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縣千村行(287)|煤老闆改行做農旅融合 小藍莓成了山溝裡的「嗨...

2020-12-26 川觀新聞SCOL

大竹縣楊家鎮天寶寨新村聚居點已成為「檔次高、基礎好、環境美、產業強」的新農村。 郝飛攝

四川在線記者 徐莉莎 鍾莉 吳楚瞳 袁敏 袁城霖

聲浪、喊麥、水上世界、空中飛人……這些時尚元素,竟能在達州市大竹縣一個山溝溝裡找到。

日前,四川日報全媒體「百縣千村行」採訪組進入大竹縣烏木鎮栢島湖藍莓園,被園內五彩繽紛的遊樂設施吸引。

這還是農業園區嗎?定睛細看,記者才注意到漫山遍野的藍莓植株。這裡是基地業主李連君的家鄉,也是他的「藍莓王國」。

「租地」5年竟有兩年撂荒

投資家鄉出於情結。

烏木村是烏木水庫的移民村,全村移民719人中就有貧困戶119人。

2015年,李連君回到烏木村,從煤礦行業轉型做農業。他先和朋友合夥成立農業公司,又以500元每畝的單價,流轉土地1000餘畝。

地租到手裡,種什麼?

了解到藍莓經濟價值高,李連君產生種藍莓的想法。於是,他到全國各地藍莓基地考察,拜訪相關專家。

兩年來,他沒閒著,地卻閒著。千畝地荒在那兒雜草叢生,村民不解:別的老闆巴不得今天種下去,明天就採收回本,李連君卻慢慢騰騰。他在等啥?「等的就是雜草叢生!」李連君說,種藍莓,土壤是關鍵,荒兩年是等對土壤進行徹底改良。

最終,2017年,李連君種下了從某科技公司引進的藍莓品種,成立藍莓專業合作社。烏木村分別以移民後扶資金140萬元、集體資金50萬元入股藍莓專合社。

農旅融合做起「嗨生意」

但是,藍莓種植並沒有想像的那麼順利。

李連君算過,藍莓地的酸鹼值改造,加上種苗、滴管設備和人工費等,前期投入達4000多萬元。

而且果苗種下去,三四年才到豐產期。投入大、等待期長。李連君想,光搞農業肯定不行。「租了那麼多地,那麼多貧困戶跟著我走,得想法鞏固好脫貧成果!」

「做企業不進則退!」於是,李連君走起農旅融合的路子,搞起農家樂和水上樂園。去年夏天,他花30多萬元做廣告,在周邊區縣住宅電梯等處宣傳。一時間,烏木村的水上樂園在川東北名聲大噪,成為夏日遊玩新去處。

今年受疫情和雨水影響,旺季六七月都虧損。李連君又想辦法請專業人員策劃,搞起了音樂節。音樂節、空中飛人表演、喊麥……什麼新潮就加入什麼。一個夏天過去,公司逆風翻盤:藍莓銷售收入300多萬元,水上樂園營收超過300萬元。

60歲村民黃守明以前做泥瓦匠。現在,他每年土地流轉收入有1200元,再加上在水上樂園務工每月1800元工資、妻子開便利店的收入,「比以前掙得多!」黃守明說。

最近,李連君又有新動作,邀請專家來基地,重新設計、打造園區景點。「但是,應該是農業帶動旅遊,不是旅遊帶動農業。」李連君說,公司最終的走向,是把農業做大做強,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

相關焦點

  • 百縣千村行(287) | 煤老闆改行做農旅融合 小藍莓成了山溝裡的「嗨...
    郝飛攝四川在線記者 徐莉莎 鍾莉 吳楚瞳 袁敏 袁城霖聲浪、喊麥、水上世界、空中飛人……這些時尚元素,竟能在達州市大竹縣一個山溝溝裡找到。日前,四川日報全媒體「百縣千村行」採訪組進入大竹縣烏木鎮栢島湖藍莓園,被園內五彩繽紛的遊樂設施吸引。這還是農業園區嗎?定睛細看,記者才注意到漫山遍野的藍莓植株。
  • 小藍莓成了山溝裡的「嗨生意」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郝飛攝 一線故事 聲浪、喊麥、水上世界、空中飛人……這些時尚元素,竟能在達州市大竹縣一個山溝溝裡找到。 日前,四川日報全媒體「百縣千村行」採訪組進入大竹縣烏木鎮栢島湖藍莓園,被園內五彩繽紛的遊樂設施吸引。 這還是農業園區嗎?
  • 「百縣千村行」—凱翼汽車採訪車隊護航川報媒體團採訪報導50天
    自9月15日 「百縣千村行」凱翼汽車採訪車隊發車啟動以來,從成都一路向西,先後經過茂縣、黑水縣、汶川縣、馬爾康、石渠、德格、稻城等甘孜、阿壩兩州的12個市縣,助力四川日報媒體採訪團圓滿完成了由炫界組成的「百縣千村行」採訪車隊,翻越了數十座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山,其中317國道的鷓鴣山、318國道的折多山都是著名的險路,凱翼炫界依舊憑藉著紮實的產品實力保障了川報媒體團採訪工作的圓滿完成。
  • 百縣千村行•稻城|「三大主雪山同框」亞丁腳下小村莊這樣奔小康
    10月16日,「百縣千村行」採訪小組走進甘孜州稻城縣木拉鄉麻格同村,眼前的壯美秋景令人驚嘆。省旅投集團選派的駐村工作隊隊員王雷說,如今,通過打造獨具稀缺性的主題攝影聖地,這個原本寂寂無名的小村莊,2018、2019連續兩年入選世界旅遊聯盟旅遊減貧案例。目前,全村43戶村民實現了產業幫扶全覆蓋,戶均增收1.38萬元以上,其中旅遊綜合收入達0.5萬元,「明年新冠疫情持續得到有效控制的話,這一數字有望翻番。」
  • 百縣千村行|因地制宜讓房前屋後產出大效益
    掃碼看「百縣千村行」更多報導。關鍵詞·五小庭院經濟四川在線記者 袁城霖 吳曉鈴 樊邦平8月7日,萬源市鐵礦鎮泥溪溝村4社,村民張仕明家的西瓜地裡,前來收購西瓜的批發商不斷。「他當時因病致貧,加上比較懶散,不做活路。」村支書張華仁說。改變,從2017年萬源市扶持發展「五小庭院經濟」開始。在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萬源市出臺每戶不超過3000元的產業發展獎補政策,鼓勵貧困群眾以家庭為單位,因地制宜發展小畜牧、小種植、小果林、小加工、小商貿等「五小庭院經濟」。利用自家土地,張仕明種植李子3畝,飼養土雞四五十隻。
  • 百縣千村行·甘洛縣:四川日報今天最顯眼的是孩子的笑臉
    川報觀察特別報導四川日報重點策劃的「百縣千村行」採訪活動繼續進行,今天,8月7日,四川日報繼續以「1+1」的方式(即頭版一篇通訊+後面一個整版的文章),推出「百縣千村行·走進甘洛縣」特別報導,版面上大幅的照片——孩子們的燦爛笑容,令人眼前一亮。
  • 百縣千村行(337)|農旅相互借勢 「盆底」成了「聚寶盆」
    周先安靠撐竹筏,藝術節期間收入達七八千元。陳波還透露,今年,合作社將以每股600元的標準,首次進行分紅。不過,僅僅依靠節會,對百姓收入拉動有限。「農旅融合,就是要旅遊借勢農業,農業借勢旅遊。」鄧和平說,普興是中江水資源最豐富的鄉鎮之一,過去由於區位劣勢,少有業主關注這裡,青槓村也多年未產生土地流轉。
  • 百縣千村行|新村「新」人 不笑都不行啊,30萬元的債馬上要還完啦!
    掃碼看「百縣千村行」更多報導。四川在線記者 唐澤文 侯衝12月12日,鹽源縣青天鋪村,看到記者一行,村民馬長生不住地推銷自家蜂蜜。「質量好得很,才從蜂箱裡摘出來的,顏色都沒變。」「一共借了30萬元的外債,修了養牲畜的圈舍、採購了養蜂設備、種植了30畝花椒,還將家裡空地重新整修成了售賣農特產品的店鋪……」30萬元,這對於一個省、州、縣重點建檔立卡貧困村的人來說,是一個天文數字。「開始心裡也有點慌,但看著他的幹勁,就知道攔不住,那我們就一起幹吧。」馬長生妻子如今身體已康復,大小事務兩人都是一起在做。
  • 百縣千村行|「天堂秘境」裡的「秘境之湖」
    這是10月16日下午時分,四川日報全媒體「百縣千村行」小分隊行駛在甘孜州境內,從全省海拔最高的石渠縣駛入被戶外運動愛好者視為「天堂秘境」的德格縣。汽車行至竹慶鎮,在一個不為人注意的小岔口,右拐而行。初起,景物是與國道317線並無二致的山體枯草、薑黃一片。
  • 海南:百鎮千村帶動農旅融合 助力鄉村旅遊發展
    新成效:百鎮千村帶動農旅融合海南農業成也地緣,困也地緣。熱帶島嶼型經濟,決定了其不僅要受颱風影響,還遠離銷地市場。如何抓住每年6000多萬入島遊客這一消費群體至關重要。沿著「國際旅遊島+」計劃和全域旅遊示範省建設這一主攻方向,海南全省一盤棋,一張藍圖幹到底,以百鎮千村建設為抓手的農旅融合之路正順利推進。
  • 百縣千村行(358)丨九寨溝縣又推出12個景點:「1+12」的三種算法
    「12」指當地全力打造的12個景點:嫩恩桑措風景區、甲勿海風景區、中查溝九寨魯能勝地旅遊度假區、愛情海風景區、九寨溝熊貓研究園、柴門關景區、大錄古藏寨、世外羅依、白河金絲猴保護區、九寨雲頂、九寨天珠、七裡黃金小鎮。「1+12」=?12月25日、26日,川報全媒體「百縣千村行」記者在九寨溝採訪旅遊扶貧時,聽到三種算法。
  • 百縣千村行(337)|農旅相互借勢「盆底」成了「聚寶盆」
    周先安靠撐竹筏,藝術節期間收入達七八千元。陳波還透露,今年,合作社將以每股600元的標準,首次進行分紅。不過,僅僅依靠節會,對百姓收入拉動有限。「農旅融合,就是要旅遊借勢農業,農業借勢旅遊。」鄧和平說,普興是中江水資源最豐富的鄉鎮之一,過去由於區位劣勢,少有業主關注這裡,青槓村也多年未產生土地流轉。
  • 做足農旅融合文章 以「莓」為介促振興
    誘人的藍莓已經成熟,迎來遊客採摘。  5月20日,雨城區南郊鄉餘家村200多畝藍莓基地裡,一顆顆飽滿、深藍紫色的藍莓在大雨之後羞答答地低著頭。「今天才開幕,昨天就有400多名遊客前來採摘,成熟的藍莓供不應求。」藍莓基地負責人陳恩鵬介紹,藍莓美食節將延續至6月底結束,來餘家村不僅可以親手採摘藍莓,還能吃上雅安特產和特色的菜品。  圍繞鄉村振興,南郊鄉著力發展鄉村生態旅遊,農旅品牌上檔升級,旨在充分挖掘農業農村生態資源和鄉村民俗文化,促進農業產業鏈延伸、價值鏈提升、增收鏈拓寬,促進農村發展、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 百縣千村行|成都國際鐵路港綜保區通過國家驗收
    掃碼看「百縣千村行」更多報導。見證四川在線記者李秋怡陳昊程文雯2020年12月25日,成都國際鐵路港綜合保稅區通過國家聯合驗收組驗收評審。
  • 百縣千村行|村民撿回白唇鹿 餵養兩年半長成「帥小夥」
    10月15日上午,跟隨龍溪卡村村民劉偉的腳步,四川日報全媒體「百縣千村行」採訪小分隊向沙棘林深處走去。有一頭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白唇鹿在那裡生活。依樹而站立,眼前的白唇鹿,正值青春,渾身閃著光澤的棕黃皮毛,兩叢碩大的鹿角伸向天空,唇周一圈寬帶白色形成它的標誌性識別。
  • 百縣千村行|升級改造牧場 打造溫泉山莊 牧旅融合 貧困村成了明星村
    四川在線記者 衡昌輝 攝一縣一策「這是遊客最喜歡的土司火鍋,一定要備齊餐具。」「幫遊客把照片拍好看點。」近日,甘孜州理塘縣奔戈鄉卡灰村,霍曲吉祥牧場湧進了一大批慕名而來的遊客。這讓負責人索朗卓瑪忙得不可開交。「早飯過後一直忙到現在,來了千餘名遊客,單單微信收款就超過400筆。」霍曲吉祥牧場的這一幕,是卡灰村發力特色文旅項目的寫照。
  • 百縣千村行(307)|合江壩壩會上的「帶貨」大比拼
    當天,四川日報全媒體「百縣千村行」採訪報導行走進合江,在回洞橋村召開壩壩會。包括合江縣委書記李仁軍在內的縣、鎮、村三級黨委書記與村民們面對面暢聊脫貧攻堅成果經驗。特色農業產業是合江縣的支柱產業,也是各貧困村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
  • 百縣千村行|完善產業鏈條,農旅融合發展 產業園讓村民成了「上班族」
    四川在線記者王若曄攝一線故事12月10日,寒風料峭,遂寧市安居區橫山鎮雙油房村,檸檬現代農業園區裡一片豐收景象。「今年檸檬結得多。」村民吳翠萍背著背簍,把檸檬運到路旁的貨車上。貨車裝滿後,這些檸檬將被送到安居區經開區檸檬加工廠,部分鮮銷,部分精深加工做成乾片,部分儲藏到凍庫。檸檬現代農業園區只是安居區著力打造的現代農業園區之一。
  • 百縣千村行|山溝溝裡「長」樹屋 貧困戶將吃上旅遊飯
    四川在線記者 曾小清 劉付詩晨 史曉露 王代強 攝影 何海洋「下半年就能將樹屋修起來了,我們還要引進高端民宿,發展高端休閒度假遊。」中國旅遊集團駐馬邊扶貧組組長、馬邊福來中旅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建華指著不遠處的山坡說。
  • 以農興旅 以旅富農――農旅融合鋪展湖北現代農業畫卷
    新華社武漢6月4日電 題:以農興旅 以旅富農――農旅融合鋪展湖北現代農業畫卷  新華社記者劉紫凌 俞儉 袁志國  「清明,點瓜豆」「穀雨,進茶園」……湖北鍾祥市客店鎮明燈村的「農時路」,一溜形態各異石頭刻著二十四節氣,遊人一路仿佛讀著一首農事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