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縣千村行(337)|農旅相互借勢 「盆底」成了「聚寶盆」

2021-01-09 瀟湘晨報

四川在線記者 餘如波

「這座山當地叫『打鑼坡』,也是『四川』象形山的一部分,我們現在就走在『四』字下面那一橫上……」12月23日下午,中江縣普興鎮山川村,普興鎮黨委書記鄧和平一邊爬山,一邊介紹。登上坡頂放眼望去,由附近9座山體共同構成的「四川」字形清晰可見。

「四川盆底」景區標誌(餘如波 攝)

這是位於德陽市中江縣、遂寧市大英縣、綿陽市三臺縣交界處的「四川盆底」景區:最低海拔僅有285.8米,屬於四川盆地盆底區域,也是德陽市海拔最低處。郪江、玉江兩河在此匯流,與「四川」象形山共同構成「二水挽三市 一盆裝四川」的大地奇觀。

普興是中江距縣城最遠的鄉鎮之一,2017年,經過一些網絡作家、本土文人大力宣傳推廣,「四川盆底」逐漸為外界知曉。「當年我們就成立了中江盆底映像鄉村旅遊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理事長、山川村黨支部書記陳波說,當時按每股1萬元籌資,結果短短一周時間,179名自然人便入股258萬元。「這裡是自然長成的『四川』兩個字,不是人工打造的景點,將來肯定會大受歡迎。」70歲的周先安掏了1萬元入股,加入了合作社。

正在打造的「四川盆底」景區入口(餘如波 攝)

他的判斷很準。2018年和2019年,當地連續兩年舉辦「四川盆底」大地藝術節,每天吸引上萬名遊客坐熱氣球觀「四川」景觀、乘竹筏遊郪江賞菜花、開展沙灘親子活動等。周先安靠撐竹筏,藝術節期間收入達七八千元。陳波還透露,今年,合作社將以每股600元的標準,首次進行分紅。

不過,僅僅依靠節會,對百姓收入拉動有限。「農旅融合,就是要旅遊借勢農業,農業借勢旅遊。」鄧和平說,普興是中江水資源最豐富的鄉鎮之一,過去由於區位劣勢,少有業主關注這裡,青槓村也多年未產生土地流轉。合作社成立以後,按照景區發展規劃,跟前來投資的旅遊開發商、種植大戶洽談,統一安排用地、統一協調建設。

過去在省內各地從事建築工程的楊軍華成為首個「吃螃蟹」的業主,2017年,他在山川村流轉112畝土地、投入200多萬元種植胭脂脆桃。「短短幾年,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山村就變成了人氣景點。」今年,前一批桃樹還沒到豐產期,他又迫不及待流轉了170多畝土地,「擴大規模,一方面看好當地發展前景,一方面也有利於攤薄運輸成本。」

「四川盆底」景區標誌(餘如波 攝)

短短3年時間,青槓村已流轉1287畝土地,吸引了近十位種養業主發展雜柑、羊肚菌種植和跑山雞、泥鰍養殖等。

空中鳥瞰「四川」象形山(肖開豐 攝)

2017年年底,山川村還藉助建設「通用航空應急搶險設施」的契機,建成兩塊直升機停機坪,吸引了西林鳳騰、翔雲航空等通航企業進行飛行展示、開展測繪工作。「今後,停機坪不僅可以為中江、大英、三臺的搶險救援工作提供便利,還為『四川盆底』預留了發展低空旅遊的條件。」鄧和平說。

【來源:四川在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百縣千村行(337)|農旅相互借勢「盆底」成了「聚寶盆」
    遂寧市大英縣、綿陽市三臺縣交界處的「四川盆底」景區:最低海拔僅有285.8米,屬於四川盆地盆底區域,也是德陽市海拔最低處。普興是中江距縣城最遠的鄉鎮之一,2017年,經過一些網絡作家、本土文人大力宣傳推廣,「四川盆底」逐漸為外界知曉。「當年我們就成立了中江盆底映像鄉村旅遊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理事長、山川村黨支部書記陳波說,當時按每股1萬元籌資,結果短短一周時間,179名自然人便入股258萬元。「這裡是自然長成的『四川』兩個字,不是人工打造的景點,將來肯定會大受歡迎。」
  • 百縣千村行(287)|煤老闆改行做農旅融合 小藍莓成了山溝裡的「嗨...
    日前,四川日報全媒體「百縣千村行」採訪組進入大竹縣烏木鎮栢島湖藍莓園,被園內五彩繽紛的遊樂設施吸引。這還是農業園區嗎?定睛細看,記者才注意到漫山遍野的藍莓植株。這裡是基地業主李連君的家鄉,也是他的「藍莓王國」。
  • 百縣千村行(287) | 煤老闆改行做農旅融合 小藍莓成了山溝裡的「嗨...
    日前,四川日報全媒體「百縣千村行」採訪組進入大竹縣烏木鎮栢島湖藍莓園,被園內五彩繽紛的遊樂設施吸引。這還是農業園區嗎?定睛細看,記者才注意到漫山遍野的藍莓植株。這裡是基地業主李連君的家鄉,也是他的「藍莓王國」。「租地」5年竟有兩年撂荒投資家鄉出於情結。
  • 「百縣千村行」—凱翼汽車採訪車隊護航川報媒體團採訪報導50天
    自9月15日 「百縣千村行」凱翼汽車採訪車隊發車啟動以來,從成都一路向西,先後經過茂縣、黑水縣、汶川縣、馬爾康、石渠、德格、稻城等甘孜、阿壩兩州的12個市縣,助力四川日報媒體採訪團圓滿完成了由炫界組成的「百縣千村行」採訪車隊,翻越了數十座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山,其中317國道的鷓鴣山、318國道的折多山都是著名的險路,凱翼炫界依舊憑藉著紮實的產品實力保障了川報媒體團採訪工作的圓滿完成。
  • 百縣千村行·甘洛縣:四川日報今天最顯眼的是孩子的笑臉
    川報觀察特別報導四川日報重點策劃的「百縣千村行」採訪活動繼續進行,今天,8月7日,四川日報繼續以「1+1」的方式(即頭版一篇通訊+後面一個整版的文章),推出「百縣千村行·走進甘洛縣」特別報導,版面上大幅的照片——孩子們的燦爛笑容,令人眼前一亮。
  • 百縣千村行|因地制宜讓房前屋後產出大效益
    掃碼看「百縣千村行」更多報導。關鍵詞·五小庭院經濟四川在線記者 袁城霖 吳曉鈴 樊邦平8月7日,萬源市鐵礦鎮泥溪溝村4社,村民張仕明家的西瓜地裡,前來收購西瓜的批發商不斷。他利用周邊居民的撂荒地,種植藥材近1畝、西瓜四五畝,成了村裡有名的「張西瓜」。泥溪溝村2社村民殷合強,養中蜂30群、生豬2頭、牛1頭、雞五六十隻,按政策享受補貼3000元。目前,他一年僅賣蜂蜜的收入就有4萬餘元。「村民的積極性帶動起來了,家家戶戶養雞種樹。」張華仁說。「萬源是高山地區,連片發展產業難度較大。」
  • 百縣千村行•稻城|「三大主雪山同框」亞丁腳下小村莊這樣奔小康
    10月16日,「百縣千村行」採訪小組走進甘孜州稻城縣木拉鄉麻格同村,眼前的壯美秋景令人驚嘆。省旅投集團選派的駐村工作隊隊員王雷說,如今,通過打造獨具稀缺性的主題攝影聖地,這個原本寂寂無名的小村莊,2018、2019連續兩年入選世界旅遊聯盟旅遊減貧案例。目前,全村43戶村民實現了產業幫扶全覆蓋,戶均增收1.38萬元以上,其中旅遊綜合收入達0.5萬元,「明年新冠疫情持續得到有效控制的話,這一數字有望翻番。」
  • 百縣千村行|成都國際鐵路港綜保區通過國家驗收
    掃碼看「百縣千村行」更多報導。見證四川在線記者李秋怡陳昊程文雯2020年12月25日,成都國際鐵路港綜合保稅區通過國家聯合驗收組驗收評審。
  • 百縣千村行|新村「新」人 不笑都不行啊,30萬元的債馬上要還完啦!
    掃碼看「百縣千村行」更多報導。四川在線記者 唐澤文 侯衝12月12日,鹽源縣青天鋪村,看到記者一行,村民馬長生不住地推銷自家蜂蜜。「質量好得很,才從蜂箱裡摘出來的,顏色都沒變。」「一共借了30萬元的外債,修了養牲畜的圈舍、採購了養蜂設備、種植了30畝花椒,還將家裡空地重新整修成了售賣農特產品的店鋪……」30萬元,這對於一個省、州、縣重點建檔立卡貧困村的人來說,是一個天文數字。「開始心裡也有點慌,但看著他的幹勁,就知道攔不住,那我們就一起幹吧。」馬長生妻子如今身體已康復,大小事務兩人都是一起在做。
  • 百縣千村行|「天堂秘境」裡的「秘境之湖」
    這是10月16日下午時分,四川日報全媒體「百縣千村行」小分隊行駛在甘孜州境內,從全省海拔最高的石渠縣駛入被戶外運動愛好者視為「天堂秘境」的德格縣。汽車行至竹慶鎮,在一個不為人注意的小岔口,右拐而行。初起,景物是與國道317線並無二致的山體枯草、薑黃一片。
  • 百縣千村行|村民撿回白唇鹿 餵養兩年半長成「帥小夥」
    10月15日上午,跟隨龍溪卡村村民劉偉的腳步,四川日報全媒體「百縣千村行」採訪小分隊向沙棘林深處走去。有一頭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白唇鹿在那裡生活。依樹而站立,眼前的白唇鹿,正值青春,渾身閃著光澤的棕黃皮毛,兩叢碩大的鹿角伸向天空,唇周一圈寬帶白色形成它的標誌性識別。
  • 百縣千村行|升級改造牧場 打造溫泉山莊 牧旅融合 貧困村成了明星村
    四川在線記者 衡昌輝 攝一縣一策「這是遊客最喜歡的土司火鍋,一定要備齊餐具。」「幫遊客把照片拍好看點。」近日,甘孜州理塘縣奔戈鄉卡灰村,霍曲吉祥牧場湧進了一大批慕名而來的遊客。這讓負責人索朗卓瑪忙得不可開交。「早飯過後一直忙到現在,來了千餘名遊客,單單微信收款就超過400筆。」霍曲吉祥牧場的這一幕,是卡灰村發力特色文旅項目的寫照。
  • 邢臺內丘:借勢旅發大會 發展全域旅遊
    原標題:邢臺內丘:借勢旅發大會 發展全域旅遊  長城網邢臺8月19日訊(記者 嚴明 齊彥紅 劉楊)內丘縣是邢臺市首屆旅遊產業發展大會主場活動的承辦縣,記者8月19日在該縣採訪時了解到,為了將全市首屆旅發大會辦成一屆精彩的盛會,內丘縣謀劃實施了41個支撐項目、10個項目業態。
  • 百縣千村行(307)|合江壩壩會上的「帶貨」大比拼
    當天,四川日報全媒體「百縣千村行」採訪報導行走進合江,在回洞橋村召開壩壩會。包括合江縣委書記李仁軍在內的縣、鎮、村三級黨委書記與村民們面對面暢聊脫貧攻堅成果經驗。特色農業產業是合江縣的支柱產業,也是各貧困村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
  • 百縣千村行(358)丨九寨溝縣又推出12個景點:「1+12」的三種算法
    12月25日、26日,川報全媒體「百縣千村行」記者在九寨溝採訪旅遊扶貧時,聽到三種算法。「1+12」=1,一體發展,不靠大景區也能掙錢九寨溝風景名勝區往東行駛30公裡,白河鄉太平村。「村上60%的人之前都是到九寨溝風景旅遊區務工或做生意。」白河鄉太平村第一書記唐建林告訴記者。這樣的情況,曾普遍存在於九寨溝縣各村落。
  • 【雲霄生活百村行】第十五站:下河鄉世坂村|報名了!
    【雲霄生活百村行】1~14站點擊文字看各站詳情你知道這一站要去哪裡嗎?
  • 百縣千村行|新村「新」人 科技賦能 高原開出「致富花」
    百縣千村行|新村「新」人 科技賦能 高原開出「致富花」 新聞來源:四川日報
  • 百縣千村行丨草原「鎖」沙記!若爾蓋用高山柳治理風沙,發動農牧民...
    四川在線記者 何濤 徐中成 攝影 肖雨楊「走,帶你們去看高山柳沙障」8月21日,跟隨若爾蓋縣林草局專家,百縣千村行的記者開始了追沙之行,也在行程中感受到若爾蓋縣10多年的治沙之難與治沙之喜。10米/秒的風速用什麼擋?
  • 「四川日報」百縣千村行|甘孜州理塘縣:牧旅融合 貧困村成了明星村
    霍曲吉祥牧場的這一幕,是卡灰村發力特色文旅項目的寫照。近年來,風光宜人、產業興旺的卡灰村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也讓當地群眾的腰包鼓了起來。曾經的貧困村成了如今遠近聞名的脫貧「明星村」。牧旅融合 牧場成景區百畝人工湖、荷花形觀景臺、湖濱鞦韆……走進霍曲吉祥牧場,映入眼帘的都是美景。從普通放牧地到綜合性景區,霍曲吉祥牧場的轉變始於2014年。
  • 雲霄生活百村行第九站(向北村)
    【雲霄生活百村行】第九站——向北村(2018年第一屆龍舟友誼杯12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