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參加婚禮見聞錄 | 東莞習俗

2020-12-13 軍哥課堂

一個學生要結婚了,昨天應邀參加。

一路驅車45公裡,歷時一個半小時,最終到達目的地:東莞石排。

進入石排後,道路整潔,兩旁綠樹成蔭。道邊是成片的樹林,地勢高低起伏,樹葉有綠有黃。很是好看。

接待的地點在祠堂旁邊。

如上圖所示的祠堂,在南方各村各鎮都有保留。但北方基本沒有了。

上圖的「喜慶堂」,緊挨著祠堂,也是南方特色。村裡婚喪嫁娶,擺宴席,都在此處。

今天女方在此擺宴,款待親朋好友。

大廳裡面,很是寬闊,擺放百八十桌,不在話下。

親朋好友到後,自覺入座,有湯有飯,自取自盛。

菜有十味,魚、蝦、雞、鴨、豬等葷菜八道,果蔬兩味。非常實在。如在貧困年代,必是人間美味。

據了解,南方結婚前一天,男方、女方各自擺酒,款待親朋。

客人道賀,送紅包,封200元,此為默契。有時,客人攜家帶口,開奔馳寶馬,仍然包100元紅包,是為風俗。不可逾越。

南方迎娶新娘,一般在半夜12點以後,二三點、四五點皆可。

和北方大不同。北方要在正午12前把新娘娶到家才算吉祥。

新娘出嫁要一伴娘,幾個姐妹,必須成雙。

姐妹開門,男方要給錢,感謝新娘姐妹成全。

今天女方擺酒,沒有多少儀式。新人和每個道賀的親友合影。然後在席間向客人敬酒。

酒足飯飽,席散,客去。

閒暇間隙,到村裡走走。

有幾棟老樓,甚是破敗。

旁邊停的是嶄新的校車。

還有手扶三輪,有歷史的厚重感。這東西,北方都不多了。

新建的校舍,還沒有投入使用。

正在建設的道路

從剛才的畫面可以看出,這裡正處於高速發展階段。

或許再過幾年,這裡就完全不同了。

延伸閱讀

東莞傳統結婚習俗(文章來自網絡)

「11月29日,農曆甲午年十月初八。」這在民間是個吉日,道滘的80後新郎阿森與東城的新娘阿丹約定在這天完成人生中的婚姻大事。

大妗姐囍  對於這對新人的家庭來說,當天一整天都是忙碌的。  零時剛過,大家都緊張了起來。因為傳統婚嫁習俗禮儀多,新郎家長也未必能完全明白,因此特意請來一位「大妗姐」,負責提點,以避免錯漏。「大妗姐」帶領新郎家完成出門前的祭祀祝福後,「搶親」的隊伍就浩浩蕩蕩地向新娘家出發了。

新郎站在凳子上祈福,寓意步步高升。

「大妗姐」為新郎系花帶仔,準備出門接新娘。

搶新娘囍  按照東莞本土的習俗,男方迎娶新娘,不是叫接新娘,而是「搶新娘」,而且時間都是安排在半夜。在整個婚禮儀式中,「搶新娘」無疑是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新娘的姐妹們堵住房門,向新郎「討」利市。

去到新娘家,新娘的姐妹都不願開門,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新郎的兄弟們只有「破門而入」。

找紅鞋囍  從「開門利市」到「尋找紅鞋」,男方和女方的兄弟、姐妹們鬥智鬥勇,既有「文戲」,也用「武力」。 經過一番打鬧,新郎終得美人歸。新娘「搶」回家後,新郎家還特設一案位拜神,並在「大妗姐」的指點下完成各項禮數。

尋找紅鞋是「搶新娘」中重要的一環,新郎尋得紅鞋時高興萬分。

新郎在尋找到兩隻紅鞋後,高興抱得新娘歸。

傾偈傾天光囍  按理,在儀式的最後應該是新郎和新娘的洞房花燭夜,但是習俗中卻要求新婚夫妻不能睡床,需聊天至天亮,大概是求白頭偕老之意吧。至於當晚為婚禮而擺的喜酒,實則只是結婚典禮的尾聲了。

送親的隊伍等候入門。

小男孩為新婚夫妻「跳床」,寓意早生貴子。

新人向雙親敬茶。

自古相傳刻骨銘心囍  隨著時代的變遷,現代的婚禮,年輕人為了簡單,也往往是走走紅地毯,新郎和新娘在臺前做一番表白,而後大開筵席。  而在東莞,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經濟相對發達,但是不少東莞本土居民婚禮中還是保留了中國傳統婚禮文化習俗中的一部分。

「這是自古相傳的民風民俗,雖然有點繁瑣但卻有意義。對我們來說,在人生最重要的時刻能有這樣一段刻骨銘心的經歷,裝下的都是滿滿的珍貴回憶。」——新娘

結婚禮儀要點:

婚前禮儀:

1.送聘禮:婚禮前,男方就要到女方家送迎親的聘禮。要送雞(意味著有生氣)、椰子(有爺有子,天倫之福)、禮餅(送給女方的親戚),而且還要送禮金。2.安床:在結婚前一晚上,女方會找一個有福氣的男人(家庭美滿,父母健在,有兒子)來安新房的新床,並且把花生、紅棗、核桃等意味著早生貴子等好意頭的食品放在床頭。3.嫁妝:新娘會在出嫁前,把娘家準備的嫁妝裝在一隻紅皮箱裡,等到第二天帶到婆家去。4.上頭:結婚前晚,會選擇一個吉時去拜神,拜天地,祈求幸福,並且會通知男方在同一時間拜。5.梳頭:新娘會請一個有福氣的長輩來給自己梳頭。6.吃湯圓:意味著可以圓滿成婚,圓滿幸福。

婚禮當天的禮儀

1.迎親:現今,接新娘是整個婚禮的一大高潮。第一關便是「入門」。若要順利接得美人歸,必須經過一連串智力及體能測試,必要時還加上歌情話,但最重要的還是豐厚的「開門利市」,眾姊妹滿意後才開門。2.找紅鞋:新郎會在接新娘的房間裡找給新娘穿的紅鞋子,給新娘穿上後才能把新娘帶走。3.敬茶:新人再向雙親奉茶跪拜。4.撐紅傘、撒米:由"大妗姐"撐紅色傘伴新娘新郎出門,並且會邊走邊撒米,以免雞啄到新娘。5.繞吉祥路:迎接新娘的車繞著吉祥路名的路走一圈。6.過門7.婚禮8.敬客9.入洞房

婚後的禮儀

回門:三朝回門指在婚後第三天(或者是接親當日下午),新婦由夫婿陪同,帶禮品回娘家。之後就是honeymoon 啦~啦~啦!

相關焦點

  • 東莞過年有哪些習俗?大家都知道嗎?
    春節臨近,有關過年的一些習俗,你知道多少呢?「要了解一個地方的民俗,最好從過年習俗開始。」從冬至開始,東莞過年習俗數十種。迎春花市、登黃旗山、洪梅花燈、茶山公仔等均具東莞特色。
  • 東莞洲際酒店首次亮相東莞,成功舉辦「際·YU」首屆主題婚禮秀
    2020年12月6日,中國廣東省東莞市,東莞洲際酒店近日攜手奎恩婚禮策劃首次亮相東莞,成功舉辦「際·YU」首屆主題婚禮秀。本次首屆婚禮秀整體設計由空間藝術設計師賴梓愈賴教授親自操刀,融合嶺南文化的獨特生命力與設計元素,傾力打造一個極具時空層次與設計美感的秀場舞臺。
  • 中秋節裡的東莞習俗,你見證過哪幾樣?
    土生土長的「老莞人」、離家在外的東莞人、或者老家不在東莞,生活在東莞的「新莞人」,關於東莞的中秋習俗,你知道多少? 我們先來盤點一下,東莞傳統的中秋習俗。 唱山歌 月下對歌是被譽為「山歌之鄉」的的東莞(以鳳崗、清溪、樟木頭為主)一項長盛不衰的中秋活動。
  • 洗龍舟水、舞旱木龍……東莞端午還有這些冷門習俗
    東莞的端午民俗最大的亮點其實還是龍舟文化。在東莞的水鄉片區,扒龍舟每年基本都維持一個月,各個鎮輪流來,放眼整個珠三角,也少有城市像東莞這麼集中。而龍舟節期間,吃龍船飯,送龍船餅,親友齊去觀看龍舟競渡等,節日氣氛都是很濃烈的。
  • 民俗:淺談東莞的「殯葬習俗」
    在東莞,喪葬為民間大事,也有需要注重的禮節與儀式。    病者終,家屬到場送別。一般病人在彌留之際,要剃頭(理髮)盥洗、穿斂衣。也有待咽氣後替死者抹身、梳頭、更衣的。人去世後稱「過身」,停屍稱停喪。人初喪,屍體移至廳堂左邊的門口,覆以被單,同時燒香焚紙,在頭前和腳後點油燈。子孫家屬披麻戴孝,跪靈守喪。    將死訊及時告知親朋,料理喪事。
  • 拜七姐、賞貢案……東莞七夕習俗,你知道多少?快來了解
    昨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七夕節」每逢七夕,東莞總是熱鬧非凡。在東莞,有哪些習俗呢?作為東莞的一項重要的特色傳統民俗,七夕習俗由來已久。它通過「擺貢案,拜七姐」的風俗,在展示傳統七夕牛郎織女的浪漫傳說之餘,還通過「展藝」「賽巧」的方式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 再見了,東莞逐漸消失的疍家人!
    大家對於他們都有著不同的聲音, 但無可否認的是, 他們的獨特的文化習俗、以及這個種族人群等, 至今卻在東莞漸漸地消失了…
  • 洗龍舟水、舞旱木龍……東莞端午還有這些冷門習俗
    東莞的端午民俗最大的亮點其實還是龍舟文化。在東莞的水鄉片區,扒龍舟每年基本都維持一個月,各個鎮輪流來,放眼整個珠三角,也少有城市像東莞這麼集中。而龍舟節期間,吃龍船飯,送龍船餅,親友齊去觀看龍舟競渡等,節日氣氛都是很濃烈的。
  • 東莞供電局:樂購綠能 「電」亮東莞
    11月19日上午,由東莞市商務局、南方電網廣東東莞供電局聯合舉辦的「樂購綠能 電亮東莞」2020年東莞供電局「電能推廣」直播活動在東莞市民服務中心啟動。據了解,本次活動為東莞市「樂購東莞」系列活動之一,首次採用「線上帶貨+線下展銷」雙向融合模式,是集「綠能服務、綠色出行、綠色生活」於一體的「電能推廣」直播帶貨活動。本次活動吸引多家電能推廣服務企業、設備製造企業以及和綠色出行、綠色生活類企業參加,各類優惠總額超過80萬元,直播觀看次數達十萬。
  • 廣東東莞道滘鎮傳承"放河蓮花"百年傳統水鄉習俗
    廣東東莞道滘鎮傳承"放河蓮花"百年傳統水鄉習俗   中新網東莞6月20日電 (李映民 李獲) 第三屆中國(道滘)美食文化節暨名優食品展6月20日至24日在東莞道滘濟川廣場舉行。
  • 「東莞茶倉」未來如何發展?院士給東莞「支招」!
    比如,成立「中國年份茶研究院」,對東莞藏茶的情況進行研究,打通堵點,更好地盤活目前的市場,引導理性藏茶、健康投資,讓東莞既能成為茶商賺錢的熱土,亦成為傳播茶文化的福地。以下劉院士在莞24小時的工作實錄,也展示東莞藏茶之都的魅力,以及劉院士對東莞藏茶之都的發展建議。2020年12月31日,東莞茶博會開幕。
  • 東莞為什麼叫東莞
    4.東莞莞城人、71歲的張鐵文從事本地民俗研究30多年,他通過考證認為東莞是因為莞草而得名,張鐵文認為「莞」字東莞人稱之為「鹹草」,東莞的名字來源於在廣州的東面產鹹草的地方,因此稱為「東莞」。東莞是一個移民城市。東莞歷史文化的根源就在山東那一帶這可以使對東莞的歷史文化研究不再局限於嶺南一隅,而是放開視角與中原地區的文化聯結起來。黎誠根據史料提出東莞之名起源於歷史上山東地區的「東莞郡」。二、關於「莞香說」的論證1.早在明清時代,東莞的寮步香市有著廣泛的影響,莞香是東莞的一張文化名片。
  • 東莞本土新娘出嫁仍穿木屐
    專題:圖片頻道做木屐生意也要看季節  東莞本土人現在還保留著新娘須穿著木屐過門的習俗國慶臨近,一年當中婚嫁的小高潮即將掀起,東莞石龍鎮竹器街的木屐生意也好了起來。  在石龍鎮中山路上,經營木屐的店鋪達到數十家之多,還有的店鋪在門前掛上一隻碩大的木屐作招牌招攬顧客。東莞及周邊地區的人們每逢嫁女或喬遷新居都來到石龍購買木屐。  梁錦泉是東莞僅存的幾個木屐製作者之一。他說,改革開放前,木屐曾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
  • 《在東莞》作者被釋放?
    《在東莞》作者被釋放?         本報廣州9月30日凌晨電(記者林潔)「依照廣東的習俗,我正準備柚子葉、元寶(當地的一種紙錢——記者注)和大米給老公去晦氣呢。」9月30日零時已過,阮芳(化名)興奮得睡不著覺,因為被東莞警方帶走超過72小時的老公——「天涯藍藥師」即將回家。    根據廣東當地媒體報導,9月26日,廣東順德北滘中學高三語文教師元平,因發表網絡小說《在東莞》,被警方以涉嫌傳播淫穢物品罪拘留。據其妻阮芳介紹,《在東莞》描寫的是東莞桑拿行業,屬於一篇現實批判性質的小說,並不涉及色情。
  • 拜七姐、賞貢案……東莞七夕習俗,你知道多少?快來了解
    昨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七夕節」每逢七夕,東莞總是熱鬧非凡。在東莞,有哪些習俗呢?作為東莞的一項重要的特色傳統民俗,七夕習俗由來已久。它通過「擺貢案,拜七姐」的風俗,在展示傳統七夕牛郎織女的浪漫傳說之餘,還通過「展藝」「賽巧」的方式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 除夕之夜東莞孩童「賣懶」是什麼習俗?還傳承了幾百年
    為了慶祝除夕,各地都會有大同小異的習俗,也許有些風俗項目您沒有見過,光聽名字也能猜出幾分含義。但是,東莞地區的「賣懶」習俗,恐怕讓人有些陌生。這個風俗是在除夕之夜,家中大人遞給未成年的孩子一盞燈籠,一個熟雞蛋,讓他們外出「賣懶」。
  • 東莞市委常委最新名單及排名 東莞常委簡歷照片
    10期廣東省高級公務員公共行政管理知識中大牛津專題研究班學習);­  2009.07—2015.04,河源市委常委、市委組織部部長、市委黨校校長(其間:2012.07-2012.08參加第11期領導幹部赴美國耶魯大學高級培訓班學習);­  2015.04—2016.12,東莞市委常委,市委組織部部長,市委黨校校長、市行政學院院長、市社會主義學院院長;­  2016.12
  • 【網絡中國節·七夕】在東莞,原來七夕可以這樣過!
    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歷經時代的發展,東莞仍然保留了不少七夕的傳統習俗七姐水作為東莞的一項重要的特色傳統民俗,七夕習俗由來已久。在東莞,七姐水被稱為天然"聖水",過去的人們在七夕這一天,去河邊打水,或者直接跳入河中,浸泡「七姐水」。人們相信這樣的方式可以醫治皮膚病。
  • ...美食家|東莞|尋味東莞|中共東莞市委宣傳部|莞城|瀨粉
    由中共東莞市委宣傳部策劃,聯合稻來傳媒拍攝製作的《尋味東莞》紀錄片的熱播,使得東莞美食在一夜之間「出圈」,引發東莞人的尋味之旅。7月10日,由東莞市委宣傳部組織開展「尋味東莞」美食探訪之旅活動,邀請《尋味東莞》總策劃陳曉卿、製片人李潔,同知名美食家陳立、張新民、閆濤、雲無心、楊擁軍等節目顧問等組成美食團,共同品嘗東莞地道風味和探秘製作技藝。
  • 東莞添丁點燈習俗始於明代 傳承四百年仍受追捧
    >   東莞陽光網訊  佛子凹的點燈習俗歷史悠久,可追溯至明朝中期。在農耕時代,男丁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尤為重要,男丁的數量決定了農耕家庭勞動力的大小,因此,添丁是一大喜事,弄璋之喜必定要以隆重的形式來慶祝。點燈這一祈求人丁興旺的祝賀儀式隨著家族的發展,代代相傳,流傳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