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河北是一個沒有存在感的省份。
不但如此,河北的美食同樣沒有存在感。
除了驢肉火燒。你能想到任何一個河北代表性美食嗎?
對不起,沒有
燒餅夾肉這種吃法在北方很常見,最知名的就是陝西肉夾饃
而在北京,麻醬燒餅可以夾一切
驢肉火燒自然也屬於「燒餅夾肉」這一序列的
在我的印象裡驢肉火燒是保定的特產
BUT事實卻是我愛吃的那款原來是滄州的
於是乎我明白了原來驢肉火燒也分門別派啊
河間派是瘦長個子,洋名donkey hotdog。代言人是瘦長的馮鞏,這位的祖上是河間人,曾祖父馮國璋還當過中華民國代總統。馮鞏的語錄除了「我想死你們了」,還有一句「家鄉的山美、水美、人更美,河間的驢肉火燒饞的我直流口水」。
保定派是圓形身量,洋名donkey burger,有渾圓的郭德綱站隊,他在相聲中極盡保定驢火的奢華,住在保定「驢火大飯店」,每天吃驢肉火燒、火燒驢肉,戰時演習小車上推的還是驢肉火燒,沒有保定驢火可少了很多人生樂趣。
根據《徐水縣誌》記載,徐水小驢肉在清雍正年間(1723-1735年)即聞名於世。
而漕河驢肉火燒的發祥地為保定市徐水縣漕河鎮,歷史悠久。相傳,宋代時漕河碼頭有漕幫和鹽幫兩個幫會。漕幫以運糧為業,鹽幫以運鹽為業。雙方為稱霸碼頭,時常大動幹戈,最終以漕幫大勝收局。漕幫俘獲鹽幫馱貨的毛驢無法處理,便宰殺燉煮,設慶功宴;再將肉夾在當地打制的火燒內吃,更有滋味。自此,漕河驢肉興起。
而河間驢肉火燒的出場則披上了一抹民間傳說的色彩。
根據傳說,因為乾隆爺下江南,半夜肚子餓了,沒得吃。太監出門找半天,奉上驢肉火燒,乾隆爺大喜,又是寫詩,又是題字。
河間有句俗語:「常趕集還怕看不見賣大火燒的」。可以看出大火燒在當地人生活中的地位。而清代以後,華北人吃驢肉也越來越多,「大火燒夾驢肉」這種吃法,很自然地就流行起來了。
保定驢火與河間驢火有什麼不同?
在驢火界,有兩大派系,保定派與河間派。在過去的很多年,關於兩派誰更正宗、更好吃的爭論從來沒有停止。關於爭論,我們先按下不表,先來看看兩派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保定派選用的太行驢與河間派選用的渤海驢到底有什麼差別?
中國肉驢按照體型大小分為三類:大型驢、中型驢和小型驢。
保定派選用的太行驢其實是華北驢,按分類屬於小型驢,一般體重在160kg-220kg;
河間派選用的渤海驢也叫德州驢,按分類屬於大型驢,一般體重在250kg以上,而且渤海驢除了肉可以吃,皮都拿去熬阿膠了。
至於說口感,其實兩種驢並沒有什麼大的差別。而且無論是保定派的滷製還是河間派的醬制,驢肉都經過了長時間的烹調,口味本來就因為烹調發生的變化。更何況,也沒見誰吃「白切驢肉」的。
保定驢火的驢肉為滷製。驢肉配以近20種調料,在湯汁中用大火燒開之後,再用炆火慢燉,燉足十幾個小時,直至驢肉吸滿了湯汁的滋味。
滷驢肉看起來簡單,但家家戶戶的秘訣也正是在這鍋滷水上。保定驢火講究用老湯,添水添料但是不換湯,不同店家驢肉細微的差別,都是靠這鍋湯。
而且保定驢火的特色就在於「熱吃」。從滷水中撈出驢肉,剁得碎碎的,澆上一勺熱湯,有些還加上燜子,夾在剛出鍋的火燒裡,端上桌一定得趁熱吃。
而河間驢肉火燒中的驢肉採用的是醬制。先把驢肉中的血水泡淨,然後同樣配備20餘種調料進行煮製,煮一個半到兩個小時之後關火,然後驢肉浸泡在湯汁中,與湯汁一起放涼。
河間驢肉火燒與保定的不同即在於,驢肉是涼吃的。將放涼後的驢肉撈起,切成片狀,夾在剛出鍋的火燒中。與保定驢火相比,別有一番滋味。
而從觀感上來說,保定驢火與河間驢火最大的不同,其實是火燒。
保定派是圓火燒,從和面開始,一點都不能含糊。
首先,面要和得稍硬,並且要反覆揉面,這樣才能保證面的筋道。然後將面搓成長條,揪成麵團,滾圓,表面抹上驢油。
將揉好的麵團放進餅鐺,用特製的木模壓麵團,使之成型,這是必不可少的一個工序,所以叫做「打火燒」。
待火燒兩面都烙至微微泛黃,就要進行真正的「火燒」了。將取出來的火燒放到一個長長的叉子上,推進爐灶裡燒烤均勻。爐灶是特製的,邊上可以放得住火燒。這樣,火燒接觸更高的溫度,卻不接觸明火。使火燒更加鼓、脆、香,包括邊上也要變成黃花色。
剛出爐的火燒是鼓起來的,切開一個口子,將剁好的驢肉、燜子塞進去,一個香噴噴的驢肉火燒大功告成。
而河間驢火的火燒則是長條形的。與保定一樣,河間火燒也是死面的,和面的時候要加上鹽和鹼增加筋道。
面和好、醒好。然後搓條、擀成寬長條,然後使勁抻薄,抹上油酥,卷條揪成劑子,擀成長方形的火燒胚子。
然後,放到餅鐺裡烙,溫度不能太高。等火燒基本熟透後,把它放到平底鍋下的爐灶中(與保定火燒差不多),不多久,火燒外面就會有一層酥脆的外皮,咬到嘴裡十分得香脆。
如今,河間驢肉火燒正以蓬勃之機發展,十餘年來由地方傳統吃食發展為國民快餐,比肩「蘭州拉麵」,叫板「沙縣小吃」,並大有趕超之勢,有大數據統計,截止到今年,全國現有河間驢肉火燒門店兩萬多家,同促成了年產值高達七十多億元的市場。
驢肉火燒不僅僅是一種吃食,更是一張行走的城市名片,只要說起滄州說起河間,異鄉人都會驚喜著補充一句「吆喝,驢肉火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