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海倫大峽谷,發現罕見白堊紀生物群化石

2020-12-21 瀟湘晨報

海倫宣傳部提供

生活報18日訊 (記者時繼凱) 「高峽深谷孕奇石文化旅遊煥生機」。18日,白堊紀黑龍江海倫生物群化石研究調查成果發布會在哈爾濱隆重舉行。經國家權威機構的地質研究、古生物化石領域知名專家學者反覆考察論證,在海倫大峽谷發現的罕見白堊紀生物群,包括蕨類植物莖幹化石、裸子植物木化石以及恐龍化石和鱉化石等,極具歷史和科研價值。海倫大峽谷古生物群遺蹟是研究東北地區恐龍時代植被、古環境、古氣候,探討東亞、西歐和北美地區白堊紀植物群關係的重要依據。

據悉,海倫大峽谷古生物群遺蹟位於黑龍江海倫國家森林公園,峽谷上接小興安嶺餘脈,下至海倫市東方紅水庫上遊,谷長10餘公裡,是小興安嶺西坡向松嫩平原的過渡帶,該區域生態系統完整,森林更新演替良好,物種多樣性豐富。2018年以來,海倫市先後三次邀請中國地質博物館、北京自然博物館、中國地質調查局瀋陽地質調查中心等國家權威機構的古生物學專家來海倫考察,發現了罕見的白堊紀生物群化石,極具科研、考古、收藏、文旅和經濟價值。

為了保護好、利用好這一不可再生的資源寶庫,海倫市按照省委建設「生態強省」、「文化強省」、「旅遊強省」目標,依託海倫國家森林公園得天獨厚的古生物化石資源稟賦,實施保護性開發利用,全力打造特色地質文化旅遊產業品牌,建設「文化魅力之城」,讓寒地黑土「生金長銀」。

中國地質博物館研究員程業明博士發布了白堊紀黑龍江海倫生物群研究成果,經考察調研發現,黑龍江是國內唯一出產鄧普斯基蕨的地區,海倫產出的鄧普斯基蕨數量多、個體大。大量登普斯基蕨莖幹的發現表明當時松遼盆地北部植物群落中該樹蕨在局部地區可能是優勢類群。同時,該化石的發現也為中國白堊紀地層與世界其他地區同時代地層的對比提供了證據。據此推斷,海倫地區在晚白堊世為舒緩的濱淺湖環境,河流縱橫,海倫大峽谷正處於河流和湖泊交匯處。當時氣候應溫暖溼潤,植被茂盛,蕨類植物和松柏類裸子植物生長,湖岸有龜鱉類、恐龍類等其他脊椎動物生活和繁衍,形成良好的陸相生態系統。大量動植物正常或異常死亡後被火山灰或泥沙迅速埋藏而形成化石。海倫大峽谷古生物群遺蹟是展示地質歷史變遷、化石埋藏和發掘的極好科普場所。古生物化石矽化程度高,古生物本身結構構造保存完整,且具有典型環境指示特徵,因此,海倫大峽谷古生物化石具有進一步深入研究的科研價值,進而探討海倫地區當時的古地理、古環境及古氣候。

中國地質調查局瀋陽地質調查中心副總工程師張立東研究員發布了海倫市大峽谷古生物調查成果。通過調查發現,海倫大峽谷古生物群遺蹟主要有植物化石3大類,5科8屬,分別為白堊紀樹蕨類植物、鄧普斯基蕨科鄧普斯基蕨屬、桫欏科黑龍江莖屬、桫欏莖屬、紫萁科革葉紫萁屬、蘇鐵類、松柏類、落羽杉型木、原始落羽杉型木、紅杉型木;動物化石主要可分為4大類,分別為古生代原生動物蜓類化石、無脊椎動物腹足類、爬行動物龜鱉類和恐龍骨骼、第四紀哺乳動物猛獁象和野牛。通過綜合室內整理和區域地層對比,初步認為海倫大峽谷地層應屬於晚白堊世——新近紀地層。需要特殊說明的是,鑑於上部礫石層中的古生物化石多門類、多時代,具有磨圓好、再沉積的特點,推測上部古生物化石應來自周邊古生代至中生代地質體,應稍早於礫石層沉積時代。

【來源:生活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黑龍江省海倫大峽谷發現罕見白堊紀生物群化石
    李蔣銘 攝中新網哈爾濱12月18日電 (記者 王妮娜)12月18日,白堊紀黑龍江海倫生物群化石研究調查成果發布會在哈爾濱舉行,經國家權威機構的地質研究、古生物化石領域知名專家學者反覆考察論證,在海倫大峽谷發現的罕見白堊紀生物群,海倫大峽谷古生物群遺蹟位於黑龍江海倫國家森林公園,谷長10餘公裡。
  • 黑龍江海倫大峽谷發現罕見白堊紀生物群化石
    經國家權威機構的地質研究、古生物化石領域知名專家學者反覆考察論證,在海倫大峽谷發現的罕見白堊紀生物群,包括蕨類植物莖幹化石、裸子植物木化石以及恐龍化石和鱉化石等,極具歷史和科研價值。海倫大峽谷古生物群遺蹟是研究東北地區恐龍時代植被、古環境、古氣候,探討東亞、西歐和北美地區白堊紀植物群關係的重要依據。
  • 黑龍江海倫大峽谷發現罕見化石
    12月18日,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召開的白堊紀黑龍江海倫生物群化石研究調查成果發布會上,經國家權威機構的地質研究、古生物化石領域知名專家學者反覆考察論證,在黑龍江海倫大峽谷發現的罕見白堊紀生物群,包括蕨類植物莖幹化石、裸子植物木化石以及恐龍化石和鱉化石等,極具歷史和科研價值。
  • 黑龍江發現罕見白堊紀生物群化石:動物的、植物的都有
    經國家權威機構的地質研究、古生物化石領域知名專家學者反覆考察論證,在黑龍江海倫大峽谷發現的罕見白堊紀生物群,包括蕨類植物莖幹化石、裸子植物木化石以及恐龍化石和鱉化石等,極具歷史和科研價值。資料圖 新華社發 2019年10月30日黑龍江海倫發現罕見古生物群這是記者從12月18日在哈爾濱市召開的白堊紀黑龍江海倫生物群化石研究調查成果發布會上了解到的。
  • 白堊紀黑龍江海倫生物群化石研究調查成果發布會在哈爾濱舉行
    經國家權威機構的地質研究、古生物化石領域知名專家學者反覆考察論證,在海倫大峽谷發現的罕見白堊紀生物群,包括蕨類植物莖幹化石、裸子植物木化石以及恐龍化石和鱉化石等,極具歷史和科研價值。海倫大峽谷古生物群遺蹟是研究東北地區恐龍時代植被、古環境、古氣候,探討東亞、西歐和北美地區白堊紀植物群關係的重要依據。
  • 四川一男子遛彎偶遇恐龍化石,專家:距今大約1.6億年
    12月18日,記者從白堊紀黑龍江海倫生物群化石研究調查成果發布會上獲悉,黑龍江海倫大峽谷發現罕見白堊紀生物群化石。據中國地質博物館副館長、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委員劉樹臣介紹,自2018年起,中國地質博物館、中國地質調查局瀋陽地質調查中心、北京自然博物館等多名古生物學家對海倫市動植物化石進行深入調查研究,發現了海倫大峽谷古生物群。
  • 黑龍江省又增一處國家森林公園
    【黑龍江省又增一處國家森林公園】 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12月3日,黑龍江省海倫市「大峽谷森林公園」順利通過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級森林公園評審會議,成功晉級為「黑龍江海倫國家森林公園」。2010年11月,黑龍江省林業廳批准在海倫設立省級大峽谷森林公園,大峽谷森林公園毗鄰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和林都伊春,地處黑龍江旅遊景區節點,以獨具特色的十裏白樺、百年峽谷、千頃溼地、萬畝紅松聞名遐邇。近年來,景家店林場還出土了大量的類植物化石、木化石和恐龍化石,其中,鱉化石的出土在我國尚屬首次。
  • 黑龍江省新增一處國家森林公園
    原標題:我省又增一處國家森林公園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12月3日,黑龍江省海倫市「大峽谷森林公園」順利通過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級森林公園評審會議,成功晉級為「黑龍江海倫國家森林公園」。2010年11月,黑龍江省林業廳批准在海倫設立省級大峽谷森林公園,大峽谷森林公園毗鄰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和林都伊春,地處黑龍江旅遊景區節點,以獨具特色的十裏白樺、百年峽谷、千頃溼地、萬畝紅松聞名遐邇。近年來,景家店林場還出土了大量的類植物化石、木化石和恐龍化石,其中,鱉化石的出土在我國尚屬首次。
  • 海倫市「大峽谷森林公園」成功晉級「國家森林公園」
    東北網12月7日訊(谷大鵬 馬明超 記者 陳顯春) 12月3日,海倫市「大峽谷森林公園」順利通過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級森林公園評審會議,成功晉級為「黑龍江海倫國家森林公園」。2010年11月,黑龍江省林業廳批准在海倫設立省級大峽谷森林公園,大峽谷森林公園毗鄰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和林都伊春,地處黑龍江旅遊景區節點。以獨具特色的十裏白樺、百年峽谷、千頃溼地、萬畝紅松,聞名遐邇。目前,已規劃建設一定的遊覽路線和基礎設施,海倫市政府還投資修建了由海倫市至大峽谷公園的公路,並進行了當地水電工程配套設施的建設,食宿條件滿足需求。現年接待遊客已達5萬人次以上。
  • 喜:遼西發現新翼龍化石 白堊紀何等興盛(組圖)
    喜:遼西發現新翼龍化石 白堊紀何等興盛(組圖)Kellner)和坎普斯(Diogenes de Almeida Campos)教授合作研究的論文,報導了我國著名的遼西熱河生物群發現的兩類新的翼龍化石。這一重要發現以及對熱河生物群已知翼龍化石的分析,顯示我國遼西地區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翼龍化石產地,翼龍動物群具有驚人的多樣性,可能是白堊紀許多重要翼龍類群的起源中心。
  • 煙臺海陽郭城鎮發現大量白堊紀植物化石!
    近日,在煙臺海陽郭城鎮就發現了兩處頁巖及古生物化石集聚區。該區域存在大量白堊紀植物化石以及令人驚嘆的炭質頁巖。專家認為,在郭城發現的萊陽群地層厚度大、各組層位出露齊全,具有重要的巖石地層學研究價值。11月初,魯東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教授金秉福團隊到海陽考察,在郭城鎮垛崖底村的鎮龍旺莊組下部含礫砂巖中發現了大量植物化石,經初步判斷,這些化石來自白堊紀,並且含有許多植物碳化成煤的化石。在郭城鎮姜家村水南組,專家還發現了兩處保存完整的炭質頁巖和泥質頁巖及古生物化石集聚區。
  • 黑龍江首次發現大面積白堊紀恐龍足跡群
    蜥腳類恐龍行跡近日,中外科學家宣布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依蘭縣發現了大量的恐龍足跡化石,這是黑龍江省報導的第一個大規模早白堊世恐龍足跡點。黑龍江化石資源豐富,是中國最早發現恐龍化石的地方。1902年,俄羅斯學者在黑龍江北部嘉蔭地區龍骨山晚白堊世漁亮子組發現了滿洲龍,它屬於鴨嘴龍類恐龍。該化石點還有暴龍類、馳龍類、鯊齒龍類、大盜龍類、似鳥龍類化石發現,但鴨嘴龍類的化石佔絕大多數。新生代脊椎動物化石包括松花江猛獁象、梅氏犀、河套大角鹿等,構成了豐富的哺乳動物生物群。
  • 八公山除了「淮南蟲」,其實還發現了這些「淮南生物群」史前化石
    (《「淮南蟲」化石》攝影:王懷建)上一篇,我們給大家分享了《八公山是一座風景秀麗之山》之文,自古以來,人們一直用「林密今天繼續分享,幫助大家進一步認識了解我們可能熟悉而又陌生的八公山——八公山簡介(2):八公山是一座生命緣起之山1962年在八公山發現了「淮南生物群」,1978年在此又發現了距今7.4億年前的須腕動物化石和距今8.4億年前的環節動物化石。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發表一百多年來,學術界的傳統觀點認為動物的起源不足6億年。
  • 世界罕見!河北傳來重大發現!這裡竟是座「侏羅紀公園」……
    世界罕見!河北傳來重大發現!河北日報客戶端記者陳寶雲攝令人稱奇的是絕大部分足跡分布在承德避暑山莊這個世界聞名的中國皇家園林的地面上是世界罕見的將古生物遺蹟化石與人文歷史相結合的案例快來看看專家在承德避暑山莊都發現了哪些「小可愛」
  • 四川古藺再發現一組白堊紀時期恐龍足跡化石
    封面新聞記者 劉建 李華剛 攝影報導四川盆地的恐龍化石很多。近幾年來,在瀘州市古藺縣黃荊鎮,出土了大量的恐龍足跡化石。8月25日,經過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青年古生物學者邢立達等專家現場鑑定、確認,古藺縣又發現了一組形狀非常清晰、完整的白堊紀時期恐龍足跡化石。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研究員彭光照說,這填補了四川盆地白堊紀時期恐龍化石發現很少的空白。「因為以前四川盆地發現的主要是骨骼化石,而且是在侏羅紀時期的特別多,白堊紀的幾乎沒有什麼發現。
  • 科學雜誌評出2019年十大古生物化石發現
    萬年前晚白堊世的生物群,地層中包括有植物、無椎動物及脊椎動物化石,構成了一扇通向白堊紀的神奇窗戶。喬裡略組的發現為我們了解白堊紀末期大滅絕之前南美洲的生態和動物組成提供了重要的資料。嶽龍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的劍龍類恐龍,化石包括了頸椎、背椎、左肱骨等部分。以前的化石顯示劍龍類在侏羅紀至白堊紀的勞亞大陸較為常見,而且種類數量豐富,但是在岡瓦納大陸極為罕見。儘管在澳大利亞、印度、馬達加斯加島、摩洛哥、巴西等地都發現了疑似劍龍類的化石,但是都無法確認。
  • 白堊紀的蜥蜴竟然喜歡吃小龍蝦,好吃嗎?
    喜歡吃小龍蝦可不只有我們智人,最近古生物學家發現的一具化石表明,距今1.2億年前的蜥蜴就已經在吃小龍蝦啦! 來自遼西的神奇石板 熱河生物群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著名的古生物化石產地,在這裡發現的羽毛恐龍和古鳥類化石一次次震驚世界。
  • 廣東發現大量白堊紀時期恐龍化石 恐龍為何偏愛這裡?
    除了佛山三水以及日前發現恐龍蛋化石的大瀝,其實河源、南雄等地都是恐龍化石發現的「大戶」,這些化石大多也屬於白堊紀晚期。為什麼當時的廣東會成為恐龍最愛的安家之地呢?原來,白堊紀中晚期氣候普遍高溫、乾旱,隨恐龍化石一道出土的紅砂巖就是佐證之一。「高溫下,鐵發生化學反應會變成紅色。」佛山地質局總工程師劉建雄說。然而也有例外。
  • 甘肅發現世界罕見二疊紀完整弓鮫類軟骨魚化石
    新華網蘭州6月27日電 (記者王豔明)中國科學家一項重要古動物化石科考成果,日前經瑞典皇家科學院主辦的《動物學報》刊登後,正式公布於眾,研究表明,9年前在甘肅肅北發現的東生甘肅鯊化石是世界罕見的完整弓鮫類軟骨魚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