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京城名片 北京緊急為胡同立「志」

2020-12-17 網易新聞

    新華網北京3月31日電(記者李星  嶽瑞芳)擁有700多年悠久歷史,至今仍令無數人留戀的北京胡同,不管是現存或已消失,只要曾經存在過,就會被永遠「留」下來。

    據北京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副主任王春柱透露,在北京市政府的直接授意下,北京市地方志的編纂人員正在策劃出版一部《北京志·胡同志》,以文字和圖片的形式將北京的胡同「載入史冊」。      

    「除地理位置,道路長、寬等自然狀況外,北京城每條胡同的歷史演變、名稱由來,包括相關的名人軼事都是我們在《胡同志》編寫中擬要收集的內容,」《胡同志》編纂工作的主要負責人徐學鵬說,「我們希望這本書在全面系統地反映北京胡同歷史和現狀的同時,能夠更凸顯北京胡同的文化內涵。」

    每個城市都有眾多的小巷,不同城市對小巷有不同的稱呼。北京的小巷叫「胡同」,它像血管一樣維繫著北京人的生活。胡同是北京文化的靈魂,自元代出現以後,就同北京人的生活密不可分。

    「有名胡同三百六,無名胡同賽牛毛」,這句在北京流傳甚廣的俗話多少反映了京城胡同密布的清醒。據有關史料記載,明朝初年,北京城內有胡同458條;明末達到600多條。據清朝朱一新撰寫的《京師坊巷志稿》記載,清朝時北京的胡同為978條。到1949年,北京城區有6000多條街巷,其中叫「胡同」的有1330條。

    北京胡同有以裡面著名的建築和遺址命名的,如明清時期的順天府學所在地的胡同叫「府學胡同」;有的以胡同的商業特色命名的,如「菸袋胡同」、「果子巷」;有的以胡同裡曾居住過的著名人物或家族命名的,如以南宋丞相文天祥命名的「文丞相胡同」、明朝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命名的「李閣老胡同」;還有的以著名景物、胡同形狀、順位數字命名的。

    北京地方志辦公室副編審、作家劉孝存認為,胡同是許多四合院之間緊密相連的通道,它作為人們日常活動的主要場所,承載著北京大量的珍貴文化和歷史遺存,「可以這麼說,在一條條胡同的背後,潛藏著老北京古老文化的根,」劉孝存表示。

    然而,許多胡同因為年代久、過於狹小、擁擠、衛生狀況較差,已在近年大規模的舊城改造中消失。據北京市建設委員會透露,今年北京將拆除危房25萬平方米,動遷居民2萬戶,這意味著又將有一部分胡同被高樓取代。曾經是京城的標誌之一的胡同,其文化歷史價值將變得越來越珍貴。

    據2003年的《北京年鑑》記載,在2002年北京註銷的66個地名中,有63個是胡同。同時,在北京西城區日前進行的最新調查顯示,該城區在1949年曾有820條胡同,到2003年只剩下600多條,有近200條胡同在50年來的城市發展中消失,許多老北京耳熟能詳的扁擔胡同、庫司胡同等,如今都已成為人們記憶中的名字。

    北京胡同的保護問題日益受到關注並開始引起北京市政府的重視。2002年6月,時任北京市市長兼北京地方志編纂委員會主任的劉淇在一份反映地方志編寫工作的文件上做出批示,指出「北京胡同街道的變化歷史應該有所記錄」,《胡同志》的編寫工作被提上議事日程。   

    「其實記錄也是一種搶救性的保護方式,」徐學鵬說,「對北京的胡同,除了實地保護之外,修編志書也是一種方式。」他透露,始於去年9月份的《胡同志》編寫的前期調查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調查中所搜集的全部數據資料正在進一步甄別考證中,全書預計年內即可出版。   

    多年來從事地方志編寫工作的徐學鵬對《胡同志》寄予更多的期待,「胡同是這座古老城市的文化象徵,希望它能成為北京的城市名片。」(完)

相關焦點

  • 尋找北京最美的街巷——走遍京城之方家胡同
    「胡同把北京這塊大豆腐切成了很多小豆腐塊,北京人就在這些一小塊一小塊的豆腐裡活著」,作家汪曾祺曾在《古都舊夢——胡同》中這樣描述胡同。北京的胡同兒多如牛毛,遍布在城市的各個角落,每條胡同都有它自己的故事。方家胡同位於國子監街(成賢街)南側,與國子監街平行。
  • 匯聚京城著名的小吃攤街——門框胡同
    說起京城的繁華之處,小小的門框胡同不可不去。門框胡同南起大柵欄中部,縱穿廊房三條、廊房二條,北至廊房頭條中部。長約165米,寬約3米。據《光緒順天府志》載:「大柵欄,有小胡同曰門框胡同。」胡同中原有一個石砌的過街樓,下有石門框,胡同因此而得名。這麼一個「一線天」的小胡同,曾經匯聚了京城著名的小吃攤,從南到北,依次有復順齋醬牛肉、年糕王、豌豆黃、油酥火燒劉、餡餅陸、爆肚楊賣年糕、炒餅、湯圓的廚子楊、年糕楊、豆腐腦白、爆肚馮、奶酪魏、康家老豆腐、炒火燒沙、包子楊、同義館涮羊肉、瑞賓樓(原名祥瑞)裕褳火燒、德興齋燒羊肉白湯雜碎和俊王爺燒餅等。
  • 北京最具吸引力的胡同,是北京十大胡同之一,曾是京城的私家園林
    北京是我國的古都之一,在我國悠久的歷史中,在北京城市中也是留下了許多燦爛的旅遊文化,而且在不同地區的旅遊文化中說,任何的一處旅遊景點其實在實際上的價值中都是有不同的差異,所以就來簡要的介紹一個北京被遺忘的胡同旅遊景點,其實它在北京的人氣還是很高的,吸引力也很強的,但在從全國上卻容易被忽略。它就是帽兒胡同。
  • 北京胡同記憶 | 一部七拐八拐的「志書」
    一部磚砌的歷史,一本七拐八拐的「志書」北京胡同記憶古人曾用「有名胡同三百六,無名胡同似牛毛」來概數北京的胡同。要是把這些胡同連在一起,不比萬裡長城短。小椿樹胡同北京胡同的走向多為正東正西,寬度一般不過九米。他們串起來,就像一塊豆腐。在北京城西部有個胡同叫九道彎,原因是一個小小的胡同竟要拐九個彎。
  • 北京南城,最牛的一條胡同!藏著京城的保護神!
    小北一直覺得,老宣武區才是北京最牛13的地方,絢麗多彩的宣南文化是咱老北京的根兒:胡同、會館、茶舍、戲樓、報館...... 據說因為嚴嵩的府邸設在這裡,早年間叫做丞相胡同,曾號稱是北京名人舊居最多的胡同。
  • 北京胡同:你知道胡同這個名稱來源於哪裡?
    金末元初,蒙古人開始興建元大都(即北京城),當時城內居民的住房都是按片分開,中間闢有通道,這種通道在蒙古語中的讀音為"火疃"。又據後來北京人便逐漸讀成了"胡同"。《京師坊巷志稿》中云:胡同即火巷之轉。當然,還有另外一種對胡同的解釋,明朝萬曆年間順天府宛平縣知縣沈榜寫了一部《宛署雜記》,裡面對"胡同"是這樣說的:"宛平人呼經行往來之路曰街、曰道,或合呼曰街道。
  • 康熙、乾隆年間,北京不少胡同都設有柵欄,前門大柵欄因何出名?
    問及北京人,大多也是這樣解釋:前門的大柵欄,原名廊房四條,清代康熙、乾隆年間,為加強治安,在京城的外城各街巷設柵欄,廊房四條的柵欄十分高大,人們即以大柵欄為街的代表。經過眾口相傳,久而久之,大柵欄的俗稱取代了廊房四條的原名。
  • 京城唯一不叫「胡同」的胡同,北京最老寺院的後門,有進無出
    本地胡同串子給你講北京四九城裡那些你不知道的事!胡同,在北京叫胡同,在其他地方呢叫「巷子」,到了南方地區叫「裡弄」。在北京城裡,一般都叫XX胡同或XX街。但是偶爾也有這麼些奇怪的胡同按照南方的命名法來起名兒,就比如說「法源裡」。這胡同盤踞在北京的時間那可是真的長。住附近的老家兒們一般都是知道這是一條特殊的胡同兒。
  • 閱動京城打造成首都一張亮麗的文化新名片
    12月8日,第十屆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閱讀盛典在北京市朝陽區文化館舉辦。當天的閱讀盛典回顧了北京全民閱讀的發展歷程,舉行了北京全民閱讀總結提升大會,為北京閱讀季2020年度北京金牌閱讀推廣人、書香家庭、書香社區、書香企業、書香機關頒發了獎牌。
  • 北京有哪些胡同值得去?北京老胡同推薦
    胡同文化是北京的旅遊特色之一,它不僅見證了北京發展的歷史,也是幾代人生活記憶的承載體。來北京旅遊,一定要來看看這些胡同,才能感受到北京的生活文化。  南鑼鼓巷  南鑼鼓巷如今是北京的特色旅遊景點之一,在這裡有很多的美食小吃,特色小店,而它最根本的特色還是胡同風景。南鑼裡的每條胡同街道都不是特別的寬闊,充滿了古風古色。
  • 老北京胡同——磚塔胡同
    磚塔胡同位於西四南大街,算是北京最古老的胡同之一了。磚塔胡同因胡同東口的磚塔而得名。提起此塔,頗有來歷,正式的名稱是「元萬松老人塔」。其實磚塔胡同和我家還頗有些淵源,據說我姥爺當時從河北來北京教書所居住的地方就在磚塔胡同,我媽後來也居住在這,現在是我大姨再住。
  • 探訪京城宣南老胡同,巧遇北京姑娘介紹,引發對老城保護的思考
    十一假期,一般我喜歡到京城的胡同裡走走,這個時期是北京旅遊的好季節,更是京城胡同最美的時節。此次,來到北京菜市口西片區胡同,簡稱:「菜西片區」,主要以南北走向西磚胡同為主線,北面是廣內大街,南面緊鄰法源寺,周邊連接醋章胡同、七井胡同、門樓巷、培育胡同、法源寺后街、永慶胡同等。這裡過去會館林立,是宣南文化的主要地區。
  • 北京胡同改名舊事
    原標題:55年前《人民日報》的一則讀者來信引出 北京胡同改名舊事  前段時間,筆者到北京市檔案館查閱資料,發現了一則關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北京路名整頓時的資料,它體現了當時人們對胡同歷史和文化的不同認知,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話題。
  • 這條京城宣南老胡同,舊貌換新顏!這才是胡同應有的樣貌
    而我更喜歡十一期間到北京的胡同走訪拍攝,秋天的京城胡同天高雲淡,顯得更加美妙,節日的京城胡同紅旗飄揚,增加了喜慶。此次,主要走訪了京城宣南地區的胡同,也就是宣武門南菜市口西片區的胡同,此次走訪讓我對這一片區的胡同有了新的認知。
  • 北京將在老舊城區打造一批特色胡同綠色陽臺
    北京將在老舊城區打造一批特色胡同綠色陽臺   中新網北京2月6日電(記者 於立霄)今年北京市區內將新增綠地1000公頃,並改造100條胡同街巷、100個老舊小區的綠化景觀,打造一批獨具特色的園林小區、景觀街巷和綠色陽臺。
  • 「南城老李」走遍北京的胡同 「暴走」京城記錄胡同一手資料
    2015年9月21日,第一次看「南城老李」拍攝的長達62米的北京胡同牌照拼圖,會深感震撼,胡同的銘牌密密麻麻鋪陳開來,它們顏色各異、鏽跡斑駁,滿是歲月的痕跡和滄桑的味道。看到它的人,會情不自禁在裡面尋找自己住過或者去過的胡同。然而即便是北京人,也有很多胡同完全沒聽說過,有的甚至已經永遠消失了。
  • 尋古探今:北京的胡同
    過去,北京是由千百萬大大小小的四合院背靠背,面對面,平排並列有序地組成的。為出入方便,每排院落間必要留出通道,這就是胡同。  截止到1949年末,北京城區有名的街巷有6074條,其中胡同1330條,街274條,巷111條,道85條,裡71條,路37條。習慣上,人們把街巷之類統歸於胡同。在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縱橫交錯,織成了薈萃萬幹的京城。
  • 聚焦北京「金名片」
    南鑼鼓巷歷史文化街區完整保存著元大都「裡坊制」胡同肌理,是北京市首批25片歷史文化保護區之一。為實現歷史文化街區的復興,北京2015年全面啟動南鑼鼓巷地區福祥、蓑衣、雨兒、帽兒四條胡同的修繕整治工作,對居民實行騰退自願申請制度。  一方面騰退,一方面修繕,重新對外開放的南鑼鼓巷,有文化內涵的商鋪多了,京味兒更濃了。
  • 嚴振聲住的芝麻胡同原型在哪?北京帶「芝麻」二字的胡同不止一處
    前段時間,以1947年北平沁芳居醬菜鋪為背景,描寫老闆嚴振聲一家幾代人情感生活的電視劇《芝麻胡同》播出後,引來極大關注。且不說裡面純正地道的京腔京韻,單就這部劇的劇名,便十分接地氣。北京有沒有以芝麻命名的胡同呢?其實還真有,而且不止一處。比如汪芝麻胡同、黑芝麻胡同以及芝麻胡同。
  • 京城胡同拍記隊謝幕 8年攝70餘萬張胡同照片(圖)
    當央視評選這個團體為2007年度十大法治人物之一時,組織者如此評價。從2005年至今的8年裡,這個團隊專門致力於拍攝老北京胡同,據其負責人說,他們總共拍攝了70餘萬張北京胡同照片,留下的文字資料每年近千萬字——這就是京城胡同拍記隊。  日前,隨著其在線活動組織平臺「老北京網」的關閉以及資金的匱乏,京城胡同拍記隊也停止了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