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黃河 書寫黃河「大河之上 中國之中—陝西日報黃河流域全媒體採訪行」走進甘肅

2020-08-14 每日甘肅網

「大河之上 中國之中」陝西日報黃河流域全媒體採訪團隊在總編輯張連業帶領下來到蘭州黃河之濱。

新甘肅客戶端甘南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徐錦濤)黃河落天走東海,萬裡寫入胸懷間。近日,陝西日報社「大河之上 中國之中」黃河流域全媒體大型採訪活動走進我省甘南、臨夏、蘭州等地,圍繞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高質量發展以及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等方面,開展了採訪活動。

陝西日報社「大河之上 中國之中」黃河流域全媒體採訪團隊在海拔3600米以上的黃河首曲的瑪曲草原採訪。

據了解,陝西日報社此次採訪活動於8月3日啟動,在為期一個月的時間裡,40餘名全媒體記者計劃兵分四路,沿著黃河途經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山東等省份,行走上萬公裡,探訪黃河,書寫黃河,展現黃河生態保護理念,分析沿岸高質量發展狀況,展示不屈不撓的黃河精神,見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陝西日報旗下群眾新聞網、群眾新聞客戶端等各網端微將開設專題專欄,同步進行融媒體報導。

相關焦點

  • 「大河之上 中國之中—陝西日報黃河流域全媒體採訪行」走進青銅峽市
    8月16日,陝西日報社「大河之上 中國之中」黃河流域全媒體大型採訪活動走進我市。,近距離感受黃河水的奔騰,圍繞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高質量發展以及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等方面開展採訪活動。據了解,陝西日報社此次採訪活動於8月3日啟動,40餘名全媒體記者沿黃河途經青海、甘肅、寧夏、
  • 致敬黃河|大河上下 - 西部網(陝西新聞網)
    走近黃河、了解黃河、保護黃河,是時代的使命,也是民族血脈的找尋與守護。2020年8月,陝西日報黃河流域全媒體行動啟動。活動由社長擔任總策劃,4位總編、副總編帶隊分4路共計40餘人,分別採訪了黃河沿線的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9個省區。
  • 十二時辰長安秀丨陝西日報社詩朗誦《生命樹》:黃河與大海的真情...
    十二時辰長安秀丨陝西日報社詩朗誦《生命樹》:黃河與大海的真情摯愛!「大河之上 中國之中」黃河流域全媒體採訪活動第四組由陝西日報副總編周維軍帶隊,一行6人從西安出發,沿黃河順流而下,經鄭州、開封、濟南等,來到位於山東東營的黃河入海口。
  • 金視界|看「大河上下」,黃河流域九省(區)攝影人聚焦母親河
    《大河源遠搖籃曲》組照9:河南靈寶黃河大禹渡至函谷關巨型大灣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陳更生  9月25日,由中國藝術攝影學會,河南、青海、甘肅、四川、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山東九省(區)文化和旅遊廳主辦
  • 黃河流域八省(區)媒體賀東方今報創刊16周年講好黃河故事
    在融媒體發展的當下,《東方今報》迅速轉型,貴報在報業和非報業產業方面,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發展之路,由一張報紙成長為擁有11種形態的全媒體陣營,這值得我們學習借鑑。16歲正值風華正茂,希望貴報今後繼往開來,不忘初心,不忘來路,能夠再擴大影響力,再取得更大成績。如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青海與河南同屬黃河流域重要省份,兄弟省份之間因此再添合作新機遇。
  • 大河之上中國之中—陝西日報黃河流域全媒體採訪行走進我市
    她把這隻貓想像成雪花莊園的守護者和啤酒靈感化身,成長在馬爾斯綠雪花莊園之中。銀色罐身仿佛冰天雪地,手繪的雪花以及繁複花卉仿佛飄揚在這片白色王國之中潮流人群在消費時更加注重視覺體驗,看重產品本身是否足夠獨特個性,而在中國的啤酒品牌中可謂獨樹一幟。
  • 黃河流域旅遊高質量發展引發各界共鳴
    9月20日下午,第二屆大河文明旅遊論壇接近尾聲,黃河文化旅遊推介會仍吸引了眾多來自各地的遊客,沿黃省市嘉賓、旅遊企業嘉賓、WTA會員嘉賓等齊聚一堂,共同探討黃河流域旅遊如何高質量發展。作為一個旅遊行業的從業者,我相信這樣的論壇必然為臨汾提供更廣闊的發展前景,為黃河流域旅遊業的發展創造新的機遇,這就要求我們旅遊行業的從業者繼續挖掘和探索大河文明。」推介會上播放了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山東九省的宣傳片。
  • 甘肅省文化館榮獲「大河上下」——第十二屆黃河流域九省(區)藝術...
    甘肅省文化館榮獲「大河上下」——第十二屆黃河流域九省(區)藝術攝影展優秀組織獎 2020-09-25 18: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盛世黃河中國行:黃河九曲第一彎是怎麼來的?
    黃河是我國第二大河,被譽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盛世黃河中國行以直播的方式帶領大家從歷史文化的角度去了解我們的母親河。上一篇我們講過黃河的發源地在青海省玉樹州曲麻萊縣從青海流出,那麼眾所周知黃河的流經路線是千迴百轉的,黃河從青海流出進入四川又折入青海,就像在四川串個門一樣,所以黃河在四川的流經區域很短,接下來我們盛世黃河中國行就跟隨黃河的腳步來到四川流域。
  • 「大河上下」黃河流域陶瓷展開幕
    中國是陶瓷的故鄉,而中國陶器起源於黃河流域,從裴李崗文化到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都有精美的彩陶、紅陶、黑陶器等,秦漢釉陶到唐宋三彩,陶器在中國源遠流長;從商代晚期的原始青瓷、漢魏青瓷到隋唐白瓷、宋元名瓷,歷代都有著名的陶瓷窯口,創造了光輝燦爛的陶瓷文化。
  • 黃河流域論
    黃河是中國第二大河,居世界大江大河第五位。黃河古稱大河,因其中下遊渾濁呈黃色,在東漢時被稱為黃河。「臨河臨水而居」,是人類生存和繁延的基本法則,所以,黃河流域構成了中華民族的主要發祥地。新的量測數據是: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的古宗列盆地;流經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九省區,在山東省東營市墾利縣入渤海;幹流全長5464公裡,落差4480米,流域面積79.5萬平方公裡(其中包括河內佔地面積4.2萬平方公裡,是1986年計入的)。總的來說,新的測量數據大於原來的數據,主要是將「天然文巖渠」和「金堤河」也納入了黃河水域。
  • 「大河上下」——第十二屆黃河流域九省(區)藝術攝影獲獎作品韓城...
    「大河上下」黃河流域九省(區)藝術攝影展是由中國藝術攝影學會與河南、青海、甘肅、四川、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山東九省(區)文化和旅遊廳主辦,九省(區)文化館與藝術攝影學(協)會輪流承辦的大型攝影展覽,迄今已成功舉辦十一屆。
  • 黃河流域 中華民族的魂
    黃河是中國第二大河,居世界大江大河第五位。黃河古稱「大河」,因其中下遊渾濁呈黃色,在東漢時被稱為黃河。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的古宗列盆地;流經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九省區,在山東省東營市墾利縣入渤海;幹流全長5464公裡,落差4480米,流域面積79.5萬平方公裡(其中包括河內佔地面積4.2萬平方公裡,是1986年計入的)。
  • 中國大力推進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綠色可持續發展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喬全興):中國北部的黃河和中部的長江,都是孕育中華文明的重要河流。今年9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被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之前,中國還提出了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的國家戰略。
  • 「著名作家看河南」黃河文化專題採訪創作活動啟動 觸摸黃河 講好...
    大河網訊(河南日報記者 溫小娟)11月28日,由河南省文聯、河南日報報業集團、鄭州市委宣傳部聯合主辦的「講好黃河故事——著名作家看河南」黃河文化專題採訪創作活動在鄭州啟動。當天,黃河文化專題採訪團一行先後到鄭州中央文化區(CCD)、鄭州黃河文化公園、鄭州黃河灘地公園等地採訪。
  • 河南廣播電視臺「黃河流域省份融媒體大型系列採訪」今天啟動
    2020年7月16日上午,「黃河岸邊的梆子聲」河南廣播電視臺「黃河流域省份融媒體大型系列採訪」啟動儀式在河南廣播大廈舉行。本次活動由中華豫劇文化促進會指導,河南廣播電視臺主辦,河南廣播電視臺信息·戲曲廣播、河南省戲劇家協會協辦。
  • [關於黃河的歷史]黃河流域發現的人類文化遺址
    從中石器時代起,黃河流域就成了我國遠古文化的發展中心。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創造發明了人工取火技術、原始畜牧業和原始農業,他們拉開了黃河文明發展的序幕。   黃河流域發現的人類文化遺址   1細石器文化。距今10000~7000年。黃土高原多處發現該時代文化遺址,如陝西大荔沙苑、山西沁水下川等地。   2新石器文化。
  • 「中國夢·黃河情」黃河安瀾潤兩岸 書寫綠色發展新畫卷
    近日,「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圓滿收官。央視網記者赴河南、山西、山東等地採訪,實地感受習近平總書記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重要講話發表一周年以來黃河流域各省區「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的新舉措新成就。
  • 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2020探尋「黃河之美」活動將啟
    10月26日,由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等發起主辦的2020探尋「黃河之美」活動將在青海省西寧市啟動。此次活動是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國行動之一。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國家住宅與居住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清華大學戰略新興產業研究中心等共同主辦。2020探尋「黃河之美」活動行進路線為黃河沿線九省(區)。
  • 黃河治理丨黃河流域為何節水難,該如何節約用水
    一、黃河流域水資源利用情況分析從水資源人均佔有量看,黃河流域屬於資源型缺水的流域,且地區差異性明顯。黃河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等9省(區),承擔著全國12%的人口、15%的耕地和沿河5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