其中下遊渾濁呈黃色,在東漢時被稱為黃河。「臨河臨水而居」,是人類生存和繁延的基本法則,所以,黃河流域構成了中華民族的主要發祥地。新的量測數據是: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的古宗列盆地;流經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九省區,在山東省東營市墾利縣入渤海;幹流全長5464公裡,落差4480米,流域面積79.5萬平方公裡(其中包括河內佔地面積4.2萬平方公裡,是1986年計入的)。總的來說,新的測量數據大於原來的數據,主要是將「天然文巖渠」和「金堤河」也納入了黃河水域。
  • [關於黃河的歷史]黃河流域發現的人類文化遺址
    從中石器時代起,黃河流域就成了我國遠古文化的發展中心。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創造發明了人工取火技術、原始畜牧業和原始農業,他們拉開了黃河文明發展的序幕。   黃河流域發現的人類文化遺址   1細石器文化。距今10000~7000年。黃土高原多處發現該時代文化遺址,如陝西大荔沙苑、山西沁水下川等地。   2新石器文化。
  • 河南廣播電視臺「黃河流域省份融媒體大型系列採訪」今天啟動
    2020年7月16日上午,「黃河岸邊的梆子聲」河南廣播電視臺「黃河流域省份融媒體大型系列採訪」啟動儀式在河南廣播大廈舉行。本次活動由中華豫劇文化促進會指導,河南廣播電視臺主辦,河南廣播電視臺信息·戲曲廣播、河南省戲劇家協會協辦。
  • 厲害了,中國的這條第二大河,徑流量是黃河的7倍之多
    黃河,是中國北部大河,發源於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查哈西拉山的扎曲,北麓的卡日曲,和星宿海西的約古宗列曲,呈「幾」字形。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自治區),最後流入渤海,總流域面積79.5萬平方公裡(含內流區面積4.2萬平方公裡)。
  • 大河奔騰|黃河沉沙地變成天鵝湖
    編者按:黃河落天走東海,萬裡寫入胸懷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為山東拓寬發展新空間,厚植髮展新優勢,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齊魯晚報·齊魯壹點為客觀準確、全面系統地展示山東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的生動實踐,展現一個團結奮進、創新創業、改革開放、包容自信的山東,推出「大河奔騰」主題採訪,通過行走黃河、記錄黃河,宣傳和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