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喝新茶,這一首寫茶的詩,格調高到後人不敢模仿

2020-12-16 風清林秀

春分已過,馬上便要到清明了。清明除了是我們祭祀的節日,清明前後,也是茶農們忙碌的時節。明前茶,貴如金。自從唐代茶聖陸羽改良了茶的飲用方法之後,古代的文人墨客都愛喝綠茶。老茶客都知道,綠茶講究的便是鮮、嫰、翠,因此這明前茶便飽受大家的喜愛。

所謂的明前茶,是指在清明前採摘的第一發嫩芽,經過漫長的冬季,茶樹沉澱了足夠了營養,再加上剛過冬季,新春時溫度比較低,茶葉生長緩慢,受到的蟲害較少,茶葉的產量非常少,在質量上也能夠得到一定的保證。這時候的茶葉,葉芽細嫩,顏色翠幽,味道甘醇,香氣悠長。

春天是非常適合遊玩的時節,百花盛開,春風和煦。正是春日遊,杏花吹滿頭。自古以來,春天都是令人喜愛的季節,古代詩人尤其喜歡。而古代文人們遊玩聚會,通常都少不了茶,正所謂琴棋書畫詩酒茶,茶已經成了詩人生活的一部分,地位已經提升到詩書的檔次了。因為喝茶能增加人的情趣,你看蘇東坡寫的「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是多麼的愜意豁達,引得無數才子佳人痴迷不已。

古代才子佳人喝茶飲酒,必有佳作,這茶也是他們嘆詠的對象。要說起這寫茶的詩,有一首不得不說,那便是唐代詩人元稹的寶塔詩,這個元稹就是那個「曾經滄海難為水」的元稹,他和白居易交情深厚。他這首寫茶的詩,從一字至七字對仗極為工整,讀起來朗朗上口,韻律和整,節奏明快。外形就像寶塔一樣,底寬上尖,逐漸遞減。

有一年,白居易去洛陽為官,白居易在長安時,人緣非常好,朋友很多。大家看他要走了,於是紛紛擺上酒宴,給白居易送行。古代文人雅士,這聚會必然會吟詩作對,沒辦法人家就好那一口。白居易作為主角,這個時候靈機一動,玩起了一個遊戲,以一字至七字為題,寫一首詩,必須題材和韻律相合。然後白居易就先做了一首給大家示範。既然是寫詩,白居易自己便以「詩」為題,坐了一首寶塔詩。全詩如下:

詩。

綺美,瑰奇。

明月夜,落花時。

能助歡笑,亦傷別離。

調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應我愛,世間唯有君知。

自從都尉別蘇句,便到司空送白辭。

其實這種題材的詩並不是白居易獨創,早在隋朝年間,就出現了這種一七體詩。這種詩不但要合題又要押韻,要求指定一個事物當題目,然後以這個題目為韻腳,一韻到底。比如白居易作的這首詩,從第一句中的「詩」,到第二句最後一個字「奇」,然後分別是「離」「悲」「知」「辭」,這就是一韻到底,而且要求左右兩邊對仗工整,比如「美」對「奇」,「天下」對「世間」諸如此類。這種詩要說難也不難,說容易也不容易,因為是要求臨場所作,看的就是大家在短時間的才思,急切之間能否作出好的佳作。白居易喝了一杯酒,環視眾人,只見大家都在沉吟,他笑頷頻頻,得意不已。而此時他的好朋友元稹,看著酒桌上的茶,腦中靈光乍現,忽有所得,輕聲吟道: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後豈堪誇。

這首詩比起白居易那首,有過之而無不及,以茶為題,對仗也是極為工整,一韻到底。第一句就是點明出題是茶;第二句是寫茶葉特點,茶葉香又嫰;第三句是寫茶非常受人喜愛;第四句是寫煮茶的過程,因為古代飲的是餅茶,所以先要用白玉雕成的碾把茶葉碾碎,再用紅紗製成的茶羅把茶篩分;第五句寫了茶葉衝泡後的特點;第六句寫了人們飲茶的樂趣,晚上有晚上的樂趣,早上有早上的情致,睡起有茶飴有飯,行看流水坐看雲;最後一句寫喝茶的妙用,喝茶能使人精神飽滿,緩解疲勞,又能幫助醒酒。

這首詩不但外形獨特新穎,而且韻律相合,在內容上,將茶葉的形態、特點、茶的妙用,都很好的概括進去了,用詞豐富,茶葉的色香味都描寫的生動異常,不愧是一首上層佳作。後人在寫茶方面很少能有超越的,於是流傳至今,被無數後人推崇。

相關焦點

  • 林清玄丨七碗茶詩的啟示
    但是,哪一首茶詩給我留下極深的印象,又把茶寫得極好的,我倒是可以推薦盧仝的《七碗茶》詩。  盧仝在歷史上並不是赫赫有名的人,卻因為他寫了這首茶詩,使後人在談茶史的時候,不能不提到他,因為在他之前從來沒有人把茶提到那麼高的境界——專心地喝茶即可以羽化登仙,名利權位又有何可戀?又有何可求?  盧仝自幼家貧,但寫得一手好詩。
  • 七碗茶歌,最好的一首茶詩?
    幾位一起喝茶的朋友問我:從古到今有這麼多的茶詩,你覺得哪一首最好?  這真是問倒我了,「從古到今」是一個多麼長的觀念,茶詩可考的就有幾千首,更別說那些不可考的了,若要選出好的茶詩,編成一冊《茶詩三百首》也絕無問題。  但是,哪一首茶詩給我留下極深的印象,又把茶寫得極好的,我倒是可以推薦盧仝的《七碗茶》詩。
  • 《茶的品格:中國茶詩新解》:那些愛喝茶的文人寫了哪些詩?
    歷代文人中喝茶寫詩一把抓的好手大有人在,如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陸遊的《啜茶示兒輩》、高啟的《採茶詞》、文徵明的《煮茶》、袁枚的《試茶》、鄭燮的《紫砂壺》等,白居易寫的茶詩達64首之多,盧仝的名作《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也流傳至今。《茶的品格:中國茶詩新解》收錄了歷代茶詩中最具代表性的30首,進行了詳盡的分析。
  • 品茶丨詩寫梅花月,茶煎穀雨春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珂 今日穀雨,有茶。古詩有云:年年穀雨摘新茶,今歲春寒少嫩芽。尋遍半山般若葉,煉成一握老君砂。明代著名茶人許次紓在他所著的《茶疏》裡,特別提到茶葉採摘的最佳時間:「清明、穀雨,宅茶之候也。清明太早,立夏太遲,穀雨前後,其時適中。若肯再遲一、二日期,待其氣力完足,香烈尤倍,易於收藏。」穀雨茶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雨前茶,是穀雨時節採制的春茶,有不少地方形象地稱之為「二春茶」。
  • 穀雨時節:山村四月閒人少,家家戶戶採茶忙
    「年年穀雨摘新茶,今歲春寒少嫩芽。尋遍半山般若葉,煉成一握老君砂。」南方有穀雨摘茶的習俗,傳說穀雨這天的茶喝了會清火、闢邪、明目等。所以穀雨這天不管是什麼天氣,人們都會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來喝。穀雨茶清香,有詩云:「詩寫梅花月,茶煎穀雨春」。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談到採茶時節時說「清明太早,立夏太遲,穀雨前後,其時適中。」朱權在《茶譜》中從品茶、品水、煎湯、點茶四項談飲茶方法,認為品茶應品穀雨茶。 穀雨茶必須是穀雨這天採的鮮茶葉做的幹茶,而且要上午採的。
  • 宋朝無名詩人,寫了一首「清明」詩,很多人看後,直呼太真實!
    以這兩大主題為背景的詩詞裡,也有很多優秀的作品。杜牧名作《清明》就是其中之一。但千百年來,唯有一首詩,大家以為寫清明寫的最「真實」。這首詩,出自宋朝詩人高翥筆下。談及高翥,大家可能都比較陌生。與宋朝的大家們相比,他基本處於「無名」的狀態。
  • 小和尚在牆上寫了一首詩,蘇軾也仿寫一首,相比之下,蘇軾敗了
    另外,他還有很高的模仿功力。不管是在何時何地看見非常好的詩詞歌賦,都想要嘗試一下模仿出一首相似的出來。歷史上的很多詩詞,都被蘇軾模仿過,並且成為了傳世經典。同時,蘇軾的模仿還能夠讓這些作品擁有很大的名氣。不過,俗話說得好,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
  • 韋應物寫了一首詩,蘇軾「拙劣」模仿,卻遭批評一點也不像!
    韋應物是唐朝著名的詩人,我們對這位老先生熟知,大多是因為那首著名的課本詩《滁州西澗》,這是一首七言絕句,雖然韋應物這首詩最出名,卻並非他最好的詩,韋應物的拿手絕活是五言詩,連蘇軾都是他的小迷弟,蘇軾曾作詩誇道:「樂天長短三千首,卻愛韋郎五字詩」,說白居易長篇短篇都能寫,各種不同體裁也是信手拈來,但我卻獨愛韋應物的五言詩。
  • 這首詩寫寒食郊外之景,抒發思家之情,是歷代傳誦的一首名作
    《寒食寄鄭起侍郎》清明時節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門。水隔淡煙修竹寺,路經疏雨落花村。天寒酒薄難成醉,地迥樓髙易斷魂回首故山千裡外,別離心緒向誰言。詩基本上還是中晚唐的格調,所用意象也很常見,但抒情性比較強,句法上頗為老到,有較強的畫面感,整個意境很和諧。首聯寫出行郊原時所見節日風俗,點出題面「寒食」之意。寒食節後兩日為清明節,所以寒食、清明每每並舉。
  • 不是杜牧的《清明》,而是這一首
    全詩嘎然而止,但未盡之意,我們讀詩便能想像:詩人發定興致勃勃地前往杏花村找酒喝去了。全詩雖然語言通俗易懂,但是畫面豐富,情感哀傷,給人一種動人心魄的感覺。雖然杜牧此詩是描寫清明的經典佳作,但是論哀傷、悲涼之感,還有一首詩比其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這首詩就是元末明初的著名詩人高啟的《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後還鄉亦可哀。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 關於茶的詩詞,哪位詩人寫得最好,哪位詩人寫得最多?
    老街不懂茶,現在喝茶的人,會注意到茶是早晨採的還是下午採的嗎?或者是早幾天採的茶葉好呢,還是晚幾天採的茶葉好喝呢?二、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大詩人李白也寫過關於茶的詩,他在遊金陵的時候,遇到族侄中孚禪師,受贈了一種叫做仙人掌的茶葉,於是寫了這首詩:常聞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如白鴉,倒懸清溪月。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灑芳津,採服潤肌骨。
  • 品中華好詩詞「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盧仝《七碗茶歌》賞讀
    想到自己的好友盧仝嗜茶如命,便將剛剛制好的頭春陽羨茶,包了一些並附信一封,命手下的軍將速速給盧仝送去。軍將送到時約為上午九點多(日高丈五),盧仝尚在睡懶覺。突然收到如此上等的好茶,盧仝真是喜出望外,立馬開始煎茶、品飲。這茶棒得真不愧是「至精至好」,讓我們的大詩人盧仝,飄飄欲仙欲罷不能。於是提筆揮毫,一首千古絕唱《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噴薄而出。
  • 五首經典的古詩詞,寫清明時節的情、意、景,優美且如水般清涼!
    五首經典的古詩詞,寫清明時節的情、意、景,優美且如水般清涼!時光轉眼即逝,轉眼之間又是一年清明時節,在這裡小編為大家準備了五首經典的古詩詞,都是寫清明時節的情、意、景,十分的優美,讀之更如水一般清涼,在次與大家共賞美詞,賞一段春分時期的美景! 第一首:《清明》,唐代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 晏殊最悽美的一首詩,沒有提到清明兩個字,卻寫盡了清明的悲涼
    提起關於清明的詩詞,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杜牧那首最著名的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在仲春與暮春之交。古人關於清明的詩詞,也有很多。除了杜牧的這首《清明》,還有歐陽修的《採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爭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遊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譁。路轉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歐陽修的這首詞,主要寫的是清明時節,人們遊春的情景。
  • 清明時節雨紛紛,3首描寫清明的古詩,每一首都寫得無比悲傷!
    》,這首詩意境悽美,寫得極為傷感,清明時節雨紛紛,把清明時節人們悲痛的心境刻畫的淋漓盡致。杜牧這首詩膾炙人口,可以說是達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也是描寫清明最經典的一首詩,整首詩充滿了一種淡淡的憂傷,當時詩人正是在外地遊玩,而清明時節一直是在下雨,淅淅瀝瀝的雨讓杜牧很是悲傷,整個路上的行人,那也是像斷了魂一樣,每個人都無精打採。詢問當地那裡有買酒的地方?那位牧童聽了之後,指著前面說告訴我,不遠處的杏花村裡有酒買。
  • 穀雨時節,不負好時光!
    很多青年婦女選擇穀雨這天走村串親,或者結伴到野外遊逛,欣賞開滿大地的「穀雨花」。 民俗二:喝穀雨茶 南方穀雨摘茶習俗,傳說穀雨這天的茶喝了會清火,闢邪,明目等。所以穀雨這天不管是什麼天氣,人們都會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來喝。
  • 綠茶喝新茶?白茶、普洱喝老茶?巖茶、紅茶喝隔年茶?誤會大了
    喝一泡茶的時間,靜心品味,茶香在唇齒間輾轉。而清爽甘甜,鮮醇甘爽的茶味,令人氣爽神怡。不過,在喝茶這件事上,也有人喜歡用時間作為尺度,作為飲茶的標準。之前和一位外省的新茶友交流,據他說,他喝到的白茶都是十年陳以上的。
  • 清明讀詩,是最好的祭奠
    「飛絮落花,時節近清明」,仍是小中庭發生的事情。看到柳絮輕飛落花滿地,這時你才想起時節已近清明。仿佛一個局外人,你剛剛走進時間的序列。這幾行純寫景物,然正所謂景語即情語。觀看的視角,表達的語調,無不帶有觀看者的的感覺。最後幾行「睡起捲簾無一事,勻面了,沒心情」,一個女子出現了。
  • 新茶陸續上市
    買與不買,新茶都在那裡。當各大茶類展開迎新行動時,作為消費者,我們該如何慧眼識茶,本期我們在關注茶市新茶動態時,還邀請了幾位業內的資深人士為我們指點購茶經。紅茶 品牌企業多未出手  相對於綠茶而言,紅茶的新茶還只處於先頭部隊過境的階段。
  • 清明時節養生:吃兩種青色食物喝一種茶,避免傷心過度,人健康
    每到這個季節,人們往往會掃墓祭祀祖先、為逝去的父母親人緬懷,有傳承之意。有人還會為了抒發對逝去之人的想念,以哭的方式釋放,但為了身體健康考慮不要悲傷過度,尤其是對於血壓高、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人。過度悲傷,思念親人,很有可能成為血壓水平短時間內升高的危險因素。接下來的路還需要自己走,放開心緒,積極面對未來生活,也是一種對報答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