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地羈押期限應否計入刑事拘留期限

2020-12-23 正義網

  【基本案情】

  2013年11月15日11時許,錢某將其黑色奧迪A6轎車停放在宿遷市宿豫區豫苑小區門口,犯罪嫌疑人陳某、張某趁車主離開之際從車內盜竊現金、香菸等財物,宿遷市公安局宿豫分局於當日立案,並鎖定陳某、張某為犯罪嫌疑人,將其二人上網追逃。同年12月2日,陳某、張某二人逃竄至浙江省台州市時被當地警方抓獲,抓獲當日即被臨時羈押於浙江省台州市路橋區看守所。2013年12月6日陳某、張某被押送回宿遷,當晚23時二人被宿遷市公安局宿豫分局刑事拘留,羈押於宿遷市看守所。12月7日9時公安機關將拘留相關情況通知嫌疑人家屬。

  【分歧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異地羈押期限不應計入刑事拘留期限,本案刑拘時間應當從陳某、張某被宿遷市公安局宿豫分局刑事拘留時,即從2013年12月6日開始計算。公安機關在刑拘後24小時內通知犯罪嫌疑人家屬符合法律規定。

  第二種意見認為異地羈押期限應計入刑事拘留期限,本案的刑拘時間應當從2013年12月2日開始計算。公安機關於12月7日將拘留情況通知嫌疑人家屬,超過了法律規定的「在拘留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的時間,屬於違法行為。

  第三種意見同樣認為本案的刑拘時間應當從2013年12月2日開始計算, 異地羈押期限應計入刑事拘留期限。但是陳某、張某二人在異地被抓獲、羈押於異地看守所符合法律規定的有礙偵查的情形,2013年12月6日二人被押回宿遷市看守所後,該情形消失。公安機關在有礙偵查情形消失後的二十四小時內將拘留情況通知嫌疑人家屬,符合法律規定。

  【筆者意見】

  筆者同意第三種意見。理由如下:

  首先,從刑事拘留的目的看。拘留是公安機關對於罪該逮捕的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在法定的緊急情況下暫時剝奪其人身自由、以保證刑事訴訟活動順利進行的一種強制措施。暫時剝奪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是刑事拘留區別於拘傳、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的重要屬性之一。本案中,犯罪嫌疑人陳某、張某在浙江省台州市被當地警方抓獲後被臨時羈押於該市路橋區看守所,人身自由顯然已經被剝奪,故刑事拘留時間應該從此時開始計算。此外,押解的在途過程同樣也是限制人身自由的過程,因此,刑事拘留期間應當將路途時間包括在內。

  其次,從刑事拘留的程序看。對於刑事拘留的程序,《刑事訴訟法》第83條規定「公安機關拘留人的時候,必須出示拘留證。拘留後,應當立即將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羈押,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本案中,犯罪地公安機關立案後,發現陳某、張某兩名犯罪嫌疑人在逃,當即對而二人籤發拘留證,將其基本情況和拘留證上網。2013年12月2日,犯罪嫌疑人逃竄至浙江省台州市時被當地公安機關抓獲,當地公安機關憑從網絡上下載的拘留證對犯罪嫌疑人宣布刑事拘留,並在24小時以內將二人送至看守所。該程序完全符合刑訴法規定的刑事拘留的程序。

  最後,關於刑拘後通知家屬。刑訴法第八十三條第二款規定「拘留後,應當立即將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羈押,至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除無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通知可能有礙偵查的情形以外,應當在拘留後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有礙偵查的情形消失以後,應當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 因為陳某、張某在逃、被羈押異地看守所符合有礙偵查的情形,應暫緩履行通知程序。當其二人被押回犯罪地看守所後,該情形消失,應當在24小時內通知家屬。

  【結束語】

  「異地羈押」並不是法定的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強制措施有五種: 拘傳、取保候審、監視居住、刑事拘留和逮捕,「異地羈押」從來就不是剝奪公民人身自由的法定依據,也不是獨立的強制措施,只是執行刑事拘留的一種手段。因此,異地羈押必須建立在拘留的基礎上,才能更充分地體現尊重和保障人權的刑事司法原則。

  (作者單位: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人民檢察院) 

相關焦點

  • 異地羈押時間應計入刑事拘留期限
    分歧意見:本案對公安機關刑事拘留期限是否應包含異地臨時羈押期限存有爭議,主要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意見認為,異地臨時羈押期限不應包含在公安機關刑事拘留期限之內。故本案刑事拘留時間應當從程某被B省某地警方刑事拘留時,即從2017年2月15日開始計算。  第二種意見認為,異地臨時羈押期限應包含在公安機關刑事拘留期限之內,本案的刑事拘留時間應當從2017年2月8日開始計算。根據刑事訴訟法第83條「公安機關拘留人的時候,必須出示拘留證」之規定,A省某地警方臨時羈押程某的依據就是B省某地警方於2016年10月25日開具的拘留證,否則便不能羈押程某。
  • 刑事拘留的條件、程序、期限
    刑事拘留是公安、檢察院對直接受理的案件,在偵查過程中,遇到法定的緊急情況時,對於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所採取的臨時剝奪其人身自由的強制方法。刑事拘留一、公安機關拘留條件公安機關對於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 刑事訴訟法對羈押期限的規定
    刑事訴訟法對羈押期限的規定申愛山 陳子兵  11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發布通知,要求各級公安、司法機關嚴格執行刑事訴訟法,嚴格遵守拘留、逮捕後的羈押期限規定,切實糾正和防止超期羈押現象
  • 刑事案件羈押期限和經辦機關辦案期限
    刑事案件羈押期限和經辦機關辦案期限刑事案件期限偵察階段一次拘傳持續的時間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小時公安機關拘留人的時候,必須出示拘留證。拘留後,除有礙偵查或者無法通知的情形以外,應當把拘留的原因和羈押的處所,在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或者他的所在單位。公安機關對於被拘留的人,應當在拘留後的二十四小時以內進行訊問。在發現不應當拘留的時候,必須立即釋放,發給釋放證明。對需要逮捕而證據還不充足的,可以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 改變管轄案件的拘留羈押期限應如何計算
    2014年5月29日犯罪嫌疑人劉某因涉嫌聚眾鬥毆罪被該市B區公安機關刑事拘留,經審查,犯罪嫌疑人劉某涉嫌聚眾鬥毆罪屬於犯罪預備,B區公安機關在對嫌疑人劉某刑事拘留29天後於2014年6月27日將犯罪嫌疑人劉某移交A區公安機關,同日A區公安機關以劉某涉嫌故意毀壞財物罪對其刑事拘留。7月22日向同級人民檢察院提請審查批准逮捕。
  • 逮捕後的羈押期限以及超期羈押的法律救濟
    實踐中我們對於逮捕並不陌生,逮捕屬於刑事訴訟中的最嚴厲的強制措施,但是逮捕後的羈押期限,以及超過法定期限的後果並不十分清楚,今天與大家一起分享逮捕後的羈押期限問題。一、何謂逮捕後的羈押期限刑事訴訟中的羈押並非具體的刑事強制措施,是對拘留、逮捕的後果的概括性稱謂。因此,羈押期限是指拘留和逮捕的法定期限。而逮捕後的羈押期限具體包括偵查階段、審查起訴階段和審判階段三階段的期限。二、各個階段具體的羈押期限1、偵查階段,逮捕後的偵查羈押期限一般二個月。
  • 胡寒冰:行政拘留期限應當如何折抵刑期
    行政拘留期限應當如何折抵刑期胡寒冰:廣強律師事務所經濟犯罪刑事律師、金牙大狀單位犯罪辯護與研究中心秘書長關於行政拘留如何折抵刑期或者刑事拘留如何折抵行政拘留的問題,其實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均出臺了相應文件予以規範,例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拘留日期應否折抵刑期等問題的批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罪犯在判刑前被公安機關收容審查、行政拘留的日期仍應折抵刑期的復函》、《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於行政拘留日期折抵刑期問題的電話答覆》、《公安部關於印發〈關於行政拘留執行有關問題的意見〉的通知》、《公安部關於刑事拘留時間可否折抵行政拘留時間問題的批覆》等規定。
  • 刑事辦案期限一覽表(2020更新)
    《刑訴法》第156條:一般偵查羈押期限對犯罪嫌疑人逮捕後的偵查羈押期限不得超過二個月。案情複雜、期限屆滿不能終結的案件,可以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批准延長一個月。人民法院審理自訴案件的期限,被告人被羈押的,適用本法第二百零八條第一款、第二款的規定;未被羈押的,應當在受理後六個月以內宣判。第208條: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後二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三個月。
  • 前罪先行羈押期限應予折抵刑期
    根據刑法的相關規定,在決定刑罰執行期限時,如果對前罪已經採取了拘留、逮捕等措施,應當用前罪的先行羈押期限折抵刑罰的執行期限。但在司法實踐中,法院有時會忽略對前罪先行羈押期限的折抵,造成判決書中載明的刑罰執行期限計算有誤,因此,檢察機關在履行審判監督、刑罰執行監督職能過程中,應將「前罪羈押期限折抵刑期」列為監督重點。
  • 刑事拘留和逮捕各自意味著什麼,他們最長的期限有多長?
    作者:曾傑,廣強律師事務所非法集資犯罪辯護與研究中心秘書長拘留和逮捕是兩種不同性質刑事強制措施,但從對人身自由的限制上,他們都是最為嚴厲的強制措施,都是在看守所執行。所以這個問題的問法應該是刑事拘留最長可以多少天,逮捕最長又可以多長時間?
  • 什麼是超期羈押 刑事案件偵查中嫌疑人會被關押多久
    超期羈押,通俗的講就是,超期關押,是指在刑事辦案的過程中當事人被關押的時間超過了法律規定的期限。這是一種嚴重侵害當事人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下面就講講公安機關在刑事偵查過程中,相關強制措施的期限。五、刑事拘留的期限 法律規定,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後的三日以內,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在特殊情況下,提請審查批准的時間可以延長一日至四日。 對於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夥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審查批准的時間可以延長至三十日。
  • 不同行為被羈押的期限能否相互折抵刑期
    另查明,上訴人吳從良、張奇及原審被告人吳天光曾因涉嫌在贛州市章貢區實施盜竊,2012年3月10日被贛州市公安局章貢分局刑事拘留並羈押於贛州市看守所,後因該起盜竊尚不構成犯罪,三人於同年3月30日被釋放。次日又因涉嫌實施本案的盜竊行為被大餘縣公安局刑事拘留並羈押於大餘縣看守所。
  • 2019刑事拘留的規定及注意事項,最長拘留期限是多久
    說到拘留大家可能首先會想起來犯罪、坐牢、看守所等畫面。其實並不是所有的拘留都是因犯罪而起。拘留分為三種:刑事拘留、行政拘留、司法拘留。刑事拘留是公安機關對犯罪分子的採取的一種強制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行政拘留是公安機關對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的違法行為的一種處罰措施。司法拘留則是司法機關對違反訴訟紀律的當事人的一種處罰措施。一般司法拘留和行政拘留的最長期限為15天。但是刑事拘留的期間則因不同情況而不同。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講講刑事拘留的期限。
  • 刑事案件的階段及辦案期限(2020年整理)
    (二)刑事拘留(逮捕前):1.一般情況:14天(1)公安機關偵查:7天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後3日內提請檢察院審查批准;特殊情況下,提請批捕時間可以延長1至4日。(2)檢察院審查批捕:7天(三)偵查羈押(逮捕後)1.一般情況:2個月檢察院批准逮捕的,公安機關的偵查羈押期限為2個月;2.案情複雜:可延長1個月如果案件案情複雜
  • 檢察機關權威發布:公檢法刑事辦案期限一覽表(2020最新版)
    來源:海澱檢察 在司法實踐中,督小察發現檢察人員與當事人及其家屬溝通交流過程中,經常會被問到:當事人被超期羈押了,我們的案件為何這麼長時間沒到法院?
  • 行政拘留和刑事拘留有什麼區別?行政拘留中會被轉刑事拘留嗎?
    一、行政拘留和刑事拘留的區別行政拘留是指對違反治安管理但不構成犯罪的人給予的最嚴厲的處罰,屬於是行政處罰的一種;而刑事拘留是在刑事案件偵查中對現行犯或犯罪嫌疑人暫時採取的強制措施,不是處罰或制裁。行政拘留的最高期限為15天,有兩種以上違反治安管理的,合併執行的最高期限是20天,期滿釋放,如果對拘留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複議或行政訴訟;刑事拘留的最高期限為14天,有多次作案或團夥作案等情況的最高期限為37天。
  • 【普法小課堂】刑事案件審理期限是多久
    【普法小課堂】刑事案件審理期限是多久 2020-12-21 20: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國法律上關於不計入審理、執行期限的規定
    一、刑事案件中上不計入審理、執行期限的情形1、精神鑑定的期間不計入審理、執行期限,如果一起刑事案件中,需要對被告人做精神鑑定,則該鑑定時間不計入審理、執行期限。2、延期審理的期間不計入審理、執行期限,如果在一起刑事案件中,檢察機關發現案件需要補充偵查,檢察機關向人民法院提出延期審理建議後,經合議庭同意的延期審理的期間不計入審理、執行期限。
  • 「普法」取保候審審查起訴辦案期限到底是多久?(附2020版刑事辦案...
    198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針對這一情形,發布了《關於刑事案件辦案期限的補充規定》(以下簡稱《補充規定》),該《補充規定》第四條規定:「對被羈押正在受偵查、起訴、一審、二審的被告人,不能在刑事訴訟法規定的期限內辦結,採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的辦法對社會沒有危險性的,可以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期間,不計入刑事訴訟法規定的辦案期限,但是不能中斷對案件的審理。」
  • 《刑法》:拘留也分3種類型,不同類型拘留的期限也大不一樣!
    拘留,是限制人身自由的一種方式,可能一說到拘留,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被拘留者做了一些違法犯罪的事情,甚至有的人將拘留視同為坐牢。但實際上,拘留並非只可能是因為犯罪,拘留也是有類型的,有刑事拘留、行政拘留和司法拘留這三種。這三者不僅僅是定義不一樣,在實施拘留的最高期限上也是大有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