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熟悉卻又不太了解的三坊七巷

2020-09-03 花果山小秘密

在以前,朋友們問我福州攻略的時候,我總是這樣建議:上午就用徒步的方式走一走福道,看看驚動了聯合國的巨型藝術裝置,還能將榕城的山水景觀盡收眼底,下午就去三坊七巷看看明清建築,熟悉那些在中國近代史上如雷貫耳的名字,還能吃到永和魚丸、木金肉丸、同利肉燕等鼎鼎有名的福州小吃。晚上就去夜遊閩江,一天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

但現在,我會建議朋友用一天的時間,好好逛逛三坊七巷。因為應該很難再有一個地方,隨便一腳踏下去,你的腳印就和某一位風雲人物的足跡重合。

這裡,「開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則徐走過,中國近代海軍的創始人沈葆楨走過,翻譯《天演論》的啟蒙思想家嚴復走過,黃花崗72烈士之一的林覺民走過,中國報界先驅林白水走過……


翻動歷史,會驚奇地發現,一大串在中國近現代舞臺上風起雲湧的人物,他們的生活背景都或多或少映現在三坊七巷。稍一數,竟達一百多人之眾。

時代發展的列車滾滾向前,大家都在拼命向前奔跑,許多事物就會不自覺地被我們拋在身後。傳統中國裡的人情與手藝,以及由此產生的緩慢而詩意的生活方式,如同漸漸漫漶模糊的風景,越來越遠。

好在,一方水土養育了一方人,在這方水土下也養育了一方手藝。那個時代留給我們的蛛絲馬跡裡,繪畫、圖騰、器物的製作等等,都有著生命初始時期的簡與拙,卻又蘊含著無盡的活力與無窮的想像。

這些手藝和守藝人,就像地裡長出來的榕樹,山間生出的雲朵,屋頂冒出的炊煙,是一種自然而然的依存關係。

他們是一個個人物,他們有著自己的喜怒哀樂。做油紙傘,畫糖畫,畫扇的……他們是一個個為生計奔波的小人物,一個個面容模糊的普通人。

那時候沒有「非遺」,他們只是自己生活的締造者。他們行走在坊巷間,風雨兼程,且歌且行,為自己也為別人,在身後留下一行淺淺的足跡。


希望你藉由藏在三坊七巷的手藝中,可以探索到福州這座城市更新的一面,進而發現生活中更多的美好。


三坊七巷的一天,從哪裡開始呢?

或許,是早早甦醒的南后街。就像剎那間回到了19世紀的老福州,兩人合抱的行道樹下是木板釘起來的老舊房子和店面。

或許,是在三坊七巷最秀美的花廳園林裡,了解福州油紙傘文化,體會一把青石雨巷中油紙傘的古典之美。

或許,是飽覽閩劇文化的水榭戲臺,讓我們窺見古代歷史的真相與文化藝術的概貌。

或許,是林則徐紀念館的一個愜意午後,用心傾聽這位「老者」訴說他的故事。


南后街:描繪糖畫記憶

遊走在南后街,你會偶遇一位糖畫藝人——林振傑師傅。一個爐子、一塊石板、一袋糖塊兒、一把鐵勺子、兩把小鏟子,就是這些看似簡單的陳設,飽含著他三十多年的執著與熱愛。

他說,「這是祖傳手藝,我是第3代傳人。經常有外國遊客過來找我作畫,我會儘量做得更好,讓他們充分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讓福州的民間藝術發揚光大。」說著,林師傅笑了起來。

多少年後再看,也依然會讓人會心一笑,忍不住童心泛濫。


南后街:搖曳扇畫流年

在三坊七巷人流往來密集的南后街上,民間手工藝人們是一群特別的存在,幾尺攤位之間,是他們施展才華的舞臺。

「這些畫能夠讓人靜下心來,一提起筆,心自然就靜下來了,那麼看我這幅畫的人,他也會相應地感到心很靜。」在人流往來密集的南后街上,年逾四旬的扇畫藝人羅知秋拿著各式畫筆在圓形的扇面認真地點綴著。

羅知秋是江蘇揚州人,出生於江南水鄉的他,從小對書畫頗有好感。羅知秋善寫意、花鳥、山水和人物,在福州生活了二十餘年,福州的山山水水都成為了他筆下創作的素材。其中不乏福州特色的茉莉花、福州的三山兩塔、三坊七巷等著名景點。

他說,因為這個東西做的人越來越少了,我們也熱愛這個行業,也希望我們這個行業得到傳承下去,它畢竟是中國的傳統工藝,也希望它慢慢地這樣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


小黃樓:看盡繁華回歸平靜

小黃樓位於黃巷36號。它的大門很不起眼,看上去普普通通的,買門票後跨門而進,裡面十分安靜,但推門而進,有推開一個世界、進入另一段時光之感。

這座宅院是三坊七巷所有宅院中居住名人最多的宅院,還有兩個三坊七巷最秀美的花廳園林。

在這間教室裡,我們偶遇福州油紙傘非遺傳承人嚴磊老師,體會了一把青石雨巷中油紙傘下的古典之美。

說起油紙傘,不少福州人的印象都是從2010年開始南后街上出現的一個不大的攤點開始的。

長長的青石板路邊,地上擺著、牆上掛著的都是古色古香的油紙傘,為數不多但錯落有致、分外搶眼。

攤主就是時年24歲剛剛大學畢業的福州小夥兒嚴磊。轉眼9年多過去,嚴老師如今已成為福州油紙傘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他跟我們細說油紙傘文化,製作的方法是遵循最古老的工藝,棉線得一圈一圈地上,桐油得一遍一遍地刷,一批200個油紙傘要花上20多天,天氣不好還得更長一些。「這活急不得,就得慢慢來。」

油紙傘史料記載是王審知入閩時帶過來的,有著上千年的歷史,「我想讓福州人遺忘的油紙傘重新回歸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來,不僅是一件伴手禮,試想一下,到了每年三四月,雨季來了,路人打著油紙傘,那是何等風景!」

很高興自己能以這樣體驗的方式來記住這項非遺文化,用幾個小時候的時間,搭乘了一段守藝人一點一滴削出來、磨出來、塗上去,是耗費時間去慢慢等待它們成型的一段時光旅程。


水榭戲臺:飽覽閩劇文化

水榭戲臺是福州三坊七巷珍藏著的一顆明珠。

過去,三坊七巷的精英階層、文儒顯達每逢宴席、節慶,高門大院裡總會建一個戲臺為了友朋聚會聽曲。在三坊七巷的衣錦坊裡,就藏著福州目前保存最完好、也是僅存的水榭戲臺。

歲月塵封,戲臺靜立水中,但歲月的風霜依然掠不走它的神韻。飛簷臨空、翹角鉤月,霸氣依然。

水榭戲臺所在宅院系鄭氏宅院,每年辦春酒或婚嫁等喜事時,主人都盛情地請來了眾多的親朋好友到宅內聚會,他們坐在廳裡一邊宴客、品茶,一邊聽曲看戲,而女眷們則坐在酒樓和閣樓上看戲。

置身於此,200年間的故事就在這片片金光裡閃爍。明、清時期福州官家生活、民間戲劇和節慶活動仿佛觸手可及。

△圖|青年閩劇演員林特


前段時間跟閩劇演員林特老師一同去寧波推介會,好好了解了一番閩劇。

「現在小朋友都不看戲了,外地人來到福州,想看閩劇都找不到地方看,有的人甚至不太知道,福州存在著這麼一門戲曲。」提起閩劇,總能聽到這樣的聲音。

閩劇是現存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戲曲劇種,它不僅流響於坊巷之中,又喧鬧於碼頭之上,在戲裡戲外都透著福州人的百年故事。

看著臺上的林老師,又感嘆,幸好有這麼一群人為閩劇而生,為閩劇的傳承孜孜不倦的守藝人。


林則徐紀念館:小印石志懷高遠

林則徐是中國近代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偉大的中華民族英雄、世界禁毒先驅、「近代開眼看世界第一人」。他「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和「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的高尚情操,時刻激勵著我們。

他不僅是個卓識遠見的政治風雲人物,也是一位書法家。作為三坊七巷走出去的名人,更是地道的福州人,其實除了書法,林則徐對家鄉的壽山石文化也是很有研究。

這代福州人都聽說過「福州三寶」,牛角梳、脫胎漆器這兩件不會錯,但第三件通常會被說成壽山石。(其實是油紙傘)壽山石對福州文化來說,是一個複雜的技藝載體,更是融入了福州文化的歷史。

伴隨著歷史的步伐,壽山石默默地存在於天地之間,在三坊七巷找到壽山石蹤影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大至殿堂樓閣,小至案幾陳設,都有壽山石深沉的痕跡。

在林則徐紀念館陳列的大量珍貴文物中,有一件林則徐後裔捐贈的箱子分外引人注目。這個伴隨林則徐的小小木質印章箱,是他生前的珍愛之物,儲存著他自用印章和壽山印石,也見證了他對福州壽山石以及篆刻藝術的鐘情和喜好。

印象最深的是林則徐的一枚石章篆刻「寵辱皆忘」,這枚印章也陪他度過逆境。這兩天臨摹了他的印章來提醒自己:進退有度,才不至進退維谷;寵辱皆忘,方可以寵辱不驚。

三坊七巷裡有很多壽山石店,還會給你現場篆刻。在聽這些叮叮噹噹的聲音裡,仿佛也讓我們敲出了和壽山石守藝人之間的無縫對接。


寫在最後

林立高樓與悠久古建,是過去與現代的交融,你盡可遊走於它的每一個角落,去傾聽和感受每一段,關於三坊七巷的眷戀。

三坊七巷在作為景區的同時,也是當地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穿梭在抹著灰泥的高牆之間,踏著被歲月打磨光亮的青石板路,牆上是青瓦鋪成的飛簷,抬頭只看見細長的天空,歷史似乎就在眼前展現。

而藏在其中的守藝人,他們以時間為緯,以雙手為經,經緯交織,日月輪替,他們不僅守護著各自的手藝,也在用自己的雙手,讓鄉愁在人間煙火中繼續繚繞。

相關焦點

  • 三坊七巷,有哪三坊哪七巷?我來告訴你
    去年到福州出差,在在個雨後的下午,我走進了有名的"三坊七巷「。三坊七巷坐落在福州市鼓樓區,是建國後福州僅存的古城的一部分。也是福州歷史的起源和文化之根。從南后街與馬路的交叉口右轉,就走進了三坊七巷。那麼,三坊七巷,有哪三坊?哪七巷?我來告訴你。三坊:衣錦坊、文儒坊和光祿坊。
  • 三坊七巷位列全省景區第一!身為福州人,你真的了解三坊七巷嗎?
    身為福州人,你真的好好了解三坊七巷嗎?真的用心逛過三坊七巷嗎?先跟著烏山君,把手機橫過來,一分鐘逛一遍三坊七巷!其基本格局自晉代發軔,於唐五代形成,至明清鼎盛,是「中國城市裡坊制度的活化石」、「明清古建築博物館」。三坊七巷博大精深、沉潛衝和的特質,構成了閩都文化的底蘊與核心,展示著福州城市的個性和魅力,是福州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的最重要標誌和福州城市的文脈所在。
  • 你好,三坊七巷
    在每個城市基本都有一個地方,把年代久遠的東西翻新,用作商業美食街,像北京南鑼鼓巷,武漢的戶部巷,成都錦裡,包括這次的福州三坊七巷。 福州三坊七巷起於晉,成於唐五代,至明清鼎盛,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是中國都市僅存的一塊裡坊制度活化石。它由三個坊、七條巷和一條中軸街肆組成,分別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和南后街,自古就被稱為「三坊七巷」。
  • 夜遊三坊七巷附近
    上周幾個朋友一起到三坊七巷走了走,先是去了林大人紀念館,然後走了三坊七巷。晚上的燈光還是很美的,人比以前少了很多,原來密密麻麻都是人。然後來到了林徽茵故居走了走,裡面都是福州特色茉莉花茶製作工藝流程和工具,有沒有你熟悉的工具
  • 三坊七巷
    三坊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是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黃巷、塔巷、宮巷和吉庇巷。三坊七巷始建於西晉末年。在王審知建羅城之前,唐代福州人還使用著晉代建造的子城,南門護城河外的南門大街(今八一七北路俗稱南街)是一片繁華的商住文化區。當時閩江的沙洲沉積到那裡,那裡便出現了一片陸路與河道並存的"開發區"。"
  • 三坊七巷——往日的熱鬧又回來了,太好了
    晴天的福州,晴天的三坊七巷是什麼樣子了,這個周末,好不容易,終於這六月的天笑開了顏,美妙的周末,帶你感受這美麗的三坊七巷。藍藍的天空,於這美麗的三坊七巷交相輝映道路上往來的行人多了,三坊七巷開始充滿了往日的生機
  • 福州三坊七巷
    福州三坊七巷福州三坊七巷,國家5A級景區。在福州呆的時間長了,才知道三坊七巷不一般,這些低矮的瓦房主要是明清建築,保存完好,有「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的美稱。這裡人才輩出,是很多名人故居,如沈保楨、嚴復、林覺民、冰心、林長民等。我慢慢地,開始對這些低矮的敬畏起來,時不時,就到這裡走走看看。
  • 手持咖啡地圖 喝遍三坊七巷
    N海都網記者 高欣 海都網訊 由海都網攜手融匯集團推出的「融匯溫泉城·2014年三坊七巷咖啡文化節」自推出後,受到了榕城市民的強烈關注。在本次咖啡文化節暨世界咖啡師中國區選拔賽(福州站)中,喜歡安靜的你如果想找家咖啡館好好喝一杯,一定要私藏一份三坊七巷咖啡地圖。
  • 三坊七巷,剪不斷的文藝舊夢
    把文藝的種子散入傳統的土壤,福州-三坊七巷。沒來以前我一直覺得,這裡與其它歷史文化街區沒有什麼差異,無非是一些被商業侵佔並被改造的面目全非的人造老街罷了。但越了解越覺得,這裡的味道與眾不同。當哈根達斯碰撞三坊七巷,毫無例外,西式的小資和中式的古色古香融為一體。一張紙引發的奇思妙想,徹底顛覆你的想像。來自海峽對岸的紙箱王,作為寶島臺灣文化創意的先驅,這裡完美地體現了創意。紙做的家具,紙做的房子,紙做衣帽配飾,甚至還有紙做的火鍋。這是文藝,是創意,更是真實的生活。
  • 福州唯一住在三坊七巷上的酒店
    來福州,我一定會推薦這個酒店,你問我為什麼?來,聽小姐姐說!我推薦的這家酒店,位於福州最傳統的市中心:東街口,不過實際上沒有東街口這個地名,她是東街、楊橋路、八一七路中間十字路口這一帶的統稱。東街口百貨大樓的樓上。樓下就是地鐵口(東街口站)。酒店大堂在整個大樓的西面,也就是東百停車場這裡,這個有點硬傷,因為需要問,不然不熟悉會找不到。她叫做福州東百坊巷大酒店。
  • 三坊七巷你真的會玩嗎?最全三坊七巷美食攻略出爐!
    三坊七巷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位於福州中心城區(老城區)的三坊七巷擁有38公頃的完整保護範圍。三坊七巷為國內現存規模較大、保護較為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古建築遺存之一,有「中國城市裡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的美稱。
  • 福州三坊七巷,不多來幾次,還真的難於了解你
    我以前沒去過福建,自然也沒去過福州,但我知道福州有三坊七巷,不知道從哪一年開始,三坊七巷這四個字就一直活在心裡,想著什麼時候能來這裡走走看看。三坊七巷位於市中心,東臨817北路,西接通湖路,北接楊橋路,南接雞皮巷、廣陸廣場,佔地約40公頃,位於福州市中心的「三坊七巷」,是南后街兩側由北向南排列的十條車道的總稱,「三坊」是一金坊、文如坊、光祿坊,「七巷」是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黃翔、塔巷、公巷、雞皮巷。
  • 三坊七巷的防火寶典
    三坊七巷為多為木質結構,從古至今,三坊七巷的老居民們就有很強的防火意識,在三坊七巷建造時就考慮到了防火的重要性。
  • 福州三坊七巷,裡坊制度活化石
    全國著名的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位於福州市這坐具有2200多年歷史的古老城市中心,對福州人民來說,三坊七巷就是他們的家園,也是福州市的代表。坊巷內保存有200多座古建築,三坊七巷起建於晉,完善於唐五代,明清時期最鼎盛,有多處國家、省、市級文化保護單位、歷史保護建築。
  • 漫步福州|解鎖你不知道的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在福州市最中心的位置,它是國內現存規模較大、保護較為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也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古建築遺存之一。它的存在就像一塊會說話的活化石,就這樣靜靜地佇立在那,看福州如何從一片片青磚綠瓦變成現在的高樓大廈。常來三坊七巷的人,大都喜歡在主幹道上閒逛,很少有人會去旁邊的小巷裡轉轉。
  • 三坊七巷冰心故居,探尋福州的歷史
    (凱凱談世界原創文章,每天帶你遊玩世界,未經作者允許禁止轉載!)導語:三坊七巷冰心故居,探尋福州的歷史福州市,屬於福建省,是福建省的省會;我的大學生活將在這裡開始。為了更了解福州,我決定去三坊七巷和冰心故居走一圈。三坊七巷,字面意思就是三街坊,七條巷;這三坊指的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而這七巷則指的是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黃巷、塔巷、宮巷、吉庇巷。三坊七巷的建築風格和北方的金碧輝煌的紅磚碧瓦不同,白牆灰瓦,馬鞍牆頭,融進了南方的婉約,雖然沒有上海的古典,但卻別有一番風味。
  • 福州鼓山與三坊七巷之旅
    福州之旅,從廈門出發自駕,大學經過270公裡的路程,達到福州市三坊七巷附近的酒店,當天入住後比較累,哪裡都沒去,第二天開車去鼓山。一開始想開車上山,後來想想還是索道上山吧,狗蛋兒子還沒有坐過纜車呢。到達山腰。一路往上走,都是這種刻有佛家真言的石刻。
  • 暑期三坊七巷社會實踐報告
    小組一共四名成員,前往三坊七巷進行調研。實踐從7.25至7.30,為期5天。小組成員分工合作,順利完成了本次的暑期實踐。我們之所以選擇三坊七巷進行調研,是因為它不僅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厚的文化底蘊,而且還有古與今的碰撞,包羅萬象。也象徵著福州的日新月異。
  • 福州的三坊七巷,明清建築歷史的活化石,坊坊相連巷巷相通
    福州的三坊七巷,仿佛是一個明清建築歷史的活化石,坊坊相連,巷巷相通,房屋精緻,匠藝奇巧武夷宮。三坊七巷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是福州老城區經歷了建國後的拆遷建設後僅存下來的一部分,是福州的歷史之源、文化之根,自晉、唐形成起,便是貴族和
  • 福州三坊七巷中的「三坊」是石雕牌坊的意思嗎?
    在福州的三坊七巷的門口,大家可以看到屹立在那裡的很大的石雕牌坊,這個牌坊可以說是比較的好看,而且還透著一些些的古韻,說到這裡就要來說石雕牌坊的建築特點了,這個特點是包含了許多的方面的,但是在大致上還是可以分為三類的,但是在三類當中其實分的並不是那麼的分明,這三者之間是有著很好的聯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