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獨特習俗,你知道幾個?|瑪尼堆|經幡|大昭寺|藏語_網易訂閱

2021-01-09 網易


  藏族是一個文化歷史非常悠久的民族,他們有許多獨特的祈福方式:比如轉神山、拜神湖、撒風馬旗、懸掛五彩經幡、刻石頭經文、放置瑪尼堆(雍仲本教傳統是刻有光明八字真言:「嗡嘛智牟耶薩林德」的石堆)、打卦、供奉朵瑪盤、使用轉經筒等等,這些都是雍仲本教的遺俗。
今天,就為大家整理一些藏族的獨特習俗。




  1、隆達
藏語音譯,指風馬旗。圖中為風馬旗的一種——「風馬片」。主要用作對天神、山神、贊神和龍神以及佛事祭祀活動時祭獻拋撒的吉祥物,也可作為供奉物成組懸掛或張貼於室內外。大者尺餘,小者僅幾釐米。最常見的就是風馬圖像印在四五公分見方的紙片上,這種風馬紙片成千上萬地印製,它也作為一種祭祀用品,煨桑時撒在噴吐飄飛的煙縷上,隨著香菸飛升起來。

  
撒隆達的目的之一是向佛教的護法神等發出信號,希望獲得他們的幫助,在不違背佛教宗旨的前提下,對佛教有正見和信心的信眾必能獲得有緣護法神的幫助。



  2、風馬旗(經幡)
在藏區,常常可以看到懸掛的五彩的經幡。這些方形、角形、條形的小旗被有秩序地固定在門首、繩索、族幢、樹枝上,在大地與蒼穹之間飄蕩搖曳,構成了一種連地接天的境界。成串成串拉掛在亭子和松樹間的彩旗,印滿密密麻麻的藏文咒語、經文、佛像、吉祥物圖形。它們就是風靡藏區的「風馬旗」。

  
藏民族認為雪域藏地的崇山峻岭、大江莽原的守護神是天上的贊神和地上的年神,他們經常騎著風馬在雪山、森林、草原、峽谷中巡視,保護雪域部落的安寧祥和,抵禦魔怪和邪惡的入侵。




  3、瑪尼堆

  瑪尼堆是藏民用大小不等石塊、石板和卵石壘成的「祭壇」,也被稱為「神堆」。

  在西藏及青海雲南等藏民聚居地區的山間、路口、湖邊、江畔,幾乎都可以看到一座座以石塊和石板壘成的。


  祭壇--瑪尼堆。也被稱為「神堆」。這些石堆,藏語稱「朵幫」,就是壘起來的石頭之意。「朵幫」又分為兩種類型:「阻穢禳災朵幫」和「鎮邪朵幫」。「阻穢禳災朵幫」大都設在村頭寨尾,石堆龐大,而且下大上小呈階梯狀壘砌,石堆內藏有阻止穢惡、禳除災難、祈禱祥和的經文,並有五穀雜糧、金銀珠寶及槍枝刀矛。


  瑪尼堆的石塊、石板或卵石上大都刻有文字、圖像。內容多是藏傳佛教的經文、佛尊、動物保護神、六字真言及各種吉祥圖案等。每逢吉日良辰,人們一邊煨桑,一邊往尼瑪堆上加石子,並虔誠地用額頭碰它,口中不停禱告。日久天長,一座座尼瑪堆便拔地而起,愈壘愈高。



  4、轉經
佛教講輪迴,既有輪則必有一迴路,然轉經一圈即代表著信仰在一定程度上的圓滿。
聖城內的轉經活動,主要以大昭寺釋迦牟尼佛(佛祖12歲等身像)為核心進行。
沿佛殿四周的轉經甬道一圈為「囊廓」,是內圈;繞大昭寺一圈為「帕廓」,是中圈;繞大昭寺、藥王山、布達拉宮、小昭寺一圈為「林廓」,是外圈。
▲寺廟轉經
當然,各大小寺院所依之經幡飛舞的山巒、各色佛塔、千姿百態的神山聖湖也都可以是轉經的核心。
▲轉湖
▲轉經筒




  5、頂禮

  頂禮,指跪下,兩手伏地,以頭頂著所尊敬的人的腳,是佛教徒最高的敬禮。頂禮一次最基本的功德將獲得自己身下所壓面積直到金剛大地以上所有微塵數 量之轉輪王位,然其功德之邊尚不可盡。所以要真誠、清淨、正確地禮佛。
在雪域高原,經常可見磕拜長頭者,以表示對佛的敬禮。駐立於某一處,反覆磕拜者在寺廟和佛堂居多。一步一磕,長途跋涉至目的地,多見於從各地區通往拉薩的各條主要道路。



  6、辯經

  在藏傳佛教的格魯派中尤為受到重視,在格魯派的各大寺院內,僧人自幼就要修習辯經之法,通過不斷的辯論來獲得對佛法最精深的理解。辯經多在露天場所舉行,僧人們穿紅袍分組辯論。辯論組合包括: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等多種形式。站立的為提問者,答辯者均席地而坐。




  其他藏族習俗知識普及

  民族禁忌

  接待客人時,無論是行走還是言談,總是讓客人或長者為先,並使用敬語,如在名字後面加個:"拉"字,以示尊敬和親切,忌諱直呼其名。迎送客人,要躬腰曲膝,面帶笑容、室內就座,要盤腿端坐,不能雙腿伸直,腳底朝人,不能東張西望.接受禮品,要雙手去接.贈送禮品,要躬腰雙手高舉過頭。

  敬茶,酒,煙時,要雙手奉上,手指不能放進碗口. 藏族人絕對禁吃驢肉,馬肉和狗肉,有些地區也不吃魚肉. 吃飯時要食不滿口,咬不出聲,喝不出響。

  喝酥油茶時,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雙手捧到面前時,才能接過來喝。

  禁忌在別人後背吐唾沫,拍手掌. 行路遇到寺院,瑪尼堆,佛塔等宗教設施,必須從左往右繞行. 不得跨越法器,火盆,經筒,經輪得逆轉. 忌諱別人用手觸摸頭頂。

  獻哈達

  獻哈達是藏族待客規格最高的一種禮儀,表示對客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敬意。哈達是藏語,即紗巾或綢巾。它以白色為主,亦有淺藍色或淡黃色的,一般長約1.5米至2米,寬約20釐米。

  最好的是藍、黃、白、綠、紅五彩哈達。藍色表示藍天,白色是白雲,綠色是江河水,紅色是空間護法神,黃色象徵大地。五彩哈達用於最高最隆重的儀式如佛事等。

  民族禮儀

  藏族在迎接客人時除用手蘸酒彈三下外,還要在五穀鬥裡抓一點青稞,向空中拋撒三次。酒席上,主人端起酒杯先飲一口,然後一飲而盡,主人飲完頭杯酒後,大家才能自由飲用。

  飲茶時,客人必須等主人把茶捧到面前才能伸手接過飲用,否則認為失禮。吃飯時講究食不滿口,嚼不出聲,喝不作響,揀食不越盤。用羊肉待客,以羊脊骨下部帶尾巴的一塊肉為貴,要敬給最尊敬的客人。製作時還要在尾巴肉上留一綹白毛,表示吉祥。

  — END —

  扎西德勒 如果你想去西藏、新疆、額濟納旗、川西、尼泊爾的話。公眾號 西藏自駕之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藏族獨特習俗,你知道幾個?
    藏族是一個文化歷史非常悠久的民族,他們有許多獨特的祈福方式:比如轉神山、拜神湖、撒風馬旗、懸掛五彩經幡、刻石頭經文、放置瑪尼堆(雍仲本教傳統是刻有光明八字真言
  • 西藏的瑪尼堆之謎
    石堆上的石子普普通通,沒有刻寫任何圖案文字,藏語中把它稱作「奪崩」,外界常常把它說成瑪尼堆;另一類則是在塊石或卵石石面上刻寫文字、圖像,把那些刻好的石塊堆積起來成為一道長長的牆體,這種形式的瑪尼牆在藏語中稱為「綿檔」。瑪尼石上都刻些什麼刻在瑪尼石上的內容一般都與藏傳佛教有關。
  • 走近大昭寺:經幡,佛像,酥油花
    大昭寺外,磕長頭如果你來到大昭寺,親身體會下面幾個活動,你就能體會到佛教在藏族人民中的影響是有多麼深遠。這樣一來,也固定了經幡從上到下的排列順序,如同藍天在上、黃土在下的大自然千古不變一樣,各色經幡的排列順序也不能改變。按照傳統習俗,拉薩大昭寺四周的五個大經杆每年更換經幡,迎接藏曆新年的到來。據說經幡是由古印度女子身穿的紗麗演變過來的。在古印度,女子們都穿著薄薄的紗麗裙衫,丈夫遠離家門時,妻子扯下身上的一塊衣角掛在門口或樹上為其送行。
  • 西藏神秘的「瑪尼堆」,竟與唐僧師徒有關……
    石堆上的石子普普通通,沒有刻寫任何圖案文字,藏語中把它稱作「奪崩」,外界常常把它說成瑪尼堆;另一類則是在塊石或卵石石面上刻寫文字、圖像,把那些刻好的石塊堆積起來成為一道長長的牆體,這種形式的瑪尼牆在藏語中稱為「綿檔」。
  • 民族村寨③|從獨特的藏族民居中,探秘藏族民俗文化
    大家知道,民俗是生活在某一特定地區的民族或人群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習俗慣制,而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是人類的活動方式。民俗顯然是一種重要的社會文化現象。
  • 西安城牆下秘境古寺,邂逅瑪尼堆、經幡與轉經筒,別樣人文風景
    西安城市裡有不少人文古蹟,下雨天去逛,反倒更有種獨特的韻味。西安玉祥門裡、城牆西北角的廣仁寺,便是這樣一個地方。然而,作為陝西唯一的藏密格魯派(黃教)佛教寺院、全國唯一的綠度母主道場,廣仁寺有著獨特的人文風景,值得遊人探訪。
  • 大鵝戶外知識科普——神秘的石頭瑪尼堆
    你可知道,它的名字叫瑪尼堆但卻是藏民特有的信仰習俗只有尊敬他們的習俗才會受到當地人真心的歡迎州府結古鎮有個新寨瑪村西藏、四川、青海的藏族同胞就在瑪尼堆旁相聚
  • 西藏——一個讓你「眼睛上天堂,身體下地獄,靈魂回故鄉」的地方
    納木錯,蒙古語稱"騰格里諾爾"(或"騰格里海");藏語全稱為"納木措普摩",意為富裕天湖(或天湖、靈湖或神湖);兩種名稱都是"天湖"之意。 歷史文獻上記載,此湖像藍天降到地面,故稱"天湖"。而湖濱牧民說因湖面海拔很高如同位於空中,故稱"天湖"。藏語中,"措"是"湖"的意思。當地藏族人民叫它"騰格里海",意思是"天湖"。
  • 入鄉隨俗,藏地遊必須知道的藏地習俗與禁忌及其背後的意義之一
    而西藏由於其獨特的風光、習俗以及信仰,在世人眼裡變得神秘且神聖,成為世間最後的一片淨土,成為許許多多凡塵中的紅男綠女一生所必去的聖地。西藏有其獨特的風光,藏民有其獨特的宗教信仰、習俗與禁忌,到西藏去,必須先了解當地的習俗與禁忌,以免引起尷尬與麻煩。踏入藏地,除了藍天白雲,雪山草原,映入眼帘的就是隨處可見的大小五彩經幡。
  • 西藏大昭寺 , 朝拜者的聖地 — 被歲月溫柔以待的地方!
    現在是清晨7點此刻,如果我在西藏遇見你讓八廓街轉經人低聲呢喃的誦經聲把你從夢中喚醒當你睜開雙眼或許兩隻雄鷹正划過廟宇投下朝陽的第一抹暖意……頂禮膜拜·大昭寺大昭寺一個載著信仰和希望的聖地一個充滿祈禱與願望的世界信徒轉經路上的起始與終點至今,藏族人們所言的「拉薩」指的就是大昭寺一帶
  • 你知道西藏旅遊途中隨處可見的「經幡」是什麼意思嗎?
    在神秘的雪域西藏高原的神山聖湖、江河橋畔、埡口巖穴、寺殿佛院、宮堡村寨、瑪尼經堆、巨石古樹、崖壁隘口凡被人們認為具有靈氣的地方,你都會見到一種在紅、黃、綠、藍、白五色布上印有一匹身馱三寶的駿馬圖案、陀羅尼咒語、觀音六字神咒、佛教經文箴言及各種圖符佛像相間組合而成的風馬 旗、經幡(經旗)。
  • 到西藏旅遊,這4大禁忌不能碰,你知道幾個?
    很多事情就像是旅行一樣,當你做出決定並邁出第一步的時候,最困難的那部分其實就已經完成了文章類型|旅行見聞文章字數如果你在藏語中做出這樣的行為,對方會覺得你很奇怪,你不尊重人。而且不要伸手去摸別人的頭。在西藏摸頭是一種非常神聖的禮儀。一般只有寺廟裡的高僧才能摸恩人的頭,所以不要摸西藏藏族同胞的頭。如果被邀請到你家做客,不要踩門檻,不要隨意吐痰。男女需要分開坐,男左女右。第三,瑪尼堆在西藏隨處可見。它是用石頭建造的。藏語意為多本。
  • 與神靈溝通的經幡(20—268)
    (一)今早7:30分由西寧維也納國際大酒店出發,一路正東,240公裡,本可三個小時就能到蘭州的,結果下午5:45分才到賓館下榻。主要是在兩個購物點上耽誤了大把的時間,特別是在崑崙玉購物點一直待到11點多。
  • 藏族路口堆起的最大瑪尼堆,歷經300年,石塊竟有25億塊之多
    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習俗,這裡的習俗以及信仰更是極多。不知道你們去那兒玩耍的時候,有沒有見過在山腳下,或者是湖邊等一些不起眼的地方,莫名其妙的出現了用密集的石板堆砌,累積起來的石堆?這些用石板圍聚成的石堆,看似普通,卻也是他們的習俗之一,這種儀式感十足的凸起,其中走近就會發現每一個石頭上面都繪畫著一些文字、以及圖像。我們稱這些石堆為瑪尼堆。
  • 大昭寺,藏語為覺康,是佛教信徒朝聖的終點,並不遜於布達拉宮
    昭寺,藏語為「覺康」,是藏傳佛教信徒朝聖的終點,大昭寺之神聖,並不遜於布達拉宮。是當年松贊幹布為紀念尺尊公主入藏而建。人們常說「先有大昭寺,後有拉薩城」。大昭寺前終日青煙徐徐,藏香長燃,也許是一種傳承,就像藏族人對神的虔誠那樣純淨,和內陸的眾多寺廟不同,大昭寺只有信仰,沒有商業,最乾淨的藏傳佛教。這裡是朝拜者的天堂,是藏民們靈魂的寄託,信仰的歸宿。大召寺是中國內蒙古呼和浩特玉泉區南部的一座大藏傳佛教寺院,屬於格魯派(黃教)。大召寺其中「召」為藏語寺廟之意。漢名原為「弘慈寺」,後改為「無量寺」。
  • 五色經幡——「隆達」風馬旗:答案在風中飄揚
    經幡、瑪尼堆、佛塔……以上種種,在外地遊客眼裡,幾乎成了藏地的象徵物。尤其是經幡,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在我的家鄉青海,漢藏混居的某些村落,受漢地建築風格影響,外型上沒有多多藏式特色的藏族同胞,大門頂上的經幡就成了他們的身份標誌。
  • 踏尋大昭寺,探尋沿襲千年的藏族轉經習俗
    我喜歡大昭寺。每次到拉薩,最喜歡去的地方就是大昭寺廣場,喜歡看搖動著小小轉經筒的藏傳佛教信徒慢悠悠地走著,喜歡聽他們喃喃有節奏念誦的經文,仿佛天簌之音。大昭寺前有一棵唯一的大樹,是松贊幹布時期種下的,大樹前的那堵牆叫燃燈牆,裡面曾經的成千上萬盞酥油燈,燃燈牆的兩旁是高高的經幡柱,經幡柱下是桑煙繚繞的煨桑爐,大昭寺兩旁的道兒是轉經道,轉經道很俗氣的擺著很多的貨攤兒,但仍然有絡繹不絕的朝佛的人順時針的轉經。
  • 歷時300年,25億塊石頭堆出了世界上最大的瑪尼堆,原來有這寓意
    不知道你們去青海旅遊的時候,有沒有見過在藏區山腳下,或者是湖邊等一些不起眼的地方,莫名其妙的出現了用密集的石板堆砌,累積起來的石堆?這些用石板圍聚成的石堆,看似普通,卻也是他們的習俗之一,這種儀式感十足的凸起,其中走近就會發現每一個石頭上面都繪畫著一些文字、以及圖像,我們稱這些石堆為瑪尼堆。
  • 瑪尼堆—沉默的信仰
    在西藏及青海雲南等藏民聚居地區的山間、路口、湖邊、江畔,幾乎都可以看到一座座以石塊和石板壘成的祭壇--瑪尼堆。也被稱為「神堆」。 這些石堆,藏語稱「朵幫」,就是壘起來的石頭之意。在納木錯你也可以看到這樣的瑪尼堆,藏族人形容牢固不變之心為「如同石上刻的圖紋」。
  • 在西藏,你要注意這些東西,稍微不注意就可能冒犯了藏民的信仰
    提前了解一些藏地的東西、了解藏地的禁忌,不僅能讓你不再懵夢叉叉而是帶著對藏區的人文情感在西藏遊玩,還可能免去你什麼都不懂而冒犯藏民的信仰惹下麻煩。今天,小潔潔說說旅遊二三事就帶你先了解了解藏區常見的這幾樣東西。一、連接神與人的經幡在西藏,你會發現西藏的山口、江畔河邊、寺廟等掛著彩色的布條,這些布條叫做經幡,也叫風馬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