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龍舟水、舞旱木龍……東莞端午還有這些冷門習俗

2020-12-18 瀟湘晨報

東莞的端午民俗最大的亮點其實還是龍舟文化。在東莞的水鄉片區,扒龍舟每年基本都維持一個月,各個鎮輪流來,放眼整個珠三角,也少有城市像東莞這麼集中。而龍舟節期間,吃龍船飯,送龍船餅,親友齊去觀看龍舟競渡等,節日氣氛都是很濃烈的。

除此之外,在東莞還有一些比較冷門的習俗,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洗龍舟水

在東莞道滘,端午節許多男女老少都要洗龍舟水,因為龍舟寓意吉祥,人們認為龍舟水是「大吉水」,按照傳統說法,浸完龍舟水後寓意吉祥如意、事事順心。

提粽子回娘家

東莞洪梅,端午期間,每位外嫁的女兒都會提著粽子回娘家探望父母,因此端午節也被稱為「女兒節」。

一起包粽子

東莞清溪和鳳崗有客家人聚集的地方,在端午節當天會一起「包客家粽子,吃團圓飯」。對於家族中的長者來說,一起包粽子是很重要的事情。

舞旱木龍

在厚街鎮橋頭村,保存著一個800多年歷史的端午習俗:五月初五入夜時分,男女老幼擇定良時,齊聚藏龍舟之地舉行祭請龍舟儀式,隨後由鑼鼓隊引路,巡遊全村。

艾葉洗澡

在樟木頭鎮客家人比較多的地方,每當端午一到,他們會用艾葉給小孩子洗澡,寓意孩子們能健康成長。

【來源:東莞時間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2018東莞龍舟景大盤點!記錄這些振奮人心的時刻!
    除了水上競舟,在端午節期間,在東莞還有「陸上遊龍」厚街鎮(舞旱木龍巡遊)時間:6月18日 每年端午節晚上,厚街鎮橋頭村民都會自發地舉行舞旱木龍活動,自南宋紹慶二十七年(1158年)開始一直延續至今,已有800多年歷史,其「木龍為頭,壯漢為身」的形式已成為舞龍文化中獨特風景。
  • 我們的節日|廣東河源端午節的客家習俗
    6月25日就是端午節了,記者了解到,在廣東省河源市客家地區,每至端午,市民都會以吃粽子、賽龍舟、洗龍舟水、掛菖蒲等習俗緬懷先賢、傳承愛國精神。  賽龍舟、洗龍舟水  傳統方式過端午端午節舉行賽龍舟是河源市和平縣林寨鎮的一個傳統民俗文化特色,該活動已經有160多年歷史。據和平縣民俗文化研究協會會長陳仰天介紹,林寨鎮石江村水上運輸發達,早年公路未通時,村子裡的人劃著木船沿著浰江進入東江,往返於河源各縣區及惠州、東莞、廣州等地謀生。端午節時,外出人員回家過節,也把賽龍舟的習俗帶回了村裡,並延續至今。
  • 「端午節福利」除了吃吃吃粽子,肇慶人的端午習俗還有這些……
    多彩肇慶邀你嘗鮮除了吃粽子,肇慶作為一座千年古城,又有什麼特別的端午習俗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肇慶人過端午的那些 「老規矩」!同樣!除了包粽子,這也是端州人過端午的一種習俗。端州區上遊社區居委會的漁民們還會到西江河邊取水回來,用艾葉煮沸後,供全家人擦拭身體或洗澡之用,此舉又叫「洗龍舟水」,寓意避邪和祈求健康平安。
  • 東莞:端午前後「扒龍舟」,百舸爭流向上遊
    東莞石排田寮「龍舟趁景」每年的農曆五月,東莞基本上已步入炎夏天氣。實際上,東莞的四季並不分明,個人認為東莞基本上只有夏天與冬天之分,而且夏天的時間頗為漫長。炎熱的夏季可能並不適合旅遊,但是農曆五月卻成為了東莞的「旅遊旺季」,因為農曆五月的東莞除了自然風光,還有一個重要的「項目」,那就是「扒龍舟」!從五月初一開始,將近一個月時間,在東莞的水鄉鎮街乃至村莊,都會舉行帶有比賽性質的賽龍舟,或者不含比賽性質,以展示為主的「龍舟趁景」。上圖就是每年五月初六,東莞市石排鎮田寮村舉行的「龍舟趁景」活動。
  • 爬龍舟,吃粽餈… 這些端午習俗,你都知道嗎?
    6月18日說到端午節,我們想到的大都是屈原、爬龍舟、吃粽子還有……還有什麼?今天,小編想和大家一起聊一聊端午節各地都有哪些習俗?東甲村、天馬村自古以來有扒龍舟的習俗。而除了龍舟,還有為村裡的婦女打造的鳳艇,實在不能錯過。 賽龍舟開始前,所有隊伍都會焚香點燭、放鞭炮,用一頭全燒豬拜祭河神。拜祭完後,會有一個非常獨特的環節--「搶青」。所謂「搶青」,就是把一根掛著一紮樹葉的竹竿放在河中央,參賽的隊伍各派出一個人去搶。
  • 蘇東坡的一首端午詞,雖然很冷門,卻概括了所有端午習俗
    端午佳節的民間習俗也是多種多樣,有龍舟競渡、門懸艾葉、吃粽子、喝菖蒲酒等等。古代端午節還有浴芳蘭、纏彩線、掛小符、射柳鬥草等習俗,婦女兒童還會在端午日放風箏紙鳶,盡情歡樂。文人墨客在這一天還會弔祭屈原,吟詩填詞,記錄下佳節盛況,抒發自己的感慨。
  • 爬龍舟,吃粽餈… 江門各地端午習俗,你都知道嗎?
    6月18日說到端午節,我們想到的大都是屈原、爬龍舟、吃粽子還有……還有什麼?今天,小編想和大家一起聊一聊端午節各地都有哪些習俗?東甲村、天馬村自古以來有扒龍舟的習俗。而除了龍舟,還有為村裡的婦女打造的鳳艇,實在不能錯過。 賽龍舟開始前,所有隊伍都會焚香點燭、放鞭炮,用一頭全燒豬拜祭河神。拜祭完後,會有一個非常獨特的環節--「搶青」。所謂「搶青」,就是把一根掛著一紮樹葉的竹竿放在河中央,參賽的隊伍各派出一個人去搶。
  • 端午節習俗背後,原來還有這些含義
    今天是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掛艾草、點雄黃、佩香囊……端午節很多傳統習俗,不僅富有文化傳承,還與衛生防疫和身體健康相關,因此有人說端午節是我國最早的「衛生防疫節」。在這個特殊的端午節,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些習俗背後的含義吧!粽子初名「筒粽」,用竹筒裝黏米煮熟,色、香、味別具特色。到了春秋時期,逐漸改用菰(茭白)葉包黏米成牛角狀,用於祭拜祖先和神靈,稱「角黍」。
  • 端午安康:端午節的地方風味與民間習俗
    還有一說,在端午節後的第一個雨天,把五彩線剪下來扔在雨中,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衝走,謂之可去邪祟、攘災異,會帶來一年的好運。打午時水午時水,即是在端午日午時於井裡打上來的水。端午節"打午時水」是盛行於南方沿海一帶的傳統習俗,打午時水即是端午當天中午11點到13點之間在井裡打水。
  • 東莞常平端午習俗:陸上龍舟真稀奇,「旱龍遊會」有意思
    在端午前後,人們通常都會舉行一系列的活動來慶祝。在東莞,人們習慣用賽龍舟或者龍舟趁景來慶祝端午節,一般都是在江河湖泊舉行。但是,其實在東莞還有「旱龍遊會」(在陸地上舞龍舟)這種端午習俗。無獨有偶,一共有兩個地方,一個是在常平鎮的橫江廈村,另外一個是在厚街鎮的橋頭村。
  • 這些花草裡,傳承著端午的味道
    端午節又被稱為五月節,自古以來就盛行於民間,有著各式各樣的傳統習俗。端午節處在農曆五月,正是「知了初啼,百草豐茂」的時節,在習俗裡,自然也少不了花花草草的蹤跡。五色新絲纏角粽提到端午節,就不能不說粽子。
  • 東莞什麼粽子將c位出道?端午除了吃粽,東莞人竟然還會幹這些事....
    今天我們小編就帶大家來盤點一下東莞的特色粽子吧作為一個東莞人什麼粽子最能代表我們的氣質?在端午節除了吃粽子,東莞還有很多特別的民俗東莞的端午民俗最大的亮點其實還是龍舟文化。在東莞的水鄉片區,扒龍舟每年基本都維持一個月,各個鎮輪流來,放眼整個珠三角也少有城市像東莞這麼集中。而龍舟節期間,吃龍船飯,送龍船餅,親友齊去觀看龍舟競渡等,節日氣氛都是很濃烈的。
  • 端午節旅遊,中國10大端午觀龍舟勝地,你能說出幾個,又見過幾個
    今天,我國很多地方仍然保留著賽龍舟的習俗,甚至有些地方端午節賽龍舟已慢慢演變成一種旅遊,人們相互搖旗吶喊、助威加油,其飛舟競渡之壯觀,令人為之振奮。如今端午觀賽龍舟盛典早已成為人們端午節旅遊的首選。今天就給你推薦國內十大端午賽龍舟勝地,你不妨去看看。1.
  • 為什麼要說「端午安康」,端午節除了吃粽子賽龍舟還有哪些習俗?
    這幾年關於端午節的祝福應該說「端午快樂」還是「端午安康」一直爭論不休,其實在古代端午節人們相互祝福一般都說「端午安康」,主要是和端午節的各種習俗還有祈福的寓意有關。端午節的習俗除了吃粽子賽龍舟之外還有很多,大部分都與驅邪祈福有關。
  • 端午節
    除了這些常見的習俗以外,不同的地域還有一些獨具特色的端午習俗,比如系百索子、贈香扇、曬百日姜、掛黃葛藤、畫額、佩香囊、佩長命縷、拴五色線、採藥制茶、立蛋、比武、擊球、躲端午、佩豆娘、貼五毒圖、遊旱龍、劃喜船、打午時水、浸龍舟水、九獅拜象、放紙龍、點艾條、薰蒼朮、搶青、馬拉溜、掛鍾馗像、品花宴等等;不同地域的特色節慶食品還有諸如吃五黃、艾草糕、艾餈、打糕、煎堆、茶蛋、五毒餅、飲菖蒲酒與雄黃酒、喝午時茶等等習俗
  • 五月初五話端午,這些端午節習俗,你知道多少?
    五月初五話端午,這些端午節習俗,你知道多少?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已成為國人普遍行為。端午習俗知多少賽龍舟 龍舟競渡又稱賽龍舟、划龍船、龍船賽會等,是中國歷史上一種具有濃鬱的漢族民俗文化色彩的群眾性娛樂活動,同時也是一種有利於增強人民體質,培養勇往直前、堅毅果敢精神的體育運動。 除了比賽速度外,划龍舟還有其他一些活動。
  • 日本也過端午節,這些習俗和我們不同
    今天就是端午小長假了,在中國存在了兩千多年的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2008 年被國家列為法定休假日,並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不僅是對民意的尊重,更是對傳統文化的尊重。作為中國一衣帶水的鄰邦,日本過不過端午節呢?和中國的過法有什麼不同呢?這是很多同學非常感興趣的事情,端午節起源於中國,在平安時代後傳入日本。
  • 明清時期,佛山端午扒龍舟習俗已盛行!| 網絡中國節·端午
    佛山人過端午節也有獨具地方特色的節日習俗,如吃粽子、扒龍舟、吃五色粥、掛菖蒲艾葉、懸鐘馗像、小孩佩香包、號豬仔等,最吸精、最令人難忘的還要數扒龍舟。佛山河湧縱橫,經濟富庶,端午划龍舟習俗歷史悠久,關於龍舟競渡的最早文字記載是文天祥的《元夕》詩,描述了當時南海縣正月十五龍舟競渡的情景:「南海觀元夕,茲遊古未曾。人間大競渡,水上小繞燈。」
  • 6千粽子搭粽山迎端午
    粽山用金子山上的毛竹搭架子,上面掛著各式粽子與壯族特有的「麼乜」,還有許願牌、祈福結。據搭粽山的壯族阿爹植瑞政介紹,「粽山」共用了3000多個粽子,幾乎涵蓋了廣東所有知名的粽子,最多的是連山本土的長條粽、七彩粽、五色糯米粽、鹼水粽、香菇粽。金子山的20多名壯民用了三天的時間包出這些粽子。還把3000多個壯族「麼乜」與許願牌掛上去。
  • 吃粽子、賽龍舟……端午節習俗還有啥?
    吃粽子、賽龍舟…… 端午節習俗還有啥?本報訊(記者 李天際)6月25日將迎來端午節。除了吃粽子、賽龍舟,端午還有哪些習俗?從今天起,北京青年報記者將為大家介紹一些傳統的端午節習俗。在端午節的眾多習俗中,最有名的當屬吃粽子、賽龍舟。這兩項習俗都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與此同時,很多地方的人們還在端午節的時候掛艾草、菖蒲,飲雄黃酒,拴五色線,佩戴香囊。端午節是入夏後的第一個節日,氣溫上升,正是疾病多發的時期,由於艾草特殊的香味,人們用它來驅病、防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