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35億元收購新加坡學校,楓葉教育海外擴張為何這麼猛?

2020-12-21 界面新聞

記者 | 江敏

編輯 | 楊悅

主營民辦國際化學校的楓葉教育(01317.HK)正在加大海外擴張的步伐。

該集團近日發布公告稱,擬在新加坡收購加拿大國籍學校(Canadian International School,下稱CIS),收購總代價為6.8億新幣(約合人民幣約34.6億元),接近該公司一半的市值。

不止是在海外發展加速,該集團整體業務擴張的野心也不小。就在宣布擬收購CIS之後,楓葉教育又發布一份「六五規劃」。規劃稱,將在2020年9月至2025年8月期間發力「大區發展戰略」及「標準實施戰略」兩大戰略,最終目標是讓該集團成為全球K-12教育領域最大的國際學校辦學團體之一。

兩則公告發布後,楓葉教育當周的股價從2.2港元漲至2.48港元。

對這一大手筆收購,質疑者認為其價格太高,且上一年度未分紅也引起部分投資者的顧慮。在國際教育因疫情受阻的背景下,楓葉教育的海外擴張愈發引人關注。

優質標的

楓葉教育此次的收購標的是新加坡國際學校市場的頭部玩家。公告稱,按入讀學生數計算,CIS為新加坡最大的營利性高端國際學校之一,在當地市場佔有約20%的份額。

CIS成立於1990年,最初以大學預科學校起步,現如今已開設從幼兒園到12年級的全課程。它的兩個校區位於新加坡中區東部的Tanjong Katong和新興商業區Jurong Lake。前者是外籍家庭聚集地。

從學生構成來看,CIS也要面向外籍子女,提供以國際化IB及PYP為主的課程。現有學生人數超過3000人,來自世界80多個國家。

其學費側面反映了CIS的高端定位和議價權。CIS學年收費最高至40900新元,在新加坡知名的32所國際學校中,學費排名第七。

此外,新加坡也是國際學校迅猛發展的高地。根據ISC Research的數據,該國僅佔東南亞總人口的0.9%,擁有的國際學校總數卻佔整個東南亞市場的9.5%。該國有約半數常駐人口來自海外,直接催化國際學校的繁榮發展。

價格划算嗎?

僅從CIS和新加坡市場來看,楓葉的此次收購併不盲目,也符合其未來發展規劃。

其「大區發展戰略」包括設立兩個海外大區,以招收至少1萬名學生作為目標。若此次收購結束,CIS將為楓葉增加超過4100位學生,使得楓葉整體可容納學生總人數將增至71300人,將大幅提升楓葉教育「六五規劃」的完成度。

但對於34.6億元的收購價格是否過高,外界的顧慮也有其合理之處。

同樣主營國際學校、定位高端市場的諾德安達集團,2008年時第一次被霸菱亞洲收購,價格約為3.6億美元,註冊學生人數約為4000人。據《亞洲金融》報導,其收購市值(EV)是息稅前利潤(EBITDA)的4.7倍,分析人士認為在合理範圍內。

國際上慣用EV/EBITDA的倍數來衡量收購是否值當。如果將出資金額粗略視作收購市值,在此次楓葉收購CIS交易中,這一倍數達到約13。

不過,諾德安達的首次私有化發生在十年前,這十年裡,國際學校發展勢頭良好,教育集團估值上升也在情理之中。該集團在2017年第二次私有化時,收購價值高至43億美元,EV/EBITDA倍數比也超過20。鑑於其學生數量已漲至3.7萬人,學校數量43所,且分布全球,楓葉教育此次收購與其並無可比性。

國內另一家於美股上市的博實樂教育集團(NYSE:BEDU),也曾在2019年收購海外私校。當年7月,博實樂收購英國教育集團CATS Colleges Holdings Limited(又稱劍橋文理學院,下稱CATS)的全部股權,總對價為1.50億英鎊(約合1.92億美元)。

CATS旗下有7個校區,分別位於英國、美國、加拿大以及中國。其學生規模比CIS稍小,數量2000人以上,但其披露的集團淨收入約為8900萬英鎊(約合為1.13億美元),高於CIS2019年的收益1.18億新元(約0.85億美元)。

衝擊與平衡

收購只是一個開始,性價比如何還需綜合後續業務融合程度來判斷。但這筆交易卻反映了楓葉教育平衡業務重心、大步向外的發展趨勢。

1995年,楓葉教育獲得大連教育委員會批准辦學,主營國際化學校,成立之時就以輕資產擴張模式,於全國設立學校網絡,其學校主要位於二三線城市,並在2014年11月於香港上市。

根據沙利文報告,按入學人數計算,楓葉教育是當年中國規模最大的國際學校辦學團體及最大的國際高中辦學團隊,分別佔有7.6%及9.0%的市場份額。

上市後的楓葉教育開始不斷併購,營收也接連上漲。至2017年,其營收突破10億人民幣,漲幅也達到歷年最高的30.5%。

楓葉教育歷年營收與營收增幅   製圖:江敏

2018年時,楓葉教育年度新增學校創新高達到22所,僅在海口地區就增加了1所初中、3所小學和1所幼兒園。但它的營收增幅卻出現放緩跡象。

這一年出臺的兩項政策卻給民辦教育集團帶來極大不確定性。

年中《民促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送審稿)》出臺,根據送審稿內容,集團化辦學者不得通過兼併收購、加盟連鎖、協議控制等方式控制非營利性民辦學校。且民辦學校的舉辦者不得設立實施義務教育的營利性民辦學校。

當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發布。該意見禁止民辦幼兒園上市,或上市公司對任何營利性幼兒園進行投資或收購。

楓葉教育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8月31日,其幼兒園、小學和初中學校學費收入分別佔總營收的3.8%、23.2%,以及14.2%。政策規範的三部分業務佔總營收的近四成。

製圖:江敏

這也直接影響了投資者信心。2018年8月13日其開盤價直接從上一個交易日的6.19港元跌至4.96港元。股價經過三個月緩慢回升,又在11月16日跌向更深處,開盤價3.4港元。12月,有投資機構因政策風險將其評級由「持有」降為「中性」。

海外步伐加速

對於政策影響,楓葉教育認為,《送審稿》雖加強了對民辦學校的監管,但明確了其收費自主權、經備案後跨區域招生等內容。天風證券研報認為,「四川和溫州等地發布的民促法地方細則也透露出對於民辦學校(K12+高等)的友好態度。」

但經此之後,曾高增長的楓葉教育擴張節奏減緩。從2019年開始,楓葉教育的新增學校數量開始放緩至14所。截至2020年2月29日的半年內,新增學校為5所。

在國內外延式擴張放緩的同時,其海外步伐卻在加速。

製圖:江敏

楓葉教育的海外擴張從2016年就已開始。當年9月,該集團完成新加坡Lucrum Development的收購,代價為6730萬新元(約3.3億元人民幣)。收購標的旗下擁有一所學校物業,楓葉教育打算待承租人搬離後,開辦第一所在新加坡市場的國際學校。

這一收購正恰逢國內國際化學校競爭加劇的時點。

據第三方機構新學說發布的數據,2016年國內民辦國際學校數量增幅創新高,達到22.54%。不僅金融機構和上市公司成為主力資方,房企加速布局,諾德安達、惠靈頓、貝塞思等國際教育集團和海外學校品牌也入場分羹。

併購海外學校絕非面子工程,它的確能給國內教育集團提供海外師資、教學方法上的補充,但更重要的是業務層面。海外學校收入能對衝國內政策帶來的風險,平衡集團整體收入的穩定性。

此次收購CIS,楓葉教育表示,這將豐富來自中國以外地區的收入來源。「根據擬議的收購,海外學校將為楓葉教育貢獻總收入的約30%。」此外,儘管楓葉教育主營國際教育,但其口碑與學費定位偏中端市場,如果能通過外延式收購拉升其在高端市場影響力,將增強其盈利能力。

現實與目標之間仍有些距離。從2016年計劃自建學校,到今年宣布擬收購當地已有品牌,楓葉教育也在不斷嘗試。

這期間,它還於2020年初擬通過私有化港股上市公司皇岦(08105.HK)以涉足馬來西亞市場,出資4.32億港元。皇岦是馬來西亞國際教育集團,提供從幼兒園至A-Level課程等服務。

但這筆買賣並不被外界看好,其盈利能力受到質疑。2017至2019財年,皇岦淨利潤從1102.2萬令吉下滑至225.2萬令吉,跌幅78.57%。

從資本市場來看,無論是收購海外學校,還是六五規劃,楓葉教育都需要「新刺激」。其中期業績受疫情影響,期內溢利2.64億元,下降6.1%。國際局勢不明朗,國際化學校招生是否會受影響也需到今年秋招才能予以判斷。

這家已有百所學校的教育集團仍在緊盯著前方。「到第六個五年計劃末,於中國設立10個教學區,以及在北美及亞太地區設立兩個教育學區,預計整體目標入讀人數為11萬人。」看來,其外延式發展還有一段長路要走。

相關焦點

  • 國金證券:擬收購新加坡國際學校,楓葉教育(01317)有望持續健康擴張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獲悉,6月22日,楓葉教育(01317)發布公告擬在新加坡收購加拿大國籍學校(CIS)。對此,國金證券發表報告,預計未來楓葉教育有望持續健康擴張,以輕資產模式擴張為主,在初中小學擴張周期之後,也有望迎來高中階段的擴張周期,本次收購符合集團六五規劃,有望加強公司競爭力,鞏固行業地位,考慮到併購尚未完成,暫不調整盈利預測,預計公司FY20-22歸母淨利潤分別為7.35/8.49/9.56億元,對應PE估值約8.6x/7.5x/6.6x,維持「買入」評級
  • 楓葉教育:擬斥34億元收購新加坡最大的營利性國際學校
    來源:藍鯨財經藍鯨教育6月22日訊 楓葉教育於今日發布公告稱,楓葉教育擬以34億元收購新加坡最大的營利性國際學校Canadian International School,本次收購分兩次完成,前期將收購90%股份,第二次完成後,目標公司將成為公司的間接全資附屬公司
  • 楓葉教育:疫情下首次錄得負增長 逆勢擴張致資產負債率達78.5%
    來源:新浪財經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楓葉教育在2020年出現業績下滑。總體而言,2020年對于楓葉教育來說既是「艱難」的一年,也是「逆勢擴張」的一年。包括3月份併購位於馬來西亞的皇岦國際學校和8月份併購位於新加坡的加拿大國際教育學校在內,楓葉教育本財年新增14所學校。大幅擴張顯著改變了楓葉教育的資產負債結構。與上年同期相比,短期借款金額由1.23億元增至23.03億元,長期借款由2.08億元增至13.28億元,商譽帳面價值由2.53億元增長至24.49億元,資產負債比率由7.8%上升至78.5%。
  • 豪擲30億元後營收淨利雙降,楓葉教育還能承壓多久?
    收購CIS一案使楓葉教育手中持有的現金明顯降低,其於財報中明確指出「銀行結餘及現金減少主要由於用於收購CIS的若干資金為短期融資」。同時,截至本財年末的銀行借款高達36.31億元,經營壓力巨大。回頭看楓葉教育的學員數量增長——本學年楓葉教育入讀學生總數增加4363人,主要來自於3月併購的皇岦國際學校以及8月併購的加拿大國際學校CIS。兩樁併購案,在楓葉教育本財年年報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1月29日,楓葉宣布收購皇岦所有普通股股份的要約。價格為每股面值0.54港元,總代價約3.91億元。7月22日,楓葉完成強制收購,皇岦成為其全資附屬公司。
  • 豪擲30億元後出現營收、淨利雙降,楓葉教育還能承壓多久?
    2020財年楓葉教育全球校園網絡增加至109所,較上一年增加14所。其中96所分布於中國的22個城市,另外13所分別位於加拿大、新加坡、馬來西亞及澳洲。另外,截至9月30日,楓葉在中國新設6所學校,其中4所以輕資產模式建立,校園總數增加至114所。
  • 楓葉教育半年新增15所學校 快速擴張之下如何應對政策風險
    報告顯示,2018財年收益同比增長23.8%達13.41億元;年內溢利同比增長30.1%達5.38億元,擬派發2018年度末期股息每股5.1港仙,加上中期股息每股4港仙,2018財年合計派發股息每股9.1港仙。楓葉教育運營著從幼兒園到高中階段的學校,有超過20年的國際學校運營經驗,營收主要來自學生的學費。2018財年學生人均學費達3.72萬元,比2017財年降低了3.7%。
  • 楓葉教育將收購新加坡一國際學校,預增8%總入讀學生
    新京報訊(記者 高楊)6月23日記者獲悉,港股上市公司楓葉教育將收購新加坡一所國際學校Canadian International School(簡稱「CIS」),收購分兩次完成,首次收購中楓葉教育將獲得CIS90%的股權,同時CIS的財務業績將綜合入帳,第二次收購完成後,CIS將成為楓葉教育的間接全資附屬公司
  • 楓葉教育1.3億元收購湖北襄陽7所幼兒園,欲為小學提供生源
    多知網8月30日消息,近日,港股上市民辦教育集團楓葉教育發布公告,宣布以1.3億元收購襄陽君鵬教育諮詢100%股權。襄陽君鵬教育在湖北襄陽市擁有七所幼兒園,在校學生1380名,三所自有校園面積約5120平方米。  根據公告,收購完成之後,楓葉教育將承擔襄陽市這七所幼兒園的運營。
  • 楓葉教育:未來前景:催化劑欠奉
    銀河國際12月3日發布對楓葉教育的研報,摘要如下:全年業績低於預期,因疫情帶來重大衝擊楓葉的20財年(截至8月底止)收入為15.3億人民幣,同比下降2.7%,低於我們的預期,主要是疫情對學生人數的增長產生了嚴重影響
  • 楓葉教育2019/2020學年實現收益15.29億元,同比下降2.7%
    來源:藍鯨財經藍鯨教育12月1日訊,昨日晚間,楓葉教育(01317.HK)發布截至2020年8月31日年度業績公告。報告期內,楓葉教育實現收益15.29億元,同比下降2.7%;其中,學費及住宿費部分為13.77億元,同比增長4.4%;來自幼兒園及其他來源的收益為1.52億元,同比下降39.7%,希望教育指出,該部分收益下降主要是受疫情影響所致。毛利方面,報告期內實現7.13億元,同比下降2.9%;年內溢利5.09億元,同比下降22.2%。
  • 教育行業:楓葉教育擬收購伊思頓55%股權,校區網絡落地深圳
    行業動態12月14日,楓葉教育發布公告,擬以人民幣8904.50萬元收購伊思頓國際教育投資(深圳)有限公司55%股權。主要觀點收購伊思頓55%股權,校區網絡落地深圳 楓葉教育擬以人民幣8904.50萬元收購伊思頓55%股權,如果收購事項完成時伊思頓書院的實際入讀學生人數低於110名,交易金額則應就每少一名學生扣除人民幣16萬元。伊思頓國際書院是一所K12寄宿制國際學校,可容納1500名學生,配備現代化先進設施,於2016年9月正式開學。
  • 楓葉教育2017財年:營收10.83億元,新增14所學校
    圖片來源:Pexels芥末堆11月27日訊,今日,在港上市的楓葉教育(HK:01317)發布截至2017年8月31日的年度業績公告。2017財年,楓葉教育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10.83億元,同比增長30.5%;淨利潤人民幣4.14億元,同比增長34.5%。
  • ...百餘名學生拒絕入學|楓葉教育|楓葉國際學校|鹽城市教育局|錄取...
    家長們質疑鹽城楓葉高中首次招收普通高中生,為何會出現在第一批次招生的學校名單之中,以及楓葉高中對外宣傳的錄取分數是630分,最後卻最多降低了一百多分是否合規。對此,記者聯繫鹽城市教育局,該局中教處人員回復記者稱,招生批次設定說明,第一批次中招錄取的學校是四星熱點高中和相當四星熱點高中,後者主要包括楓葉高中等四所民辦高中,都是熱點或者合作辦學的學校,屬於引進的優質教育資源。
  • 楓葉教育:K12國際學校的龍頭,實現百校規劃布局
    楓葉教育:K12國際學校的龍頭品牌,輕資產模式實現異地擴張:楓葉教育提供K–12優質雙語教育,高中畢業生可同時獲授得到完全認可的BC省文憑及中國文憑主要面向日漸富裕的中產階層家庭且旨在追求海外高等教育的中國學生,目前楓葉教育擁有95所學校。
  • 【財報季】楓葉教育2017財年:營收10.83億元,新增14所學校
    【財報季】楓葉教育2017財年:營收10.83億元,新增14所學校 作者:盧楠 發布時間:
  • 楓葉VS睿見:疫情下,民辦K12學校巨頭如何解困?
    配售所得款項淨額用於建設及發展集團於中國的學校,及作一般企業用途。8月下旬,楓葉教育公告稱,收購CIS Pte. Ltd唯一股東Star Readers Pte. Ltd.的全部已發行股本一事,買賣協議的所有先決條件已達成。楓葉教育成功收購目標公司90%的已發行股本,對價約6.34億新加坡元(合人民幣31.69億元)。
  • 楓葉教育(01317.HK)未來前景:催化劑欠奉,給予「持有」評級,目標價...
    我們認為入學人數增長溫和,並預計K-12國際學校市場的競爭將會加劇。■由於海外地區的疫情仍未受控,而疫苗的成效或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顯現,因此我們對楓葉海外學校的增長持保守態度。■由於學生人數增長放緩,我們下調股份評級至「持有」,新的貼現現金流目標價為2.3港元。
  • 楓葉教育2018財年營收增長23.8%至13.41億元,主要來自學費
    楓葉教育的學校網絡芥末堆訊,12月17日,楓葉教育集團發布2018年年報。截至2018年8月31日,楓葉教育實現營收13.41億元,較2017年同期增長23.8%;淨利潤達到5.3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0.1%。
  • 楓葉教育(1317.HK):收入+17%,調後淨利+17%,引入楓葉世界學校課程...
    楓葉教育營收 15.70 億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 17.1%。具體來看:FY19 全年學費收入 13.19 億元(佔比 84.0%),同比增長 18.9%; 冬夏令營收入 0.54 億元(佔比 3.4%),同比增長 6.8%;課本收入 0.46 億元 (佔比 2.9%),同比增長 4.3%;其他收入 1.52 億元(佔比 9.7%),同比增 長 10.1%。FY19 楓葉教育的收入增長主要源於整體招生人數的增加。
  • 楓葉教育2019財年純利6.54億元,同比增長21.5%
    藍鯨教育11月27日訊,楓葉教育(0137.HK)今日午間公布2019財年業績。其完成營收15.7億元,同比增長17.1%;毛利7.35億元,同比增長17.7%;純利6.54億元,同比增長21.5%;經調整純利6.9億元,同比增長16.5%。註:財年時間為每年9月1日-次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