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百位音樂人給你推薦優質好歌是一種怎樣的體驗?12 月 22 日,騰訊音樂召開「浪潮製造者」新聞發布會,同時推出了月度專業評審型榜單——UNI-浪潮聯創音樂榜。
榜單通過聯合推薦委員會評選而出,委員會由騰訊音樂發起,目前集結了華語樂壇超過一百位優質的音樂人,其中不僅有李海鷹等華語樂壇重量級創作者,還有陳鴻宇等知名音樂人。
榜單評選分為投票、入圍評分兩個環節,首期榜單評選出 TOP 10 首歌曲,陳奕迅的新作《是但求其愛》登頂,吳青峰、竇靖童、易洋千璽等音樂人的作品入圍前十。
據了解,針對推薦委員會,騰訊音樂在遴選時制定了明確的高標準:一是推薦人必須是音樂創作者;同時,必須有代表作,必須在當下樂壇持續活躍。
從每月組織上百位評選提名、推薦、打分,到統計結果、梳理數據,這類專業評審型榜單的持續運營並非易事。騰訊音樂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對於音樂用戶和行業而言,這個榜單又意味著什麼?
陳奕迅、竇靖童、吳青峰等音樂人的作品入圍首期UNI-浪潮聯創音樂榜前十名|騰訊音樂
像打造網際網路產品一樣做榜單
今年初由你音樂榜發布的《2019 華語數位音樂年度報告》中有這麼一組數據:2019 年,全年共發布了 237472 首正式版新歌,數量近乎是 2017 年 130992 首和 2018 年 151021 首的數據總和。
而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企業發展部總經理梁韻恆在 12 月 22 日的「浪潮製造者」新聞發布會上透露今年發布的新歌數量再度呈井噴式增長態勢,面對這麼多音樂,用戶如何選擇?
在「浪潮製造者」新聞發布會現場,音樂人戈非提到,音樂受眾大體分為兩類:一類是主動聽音樂的人,他們會自己找歌選歌,這類群體相對較小;還有一類更龐大的用戶,聽歌的隨機性更強,比較多聽當時當地的流行歌曲。
推薦成為了這類更大音樂用戶群體聽歌的方式,音樂榜單便成了重要參考。當下,有不少由數據驅動的榜單,上榜的歌曲由播放量、分享量等數據決定,基本代表了某一階段最流行的音樂內容。
一位數位音樂用戶表示,「這類榜單的歌曲我會跟著聽,聽一遍就能知道現在流行什麼,社交時也有話題。但流行總是一陣一陣的,現在要找到那種能循環很久的歌曲就比較難。」
這一現象背後實際是音樂工業的生產機制發生了變化。音樂人丘旺蒼說,過去做音樂入行門檻高,一首歌問世就可能有一百首歌在選歌會上被淘汰,作品都是專業人士精挑細選的。
自媒體時代,內容平臺為創作者提供了很多展示作品的機會,用一臺電腦在家就能錄歌發歌,第一波把關人從專業人士變成了大眾。丘旺蒼認為,音樂生產的機制不同了,但大家追求的東西還是一樣的,就是希望有好作品。
這也是騰訊音樂發起 UNI-浪潮聯創音樂榜的原因之一。音樂消費進入多元時,C端用戶側市場需求的變化,為了發現好音樂,榜單類型也相應需要多元化。除了數據類榜單,專業人士推薦的榜單同樣有需求。
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企業發展部總經理梁韻恆表示,UNI-浪潮聯創音樂榜就是把音樂的本貌交回真正創造音樂的專業人士,作為這個行業審美的引領者,他們可以通過網際網路創新的方式,將專業的審美以更高效的方式傳達給大眾。
實際上,大眾熟悉的金曲獎、格萊美某種程度上都可以看作是一種專業人士評選的音樂榜單。但在 UNI-浪潮聯創音樂榜產品負責人李宇華看來,這類頒獎典禮一年一次,對於大眾來說,不少獲獎的歌曲可能聽過很多次,無法緊跟市場趨勢。
UNI-浪潮聯創音樂榜在嘗試創新的方向,正是保證專業評選的基礎上,以網際網路產品的思維,實現專業音樂榜單的快速迭代。
據了解,除了目前的 TOP 10 排行榜,圍繞優質歌曲本身,未來 UNI-浪潮聯創音樂榜團隊有可能還會嘗試不同的擴展方向,比如將總榜細分,增加最佳製作、最佳搖滾、最佳國風等不同的評選維度。
如今是全場景多形態的音樂時代,用戶消費音樂的場景除了電臺電視,還有流媒體等,音樂消費的形態除了音樂,還有 MV、短視頻。
一位業內人士評價,用戶看專業評選的榜單不只是按圖索驥相應找歌,更重要的作用在於消費這些經過嚴選的優質音樂,這也是 UNI-浪潮聯創音樂榜推出的意義所在。
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企業發展部總經理梁韻恆|騰訊音樂
從數據到服務,榜單矩陣初現
面對每年數以幾十萬計的新歌,對普羅聽眾來說,是選擇恐懼症的問題。而對音樂創作者來說,則是如何讓自身創作的優質歌曲更容易地被發現被聽到。
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企業發展部總經理梁韻恆對此表示,在反映華語音樂全貌的評價體系上,其實需要補齊更多的維度,讓品質上好的音樂都能夠有曝光的機會和被認可的方式。
經過兩年時間打磨,騰訊音樂在 2018 年推出了由你音樂榜(UNI-CHART)。這是以聽歌用戶大數據為依託的權威公正數據音樂榜單,基於對集團超 8 億月活用戶大數據的實時洞察和客觀分析,為行業提供及時、準確的行業趨勢和流行動向。
一位業內人士評價稱,從榜單產品及日常內容運營的持續性迭代優化,到針對每個季度的突出現象輸出分析報告,再到後續對數據的不斷優化細分,都讓音樂數據更豐富而有效。
UNI-浪潮聯創音樂榜產品負責人李宇華認為,算法和數據導向很難衡量音樂藝術的全部價值,由專業委員會評選的 UNI-浪潮聯創音樂榜產品是另一個維度的評價,讓更多專業的音樂人有機會走入主流市場,被大眾所熟知。
李宇華進一步解釋:「我們有流量數據類的榜單,也有專業取向的榜單,我們的初心是用榜單為載體去見證或者記錄這個行業的發展。」
從由你音樂榜(UNI-CHART)到UNI-浪潮聯創音樂榜產品,騰訊音樂正在構建一個反映華語音樂行業全貌的榜單矩陣。這些榜單不只是數據的集合與匯總,如何深挖數據背後的價值賦能產業,是騰訊音樂集團進一步延展的方向。
目前,騰訊音樂既有面向 C 端用戶的公開數據呈現,也搭建了面向上遊從業者更具針對性的數據入口。比如,由你音樂榜(UNI-CHART)衍生出「UNI 音樂大數據」小程序,方便專業人士便捷查詢華語樂壇的市場表現,有助於唱片公司、廠牌、創作人等音樂從業者更快速全面地了解市場趨勢。
為什麼騰訊音樂能夠推動這個進程?對此,李宇華表示,音樂榜單及其背後的數據沉澱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在這方面,騰訊音樂有全面的曲庫,面向 C 端有完善的音樂產品,廣泛的數據來源讓公司對音樂產業有更全面的了解。
李宇華進一步補充,推動這件事情,騰訊音樂還希望能實現更多連接。因為原來的榜單只是連接了用戶端和推出數據的平臺,騰訊音樂基於榜單更希望連接幕後的音樂從業者。
從最初的音樂榜單,進化到用榜單背後的數據服務市場,呈現華語樂壇更專業、更完整的流行面貌,打破「音樂榜單」原本的限定,這是對當下華語音樂市場及行業更有意義的存在。
頭圖來源:騰訊音樂
本文由極客公園 GeekPark 原創發布,轉載請添加極客君微信 geekpar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