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對聯我想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作為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對聯這種東西更是五忍不住無人不曉的那種。
而且對聯的形式多種多樣,在普通老百姓更是受到了極大的歡迎。而且對聯它的字裡行間都是透露著作者的才華,言簡意賅,應用廣泛。文人墨客對這種東西喜愛甚佳。
歷史上有很多關於對聯的事情,今天就給大家來舉例蘇軾對對聯的故事。
蘇軾除了擅長詩詞書畫,還特別喜歡對聯,一日他與眾人遊西湖,看見女傭不小心將盛茶水的錫壺掉入湖裡。
即興賦一首聯語「遊西湖,提錫壺,錫壺掉西湖」,飲完上聯一時也想不出下聯,便請教同行的文人雅士,但是大家思考很久也沒能對出下聯。
後來也有無數人嘗試對出下聯,但是至今為止沒有人對出,此聯成了無解的千古憾聯。
對聯看起來很簡單,但是也有很多講究格式上要求字數相同,斷句一致,平仄相合,音調和諧,詞性相對,位置相同,內容相關,上下銜接。所以要對出一副完美的對聯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有一次蘇東坡去找好友佛印時,看見佛印正在與三個木匠商議廟頂的設計,打算在上面雕刻只小狗。
待到他們商議完畢,蘇軾對佛印說,看到剛才的場景,他想到了一個拆字聯,問佛印是否要來對下下聯,佛印怎會輕易認輸。
蘇軾:「四口圍犬終成器,口多犬少。」稍微觀察一下不難發現,這是一個拆字聯,難度比普通對聯要高,若是換成水平有限的人,十有八九會被難倒,而對於佛印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
只見他胸有成竹,不急不慢地對出下聯:「二人抬木邁步來,人短木長。」
原來,蘇軾的上聯是對「器」字的拆分,四個口,中間圍著一個「犬」。再看佛印給出的下聯,猛一看不知所云,仔細分析後會發現,這是對「來」字的拆分,為何這麼說呢?
「來」的繁體寫法為「來」,也就是兩個「人」字在中間,外加一個「木」字,從字形來看是「人短木長」。下聯一出,蘇軾拍手叫絕,稱得上天衣無縫。
蘇軾在文學史上具有著極高的地位,被後人們稱為「千古一東坡」,這主要是因為他的詞寫得非常好。
作為南宋豪放派代表人物的蘇東坡,一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便足以讓無數的後人,隔著漫漫歲月的長河,也看到蘇學士那雄姿英發的身影。
蘇軾一生中就寫下了很多的詩,並且有許許多多都廣為流傳,不過很少有人知道那是他的作品,如「一樹梨花壓海棠」與「春宵一刻值千金」等等,尤其「春宵一刻值千金」更是達到了家喻戶曉,被廣泛引用的地步。
讀蘇軾的詞,可以醫心;品蘇軾的人生,讓人奮發。
這本《蘇軾詞傳》中不但收集了蘇軾的詩,還讓我真正了解他的一生,讀懂了他的豁達。
當我走近這位「性情中人」,再讀「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樣的詩句,便有了一種「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的感懷、豁然與洞明。
我讀的這本《蘇軾詞傳》中選取了蘇軾一生中所作的詞和詩。
難得的是,這本書還以蘇軾的詞為主題,從當時的社會觀念與時代背景出發,對蘇軾的生平際遇、詩詞藝術、社會活動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再現了蘇軾以文傳世、以官入世的典型宋代文官形象。
文筆華麗而不浮誇,如此心靜方能品人間至味。
書中用唯美深情的妙筆將蘇軾的一生娓娓道來,既豐富了文章內容,又能從東坡的生平中體會到他作詞時的心情,從而更加了解這位詩詞大家的超脫心境。
這一套書中還有一本《辛棄疾詞傳》。
東坡仙才,史無二例;稼軒雄才,如鯨吞海。
辛棄疾是亂世中的抗金英雄,他以武起身,卻終成文業,與蘇軾並稱為"蘇辛",被譽為"詞中之龍"。正所謂「劍有殺氣 詞有柔情」。
這本書也以同樣的手筆,在參考大量史料的基礎上,再現了辛棄疾傳奇的一生。
除此之外,還有《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
六本書活動價僅需79元,也就是一包煙的價錢,就能讀懂6位詩人的名作,並能從中感悟到大家風範的人生哲理,實在是個機會呀!
點擊下方商品卡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