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2二氧化碳製取的研究

2020-12-13 初中化學大師

問題1:向一個玻璃杯內倒入半杯食醋,再將一枚雞蛋放入醋中,雞蛋就在醋中浮上浮下,好像一艘潛水艇在海洋中潛入浮出。你能說明其中的道理嗎?

問題2:冬季人們為提高大棚蔬菜的產量,在大棚內放置二氧化碳發生裝置,你知道二氧化碳發生裝置內的藥品的主要成分是什麼嗎?反應的原理是什麼嗎?

聯繫所學知識和日常生活,列舉你所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應:

碳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

蠟燭燃燒可生成二氧化碳

木炭還原氧化銅,生成銅和二氧化碳

生物體的呼吸作用可產生二氧化碳

石灰石高溫分解

石灰石與稀鹽酸在常溫下反應

探究1 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藥品選擇

可供選擇的原料: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碳酸鈉(Na2CO3)、稀鹽酸(HCl)、稀硫酸(H2SO4)

可供選擇的儀器:小試管、藥匙。

探究方法:

探究2 製取二氧化碳的裝置

思考:(1)實驗室製取氧氣的裝置?

(2)該裝置的選擇依據是什麼?

(3)怎樣收集氧氣?依據是什麼?

發生裝置的選擇依據: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

①固液不加熱型適用於:反應物為固態和液態,反應不需加

熱等條件製取氣體。

②固固加熱型適用於:反應物為固態,反應需加熱,製取氣體。

2.收集裝置的選擇

依據:氣體的溶解性、氣體的密度

a.排水法:不易溶於水或難溶於水的氣體,且不與水反應。

b.向上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

c.向下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

氧氣(O2)和二氧化碳(CO2)的比較

根據以上提供的信息,你認為實驗室製取CO2時,應該選擇怎樣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

下列儀器可供設計製取二氧化碳的裝置時選擇

(1)長頸漏鬥下端管口為什麼要伸入液面以下?

防止氣體從長頸漏鬥排出。

(2)集氣瓶內的導管為什麼要伸入到接近集氣瓶底部?

排盡集氣瓶內的空氣,以收集到更純的二氧化碳。

(3)怎樣檢驗所得氣體是_氧化碳?

將氣體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若石灰水變渾濁,則氣體

為CO2。

(4)怎樣檢驗二氧化碳氣體已滿?

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若木條熄滅,則CO,已滿。

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驟是什麼?

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步驟

1.按要求連接好儀器

2.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向長頸漏鬥中加水,使長頸漏鬥的下端浸入液面以下,

用止水夾夾住導氣管,繼續向長頸漏鬥加水,發現長頸

漏鬥中的液面不下降,說明裝置的氣密性良好

3.加藥品。

先加固體,後加液體

4.收集氣體。

導氣管插入到集氣瓶的底部

5.驗滿。

將燃著的木條平放在集氣瓶口

本文由初中化學大師原創,歡迎關注,一起漲知識!

允許非盈利性引用,並請註明出處:「轉載自初中化學大師」字樣,以尊重作者的勞動成果

相關焦點

  • 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和工業製取二氧化碳
    顫抖吧化學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方法1.藥品:石灰石與稀鹽酸。2.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3.裝置圖: 4.氣體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大,能溶於水)。5.檢驗方法:將製得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變渾濁,則是二氧化碳氣體。
  • 初中化學方程式反應現象講解:二氧化碳製取的研究
    一、實驗室製取CO2的理想藥品:     1、藥品:大理石(或石灰石)、稀鹽酸     2、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二、製取二氧化碳的位置:     1、CO2的發生裝置:固——液反應,不需加熱
  • 6道氣體製取與淨化好題精練
    (2)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製取氧氣,應選用的發生裝置是 (填字母序號)。(3)實驗室若收集二氧化碳可選用的裝置是(填字母序號);若用排空氣法收集氧氣,檢驗氧氣是否收集滿的正確操作是( 填字母序號)。
  • 蔗糖和麥芽糖的存在和製取方法
    化學公式蔗糖的性質 蔗糖是我們熟悉的營養和調昧品,是一種易溶於水、具有甜味的白色晶體,現在我們來研究它的化學性質。蔗糖主要存在於甘蔗和甜菜裡,工業上便是從甘蔗或甜菜的汁中提取的.生產過程可以分為四個階段,首先是制汁,就是把甘蔗經過壓榨使糖汁流出,但因介糖汁中含有葉綠素、蛋白質、膠質、有機酸和鹽類等雜質,所以第二階段便是糖汁的澄清處理.處理方法一般使用石灰、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石灰可以中和糖汁中所含的有機酸,防止蔗糖水解,並能使糖汁中的蛋白質等凝結,以便過濾濾除去.氧化硫既能殺防腐,又能使糖汁漂白,二氧化碳能使過量的石灰和石灰眼蔗糖生成的化合物轉變為碳酸鈣沉澱
  • 二氧化碳(用途、物理性質、化學性質)
    二氧化碳用途(1)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2)製造碳酸飲料,因為二氧化碳能溶解在水中,通常一體積水能溶解一體積二氧化碳,增大壓強可使其溶解得更多>能溶於水,通常1體積的水能溶解1體積的 二氧化碳(1:1),增大壓強可以溶解更多。
  • 陸相鹹水層二氧化碳封存可行性研究獲進展
    圖2:渤海灣盆地北塘凹陷地層水溶解碳的同位素特徵 國外已有研究多以海相沉積地層為主,陸相鹹水層研究較少,我國陸相沉積盆地中可用於CO2地質封存的鹹水層潛力較大,特別是東部沿海的沉積盆地,更是如此。由於在水化學和儲層巖性組成上的差異,鹹水層物理化學特徵上與海相沉積地層相比存在很大差異,然而,針對我國特色鹹水層開展的研究尚少。
  • 深潛機器人幫科學家研究死亡藻類碳吸收課題
    深潛機器人幫科學家研究死亡藻類碳吸收課題2020-12-08 08:58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zhaoyongyu1>   作為微小的碳飢餓生物,藻類在清除大氣層二氧化碳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 2021年初中化學知識點:二氧化碳的製法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化學知識點:二氧化碳的製法,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二氧化碳的製法   1、實驗室製取氣體的思路:(原理、裝置、檢驗)   (1)發生裝置:由反應物狀態及反應條件決定:   反應物是固體,需加熱,制氣體時則用高錳酸鉀制O2的發生裝置。
  • 如何製取乾冰,又可以做哪些有趣的實驗?
    如何製取乾冰,又可以做哪些有趣的實驗? 先看視頻,再看文末的解釋吧! 乾冰是固態的二氧化碳,在6250.5498千帕壓力下,把二氧化碳冷凝成無色的液體,再在低壓下迅速凝固而得到。
  • 萊蕪萊城區啟動節氣文化課題研究
    日前,萊蕪萊城區「體驗節氣文化,涵養人文品質」研究課題組召開專題部署會,安排課題研究實施工作,標誌著節氣文化課題研究正式啟動。此課題與人文素養教育、節氣文化教育、體驗教育緊密相聯,力求做中學、學中用;採用「研究+基地」「網際網路+實踐」「師生+專家+家長」的研究模式,將課題研究與書院教育相結合,著力推動學校、家庭、社會及教育信息化的多元互動。
  • 空氣與氧氣—氧氣的製取
    (1)反應原理過氧化氫水+氧氣氯酸鉀氯化鉀+氧氣高錳酸鉀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2)實驗裝置①實驗室用過氧化氫製取氧氣,用二氧化錳作催化劑,其反應裝置如圖A所示。(下圖②)2.氧氣的工業製法(1)原料:空氣。(2)製取方法。①液化蒸發空氣法:利用氮氣(沸點-196℃)、氧氣(沸點-183℃)沸點不同,用液化空氣分離法製取。
  • 研究發現202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7%
    新華社北京12月11日電(記者李雯)國際非政府組織「全球碳計劃」11日發布報告說,初步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範圍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了7%。該組織認為,這主要是因為新冠疫情期間人們乘汽車和飛機旅行減少,在疫情結束後預計排放量會回升。
  • 成都龍泉三小紮實推進教師課題研究,促進「課題落課堂」
    為課題研究能夠取得實質性的研究成效,紮實推進教師課題研究,近日,成都市龍泉驛區第三小學校開展《基於小學生自主管理能力提升的家校共育實踐研究》課題課堂研討活動,活動包括課堂觀摩、說課、小組討論、評課、解讀「家校共育」建構表、校長指導六個部分。
  • 西鄉縣第二中學2項課題獲省級課題立項
    中國教育在線陝西站訊 根據《陝西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做好陝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課題組織申報工作的通知》(陝教科規辦[2020]11號),漢中市課題立項87項,西鄉立項8項,西鄉二中佔2項,分別是馬世林老師主持的《基於核心素養之『社會責任』的高中生物教學策略研究
  • 課題研究促提升,中期推進潤成果 東園嬰幼園開展課題中期匯報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 張可寧 通訊員 金曉芸 陳言)課題研究是幼兒園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為了確保課題研究的時效性,更好地服務於課程教學。東園嬰幼園的集團重點課題,經過半年時間的研究實踐,特邀請杭州市教科所副所長沈美華對此次課題進行指導和點評。
  • 美文與語文教學研究被立為"十二五"科研課題
    10月21日,由文苑雜誌社立項的《經典美文與語文課堂讀寫教學研究》被成功立為中國教育學會「十二五」 首批科研規劃滾動課題(立項編號:05060434)。  其中,中國教育學會「十一五」規劃課題《經典美文與語文的課堂教學研究》能在此次眾多研究項目中成功立項,順延為「十二五」規劃課題,充分體現了經典美文在語文教學上的重要意義,同時展示了課題組教育科研的實力。
  • 研究人員稱:放火「燒林」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評論】
    中國園林網4月1日消息:護林熊(森林防火標誌,是一頭穿著護林人員制服的漫畫熊)肯定不答應這樣幹,然而研究人員發現,在森林裡放幾把小火居然能夠防止大量二氧化碳以溫室氣體的形式重新進入大氣。據美國《科學》雜誌在線新聞報導,只要樹木維持溼潤和健康的狀態,它們便能夠在自身的木材裡保存碳很多年。然而乾旱卻是導致災難的一個處方。
  • 人工光合作用:從水分解到二氧化碳還原
    其中1級代表基礎研究階段,10級代表技術已經成熟,可以進行生產部署了。JCAP的水分解研究被評估為TRL 3級,即實驗設備已經證明實際可用,不再是基礎科學研究。Houle說,TRL 3級階段表明設備即將轉入發展階段,由能效和可再生能源(EERE)辦公室資助開發。自2015年開始,JCAP的職責就變成了研究通過如何光電化學法而非電解法還原二氧化碳。
  • 大運河寧波段在日本也是學界研究課題
    日本廣島大學副教授岡元司先生日前給記者發來了一封郵件,稱大運河寧波段在日本也是學界研究的專門課題之一。   岡元司先生曾多次到過寧波,最近一次來寧波是在2004年。他表示,「寧波像一個磁場一樣吸引著我,因為我越來越明白,日本傳統文化的形成,離不開寧波」,而「寧波運河不但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還有相當重要的戰略價值,是我們研究的一個課題」。
  • 零陵區推動「永州八景」課題研究
    紅網永州站7月10日訊(通訊員 楊中瑜)為充分利用豐富的歷史文化檔案資源,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日前,零陵區委、區政府推動「永州八景特色檔案的整理與利用」課題研究。7月8日,課題研究組的專家學者一行10人,到「永州八景」之一的「淡巖秋月」所在地——零陵區富家橋鎮淡山進行實地調查,認真查看了淡巖裡面的石刻、自然景觀、工廠遺址,以及山上的望嵛亭、山下的淡山寺等遺址,並參考古文獻進行了交流探討。專家學者在淡山山上望嵛亭遺址進行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