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瓜礁,位於南海九章群礁的西南端,礁盤長約4.4公裡,寬約2.6公裡,幹出面積6.06平方公裡,水深較淺,是九章群礁建設條件最好的礁盤之一。
1988年,我國海軍在赤瓜礁打了場著名的勝仗,有力捍衛了我國的南海主權。隨後,海軍官兵克服惡劣的自然環境,堅守在赤瓜礁那方寸礁盤上。
這封信的故事就從這裡開始了。
那時候雖然沒有網際網路,海軍官兵的英勇事跡還是很快傳遍了祖國大地。
「他們住的是看瓜棚一樣的高腳屋,吃的是乾糧……」那個年代很崇拜英雄,浙江寧波大榭中學初二4班的學生們,在班主任介紹了赤瓜礁官兵的戰鬥故事和守礁現狀後,受到了極大的感染和鼓舞。沒有電話,沒有微信,為了向官兵們表達敬意和祝福,他們決定寫信。
1988年5月,4班的師生向駐守在赤瓜礁的官兵寄去了第一封信,信裡的內容很簡單,詢問官兵們的生活情況,同時匯報自己的思想和學習情況。
此時的赤瓜礁官兵們,正忙著加固第一代高腳屋,雖然簡陋、擁擠,但官兵們興奮的心情溢於言表,畢竟可以不用風餐露宿了。高腳屋離海面並不遠,每當漲潮時,執勤戰士常常浸泡在海水之中。
由於遠隔重洋和郵寄的地址並不詳細確切,學生們寄出的信輾轉了很多地方,直到1990年8月才送到赤瓜礁的官兵手中。
此時的守礁官兵們剛剛住上新家,第二代高腳屋,硬體設施有了很大改善,定期會有小艇送來補給,但遇到落潮的話小艇會擱淺在礁盤上,這個時候就需要大夥一起把小艇推出來。
滄海孤礁,守礁官兵伴著海浪聲一遍遍認真地讀著學生們的來信,備受感動和鼓舞。在徵得上級同意後,他們開始給大榭中學的師生回信。信裡寫道:
赤瓜礁雖然遠離祖國大陸,條件艱苦,但這動搖不了我們守衛南海的決心,每當我們戰風浪、鬥酷暑時,想到祖國與我們同在,你們與我們同在,我們感到渾身充滿了力量。
人都需要一種認同感,渴望被關注,學生們的來信確實令赤瓜礁官兵們非常感動。而這封回信,寄到寧波大榭中學時,已是1991年元旦。
寧波和赤瓜礁的信件往來快則2月,慢則要4,5月,但大榭中學的師生和守礁官兵初心不改,跨越時空的阻隔,堅守著這份執著。
通過信件,學生們知道了戰士們在赤瓜礁的日常生活:
天氣炎熱,沒有冷庫,每次送來的綠葉蔬菜只能吃幾天,接著就是土豆這類方便存放的蔬菜,土豆吃完就只能吃罐頭了,幾乎所有品種的軍用罐頭鬥吃遍了。赤瓜礁的夥食標配就是米飯加罐頭,或者麵條。南海的魚特別多,戰士們一有空就在礁盤附近釣魚,抓螃蟹來改善夥食,但時間一長也吃膩了。
高腳屋又升級了,第三代高腳屋是鋼筋混凝土結構,這時候再叫高腳屋已經不準確了,應該叫礁堡,是要塞式的建築。
每天除了站崗放哨,政治學習以外,寫信成了戰士們最大的愛好,通過這種方式,和遠方的學生們保持著聯繫。慢慢的,這成了一種傳統,一批批學生從大榭中學畢業,一批批守礁官兵離開南沙,但這種書信的方式一直延續了下來,即使進入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至今,這些信件還珍藏在大榭中學的檔案室裡。
由於隨後的部隊改革調整,他們的通信一度中斷,在這期間,赤瓜礁建設的步伐一直沒有停下來。
2011年3月,中國移動海南分公司在赤瓜礁開通移動通信業務。
2013年冬天,我國開始在赤瓜礁進行填海作業,多艘艦艇在施工地附近警戒。
2014年6月,已填出0.102平方公裡的人工島,填海工程完成後,開始島上的設施建設。
2015年5月15日,赤瓜礁的地面建築設施基本完工。
2018年11月,東經120度,北緯29度的大榭中學又一次寄出了一封厚厚的信件,收件地址是東經114度,北緯9度的南海赤瓜礁。收件人是赤瓜礁的守礁官兵,寄件人是大榭中學的新生。
信件由於收件地址模糊多次折返,最終在2019年4月,這封信由南海艦隊轉交給了赤瓜礁官兵。
親愛的赤瓜礁海軍叔叔,我是大榭中學的學生,從老師的思政課講述中,同學們知道了赤瓜礁,知道了你們的事跡,你們克服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守衛著祖國的南大門,感謝你們的無私付出,我要向你們學習,將來成為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收到學生們的來信後,赤瓜礁官兵們非常激動,連夜寫了回信,還特地採集了赤瓜礁的海螺和海沙,一併寄給師生們作為禮物。
時隔31年後,寧波大榭中學和南海赤瓜礁的連線又恢復了,這次,學生們還收到了一份特別的回禮。
歲月靜好,是因為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
赤瓜礁,不僅是南海的守衛者,還是一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