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生納入健保」案再度被擱置 臺媒籲勿政治綁架

2020-12-18 中國新聞網

「陸生納入健保」案再度被擱置 臺媒籲勿政治綁架

2015-11-27 18:17:3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社臺北11月27日電 (記者 陳小願 賈靖峰)將就讀臺灣高校的大陸學生納入「全民健康保險」的修法提案,27日未能列入臺「立法院」院會近期議程,而被再度擱置。

  中國國民黨政策委員會執行長賴士葆表示,由於「臺聯黨」杯葛,以及民進黨黨團主張將提案與「全民健保法」部分條文修正案併案討論、國民黨黨團不反對,「立法院」決定當天不予處理陸生納入健保案,此案在本會期「流產」。

  2011年起,臺灣有限度開放陸生來臺就讀大學,但陸生不能參與當地健保,這使得他們遇到大病或發生意外時承受巨大經濟壓力。

  在兩岸有識之士多方呼籲下,臺灣「行政院」於2012年10月向「立法院」函送「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22條修法草案,建議將陸生來臺身份由「停留」改為「居留」,允許陸生在臺居留滿6個月後,即可依法納入健保。但該修法提案提出3年多來,至今未獲通過。

  臺「教育部長」吳思華27日對提案再度被擱置「表示遺憾」。他指出,目前僑生、外籍生都已有健保保障,唯獨陸生沒有,這對校園和諧產生影響。他呼籲對所有「境外生」一視同仁。

  對於有「立委」聲稱陸生納入健保將加重當局財政負擔,臺「衛生福利部」26日引用統計數據指出,2014年外籍生自付保險費約1.02億元新臺幣,使用醫療費用約0.45億元,其自付健保費足以支付醫療費用;屬於年輕族群的陸生比照外籍生納入健保後,不會增加財政負擔。

  「衛福部」還強調,「全民健保」的精神是長久居住在同一土地上的人,通過「自助、互助」來共同分擔彼此的醫療風險,將陸生納入健保體系,符合全民健保的制度精神。

  對於提案被延宕三年多,臺灣《旺報》27日發表社評指出,「反中仇中」人士將陸生視為宣洩不滿情緒的出口,其反對理由荒謬不堪,也不值一駁;決定陸生應否納入健保,除考量社會氛圍外,還應計算成本收益比,以及相關配套措施,這些都是保險精算和公共醫療領域的專業問題,不應被過度政治思維綁架。

  這篇題為《陸生納保只是遲來的正義》的社評強調,陸生納入健保事關臺灣的人道形象與兩岸長遠關係的良窳,民進黨與「綠營」團體不應該依據錯誤的理解延宕社會正義的實現。(完)

相關焦點

  • 陸生,臺灣「健保」為何還是沒你的份?
    這天,臺灣立法機構要討論「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正案,以便讓陸生可以參加臺灣的健保(醫保)。 該修正案由國民黨提出,與此前引起軒然大波的「服貿」等議題不同的是,民進黨並沒有放話要強力阻攔。這形勢,讓人們一度認為陸生健保已經水到渠成。
  • 藍營民意代表:日本學生都納健保 沒理由排除陸生
    中新網10月12日電 據臺灣「今日新聞網」報導,針對外籍生、大陸在臺學生不納稅,為何可享健保(健康保險)的問題,國民黨「立委」蔡正元說,臺灣有3成薪資所得者也沒繳稅,農漁民所得者也不必繳稅,低收入戶也不用繳稅,因此繳稅與否不是反對陸生納入健保的適當理由。
  • 臺規定大陸交換生不納入健保 約1.5萬人被排除在外(1)
    >63%陸生被排除在外蔡英文在10月24日主持「執政決策協調會議」時,拍板將陸生納入健保,但保費全部自付。臺「教育部」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9月起陸生來臺超過1.5萬人是非學位生,9000餘人是學位生。也就是說,陸生納保約有1.5萬人被排除在外,佔整體人數的63%,當局此舉等於大幅限縮納入健保的陸生範圍。
  • 將心比心 臺生挺陸生納入臺灣健康保險體系
    將心比心 臺生挺陸生納入臺灣健康保險體系 2012年12月14日 09:16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健保只是臺灣人的健保,別人不能享有
    民進黨主席卓榮泰4日說,任何制度不要針對某一個人或某一些人,臺灣健保已被世界公認是相當好的制度,如何讓它更完善,可以從公平與安全來考量。而且,新納入的人只有一千人,繳納的費用比支出費用還多,健保是穩賺不賠(這個情報,後文會打臉)。綠媒也來了:危機!「中」配用健保生孩子實際上不僅政治人物加入這場戰鬥,不少媒體也積極扮演角色。小眾綠媒美麗島就批判了一大堆民進黨支持者的特權心態。
  • 臺北市市民大道綠變黃 郝龍斌籲勿作政治解讀
    臺北市市民大道綠變黃 郝龍斌籲勿作政治解讀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8月13日 13:48 來源:     中國臺灣網8月13日消息 據臺媒報導,興建於1997年的臺北市市民高架道今年將進行重漆施工,橋墩顏色由綠變黃,被外界解讀具有「政治色彩」。
  • 綠營政客竟稱:臺灣2300萬人交的健保,不能讓14億人用
    圖片來源:臺媒  島內的奇葩言論真是一波接一波,新冠肺炎疫情逐漸在全球爆發,卻意外引爆臺灣的健保制度問題所謂「臺灣2300萬人繳交健保費,要讓14億大陸人使用」的說法,根本不是事實,而是刻意的污衊。  至於大陸學生在臺使用健保的說法,也是毫無事實根據的假話。據臺媒報導,事實上,陸生在臺灣的醫療大都是自費,或投保商業醫療保險,並未使用健保。反而是外籍學生,可以就讀學校為申請單位加入健保,使用臺灣健保,與陸生有所區別。
  • 2300萬人的健保14億人用?疫情當下綠營點燃「健保」烽火
    2300萬人的健保14億人用?疫情當下綠營點燃「健保」烽火   趁著新冠肺炎疫情,島內綠營人士「以疫謀獨」的伎倆又升級了。這一次,他們盯上了臺灣的健保制度。連日來,一些綠營人士鼓吹要檢討所謂"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與健保制度,要拿陸配及其親屬開刀,引發外界反彈。
  • 臺灣高校招攬陸生大作戰
    據臺教育部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度臺灣高校在境外共招收了110182人,其中近四成是陸生,可謂臺灣大專院校的「大補貼」。眼下,一場招攬陸生的大作戰正在臺灣高校間上演。  陸生養活好幾個中型學校  20多年前,臺灣開始教育改革。
  • 外籍新生兒可望納入臺灣健保 每年近百人受惠
    華夏經緯網5月19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立法院」18日初審通過健保法修正草案,未來合法在臺居留的外籍人士,如在臺灣居住期間生寶寶,新生兒出生後不必等6個月,可直接納入全民健保,每年近100名寶寶受惠。
  • 南非開普敦中國公民被綁架案多發 僑界提出應對措施
    會上,駐南非使館警務參贊俞圓、開普敦華人警民中心主任陳朱金、開普西海岸華人警民中心主任吳志敏、西省警方談判專家範·維克警官等分別就去年12月以來開普敦市綁架案高發的總體情況、案件特點、易誘發綁架的安全風險點、遭遇綁架案的應對策略和經驗介紹情況。  主要內容如下:  1.近期針對僑胞綁架案特點和趨勢。
  • 杜絕民眾「逛醫院」 臺灣健保制度將有重大變革
    臺灣「全民健保」上路近25年,制度恐有重大變革。民眾繳一點點保費就看遍大小醫院、做遍各種檢查,甚至有不少人閒來沒事就去「逛醫院」,拿了一堆藥又不吃,造成大量醫療浪費,屢遭詬病。根據「健保署」統計,受到保費調降、人口老化、新藥給付等因素影響,健保財務收支自2017年起首度出現短絀98億元,2018年擴大為266億元,去年再擴大為336億元,最快明年安全準備金就會低於1.5個月,必須依法調整費率。
  • 大陸將臺灣學生納入醫保 臺「陸委會」表肯定
    中國臺灣網10月31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針對中國大陸加強對在大陸就讀臺生的醫療照顧,臺當局「陸委會」昨天表示肯定;同時,對於在臺就讀學位的陸生比照外籍學生納入全民健保一事,當局也在持續推動。
  • 臺灣的全民健保
    一、臺灣省全民健保的要點1.本質臺灣省的全民健保採取強制性的社會保險方式,是一種繳費互助、社會統籌、平等就醫的醫療安全保障制度。為了提升臺灣省居民的健保參保率,2003年6月修正了「健保法」,對經濟困難的居民採取了專項優惠辦法,無健保卡的困難居民患有重症、急症時,可先就醫後參保,同時,對長期拖欠保險費而無力參保的困難人員,可獲準在一年內免除或緩繳先前的欠費,以將他們儘快地納入健保的保護傘下。至2004年底,臺灣居民的參保率已達97.35%。4.
  • 民進黨當局按捺不住了,給民眾送來一份「新年禮」,健保保費漲價
    民進黨當局鑽空子提高健保保費讓臺灣地區民眾意想不到的是,民進黨當局卻把健保保費漲價了。這一消息無疑給民眾巨大打擊,由於疫情,民眾已經苦不堪言了,再上漲健保保費,實在是讓人有點難以接受。民進黨當局也很會選時間,選在了跨年長假前夕,這段時間,臺灣地區民眾都忙著如何過節,很少有人對這些過多關注。
  • 高雄市勞健保欠費補助 臺當局拍板大增124億新臺幣
    人民網7月20日電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當局「行政院」政務委員許璋瑤昨主持跨部門會議,依高雄市訴求,臺當局對地方補助採衡平原則,讓高雄市勞健保欠費補助比照臺北市補助比例,大幅提高補助額度,由目前補助49億元提高為173億元,總補助額度一口氣增加124億元。
  • 李恒隆稱 臺灣SOGO案中有政治勢力不當幹預
    中國臺灣網9月16日消息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檢方特偵組偵辦陳水扁疑似洗錢案,今天再度以證人身份傳喚臺灣太平洋流通公司董事長李恒隆到案,調查是否有臺當局公務員介入幹預SOGO經營權爭議,並獲取不當利益。李恒隆表示經營權爭奪過程中,SOGO的財務絕對沒有問題,而是有政治勢力不當幹預,至於幕後黑手是誰,李恒隆則避而不談。
  • 臺灣人口逐年銳減 學者籲幼兒健保免費提高生育率
    >年,美籍專家提出幼兒健保免費、實施包裹給付、擴大費基等對策。 楊志良說,健保安全準備金現在是1233億元(新臺幣,下同),人口老化使得醫療持續膨脹,每年增加300多億支出,工作人口減少,則使得保費收入縮減,健保財務再撐5年沒問題,卻撐不過