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尋大昭寺,探尋沿襲千年的藏族轉經習俗

2020-12-11 林子2005

我喜歡拉薩,古老與現代、傳統與時尚、宗教與世俗、精神與物質,這些看似矛盾的東西很和諧地出現在一座城市裡,非拉薩莫屬。

我喜歡大昭寺。每次到拉薩,最喜歡去的地方就是大昭寺廣場,喜歡看搖動著小小轉經筒的藏傳佛教信徒慢悠悠地走著,喜歡聽他們喃喃有節奏念誦的經文,仿佛天簌之音。

大昭寺前有一棵唯一的大樹,是松贊幹布時期種下的,大樹前的那堵牆叫燃燈牆,裡面曾經的成千上萬盞酥油燈,燃燈牆的兩旁是高高的經幡柱,經幡柱下是桑煙繚繞的煨桑爐,大昭寺兩旁的道兒是轉經道,轉經道很俗氣的擺著很多的貨攤兒,但仍然有絡繹不絕的朝佛的人順時針的轉經。

轉經筒裡面有一紙用藏文密密寫滿了的經文,最早是因為在奴隸制時,藏民大多不識字,所以把經文裝在轉經筒裡,每轉一圈,相當念經一遍。轉經筒有一個軸能使它轉動,每當轉動到一定圈數時,就要更新,所以那時藏民是這樣記錄自己念誦了多少遍經文的。

先如今,大多數藏人依然把對未來生活的祈盼寄托在這個轉動著的瑪尼輪中。轉經輪一圈圈無休止地轉動著,六字真言在虔誠的信徒口中喃喃細語,承載著佛祖與藏民之間的溝通。

其實在西藏的各個角落都有很濃鬱的宗教氣氛,藏傳佛教信徒的轉經,有圍繞神山、聖湖而轉的,有圍繞聖城、寺院而轉的,有圍繞佛塔、瑪尼堆而轉的……在拉薩市裡,最集中的轉經,就是大昭寺那一圈轉經道。

如果你進入大昭寺參觀,切記從左向右按順時針方向遊覽各間殿堂。然後繞大殿一周,此處排列有380個轉經筒,你可以虔誠地一邊走一邊推動轉經筒。最後,沿樓梯上到二樓和三樓平臺,在這裡,你可以遠眺布達拉宮,俯視大昭寺廣場的人頭攢動及寺門口磕頭的虔誠藏民,近觀金頂在耀眼的陽光中光茫四射。

堅持原創!我們一起浪跡天涯!

@林子 邊旅行邊美食,邊攝影邊記錄。

如果你也喜歡旅行,請關注我,我們一起交流。

如果您喜歡我的原創文,也請關注我並點讚。

相關焦點

  • 轉經路上——執著的信念
    在這裡,我第一次見到藏族同胞全家老少一起去轉經在去轉經的路上這一天,在去轉經的山路上在這條轉經的山路上,老人已經走了一輩子。
  • 藏族獨特習俗,你知道幾個?
    藏族是一個文化歷史非常悠久的民族,他們有許多獨特的祈福方式:比如轉神山、拜神湖、撒風馬旗、懸掛五彩經幡、刻石頭經文、放置瑪尼堆(雍仲本教傳統是刻有光明八字真言
  • 圖文原創:我在西藏(4)—西藏特有的宗教文化~轉經
    大昭寺、八廓街)會看到過西藏地區那道獨特的景觀,就是那些手裡拿著小輪子(確切的叫法是「轉經輪」也叫「手搖嘛呢輪」)不停地轉動的藏民和在寺院裡隨處可見的大大小小的筒(它叫「轉經筒」),非常的壯觀,其實這就是藏族同胞獨有的文化
  • 在這些節日裡來拉薩,感受不一樣的藏族文化
    藏曆新年是藏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相當於漢族傳統的春節,是一家老小團圓的日子,備受重視。在大年三十,各家各戶吃「古突」,即麵疙瘩,家庭主婦在做麵疙瘩時會故意放上一些東西,以測試家人在新的一年的運氣,和漢歷年吃餃子的習俗差不多。
  • 這裡的冬天從天平山看楓葉開始,很多習俗沿襲傳承下去
    大家好,我是月月,今天小編我要和大家分享一個地方,這裡的冬天呀可是從天平山看楓葉開始,很多的習俗有的都變成了歷史,還有很多習俗一九沿襲傳承下去,你一定要來感受感受。蘇州的冬天始於天平山的楓葉。現在蘇州人早在冬至前,就到元和國都排隊買零拷冬酒,這也成了蘇州特有的傳統習俗。天氣涼爽,人們吃飯時都要吃湖蟹。俗話說「九雌十雄」,意指九月團團臍佳,十月尖臍佳。從泰伯奔吳帶來的周曆沿襲了冬至,即新年,冬至也一直是蘇州最隆重的節日。冬至前夜,親朋好友互贈禮品,家家戶戶祭拜祖先,通宵達旦,謂之「冬至大如年」。
  • 西藏4大意象,感受藏族的民俗文化
    風馬旗最早是軍戶的標識,後來才成為一種宗教習俗。藏族認為轉經就相當於念經,他們通過這種方式懺悔往事、消災積德,所以轉經的人現在在西藏幾乎隨處可見。
  • 藏族獨特習俗,你知道幾個?|瑪尼堆|經幡|大昭寺|藏語_網易訂閱
    藏族是一個文化歷史非常悠久的民族,他們有許多獨特的祈福方式:比如轉神山、拜神湖、撒風馬旗、懸掛五彩經幡、刻石頭經文、放置瑪尼堆(雍仲本教傳統是刻有光明八字真言:「嗡嘛智牟耶薩林德  4、轉經佛教講輪迴,既有輪則必有一迴路,然轉經一圈即代表著信仰在一定程度上的圓滿。聖城內的轉經活動,主要以大昭寺釋迦牟尼佛(佛祖12歲等身像)為核心進行。
  • 拉薩最經典的4條轉經道,深度體驗西藏文化,感受身心淨化的洗禮
    在拉薩的老城區,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手拿著念珠,一手持著經筒的藏族老人圍繞佛寺或經舍轉經。這是信仰藏傳佛教的人向神明祈求保佑的一種活動,通常這種活動所行走的路線,被稱為轉經道。來拉薩之前,您是不是以為這裡只有八廓街一條轉經道,所以才會每天被朝拜者和遊客擁擠的水洩不通?
  • 儋州泊潮村沿襲著賽龍舟的習俗,到了端午比過年還熱鬧!
    在這裡,端午比過年熱鬧  泊潮海龍舟:守望數百年的端午習俗  龍舟比賽。  數百年來,儋州光村鎮泊潮村一直沿襲著端午賽龍舟的習俗。  據傳,千年以前曾有兩位將軍曾在泊潮駐軍,陳楊廟便是村民後來為紀念這兩位將軍而建。  從那以後,村民開始定期到陳楊廟中祈禱,最終演變成端午賽龍舟的一項重要儀式。  張國龍介紹,端午節當天上午,村民就將紮好的遊龍固定在漁船上,再來到陳楊廟。此時,僱來的兩位歌手便會唱起儋州調聲,為祭拜祖先和祈福做準備。祭拜時,由村裡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儀式。
  • 廈門集美元宵刈香巡遊祭"開閩王" 習俗沿襲800多年
    這一習俗,在集美大社已經沿襲了800多年。獨特的鬧元宵活動,豐富了「人文集美」的內涵。  刈香巡遊品民俗  集美大社是陳嘉庚先生的故裡、集美學村的發源地。在集美的眾多民俗活動中,集美大社的刈香巡遊祭「開閩王」算是很獨特的一個習俗。  在元宵節的前一天,大夥就要開始準備了,集美沿街商戶和住家必須準備貢品,臨街擺設桌案。  此外,家家戶戶的門口,還要擺放一個水桶,水桶裡頭放著一些稻草。在水桶旁邊,還要放著幾個地瓜或者黃豆。  為何擺放地瓜和稻草?
  • 四川省阿壩州紅原縣藏族群眾迎來一年一度的煨桑節
    原標題:四川省阿壩州紅原縣藏族群眾迎來一年一度的煨桑節 7月1日,四川紅原縣的藏族群眾騎馬繞著煨桑臺子轉經。新華社 江宏景 攝  7月1日,四川省紅原縣阿木鄉麥窪寺舉行一年一度的煨桑節活動,眾多藏族群眾搭起帳篷,身著節日盛裝,帶著隆達、青稞等到這裡進行煨桑祈福。據悉,煨桑活動將持續5天,除了祭祀,還有賽馬、歌舞表演。煨桑節是藏族祭祀節日,一般在夏季舉行,主要是為了祈求豐收、平安和祛病等。
  • 古老藏民族的崇羊習俗
    羊(藏族祥巴)二、山羊與大昭寺說到古老的崇羊習俗,我們不能不提到兩座古老寺院的修建與羊所發生的故事直到明清之際,該寺才被稱為「大昭寺」,「昭」為蒙古語寺院之意,並沿襲至今。從歷史來看,藏族人喜歡把自己民族中重大的歷史事件畫在牆上,使人們在轉經,或禮拜佛、菩薩的時候,能從那些鮮活生動的壁畫人物中,了解到他們民族的歷史和佛陀智慧的偉大教義。
  • 自駕西藏,一定要了解轉經筒,和轉經有什麼意義?
    在西藏隨處可見轉經人手持轉經筒也叫"瑪尼輪"是藏傳佛教的法器之一。經輪亦稱為"法輪或瑪尼解脫輪"是可以解脫六道輪迴的寶輪,源自密宗雜密多為儀軌,雜密符咒法術是密宗最早保留下來的。藏區到處都有佛塔,轉經筒,轉經是懺悔,消災避難,修積功德,很多藏民還隨身攜帶閒暇之時便轉動經筒,轉經還與六字真言有關,佛教徒認為,頌六字真言越多,表示對佛的虔誠,可得輪迴之苦。工匠也在製作經筒時把六字大明咒經卷裝於經筒內,每轉動一次就相當於念經一次,積累一份功德。盛大宗教節日的時候,在大昭寺廣場上不停轉動瑪尼輪,在陽光的照耀下發出耀眼的光芒,場面十分壯觀。
  • 藏族喝不膩的酥油茶和獨特的食肉習俗,你了解的有多少
    作為世界上最高大的高原,青藏高原孕育了藏族人們不一樣的飲食習俗。因為地處平均4000米以上的大高原,這裡的人們更是區別於其他的民族文化習俗。這裡海拔高造就了這裡高寒的特點,看過藏族的人都可以看到藏族人臉上的高原紅。而今天小編要和大家介紹的則是青藏高原上藏族的飲食習俗。
  • 轉經道——你不知道的藏族人的日常生活
    白天轉經的人每到好日子,比方說藏曆十五,藏曆三十,每周三或其他特別的節日,都會有很多藏族人排隊進大昭寺許願祈福,很多人進到大昭寺裡給佛像貼金或者給酥油燈添酥油。在拉薩,圍著大昭寺釋迦牟尼轉經的道有三條。外圈叫『林廓』,是江蘇路、二環路轉圈。內圈叫『囊廓』,是大昭寺內圍著釋迦牟尼殿轉圈。中圈叫『帕廓』,是圍著大昭寺外面轉圈,即我們所說的八廓街」。(羽芊·《第三隻眼看西藏》)八廓街這條轉經道因為常年很多人在這裡轉經,地面已經磨得光滑鑑人,「和藹可親」了。現在,每天仍舊有許許多多的人在這裡轉經。
  • 走進千年古城「獨克宗」
    獨克宗古城是茶馬古道的途徑地之一,也是一座有著千年文明的古城。可不幸的是,2014年的一場意外的大火將古城三分之二的面積毀於一旦,重建後的古城於2016年重新開放,那些能夠見證千年歷史滄桑的街道和房屋再也看不見了。回憶起曾經三次前往香格裡拉旅行,怎能不心痛呢?
  • 心中的聖地(86)——布宮轉經人
    雖然是一片蔥綠,但布宮前少了藏民磕長頭的壯觀場面,讓我覺得少了些什麼,沒有了藏民轉經和磕長頭的布宮廣場雖然布宮廣場不能朝拜,但圍繞著布宮轉經的藏民依然還是那麼多。每天來布宮轉經的人絡繹不絕漂亮的藏族妹妹也來轉經
  • 中國「喜愛堆石頭」的地區,習俗傳承千年,導遊:亂拿易出事
    我們一起來看看,中國「喜愛堆石頭」的地區,習俗傳承千年,導遊:亂拿易出事!西藏位置西藏地區位於我國最西邊,地域遼闊但人口稀少。生活在這裡的人們都是藏族,他們非常信教,且虔誠到令人難以置信。在前往布達拉宮的路上,你常常可以看到一步、一跪拜五體投地的藏族人民。他們就是靠著這樣的拜佛方式,一點點爬到布達拉宮,行為實在令人震撼。這樣也看出了宗教信仰的力量非常強大,和當地人們的重視程度。現象身處西藏地區,你可以看到被壘起很高的石堆。這種石堆上放著許多極具宗教色彩的石頭,五彩斑斕。
  • 全球規模最大的藏學府,擁有世界上最長的轉經長廊,並不在西藏
    世界最大的藏學府:學員最多可達4000人,還擁有最長的轉經長廊佛教在中國擁有很長的歷史淵源了,一些喜歡佛教的遊客,就算路途再遠,也將以長途跋涉的方式前往,為的就是自己的信仰,很多遊客都想問問,全球最大的藏學府到底在哪裡?大部分人都猜測,不用問,肯定在西藏,真的是這樣嗎?
  • 西藏這座寺廟,精美人少,神秘到本地人都忍不住來轉經!
    建築風格很有特色,匯集了藏族,漢族以及印度的風格,它是一座三層建築,每個殿堂的層高都有5.5-6米,在第二三層為了考慮通透,都在設有寬敞的陽臺。所以即使大殿只有三層但看起來卻比一般樓房的五層還要高。在烏孜大殿你有很多不能錯過的細節之處,大殿內的「西藏史」壁畫,1-2層的「桑耶寺史記」以及2層的「蓮花生傳記」壁畫,這些壁畫可以第一時間讓你了解到關於藏族和桑耶寺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